“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

田園潤鄉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是現在農村普遍出現的問題。說說我吧,我作為一名80後,為什麼不願意回到農村種地,我從小開始上學,一直到大學畢業,沒怎麼下過地幹過農活,畢業之後就留在市裡工作,就更沒有機會種地了,即使回到家看爸媽辛苦想幫他們分擔一下,父母心疼子女也不讓幹。所以一些農活,還真不會,比方說,種麥子吧,什麼季節該種,什麼時候澆水、施肥、除草、打農藥,這些都不太清楚,怎麼種地啊。而且種地是一項非常辛苦的活,作為我肯定不想放棄城市的生活回去種地,雖然城市生活壓力大,但是已經習慣了,就不想回去了。現在的糧食收入非常的低,成本又高,雖然國家也在大力扶持農業發展,給農民補助,但是遠遠不能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就現在的消費水平,根本沒法養活一大家人。所以,有些人就放棄了自己的土地,到外邊打工掙錢,在外邊稍微乾點活就比在家種地掙的多。

我覺得以後,要把土地都集中起來,承包出去,讓承包商去經營,機械化大規模生產,每年固定的收取一部分租金,又省力又省心比較好。


南山二妮子


先看下這“三後”與土地的關係。

70後

70後,正趕上改革開放的大潮,知識青年返鄉、高考恢復、土地承包,當時的情景真可謂“春風萬里”,那些一直窩著脖的年輕人一下挺直了腰桿,一頭鑽進經濟大潮中去。走出家門才知道,原來世界這麼大!原來外面有如此多的機會!當時深圳有句話,說“如果你站在街上,兩個小時找不到吃飯的事情,你不是傻子,那就一定是呆子”。在外打工一個月掙的錢,比在農村一年的工分還多。誰還種地?

我兩千到的深圳,在公司做高管,一個月的工資是我在老家一年的工資。

那個時候,離開農村,找到工作,再能拿到非農業戶口,那是千千萬萬農村年輕人的夢。不知你有沒有在電影電視裡看過,一個漂亮農村小姑娘嫁給一個極不般配的城裡人,為的就是一個城市戶口。


逃離農村,是六七十年代農村人“偉大的夢想”!

80後

70後逃離農村的餘威尚在。

大批農村年輕人但凡有一點門路,都踏進了城市的門檻,對他們來說,再回農村種地是不可想象的,即或不得已而為之,也丟了祖宗八代的臉。

再讓下一代種地,70後絕對不答應!

那時還在農村的孩子,在老人的心裡,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學,從地溝裡爬出去,端上“鐵飯碗”。

回農村務農,不是丟人,而是要命!

90後

90後的孩子都經歷了“計劃生育”的洗禮,能留在這個世界,真的是太幸運太幸運了!

不過,他們也確實幸運。一家一個孩子,他們成了寶貝疙瘩。

且看爺爺奶奶們,把孫兒象小皇帝、小公主似地供起來;且看爸爸媽媽,真的是把心肝寶貝們含著嘴裡,捧在手裡,捂在心上。

不要說種地,十幾歲的孩子,連走路都要跟著,生怕磕著了、碰著了。

種地,在這代人的心裡根本沒有概念,根本不可能談!

那麼地誰來種?怎麼辦?

好在,50後和部分60後還在,但也已白髮蒼蒼。

讓人欣慰的是,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機械化正在快速普及。至少在我平原地區的農村老家,人工勞動已經很少,一年忙不幾天,一個婦女在家,侍弄幾十畝地是很輕鬆的事情。短期來說,農村土地有人種。

二者,惠農政策讓農民逐漸香了起來,雖然土地收入差強人意,但總也是塊肉,何況更多人開始盯上了土地。

再者,國家的土地流轉政策已經出臺十多年,雖然實施並不順利,但是必然趨勢。土地確權後,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一樣有收入,而集約化、規模化種植將全面鋪開。

請有志之士注意,土地不是沒人種,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搶著種。

現在正是好時機!



鄉村滋味


要說70後不願種地那純脆是扯蛋。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70後,而且還是農村的。從小放羊,割豬草,牛草。放學了到生產隊撿豆子,刨麥茬,再後來改革開放,家裡分到了田地,那幹勁更足了,原來一家在生產隊一年只能吃幾百斤糧食。改革以後我家一年就收了好幾千斤。好的時候上萬斤。農村人都說’家有餘糧,心裡不慌。’那日子有奔頭。現在呢,就是隻種基本農作物的話,忙一年,只能抵上在外面幹兩個月。想說的太多了,不說了。


只能幫助你一點


純屬瞎編,在農村你找出一個70後不願種地的,找出80後不會種地的,還有90後不談種地的,如果有,估計你們那裡就是個假農村。

本人88年,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雖然我們一年在外打工,我叔叔是70後,爸爸是60後,每年春節回家,那一次不是幫奶奶種玉米,除非土地承包給別人種甘蔗,95年之前的人,在我們那裡,照樣上山砍柴,下河摸魚,春種玉米,夏收玉米,秋收黃豆,冬天砍甘蔗。

  • 農村土地目前還是有人願意種的,雖然大家常年在外打工,一般土地都是留給那些留守的老人,在家務農的人種的,我們家也就一畝多一點,每年都是留給家旁邊的老人種,農民都是喜歡糧食,特別老一輩,見不得地裡長草,一天到晚的往地裡跑。

現在在家裡種地肯定不划算的,一畝地一年的收入還不如出去外面打幾天工,收入太低,養不活一家人,農村未來的土地應該統一平整,然後實行機械化作業,統一種植,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管理,達到更大的收益,當然,國家對農業的補貼太少了,地方政府應該根據地方行情,給予地方農業最大的補貼力度,做到農民願意耕地


山村額赫


我作為90後,小時候是放羊,種地,收稻穀,種玉米都幹過,小學初中時候幹過,就假期幹一下,可以說乾的不多,現在長大了到大城市工作,不願意去幹農活了,因為種地,很累,還有好多東西要考慮,化肥,谷種,農藥,要花好多錢,大米種出來就說自己吃一些,賣不了多少錢,你把時間算進去,各種花銷算進去,年收入就那麼點錢,人很苦很累,生活過得不好,生病沒錢醫,也沒有機會去旅遊,吃不到各種美食,人也老得快,除非是全部高科技,一個人種可以供應幾十人上百人一年吃的,那賣了可能是賺錢的,但是在城市裡,就算普通的工作,年收入都比在農村種地的高,而且可以吃不同的美食,偶爾可以出去旅遊,生活還不是很差,所以我寧願在城市裡打工,我也想過回家種植或者養殖,那等條件合適的時候也會回去


9626902412257


社會的進步,人的分工就會越來越細。以後必定會像發達國家那樣,出現農場承包制,全機械化的種植。以後種地的人應該會是以公司為單位,以集體為單位的。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說不定以後種地也需要持證上崗。科學化的種植能夠有效的保質增產。



機械化普及之後一個人可以種植以前百十人的土地,這是一種資源整合,更多人可以外出做更有意義和挑戰的事,從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添瓦。


這是一個大的趨勢,也是一種機遇。現如今有種子補貼,化肥農藥補貼,農機補貼,還有項目申報,現在種植除了農作物的收益,更有補貼收益,種地慢慢會變得很有前景。

也許下地勞作的還是那一撥人,但是性質變了,他們獲得會更多,首先會有系統化的技能培訓,其次就是每天都會有工資可以領取,還會有自留地的租金可以收取。農民的收入提高,以後也能吸引更多的種植人才。一直良性循環!


當然還會有很大一部分的地會“退耕還林”科學化的種植必定會增產(排除澇災旱災的情況),退耕還林能有效的保護改善生態環境,我相信我們的生活與環境會越來愈好!

個人愚見,歡迎補充,歡迎交流!我是雷快快,一個有情有義的自媒體人,期待你的關注。


雷快快


說真話是要範法的,三農問題解決不了,主要是不能說真話,不能針對實際情況想辦法。高談闊論。激情十足,奮臂高呼,叫喚一氣,一切照舊。就向提問中說的好向以前怎麼樣。有點忽悠人的感覺。說實話,一直就沒人願意種地。誰願做下等人,計劃經濟時代,人們走後門,請客送禮找工作為什麼?提問者解釋一下。那時是強制性種田,知識青年下鄉,是什麼情況,簡直是五花八門,施用什麼辦法的都有,有找關係的,請客送禮的,有假積極當官的,就是沒一個真心建設農村的,就農民經常割資本主義尾巴,也是偷偷摸摸的想辦法掙錢。太簡單了,沒錢沒法生活。說那些假話有什麼用,誰覺悟高,讓他白乾,他比誰都叫喚的利害。只不過是表現表現自己,以便撈個一官半職,還是為了多掙錢。


隨遇而安6866845335727


目前我國進入老齡化,70後,80後,90後就成為主力軍了,但他(她)們確實不願不會不想種地,也確實成在著家庭付擔重,種地沒有外出務工收入高等問題……

隨著我國的城市建設逐漸減少,外出務工的機會也會減少。國家政策又傾向於農村,有思想的人會看到農村的發展前景!

國家倡導農村合作社,土地流轉等方式確實可取,既使農民不失地又解決了我國土地逐年拋荒現象。

採取合作或流轉給種植大戶發展產業,也帶動了農村經濟收入和新型產業發展。還可以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解決農村缺泛勞動力等問題。






農人鍾二哥


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型的過程中,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管理者或涉農相關人士的觀念一定要轉變。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要回答了能說服傳統農業勞動者,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原來我曾在基層講過這樣的專題,因為你用你的事實證據和說理去說服他們,他們對你的事實證據和說理本身就不相信或半信半疑,費了半天口舌後還是等於沒有講。

如果還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只想講3點:

①今後的現代農業不需要那麼多人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種植養殖產業)。

②今後的現代農業生物產業從業人員所做的工作是傳統農業勞動者難以或不能勝任的工作。

③規模化、標準化、無害化、信息化、智能化農業的發展對“單家獨戶”、“一畝三分地”的低效傳統生產方式生存空間的擠壓,將使大量的農業勞動力向其他行業領域流動和轉移。

如果認為我講的這3點很空洞,你可以不信,但勿噴!你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歐美在種植、養殖發展方面的相關資料。


時代傻瓜李博士


各地的情況不一樣。我們雲南人是家鄉寶,不愛到很遠的地方打工。

我們這個地方的人,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種地的。我們石林彝族自治縣,旅遊業還可以,但是工業不發達,還是農業縣。農民收入大部分還是靠種植業。種植烤煙收入還不錯,近幾年來,有文山州的人來承包土地種三七,還有種植人參果,收入也不錯。還有一些村寨種植黑木耳,他們把一部分土地流轉給企業,獲得土地收益金,另一方面,他們又跟企業打工,打工就在家門口,像上班一樣,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照顧家裡的老老小小。

當然也有一些年輕人外出打工,壩區的一些村,他們不種地,而是種上果樹,希望政府來徵收,果樹可以獲得一筆錢,那是另當別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