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已經適應一年級的生活?

美麗王297


個人認為,只要孩子每天高高興興的上學,開開心心的回家,沒有厭學情緒,這就說明孩子已經適應了,而且適應的還非常好。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要這兩個方面做好,孩子的成績就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了。

孩子剛上一年級,家長不要給孩子施加學習上的壓力,先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給孩子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發覺孩子適應的不錯,再慢慢給孩子增加學習的時間,減少玩樂的時間,並讓孩子養成獨立收拾書包、獨自檢查作業的習慣,孩子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逐漸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好的習慣養成以後,孩子學習會更輕鬆,成績也不錯,家長也省心省力,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不寫作業,父母慈子女孝;一寫作業,家裡雞飛狗跳。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就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上專心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不拖拉,不磨蹭,一年級形成的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川寶的懶媽媽


作為同是為人父母,不是學校、不是任何以教育著稱的普通人我會這樣回答。

首先,小孩子從試學到一年級,學校會有對小孩學習期間有一個大概的反饋。也只是大致抽象的概括,畢竟有那麼多人也不可能做到一種全方位或是更詳細的深入,或是跟進。過渡期小孩更多是停留在內心的感受上,更多可能是出於信任的依賴。父母的關愛與重視程度,認可與鼓勵等是她走好、走出第一步的關鍵。

早期的基礎教育,學校只是幫你分擔了些許父母該盡的責任。好些父母出於心理層面放鬆,認為上學是他該走的路,自己供上學經費就好。一定程度會有心理層面的一種分散與放鬆,但不能是推脫的理由,父母影響乃至做出榜樣至關重要。打好基礎,父母才是第一任老師。

做好過渡期的這些,也要把自己當做是剛上學的。加上自己對自己小孩相互間的相同心理感受,就可以知道是否適應。

為人父母一生有很多種角色,你可以做他的父母、朋友、同學、知己……

這是一種態度!

隨時做好角色轉換,不至於脫韁。


諺子塢


適應性好的孩子在身體上會表現得精神旺盛;心態上輕鬆快樂;交際上喜歡和老師小夥伴玩耍,回到家三句不離學校生活;學習上有勁頭,能主動寫作業。

適應性不好的孩子在身體上回出現睡眠不好、食慾不振等現象;心態上產生焦慮、孤獨、容易有攻擊行為;交際上時刻保持緊張;學習上有明顯畏難情緒,課業錯誤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