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長三角一體化 張近東:蘇寧將大力推動技術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方興未艾,國家又決定在長三角地區"拆牆"。

2018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被支持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據規劃,2020年長三角地區要基本形成世界級城市群框架,2030年要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長遠來看,長三角一體化前景可期。

而與此同時,如何全速打造世界級城市群,還需要來自多方面的努力。

眾所周知,長三角地區坐擁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的高校資源和研發資源,以及像阿里、蘇寧這樣的龍頭創新企業資源,可以說,長三角是全國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無論是創新人才、創新要素,還是創新企業都位居全國前茅。其中,企業為區域發展注入創新動力則尤其重要。

4月16日,有上百家長三角優秀企業代表參與的長三角工商峰會在南京召開。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作為發言代表,指出了創新驅動對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性。

服務長三角一體化 張近東:蘇寧將大力推動技術創新

圖: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解決世界級難題,一個超前的"杭州實驗"

國家戰略要解決的往往是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問題,如果說粵港澳大灣區要解決的是一國兩制下的港澳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那長三角一體化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

長三角範圍囊括26個城市、21.17萬平方公里、1.5億人口、16萬億的經濟總量,這個規模已經超過大紐約、大東京在內的任何一個城市群。它的"一體化"需要突破的邊界、克服的問題,全世界還找不到先例,這個超級工程只能中國人自己去探索。

其中的難點之一,以常住人口2400萬、實際生活人口接近3000萬的巨型城市上海為例,其交通、供水、用電、政務等等,如何實現有序運轉都是大難題。

不過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技術是人類力量的延伸。人類辦不到的事情,往往可以交給技術來實現。蒸汽機的動力、飛機的速度、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都遠遠超過人類自己,那城市管理為何不考慮交給技術來接管?

作為長三角著名的科技之城杭州,在阿里的推動下,展開了超前的"杭州實驗"。

2016年,阿里推出一個叫做"ET城市大腦"的智能城市管理系統。它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交通管理。2017年,這個"城市大腦"接管了杭州市的1300個路口的信號燈、4500路的視頻,將杭州城市裡散落在交通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百億級數據匯聚起來,搭建了一個城市交通動態網和自動化控制系統。

數據顯示,2017年該區域的通行時間減少15.3%,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2018年,"城市大腦"成功擴容,從15平方公里擴大到420平方公里,覆蓋了杭州主城區的全部先行區域,相當於65個西湖那麼大。憑藉於此,2018年杭州交通擁堵率從2016年時的全國第5降至2018年的全國第57名。

一定程度上說,阿里助推下的杭州樣本,為城市群的發展打破了原本的規模上限,解構了"規模不經濟"的世界級難題。

蘇寧能為長三角貢獻怎樣的樣本價值?

事實上,區域經濟的"合體"存在著規模上限,一旦突破這個上限,就變成了"規模不經濟","一體化"也難以繼續擴大了。放眼全球,大倫敦、大巴黎、大東京的都市區規模幾乎全部停滯不前。

如同阿里之於杭州一般,同樣成長於長三角城市南京的蘇寧,又將為長三角創新發展注入怎樣的動力?

服務長三角一體化 張近東:蘇寧將大力推動技術創新

1990年,剛創立的蘇寧還只是一家不足200平米的店面,那時的人們應該難以將之與超級零售巨頭聯想在一起。而蘇寧能不斷突破自我邊界,同樣依賴的是技術的延伸。

1993年,蘇寧空調銷售突破1億元大關時,售後信息量猛增。為了做好客服管理工作,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的第一個創新之舉,就是在空調業內建立起第一套完整的售後服務管理系統。可以說,這是蘇寧邁出科技創新的第一步路。

之後零售行業數次風雲變幻,蘇寧也歷經數次改革轉型。

正如張近東曾在美國參觀硅谷研究院所說的一樣:"蘇寧是一家零售企業,也是一家科技企業、技術企業,沒有技術將會寸步難行。"

如今,大數據運營、自動化物流基地、蘇寧無人店、物流無人機、客服機器人、智能家居、AR黑科技等等,均讓搭上互聯網快車的蘇寧極速狂奔。

而依靠技術創新,蘇寧同樣在為超級城市群的發展提供樣本。

當前,蘇寧在南京打造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智慧物流基地"蘇寧雲倉"。作為全國性的中心倉庫、蘇寧雲倉為日益暴增的物流配送提供了強有力的服務支撐。目前,蘇寧雲倉已實現"自動化、無人化、數據化",做到了從入庫、補貨、揀選、分撥、出庫全流程的智能化,是同類倉庫處理能力的4.5倍以上。而且,蘇寧正在上海、杭州、蘇州等地佈局物流自動化系統。

服務長三角一體化 張近東:蘇寧將大力推動技術創新

圖:蘇寧雲倉一角

由此,蘇寧在未增加甚至於減少人力的情況下,可讓長三角地區輸出和流入的物流基數呈現指數級增長。

此外,按照張近東的佈局,蘇寧還將圍繞智慧政務、大數據共享開放平臺、智慧商務、智慧交通等領域,主動參與長三角地區 "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試想一下,如果城市裡的每一條道路,醫院裡的每一支針管,商場裡的每一部電梯,甚至城市河道里的每一段水域,都能在智慧政務、智慧商務、智慧交通的數據對應下被管理起來,進而實現精準的數據分析和自動化控制,未來長三角26個城市的"合體"和一體化管理將不再是難題。

這將為全球超大城市群精細化管理提供一箇中國方案。依靠科技創新帶來的成果,未來的長三角將在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形成"指數級"增長的局面。

服務長三角一體化 張近東:蘇寧將大力推動技術創新

2019CES現場的蘇寧展臺

科研投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需要"蘇寧力量"

未來10年,決定一個城市乃至城市群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很可能不再是港口吞吐量、機場客運量、本外幣存款、GDP這些體現規模效應的大數據,而是一個聽上去有點陌生的小數據——R&D經費(研發投入)。

那麼,R&D經費為何如此重要?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唯有依靠自主創新,中國才能在全球市場擁有話語權。

以重慶為例,依託於高校的科技研發,催生出一家人臉識別的AI技術公司,為全國70%以上的機場,以及全國大部分公安系統提供了人臉識別技術系統。當前,該公司已在短短3年時間成長為重慶最大的"獨角獸"公司。由此可見科研投入帶來的經濟效益不言而喻。

而中國城市的研發投入經費主要來自科研院校、央企、民營企業。其中,深圳是科技企業為城市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典型案例。

數據顯示,北京的研發經費中大約80%來自科研院校,而深圳的研發經費90%以上來自企業。再回到長三角地區,本土成長起來的阿里和蘇寧等企業,已成為長三角區域發展的"民間經濟增長極"。通過阿里催生下的企業發展,已讓杭州擁有的獨角獸公司在全國排名第三。

而1990年成長於南京的蘇寧,如今已穩坐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二把交椅。最近幾年,蘇寧在南京、上海、杭州三地各成立了研發中心。其中,南京研發中心在支撐全球零售業務的同時,通過技術輸出進行基於場景化的產品輸出;上海研發中心結合當地人才聚集效應,專攻金融研發及視頻研發領域;杭州研發中心承擔社會物流系統研發工作。

服務長三角一體化 張近東:蘇寧將大力推動技術創新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到2018年的時間裡,蘇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高達數百億元。2018年蘇寧科技研發費用同比增長更是高達80.81%,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52.57%。

可以肯定,長三角一體化建設需要阿里以及蘇寧這樣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