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這段被掩埋幾千年的歷史,證實了《山海經》中所記載

由此可見,黃河的發源地不僅僅是青藏高原,甚至蒙古高原也有這樣一個或兩個源頭,但隨著環境的演變,這些源頭已經被切斷,只有河床已經乾涸,顯示出一次存在的跡象

“山海經”雖冠以“經”一詞,但在大多數讀者心目中並不嚴謹,甚至有荒誕的評論。然而,世道分陰陽,人們對“山海經”的態度也是持兩面性的,分歧是嚴重的。然而,正如考古學所證實的那樣,許多反對者已經採取了觀望的態度,持觀望態度的人也排起了隊來支持它。

說到“山海經”,它經常提到許多著名的河流,如崑崙山,而不是舟山,吉世山,淡水河等等。而李道元在地理考證中寫了一本書“水井注”,還提到了“山海經”,引證近80篇。描述黃河有一個共同的地方,見“水經注”第二卷“西山經”。但其所描述的黃河源頭就在離吉士山更遠的地方,與目前黃河的源頭並不匹配。

考古發現:這段被掩埋幾千年的歷史,證實了《山海經》中所記載

江水重源,也出西塞外,出山之石。

也正是由於這種偏差,在現實中,“山海經”被視為階級精神,不被老練的人才所認可。但這一次的地理考證,卻將“山海經”在黃河上說得印證了。

考古發現:這段被掩埋幾千年的歷史,證實了《山海經》中所記載

西面三百里,有石山,底下有石門,江水往西南流。也是山,各種樹都沒有。

根據黃河的發源地,人們一直在尋找吉士山,因此,吉獅山曾被認為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山。其實,據考證發現,在蒙古高原的探險中,埋藏了幾條幹涸的河流,被證實是黃河的源頭。由此可見,黃河的發源地不僅僅是青藏高原,甚至蒙古高原也有這樣一個或兩個源頭,但隨著環境的演變,這些源頭已經被切斷,只有河床已經乾涸,顯示出一次存在的跡象。

考古發現:這段被掩埋幾千年的歷史,證實了《山海經》中所記載

從圖中可以看出,“積石山”在蒙古高原上,乾涸的河床可以作為證明。如果你想象一下黃河還沒有乾涸,那麼這與“山海經”的描述是一致的。如果你看下面的圖,在西北方向有一個向東南方向的印記,而在地圖上標記的東方有一個轉折,並由南轉向西方。這與“西流”相對應。

考古發現:這段被掩埋幾千年的歷史,證實了《山海經》中所記載

這一考古發現不僅增加了“山海經”的現實意義,而且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證明“山海經”並非受古人荒謬思想的啟發。其實,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把我們對世界、對歷史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可以辯證地看待“山海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