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除了帶來笑聲,它真正讓廣大群眾喜歡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它有如此強的親和力?

玉龍155772397


德雲社相聲以搞笑為出發點

郭德綱這些年金句頻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相聲要是不搞笑就太搞笑了”;德雲社以此思想為指引,徹底恢復相聲最原始的搞笑功能,令聽相聲的觀眾感到輕鬆和快樂,這既是德雲社的貢獻,也是其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相聲在誕生之初一直是通過逗樂觀眾來得到賞錢的雜耍手藝,是徹徹底底的娛樂工具,並沒有教育、宣傳和諷刺等功能;但是在解放後,以侯寶林為代表的相聲藝人為了讓相聲能夠生存下去,強行加入了本不屬於他的諷刺、歌頌、宣傳和教育功能,令相聲在短暫的輝煌以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逐漸被觀眾所拋棄。這年頭老百姓活的已經很累了,我們真不需要時時刻刻都接受教育,就讓我們的生活輕鬆一點吧。


郭德綱很敏銳的發現了這種需求,並順應了老百姓的需求,在相聲中只談快樂,不談其他,以此迅速贏得了人氣和市場,帶領德雲社迅速發展壯大,一躍成為相聲界第一團體,這既是郭德綱個人努力的結果,更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德雲社相聲讓觀眾有參與感

德雲社自從郭德綱2005年火了以後,一直強調臺上臺下的互動,這個傳統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了。當年郭德綱剛火時,登臺時經常說的一句臺詞是“今天的觀眾來的不少啊,我很欣慰”;不久之後觀眾們就都學會了,只要郭德綱說前半句,觀眾們就接下半句,這可能是德雲社觀眾搭茬的最原始形式吧。



自郭德綱以後,岳雲鵬把臺上臺下的互動推到了一個全新高度,愣是把相聲開成了演唱會,在他每一場相聲的返場階段,都有全場大合唱《五環之歌》的環節,其轟動場景令業內驚歎。

在岳雲鵬之後,張雲雷又把和觀眾的互動提升了一個臺階;他只要開個頭,觀眾就可以全場大合唱,無論是京評梆曲還是小曲小調,只要張雲雷唱過的,粉絲們都會,他只要在臺上負責聽就好了。這一次不僅是同行驚歎,很多媒體也表示沒有見過這種玩法,一時間批評者有之,吹捧者有之,各種聲音層出不窮;無論外界如何評價,反正大部分觀眾是樂在其中的,這就足夠了。


現如今的德雲社,無論臺上的演員是誰,臺下觀眾都會不失時機的搭茬,參與感爆棚,這可能是新時期聽相聲的快樂源泉吧。


德雲社倡導傳統文化的迴歸

雖然郭德綱及德雲社的相聲這些年一直飽受批評,特別是指責其“三俗”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過,但是所有人無法否認的,在德雲社表演的傳統相聲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德雲社通過普及傳統相聲,間接的使其成為宣傳推廣傳統文化的載體。通過聽相聲,大量德雲社的粉絲領略了小曲小調、京評梆曲等傳統戲曲的魅力,不僅學著去了解,甚至嘗試去學唱,這是一個很大的成績。

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是很有美感的,只是長時間沒有得到普及而已;郭德綱及德雲社陰差陽錯的在普及傳統文化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現在德雲社現在追捧者這麼多,不得不說有傳統文化的魅力在起作用!


相聲演義


德雲社發展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最大的相聲團體,德雲社不僅給觀眾們帶來歡樂,還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歡。那麼德雲社為何有如此強大的親和力?群眾接受德雲社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郭德綱曾經說過:“相聲要是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因此郭德綱說的相聲,抖的每個包袱,都能逗得觀眾捧腹大笑。同樣郭德綱也教會了他的徒弟們怎麼才能說好相聲,讓聽完相聲的觀眾感到高興和快樂。郭德綱理解觀眾的需要,迅速贏得人氣,帶領德雲社闖出了一片天地,這也是德雲社成功的原因。

德雲社如此強大的親和力,深受觀眾的喜愛,大致歸結為一下三點:

第一、觀眾對於傳統文化的喜愛

我們都知道相聲的四門基本功講究“說學逗唱”,每一個上臺演出的相聲演員只有基本功紮實,才能在舞臺上表演的遊刃有餘。

說:指的是貫口,繞口令。

學:指的是模仿,比如模仿戲曲,曲藝,動作,方言等。

逗:指的是逗樂,凡能引發觀眾歡笑的表演都可以成為。

唱:指的是太平歌詞,也可以加上快板。

人們通過德雲社的相聲,開始慢慢理解相聲的四門功、開始喜歡聽悠揚的天平歌詞、開始熱愛起了傳統的戲曲小調、京評梆曲等。傳統戲曲的魅力不經學習到了,甚至慢慢開始去唱了“日思夜想的六哥哥,來到了我的門前”。可以說正是因為傳統文化的魅力,才讓德雲社有了那麼多的追捧者。

第二,觀眾與演員之間的互動

自從郭德綱將岳雲鵬捧紅之後,德雲社的舞臺就變成了相聲演唱會的專場,每當小嶽嶽要唱《五環之歌》,先得到臺下的一片噓聲,緊接著大家都跟著一起唱,陶醉在了音樂相聲的海洋裡。

最近張雲雷因為參加《歡樂喜劇人》,可以說是岳雲鵬之後又一個因為唱曲而火的相聲演員,他只要一唱開頭,臺下觀眾就開始全體合唱,“日思夜想的六哥哥,來到了我的門前”。更誇張的是,張雲雷的粉絲不論張雲雷長唱的是京評梆曲還是小曲小調,只要是張雲雷唱過的,他們都會。

第三、德雲社相聲演員親民化

即使十幾年已經過去了,德雲社相聲演員的傳統依舊沒變,一身馬褂,一張方桌,一上臺,一個鞠躬,只要說的讓你開懷大笑,就是他們成功的表演,這種讓觀眾開懷大笑的能力,就是因為德雲社相聲演員的親民化,他們給你講講小人物的小生活,嘮嘮家常,生活中的常態變成一個個響亮包袱。讓觀眾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不僅僅是舞臺,是相聲,這就是生活。


娛樂小鹿兒


德雲社的相聲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相聲界乃至曲藝界、演藝圈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那麼他們為何有如此大的親和力,觀眾喜歡他們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第一,德雲社的表演讓觀眾感受到了平等。

不是說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是高高在上的,但至少我們能接觸到的藝術形式都是與觀眾保持著一定距離的。漫不說交響樂、歌劇、話劇這些陽春白雪的東西,就是電影電視劇都在自然而然的擔負著一些“說教”的使命。還有歌星們的演唱會,包裝得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特立獨行的行為,豔麗怪異的服裝,光怪陸離的舞臺等等,讓觀眾產生了嚴重的距離感。

而德雲社的相聲,就一大褂,樸樸素素,不說教,只是在說話中讓你會心一笑,他說的很通俗,就是家長裡短,小人物的平常生活,從你能真切的感受到的生活中抖落包袱,尋找快樂,讓你在欣賞節目,縱情大笑中感受到演員與觀眾之間的平等。這種平等來源於演員與觀眾的心氣相通,從而讓觀眾喜歡他們。

第二,觀眾能體會到極強的參與感。

德雲社的相聲之所以能火,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相聲與以往的相聲不一樣。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的相聲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表演相聲,他們給觀眾的感覺就像是在閒聊、在說話,表演時不誇張、不做作,非常接地氣,符合普通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這一點確實是非常難得的!

郭德綱說過他們的相聲沒有臺詞。也就是說,德雲社要求演員創作相聲,但是不要求他們演相聲。同樣一個作品每次說的內容都不一樣,這樣才能保持常說常新,才能讓一部好的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當然這對演員的要求也會非常高。他們不但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說學逗唱樣樣精通,還要求具備舞臺掌控能力和敏銳的應變能力。我們在聽德雲社的相聲時,發現他們與觀眾的互動非常多,有時在與觀眾的互動中就抖落出好包袱,不但為作品本身增光添彩,同時也讓觀眾感受到了參與感,收穫了更多的快樂,也贏得了大批的忠實粉絲支持。

當然,這也是現掛的魅力,也考驗著一個相聲演員的基本功是否紮實。

第三,源於觀眾對傳統文化的喜愛。

說起傳統相聲,很多人認可郭德綱對傳統相聲的收集整理和傳承,也有一些人不太贊同德雲社的相聲。但不管怎麼說,德雲社是在紮實的做著相聲這個行業。

人們對相聲四門功課的理解,對太平歌詞的認知,對各種傳統小調的喜愛,對相聲門中很多傳統知識的瞭解,都是源自於德雲社的相聲的傳播。在郭德綱及其德雲社出現之前,我們也聽過很多年、很多“大家”的相聲,可怎麼就從來沒有聽說過相聲還有“四門功課”呢?而且天平歌詞竟然是相聲的本門唱呢?還有那些傳統小調,雖然被某些“磚家學者”視為“窯調”,但這並不影響這些來自於勞動人民的小調的傳播,也並不影響老百姓對她的喜愛。

隨著中國的強大,隨著民族自信心的恢復,傳統的中華文化又釋放出她那熠熠的光彩,傳統的文化又展現出了她那獨特的魅力。老百姓喜歡傳統的東西,而德雲社又在傳承發展著傳統的藝術,二者相合,所以帶火了郭德綱,也成就了德雲社。

當然,德雲社班主郭德綱具備的相聲天賦,刻苦學習的精神,紮實的基本功,涉獵廣泛的文化底蘊才是最重要的。如今,經過一系列經歷之後的德雲社已進入公司化管理,不斷地吸納新人,培養後備人才,德雲社也是名角輩出,他們的表演都秉承著郭德綱的風範,那就是他們都是在說相聲,而不是演相聲。

不成熟的見解,歡迎指正。


郭哥81336547


作為一個小老百姓,我對於德雲社相聲最認同的地方,就是它真的純粹就是搞笑,而且跟我的日常生活有連接點。

我的生活中會有養著惡狗的鄰居,會有尖酸刻薄的街坊,也會有每天算計你的親戚,還有一些媳婦兒很漂亮的哥們,他們出現在德雲社相聲段子裡,能夠引發共情。而且郭德綱等演員通過藝術處理,把這些日常細節誇張化戲劇化,讓你看到這些不完美但真實存在的小人物,其實是可愛的,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公司領導,也可以被一個吊絲青年大耳光扇趴下。

笑完之後回到我的現實生活中,我還得埋著頭面對生活,為了房貸為了家庭忍氣吞聲。我其實心裡比誰都清楚,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奇遇和驚喜等著我,我只能拼盡全力去活著,去面對生活地給我的每一個包袱,更多的時候我解開這些包袱,笑的是別人,我只留下一臉失望和落寞。

釋放這些壓力的需求,其實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段相聲罷了。誰吃飽了撐的,每天累死累活之後,回家打開視頻去聽主流那些歌頌型相聲啊,這不累上加累嗎

為什麼雞湯那麼讓人噁心,為什麼那些高高在上的教育家那麼欠抽,因為他們永遠在用自己的立場,去揣度底層老百姓的生活。永遠在一廂情願的告訴你們,只要你努力,你也能變成馬雲王健林,或者郭德綱。

這就是主流的聲音,這就是教育人民的高音喇叭罷了。

當你進入社會,知道這種聲音並不能影響生活,因為我們看到的現實,跟這些口號所呼喊的是相反的。努力不一定有回報,得到回報的人未必真的付出過那麼多努力,或許只是他剛好在投胎的時候,選擇了簡單模式罷了。

喜歡德雲社的相聲,是因為可以放鬆心情,哈哈一笑就行了。我可沒打算揹負著受教育的義務,去聽那些歌頌時代歌頌領導的工作報告話本。那些成天喊著打倒郭德綱的老棺材瓤子,不過是吃著嘴裡口糧不嫌飽,想要多啃幾口蛋糕的既得利益者罷了,信你們那套鬼話那才是失了智。

聽相聲就圖一個樂,郭德綱和德雲社沒什麼了不起,我也不打算從他那裡學什麼,我比較愛聽他那句話:

你不需要我教育不需要我改造,如果你能從相聲裡裡面悟出什麼,那是你的福氣。


鹹魚茶館


當時我也就隨便聽一聽,感覺很吸引人,對郭德綱表示認可,我想德雲社能保持的住嗎?心裡充滿疑問?在我對郭德綱相聲的不冷不熱中,聽到了北京臺封殺老郭的消息,感覺德雲社起來更難。


(圖片來自外站~相聲演員郭德綱)

可是與我想像的正相反,郭德綱努力堅持✊,德雲社辦的越來越與時代接軌和接地氣。我想郭德綱打心眼兒裡喜歡說相聲啊,不然不會這麼去拼命!從當出16歲的時候來北京做北漂,估計他自己都想不到一個小小的個體民營,這麼壯大。

郭德綱是一步一步的走過來的,他表示:自己如今的成績離不開于謙老師的人脈資源,自己說相聲就是給觀眾帶來笑聲的。 郭德綱也在不斷提升和成長,他在北漂的時候沒少了解大眾喜愛什麼?所以他的相聲大多觀眾愛聽。


(圖片來源外站/相聲演員~郭德綱、于謙)

觀點不一見諒@


蘭竹ZLZ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嚴守行規,視觀眾為衣食父母、尊敬觀眾、觀眾至上,為觀眾聽眾帶來了數不清的快樂和歡聲笑語。看是搞笑逗樂,詼諧幽默的背後實則基本功紮實,曲藝各門類的絕活兒信手拈來,本領高強。社會學、心理學、民俗、漢語言文學等包羅萬象的學問爛熟於心。在弘揚傳統曲藝、戲曲的相聲作品和評書中插科打諢,植入好多“歪理邪說”,卻暗含“勸人方”的普通道理和正能量,宣揚民族情愫,宣洩愛國情懷!


手機用戶84095943001


能夠讓你開懷大笑,緩解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和諧的面對自己的家人和同事同學,在社交方面又是很多人的共同語言,而且又能助眠,減少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試問,每一個人都樂樂呵呵的面對自己面對工作學習面對這個世界,只收那麼點演出費,而且大部分人聽到的都是免費的,你丫還想怎樣?錢場捧不了,人場再不捧,還是個人嗎?還有良心嗎?


潦草的奇蹟


百姓被壓抑的的心情渴望得到釋放,宣傳部門的長期指導方針與群眾的需求不合拍,還是愚民教育。


553085086



弗拉吉米爾沒照司機


就聽老郭和于謙的相聲,其他演員的我還是歇歇耳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