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隋文帝,你認為誰更厲害?

提問達人魔力俠


個人感覺,還是秦始皇勝過隋文帝。

秦王嬴政一生戎馬,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實現“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不僅完成政治上的大一統,更開後世民族融合之先河,為中華民族數千年綿延續和注入最初的基因。

俗話說得好:引水方知開源不易,頭關不破二關難攻;嬰兒學走起步難,開山之作最費力。秦始皇難就難在他是千古第一個。以前無論是夏、商還是周,都是分封制下的聯邦制國家,與秦之後的體制有根本的不同。比如領土,商朝號稱“京畿千里”,說的是商王能實際控制的地方就只有京城周邊1000裡左右,其他的都是諸侯國自己的領土,商王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共主”。後世則“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全天下都是帝王的私有財產。

隋文帝也是歷史上少有的有為帝王,他的偉大之處在於結束了自公元221年東漢滅亡、三國分治、西晉短暫統一、五胡亂華和南北對峙近400年的分崩離析,讓中華大地再次走上正軌。而且,他在位期間,開科舉、擢賢明、修刑律,設三省六部(一直延續到清朝),改革郡縣,威服突厥。同時輕薄賦稅、勸課農桑,經濟得到迅速恢復,開創歷史上一個著名的盛世:開皇之治。以糧食為例,貞觀11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還有一件事能說明隋文帝短暫一統的偉大成就,貞觀年間,西域按慣例來朝拜新王朝,但西域各王在長安看到的是一片破敗,而且走的時候,李世民連回贈的禮物都湊不齊,讓西域各國唏噓不已:比大隋朝差遠了!

但是,無論隋文帝做出如何成就,他仍然不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他和前面的劉邦、後面的唐宗宋祖、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在秦始皇面前都是後輩晚學。同時,和秦始皇真刀真槍打天下不一樣,他從一個九歲孩子手裡盜取天下的方式一直為後世所詬病(上位後還接著把九歲的北周靜帝給殺了),清代史學家趙翼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因此,不管後來無數史家(如陳寅恪)如何讚頌隋文帝的偉大,與秦始皇相比,他仍然落了下乘。

一家之言,敬請指正。


彼岸歷史


毫無疑問,秦始皇贏政和隋文帝楊堅都是我中古代數一數二的優秀帝王,兩者在開疆拓土、制度建設,推進華夏民族發展等方面,都有開創性的歷史功績。但如果將兩位偉大帝王相比較,顯然秦始皇更具有開創性,更厲害一些。

一、在大一統上秦皇更勝一籌。

周王朝建國以來,雖然是形式大一統王朝,但實際上是由許多分封諸侯組成的,周天子只是這些諸侯的共主,因此到了春秋戰國,禮崩樂壞,戰亂不斷。秦始皇橫空出世,一掃六合,結束了幾百年的戰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奠定了華夏中原王朝的基本疆域。隋文帝也是結束了自漢末以來,近400年的分裂戰亂,讓中華大地再次走上正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秦始皇排第一,隋文帝肯定沒意見。

二、在建章立制上文帝又有創舉。

秦始皇統一六國,用郡縣制取代分封制,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修建馳道,等一系列舉措,將以前各自為政上千年的諸侯國迅速融為一體,形成了統一多民族國家體系,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國家治理體系,許多制度架構影響至今。隋文帝結束了幾百年的分裂戰亂,恢復了華夏威儀,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經濟,拓展疆域,特別是在國家治理上,推行科舉制,打破延續幾百年九品中正制。在國家治理上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也是具有開創性的。但對比之下,隋文帝的舉措上在秦始皇的架構內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

三、在立國進程上秦始皇難度更大。

秦國是在與戰國六雄紛爭中脫穎而出的,論實力秦國與其他六雄雖然都很強,但並非一家獨大,特別是六雄中還有楚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齊國這樣的傳統強國,趙國這樣的戰鬥狠角,如果六國聯合起來抗秦,笑到最後的是誰還真不好說。另外秦國由於地處關外,地處西部邊遠,無論地理位置,還是經濟發展程度都不算最好的,但秦國憑藉變法強軍,合縱連橫,分而攻之,一步步拿下六國,實現大一統,實屬不易。隋文帝楊堅的隋朝是在北周基礎上建國的,當時南北朝形式已經非常明朗,北周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中原地區,南方只剩下陳朝和位於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戰勝南陳,統一江南各地,相對於秦國對抗戰國六雄,則更為容易。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秦始皇則更勝於隋文帝。

綜合以上分析,雖然隋文帝在建立大一統王朝、建立國家治理體制、官員選拔管理等方面有許多創舉,對後世影響深遠,但相比之下,秦始皇的第一實現華夏王朝大一統、民族整合、國家體制設計、行政管理、社會治理等諸多方面更有開創性,影響更為深遠。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秦始皇是中華五千年罪惡滔天第一人。隋文帝時功德齊天第一人。

先說罪惡滔天的秦始皇。

一、秦始皇採用法家愚民思想。扼殺思想和言論。創立誹謗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二、秦始皇採用法家思想治國,創立夷族連坐之法。一人死罪,夷滅三族,株連十戶。這是中國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三、秦始皇創立告奸之法。鼓勵骨肉至親之間檢舉揭發。聖人孔子和西方法治思想的奠基人孟德斯鳩都反對告奸。認為這不是法治。也非人治。而是治人。秦始皇創立告奸之法,是中國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四、秦始皇採用商鞅弱民思想。禁止人民擁有兵器。收天下之柄於咸陽。鑄十二金人。禁止人民擁有兵器的秦朝成為最短命的王朝。


五、秦始皇採用法家疲民思想。大興土木。修建陵墓、阿房宮、長城、直道。致使無數民夫慘死。正如陳勝所言——天下苦秦久矣。

六、始皇二十八年,嬴政遣徐福發童難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傾盡天下之財,尋仙求長生。致使民不聊生。

七、秦始皇不稱朕。稱真人。隱遁於無形。 秦始皇為求不死之藥,自謂“真人”,不稱“朕”。行為詭秘,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賬鐘鼓美人衝之。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詔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殺之。自是之後,莫知其行所在。

八、秦始皇為實行法家愚民政策。焚書坑儒。禁燬詩書及百家言。毀滅華夏文明。

再說隋文帝。隋文帝的作為與秦始皇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一、隋朝建立後,隋文帝積極收集搶救遺失於戰亂的文化典籍。

二、隋文帝放開言論,廢除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楊堅廢法,是中國法治史上。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誹謗罪在漢文帝時,就已經廢除。漢武帝時,法家酷吏張湯重立誹謗之法。秦始皇所立的其他法律,皆漢文帝廢除。漢武帝再立】

三、隋文帝廢除由秦始皇創立,由漢武帝再立的夷族連坐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四、隋文帝創立《開皇律》。唐宋的法律制度,皆是以《開皇律》為基礎。這是中國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五、統一天下,避免了五胡亂華的再次重演。

六、創立了古今中外最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這是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七、創立三省六部制。

八、開創開皇之治。

隋文帝楊堅完全鄙棄法家思想。開創了華夏文明的巔峰隋唐盛世。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千古一帝:一個罪惡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另一個是功德的千古一帝隋文帝。
【2018年4月6日,山東濱州秦皇臺景區重六噸、高18.9米,號稱"世界第一"的秦始皇銅像被大風吹倒。銅像臉部先著地,‘秦始皇’的臉直接被摔扁。此乃天意】


楊朱學派


在中華民族的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真正能算的上是千古一帝的在我的心目中只有兩個人,他們正是秦始皇和隋文帝楊堅,可惜的是兩位千古一帝,或許有太多的想法需要實現無暇顧及其他,又或許是命運的安排最終都在繼承人的選擇上犯下了致命的錯誤,最終導致二世而亡。

先概括下他們各自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

秦始皇:

1、第一次中國大一統,民族大融合;

2、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3、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準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4、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

5、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6、統一思想,(焚書坑儒,但是很多有價值的書沒有焚燬,例如易經等)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

7、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8、修建長城,抵禦北方外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9、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10、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11、實施嚴刑峻法:秦朝在秦國原有的法律基礎上,修訂了一套嚴密之法律,頒行於全國。後來的漢朝基本全部沿用了秦朝的律法,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大漢帝國!

總而言之,沒有秦始皇的統一,中華民族可能到目前為止還是四分五裂,看看目前的歐洲因為歷史、文化、信仰等一系列原因到現在也無法完成大一統,好容易弄了個歐盟也是各懷鬼胎!

再來說說隋文帝,隋文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使隋代獲得了“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的讚譽,為中國封建社會隋唐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在歷史長河中,漢民族唯一一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滅族之禍,五胡亂華就發生在隋文帝成長的年代。五胡亂華時期可以說是漢人的噩夢,當時西晉正處於八王之亂時代,而五胡正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其中最主要的五個胡人部落代表是:匈奴、鮮卑、羯、羌、氐。

西晉八王之亂的爆發,讓西晉時期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此時五胡進入中原以後,開始實施殘暴的制度。在這個關鍵時刻,冉閔在北方建立了漢族的冉魏政權,讓漢族人們的生活得到了轉機,但冉魏政權最後還是失敗了。

  漢人已經無力再戰,在這個最黑暗的時刻,一代偉大帝王隋文帝楊堅出現了,他結束了五胡亂華時期,建立起了隋朝。

隋文帝的貢獻:

1、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據狀態,甚至整個漢族、漢文化面臨滅亡之時,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又一次統一;

2、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所仿照原形)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設計和佈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

3、漢文化的救贖,隋文帝拯救了漢文化。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燬、遺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又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這些圖書大部分也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歷史的塵靄裡,但只要是諸子百家的書還在,只要是儒家經典還能留存,中華文明就不會死;

4、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

5、廢除酷吏制度,隋朝建立後,隋文帝下令命人參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開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蘇威、牛弘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杆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

6、集中權利,建立三省六部制,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楊堅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

7、兵農合一,裁汰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8、整頓戶籍,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

9、修建大運河,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曰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直到現在大運河還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這就是隋書裡的“開皇之治”;

因此,秦始皇和隋文帝對於整個中華民族都有著無法磨滅的貢獻。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兩代帝王擁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小編簡單整理了一點,供各位朋友欣賞。

1、都是二世而亡。

2、在亂世中都統一中國。

3、下一朝代都是完全延續了他們推出的律法。

4、下一朝代都是中華民族最津津樂道的龐大帝國,秦下面是大漢帝國,漢族就是從這來的;隋下面是大唐王朝。

您驚喜到了嗎?


許仙888




秦始皇的千古一帝,是名至實歸的。在秦之前的中國大陸,從來沒有統一過。秦始皇滅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是後來中華民族分久必合的基礎,中央集權制大一統的政治體制,直到今天仍被沿用,毛澤東所謂"歷代都行秦政法",指的就是這一點。由於"焚書坑儒",更由於歷代史記的話言權掌握在儒生手裡,始皇帝贏政的形象是萬劫不復的暴君。新中國成立後,對秦始皇的評價逐漸公允。"孔夫子是有好外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認為講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得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我覺得毛澤東對秦始皇和中國歷史上另一位重要人物孔子的定位是客觀的。


隋文帝楊堅是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是繼秦始皇和漢高祖之後,第三個統一了中國的人。他在位24年,主要作了四項大的改革。

一、精減囯家機構。由秦開始的郡、州、縣制,去掉郡的編制,既加強了中央集權,又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二、統一貨幣制造,廢除舊幣,和私人貨幣,貨幣的製造權收歸中央。他執政時推出的五株錢,又稱隨五株,歷史上屬比較精製的貨幣。重新統一了度量衡。


三、開科舉制度之先河,用開科考試取門第制度。使更多的平民庶族通過科舉,進入廟堂,既提高了官僚機構的效率,又得到底層百姓對新政權的擁護。楊堅的這份政治遺產一直治用到清未。

四、修訂《開皇律》。北周少數民族政權,法律殘酷又凌亂,《開皇律》的版布實行,使黎民百性有法可依,緩和了社會矛盾。

總之,通過以上改革,隨朝初年國力得到空前提高,人口大幅度增加。隨文帝雖未被列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也不失為雄才大略的帝王。


王洪濤6807


當然是秦始皇更厲害得多了!因為:

(一)秦始皇被明代的思想家李贄稱為“千古一帝”。毛主席也在《沁園春·雪》一詩當中,稱讚過秦始皇的。

(二)秦始皇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很多的“第一”,比如:

(1)秦始皇創造了“皇帝”的稱號。秦始皇規定了國家的最高的統治者稱為“皇帝”,同時,秦始皇又率先發明瞭“陛下”一詞,來作為皇帝的專用詞。

(2)秦始皇第一個創制了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3)秦始皇第一個統一了中國的文字;統一了中國的貨幣;統一了中國的度量衡制。

(4)秦始皇第一個在全國範圍之內推行郡縣制度,並且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縣。然後,郡縣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5)秦始皇第一個把秦燕趙等國的長城連接起來,然後形成了今天長城的雛形。此外,在南方地區,秦始皇還修建了靈渠等水利工程。

…… …… ……

(三)而相對而言,與秦始皇相比較的話,隋文帝楊堅只是做到了:

(1)581年建立了隋朝,589年重新統一全國。

(2)在位期間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盛世;還開創了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的制度,為隋煬帝時期科舉制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因此說秦始皇比隋文帝更厲害得多了!








紅船之歌


兩人似乎有著相同的經歷,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混戰不止的春秋戰國時期,開闢華夏民族第一個大一統朝。隋文帝再次統一中國,結束了南北朝以及五胡十六國那個悲慘的時期,再次實現了大一統。區別就在於,秦始皇是先驅者,是奠基者,是華夏民族第一個封建社會的開創者,統一文化,使華夏形成一個有機體。這種光芒加深,怕是任何帝王都比不下去的。

但是,秦始皇最終統一六國,是幾代老秦王共同努力的結果,非秦始皇一人之功。統一後,又自認為功蓋五帝,有著歷史意識的侷限性和傲性,在位後期正是因為這份傲性,沒有把民生真正放在首位,統一六國後沒有及時修養生息,反而修長城等大型工程將民力消耗殆盡,秦二世沒能及時更正這種行為,反而昏暴,最終成為短命的大一統王朝。

而隋文帝的軍事實力來自於統一北方的北周,歷經亂世,統一南北後,對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以符合南北統一的新形勢,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緩和階級矛盾,隋朝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可惜,兒子隋煬帝修建運河的同時又窮兵黷武,將隋文帝一朝積攢的民力消耗殆盡,最終爆發歲末大起義。


娛樂大茬子


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開國之君,他們之間雖然相隔千年但是卻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

  第一:都是開國之君

  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了大秦並且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皇帝,隋文帝結束了漢末以來的三國兩晉南北朝(五胡亂華)的亂世開創了大隋


  第二:兩人開創的王朝都是第二代的時候滅亡

  秦始皇死後胡亥二世即位,不久就被楚漢聯軍所滅。隋文帝死後隋煬帝即位,隋煬帝暴虐激起各地起義不斷,最終被唐王李家所滅。

  第三: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國家統一的功臣

  拋棄秦始皇的殘暴不談,秦始皇統一六國對社會的進步取得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結束了東周末期戰國七雄相互爭霸攻伐的亂局。如果秦始皇不統一,七國之間的戰爭會造成比秦始皇暴政更悲慘境地。

  和秦始皇一樣,隋文帝也是一個結束亂世的偉大皇帝。只從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死後,在中國大地上先後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五胡亂華、一直到隋文帝出現才結束了幾百年的亂世。因此很多史學家給隋文帝的歷史評價,甚至比秦始皇統一六國還要高。秦始皇只是統一了中原六國,但隋文帝卻統一了大量的少數民族,促進了中華民族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所以我認為隋文帝厲害點。


白衣流觴


這兩位被西方視為中國最偉大的兩位帝王。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亂世的終結者,新時代的開拓者。秦始皇結束了舊的分封制努力時代,由封土建邦變為了由皇帝主導的郡縣制,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王”的權利,這個時候的中央集權是符合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秦始皇的最大貢獻,就是在制度的創造性革新,從而使社會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撬動了歷史槓桿;隋文帝楊堅,也是破舊立新、一個嶄新時代的開拓者。他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二百多年的亂世,終結了一個民不聊生的黑暗時代,這個時代比秦始皇之前的東周春秋戰國時代要黑暗一百倍也不為過。這個時時刻刻時代充斥著野蠻與殺戮,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大碰撞,是人性最為放縱的一個時代。隋文帝終結了這個時代,開啟了新紀元。為後世的大唐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可謂功不可沒。所以在我眼中,這兩位對於中國歷史的作用,可謂不分伯仲。這樣的破舊立新的時代,總是短暫而複雜的,但不能不承認他們的千秋偉業,歷史將銘記他們!




爾等可知朕


兩人雖然都是開國之君,但不具可比性。

秦始皇結束領主分封局面,開創大一統之局那是前無來者的,沒有歷史可以借鑑,只能把之前秦國施行的政策推行到全國各地,如郡縣制、統一幣制、統一度量衡等等,在此基礎上又施行了改造文字、發展交通和灌溉等政策。但是秦國發展自商鞅變法也是經過近二百年幾代君主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秦始皇太急功近利了想一下子全部做到位所以用力過猛,大興土木,修長城築馳道、遠征、屯戌,百姓被壓榨的喘不過氣來了,又為了皇室的毫奢而建宮殿修墳墓,為防止人民逃稅、逃役、反抗,又制定各種嚴刑苛罰去鎮壓,以致到始皇末年到處都醞釀著暴動和反抗,流傳各種謠言如今年祖龍死之類的,已失民心。靠壓榨和剝削來鞏固帝國就是作死的節奏!

而到了楊堅的時候,他已經有了秦漢歷史借鑑,所以鞏固政權目的相同,但手段迥異。楊堅主要方面是在減輕百姓的負擔,如減力役、減低徭役、納稅和服役年齡,等一系列惠民措施並大力提倡簡樸,所以生產漸漸恢復,人口數量逐年增加。楊堅靠緩和剝削來穩定政權客觀上順應了社會發展要求。只不過操蛋兒子楊廣是秦始皇的鐵粉,上臺後就模仿偶像秦始皇而大興土木,廣造宮室,秦始皇巡遊楊廣也巡遊,秦始皇擴張楊廣也擴張,秦始皇信方士楊廣也信道士潘誕,秦始皇殺了方士楊廣也斬了潘誕,最後終於把自己玩死了!

秦始皇偉大是因為前無古人的第一個皇帝,楊堅偉大是因為他認識到了百姓力量的強大,只有讓民心為你所用,才能穩定自己的統治,維護自己的長遠利益,否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