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臣子到稱王,曹操的種種行為方式是否刻上了時代的烙印?

不如無情


中國歷史,秦始皇以後有400多位皇帝,如果把秦始皇之前的夏商周各國王公侯加進去,有830位左右。

曹操一生未登基稱帝,但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多少君王超過他對後世的影響,也沒有多少皇帝超過後世對他的崇拜與喜愛。真正的原因,就是他的許多所作所為,彷彿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人的身上,能看見他的影子。

一、個性,猶如身邊的街坊

曹操“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意思是:少年時期的曹操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紈絝子弟,喜歡鬥鷹遛狗。他叔叔看不慣,多次對他爸爸說:你要好好管管你兒子。

貴為王公,曹操連死前的遺言也是家長裡短,彷彿就是一個鄰家的老人去逝。



二、不畏權貴,不同流合汙

20歲成為公務員,當了洛陽北部尉(京城警察局分局局長)。“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意思是:不管是誰,只要違反禁令不守規矩,就大棒伺候)。幾個月後,曹操的爺爺的老同事蹇碩的叔父違反了禁令,曹操也不管人家老骨頭老棒,依舊毫不客氣,逮著用大棒暴打,結果把人家打死了(即殺之)。

也不知他家,給人說了多少好話,送了多少好處,才保住了工作。但京城呆不下去,以升職的名義調到外地。

後來,董卓廢劉辯立劉協,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曹操不想跟著人品不好的董卓混,“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就是:更名改姓,連夜逃出京城了)

三、假話、真話,化解尷尬的話。

 許多人知道許攸問軍糧情況,曹操先回答“尚可支一歲。”又說:“可支半歲。”再問時接著回答:“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為之柰何?”最後還是許攸一語點破:“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

這段話對話成了詆譭曹操的經典橋段,每讀此處也會啞然而笑,曹操真不愧為奸雄!可仔細一想,也沒什麼不對,誰敢把自己的底細,冒冒失失吐露給初來乍到的人呢?

眾所周知,搞政治,混官場上,不可能沒有假話。但說幾句掏心窩的真話,更讓人情切,讓人坦然,更能收買人心。

例如,官渡之戰時,敵強我弱,曹操手下不少軍政人物暗中寫信討好袁紹。袁紹敗後,人心惶惶。曹操將繳獲的此類信件全部燒燬,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觽人乎!”(意思是:當時袁紹太強大,連我都自身難保,何況是大家呢!)

還有陳琳,為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家祖宗三代。曹操半開玩笑半指責說:你當時為袁紹寫檄,只罵我罪大惡極也就算了,你怎麼還要罵我的爸爸和爺爺?”陳琳的檄文成了後世檄文的模板,但聽了曹操的話,不得不折服!



四、胸懷大度

陳琳罵了曹家祖宗三代,沒有計較。

張繡的罪過更嚴重,突然率眾反叛,突然圍攻曹操住所,的確是要置曹操於死地。幸虧逃得快,將士效力,才沒有丟掉小命。可愛將、兒子、侄子都遇難了。後來,張繡在賈詡的勸說下率兵投降曹操,曹操依然不計前仇,讓他帶兵。

五、疑人不用,疑人不用

曹操疑心幾乎家喻戶曉,例如;逃難到故人呂伯奢家,因“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而誤殺了好人。還有“夢中殺人”等。其實他的疑心當時就有名,例如周瑜就是利用他的疑心,把蔡瑁除掉了。

疑心也是思考的結果,只是出了偏差罷了。

曹操疑心重,用人也是毫不含糊。例如許褚,見面當天就讓他負責自己的安全護衛工作。還有降將張遼,把自己家鄉的安全交個他。另外,文聘,初次見面,也讓他原地帶兵!

六、憂國憂民的詩人

很欣賞曹操寫詩文的精神與態度。中國歷史上,詩人舉不勝舉,可沒有幾個像他一樣,工作寫詩,兩不耽誤。例如楊廣主要是登基之前寫詩,王安石主要是退休之後寫,韓愈柳宗元蘇軾,主要是被貶後創作,李白,就更少參加工作等。

曹操是詩人,與500多年以後的杜甫一樣是“詩史”。既然是“詩史”,就是現實主義詩人,而憂國憂民。面對當時戰爭給社會造成的悲慘情景,他寫出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僅憑這一點,就是許多少女心目中的男神!

曹操不僅僅是如此說的,也是如此做的!



例如,196年就開始屯田,年收百萬斛。分擔了百姓的負擔。袁術的人在吃河蚌,呂布像流寇,袁紹搶奪百姓口娘。而曹操則給死亡將士家屬授田賜牛,還多次下達《贍給災民令》

217年春,北方發生疫病,曹操下令:70歲以上無夫無子的婆婆,12歲以下孤兒,手、足殘疾無妻子父兄產業者,公家供給口糧;還有攻下河北之後,全境免收一年稅租。

當然,曹操是人,不是神,有許多缺失。但他不念舊惡的寬容、有血有肉的言行,即使他沒有統一國家,依然可以證明他無窮的魅力!


碧水青山0


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曹操進爵魏王、行天子輿服儀仗;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立曹丕為魏王國太子。

而就是在曹操稱王這件事情上,時任尚書令的荀彧與曹操徹底決裂,不久抑鬱而終。從這裡可以看出,曹操最親密的戰友對曹操稱王一事尚且不支持,何況下面其他忠於漢室的人。還有一點,就是曹操晚年沒有時間來代漢自立了,其一劉備漢中大戰大勝曹操,隨後關羽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明震華夏,曹操差點被迫遷都,而朝中漢臣也紛紛欲動,故而此時的曹操也沒有經歷來行篡位之事。



公元220年,孫權上書稱臣,並勸說曹操稱帝。曹操看完來信後,怒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由此也能看出曹操晚年還是很清楚當時的政治環境的,故而他說出“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及至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也沒有再進一步,而是把朝臣全都換成從魏國晉升上來的曹魏骨幹,為他兒子曹丕篡漢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也全了自己世為漢臣的美名,也回答了荀令君他此生奉漢的初衷。


曉柏話史


一是,早期公正而不避權貴。五色棒之事,聲名遠揚。幸虧有個好家庭,不然要多慘有多慘。那個時代一些有為青年所期望的。

二是,維護漢室而大起義兵。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曹哥首先豎起大義之旗,到最後的獨自追擊董卓,大敗而歸。


三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室已經衰微,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不過漢朝的大旗還是有它的意義的。至少表面上都還遵從。當然也不乏一些人希望復興漢室。曹哥本人也非常清楚,漢室還不能被滅。

四是,不務虛名而取實禍。曹哥是個實幹家,尤其在用人方面,很有能力。用人考慮實際才能,不務虛。


五是,胸懷寬廣而好幽默。對待殺子之仇,大敗之恨,還是優待張繡。對待侮辱之言,可恨之文,還是接納陳琳。平日常常幽默風趣,一個朋友被免官,說官印換大餅了嗎?


Lucky


這種方式,在現代企業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一個企業的銷售總監,掌握著公司最多的資源,做的好的總監,輕易帶走公司的資源。就像曹操一樣。

做的好的大區,也是一樣的!


土木啟趙春光


歷史的必然結果,沒有曹操,也會有其他人,劉備若成,子孫爭氣,倒也能成為第二個光武帝,二次中興漢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