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最後為何鬱鬱而終?

Sky小仁


三國演義中 諸葛亮為智慧人物的代表 他末出茅蘆已知天下大勢 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他鞠躬盡瘁,誓要恢復漢室江山

諸葛亮出山後 也按照他的願望為劉備找到了地盤 從而實現三分天下 事情的發展也很順利 但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 夷陵大敗後 幾乎全軍覆沒 精英盡失 加上蜀國地小人稀 造成了後繼無人的困局

劉備當時也看到了現實的困局 自知兒子不是成大事的料 所以白帝城託孤時 劉備才說出能輔則輔之 不能輔可取以代之的話

劉備死後 阿斗果然無能 加之內部又有內鬥 諸葛亮只能事事親力親為 然而十數年六出祁山都未能成功,眼看曾經的能臣老的老 死的死人才凋零 他自知僅憑自己之力 很難成功了

而魏國人才濟濟十州佔了八州 早已的統一了北方 諸葛亮縱然智慧過人 發明了弓弩連弩 但他碰到了有自知之明的司馬懿 司馬懿自知計謀不及諸葛亮 他看到蜀國後勤補給困難的實際情況 選擇閉關自守 拒不交戰

諸葛亮不竟是能人 他絞盡腦汁最終設把司馬懿引向了上方谷 眼看就要成功了 但突然天降大雨把火淋滅了 諸葛亮看見老天都助司馬懿 知道以後司馬懿不會再上當了 硬攻魏國又兵小將弱 他日夜操勞急火攻心 一口鮮血吐出 仰天喊出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綠葉襯紅花333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所有的鬱鬱而終都是由於無可奈何,另諸葛亮無可奈何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其一,諸葛亮是個至忠之人,劉備曾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並比喻為魚之得水,在臨終前,將蜀漢大業託付給他,諸葛亮為報先主知遇之恩和託孤之情,鞠躬盡瘁,誓要恢復中原,然而十數年六出祁山都未成功,眼看曾經的能臣干將一一老去,已知收付中原無望,雖死難報先主之恩

其二,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屬於長壽的人的。諸葛北伐一直有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就是司馬懿,雙方多次爭鬥,雖諸葛略佔上風但無奈勞累過度,不能久存,五丈原前燈滅也已知天意如此,漢祚已盡,身為漢臣,這也是在逆天而行

其三,個人戰略規劃難以實現。諸葛亮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隆中對錶明瞭自己內心對天下大勢的分析,與劉備不謀而合,趁著年富力強,將士勇猛,開創了鼎足之功,然大意失荊州和夷陵之敗,使自己多年的戰略經營付之一炬,後來雖依然在苦苦經營,不斷北伐,自知也是強弩之末在做困獸之鬥,內心也是抱著一絲僥倖,然而眼看明明以前還可以爭取的事情現在已經完全不能實現了,不免傷心難過。

總之,諸葛亮是至忠之人,他個人的人生理想和肩上揹負的使命是一致的,這在某些時候還算是幸福的事,自己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然而這件事太過艱難,以致於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到最後鬱鬱而終





霜露既降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到最後已經是看出了今後的運數,看到了他們誰都不可能恢復大漢王朝了,尤其是他的身體已經不能夠再多次的在戰場上奔波勞累了。他同時也看出劉備的兒子劉禪沒有能力恢復漢朝的江山,更不用說坐江山了。所以再加上諸葛亮已經算出自己的壽數已到,而後人又沒人能夠繼承他的衣缽,他看中的姜維由於年紀還輕,計謀也不足,很難完成匡扶漢室的能力,所以在最後一次與司馬懿交手之後,自感力不從心,所以做了後事安排,指定姜維在他死後安排蜀軍退回去,再做打算。這說明他已經知道,蜀軍已經沒有能力收復漢室江山。所以被迫做了最後的打算,退回蜀地,也算給劉禪留下一些能夠保家衛國的力量。


安心南粟


不管是電視劇中,還是《三國演義》原著中,諸葛亮臨死前都是一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場景,他的一生基本都在為劉備為蜀國付出,輝煌過,也很無奈。他臨死前應該是感到遺憾的,其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諸葛亮一生的志願,是輔佐劉備,建立一個統一天下的政權,至於什麼恢復漢室那都是博取世人同情的招數,名留青史才是正道。早在劉備三顧茅廬時,自己就提出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再伺機奪取天下的政治方針,這個方針分兩步走,首先是取得革命根據地,然後是奪天下。然而奪取革命根據地的任務,是鳳雛犧牲自己,為劉備換來攻打益州的藉口才取得的,自己是沒有功勞的。在此之後,剩下的就是奪天下了,但是這一步,到死也沒有成功,在大方針上講,自己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人生中無數的閃光點都因為最後的失敗而顯得黯淡無光。

第二,諸葛亮以智慧聞名,世上有鳳雛臥龍得一可得天下的說法,如今劉備二者皆得,鳳雛早早犧牲,得天下的重任落在自己肩上,可是結局卻無可奈何,實在是有負盛名。讓天下人失望了,讓所有《三國演義》的讀者失望了(皮一下很開心)。想必最後的時刻,諸葛亮一定是很自責的,可能也在反思自己到底哪裡做的不好,但終究改變不了結局了。

第三,也就是蜀國的前途問題。蜀國建國之初,可謂是人才濟濟,雖然比不上曹操陣營,但也是面面俱到,個個名揚天下。但是在後期,那種有能力在曹營七進七出的將軍沒有了,足智多謀的戰略家也沒有了,國君又昏聵不明,朝廷內部又搞小團體搞分裂,真是憂心忡忡,不知道該怎麼辦。更擔心的是自己走後,魏延會把蜀國僅剩的力量,用於一次豪賭,最後滿盤皆輸,每每想到這裡,就心痛不已。


經理聊歷史


首先,諸葛亮是個盡忠盡孝之人,沒有自立為王的想法;


其次,後主劉禪基本上是個傀儡,軍政大權全部集於諸葛亮一人,沒有自立為王的必要;

第三,西蜀政權由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三大利益集團組成,諸葛亮作為荊州集團的代表,顯然沒有自立為王的資本。



娛樂家影院


簡單地發表一下個人觀點,之所以諸葛亮最後鬱鬱而終,是因為他的願望沒能實現,也就是沒有統一三國,光復漢室。


寧靜致遠1906244


因為司馬懿老奸巨猾,老縮著不和磨刀霍霍的蜀軍正面對抗啊,他出遠兵作戰,耗不起啊!本來就事事操心,後面皇帝又是個不爭氣的豚犬之輩,那不給活活急死氣死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