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夜外出,才發現身邊好幾個24小時便利店深夜不營業

前段時間,由於小孩深夜發高燒,遂立即送往婦幼醫院,一頓折騰後,7點才從醫院走回來。由於有馬拉松比賽即將進行,部分路段封路,差不多兩公里的路程只能走回來。

正是這段近距離的接觸,才發現一路上有多個24小時便利店選擇了深夜不營業,其中還有一個是剛開業不久的新店,當然這些店分屬不同的連鎖便利店品牌。

一次深夜外出,才發現身邊好幾個24小時便利店深夜不營業

這個現象真是令人好奇,於是先進行了一些淺顯的分析:

這一兩年這條街的便利店數量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其中不乏美宜佳、蘇寧小店等品牌便利店。最集中的一段路,大約500米左右,有5家連鎖便利店,有四五家士多、雜貨店、菸酒店,連鎖品牌便利店都是這一兩年來增加的。

由此可見競爭的激烈程度,競爭多了,單店的盈利水平自然就難以保證了。營業額提升很難在短期內奏效,那麼節流無疑是最佳選擇。降低運營成本成為了首選,少開一個夜班,意味著節省一個人的工資,同時電費開支也可以降低一筆。當然這也是一招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畢竟代價就是會流失一部分客人。

這些店中位置最好的那幾家店始終都是24小時的,均處於轉彎位,或者小區出入口,門口不遠處都有斑馬線。同時,這幾家相對來說也算是老店,看來搶佔先機很重要。以這段路為例,先天不足,讓後天運營起來似乎有點舉步維艱,顯得有點掙扎。

一次深夜外出,才發現身邊好幾個24小時便利店深夜不營業

後來又和某品牌便利店的區域負責工作人員談起此事。據他統計,他負責的門店日營業額同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上都呈下降趨勢,所有門店平均下來差不多每天少了好幾百塊,熟悉便利店行業的人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除了大家都直觀看出來的情況外(和我分析的一些情況差不多),他的分析稍微顯得專業一些:

首先,這是商圈的變化。近幾年,市裡面對道路交通的投入較大,修橋鋪路,路網完善,這一條原來是不少車輛的必經之路,現在有了更便捷的過江大橋,這一條路車流被分流了不少,來往人流也被帶走了一些,這也意味著不少便利店少了很多過往客流。

一次深夜外出,才發現身邊好幾個24小時便利店深夜不營業

其次,據他觀察這條路的外來人口有所減少,近年城區擴大,不少公司都搬到新區,對於一些處在出租房附近的一些門店來說影響還是比較直接。

最後,還有就是不少門店面臨招工難,用工難的問題。便利店行業門檻較低,店員薪資本身就不高,流動性比較大,如果還要深夜凌晨上班,就更少人選擇了。

一次深夜外出,才發現身邊好幾個24小時便利店深夜不營業

原本以為風險較小的便利店行業,其實背後也是“危機四伏”,要不要開24小時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