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寫了兩首詩,被貶一輩子


劉禹錫,寫了兩首詩,被貶一輩子


劉禹錫,寫了兩首詩,被貶一輩子


劉禹錫,寫了兩首詩,被貶一輩子


中唐時期的詩壇,隨著幾個大腕級的人物如李白、杜甫、王維的相繼離世,略顯寂寞。

不過沒過多久,又有幾位詩人橫空出世,開始了他們“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表演。

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分別是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李賀、孟郊等等。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詩豪劉禹錫。

詩豪這個綽號是好朋友白居易給取的,意為詩作之豪、人品之豪。

劉老兄不僅詩做的好,而且還是官員身份,又精通哲學,這在整個唐朝詩人裡面可是不多見的。

另一個不多見的,就是他曾經上過被後人譽為“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的《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裡面記載的大都是大的政治歷史事件和足以影響歷史進程的一些人物。

李白、杜甫等詩人在新、舊唐書中均有記載,但在《資治通鑑》裡面是找不到的。

劉禹錫在政治方面應該是先行者。

縱觀劉禹錫的一生,他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都是在流放中度過的。

流放好像是大唐文人必不可少的功課。

詩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齡等等都被貶過,而劉禹錫、韓愈、柳宗元三人則是被貶的最徹底、最倒黴的。

劉禹錫第一次流放是因為參加“永貞革新”事件而遭貶。如果說是由於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而惹禍,則有情可原。

而第二、三次流放卻是因為寫詩諷刺權貴而遭貶,則有負氣和率性的一面了。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走近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祖藉河南洛陽,出生在浙江嘉興。

他是唐中期著名詩人、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

他的詩歌多反映民眾生活和民間風俗,取材廣泛,具有意境深長、古樸優美的特點,兼具淳樸自然,生動活潑的生活氣息。

劉禹錫出身於書香門第,號稱中山靖王劉勝後代,家族世代鑽研儒學。

他自幼聰明過人,勤奮好學,十九歲時到長安求學,兩年後與柳宗元一同考中進士,繼而又登宏詞科。

795年,劉禹錫登吏部取士科,被授予太子校書一職,從此踏上仕途。

順風順水,堪稱學霸。

800年,劉禹錫在杜佑幕府任掌書記,參加鎮壓徐州之亂。

803年,劉禹錫被調任渭南縣主簿。

次年,被調回朝,任監察御史之職。

履歷輝煌,意氣風發。

但是,人的命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命運像玻璃,越明亮,越閃亮,越容易破碎。

劉禹錫遭遇人生的“滑鐵盧”之變是源於一場政治革新運動,史稱“永貞革新”,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這場變革跟近代的“戊戌變法”很相似,是唐順宗永貞年間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

衡量改革是否具有進步意義的標杆在於:到底改的是誰的利益。

如果改的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那改革無疑是進步的;如果改的是廣大老百姓的利益,那就是在開歷史倒車。

後來的結果也是不言自明,支持變革的唐順宗被幽禁,主力干將王叔文也被殺,八位司馬分別遭到流放,其中就包括了劉禹錫和柳宗元。

變革最後以慘痛失敗而告終。

從此唐朝開創了一個新的惡習,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個新登極的皇帝都把前朝的大臣,不論是非功過,一律予以驅離。

劉禹錫被貶職後,一是開始發奮寫作。寫下大量的政治諷刺詩,抨擊當朝的宦官與朝臣,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

好在山高皇帝遠,微信朋友圈也沒信號,所以沒人理他。

二是遊山玩水、經常出入歌舞酒肆,悠哉樂哉。

這也可能是他身處逆境中,最好的發洩方式了。

有人說了這劉禹錫心夠大的,都這光景了,換其他人早鬱悶死了。

所以,劉禹錫不同於常人,他有著古代傳統文人安身立命的處世哲學:那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人總有時來運轉,不可能總是倒黴。

九年後,劉禹錫從朗州(湖南常德)被召回京都長安,一同召回的還有柳宗元等人。

老劉有些得意,一得意就容易忘形。

回到長安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玄都觀裡去觀看新栽的桃樹,觸景生情,就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些新的桃樹啊,都是在我老劉走後栽上去的。

微信朋友圈裡一發,很快就在長安炸鍋了。

因為劉禹錫的詩歌太有名氣了。

有一些大臣就琢磨上了:這明顯是諷刺我們這些剛提拔上來的人嘛。

本來就對劉禹錫被召進京不滿意,讀了劉禹錫的詩,心裡更不是滋味了。

於是,這夥人奏明唐憲宗。其實唐憲宗對劉禹錫也很不感冒,這下正好,撞槍口上了。

那些主張留他在京城的人此時也不便說話了。

一紙調令,劉禹錫又被貶到播州(今貴州遵義市)去做刺史去了。

刺史比司馬高一級,似乎是提升,實際上是明升暗降,官場慣用的伎倆。

播州這地方比朗州更為偏遠,人煙更為稀少。

劉禹錫家裡有個老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著劉禹錫一起到播州,上了年紀的老人指定受不了。

這可讓劉禹錫太為難了!

此時的柳宗元在長安也呆不住了,朝廷把他貶為柳州刺史。

柳宗元得知劉禹錫的處境,決心幫助一下好朋友。

於是,他連夜寫了一道奏章,請求把派給他柳州的官職跟劉禹錫對調,讓他到播州去。

柳宗元待朋友一番真誠,使許多人大受感動。

後來,大臣裴度也在唐憲宗面前替劉禹錫說情,憲宗總算答應把劉禹錫改派到連州(今廣東連縣)當刺史。

其間,劉禹錫又被流放了好幾個地方。


後來,直到裴度當上了宰相,才把他調回長安。

劉禹錫重新回到京城,已是暮春季節。

這第一件事,又是他想起那個玄都觀的桃花。

簡直太魔性了,擱別人都有點怕了。

可是這位劉老兄則不然,決定再次重遊玄都觀。

劉禹錫這輩子倒黴就倒黴在玄都觀上。

遊就遊吧,千萬別寫什麼詩了。

可當他知道那個種桃的道士已經死去,觀裡的桃樹沒有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滿地長著燕麥野菜,一片荒涼。

不由得他想起當年桃花盛開的情景以及那些個以前打擊過他的宦官權貴,現在一個個的都在政治爭鬥中下了臺,自己則有驚無險,不禁喜從中來,感慨萬千,於是提筆寫道: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花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怎個意思?不是打擊我嘛,哈哈,可是我老劉又回來了。

騰訊應該給劉禹錫發個獎,這老兄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在玩命發朋友圈。

任性的詩人很多,但像劉禹錫這樣任性的還真不多。

這首新詩在微言朋友圈裡一發,不大要緊,禍事又來了。

一些大臣認為他又在發牢騷,很不高興,在皇帝面前竭力誹謗他。

沒過三年,劉老兄又被派到外地去了。

這是劉禹錫第三次被貶。


這次去的地方倒是不夠偏遠,在安徽和州任通判。

按朝廷規定,劉禹錫的住房應在縣衙內。

但是和州縣太爺是個“勢力眼”,見到被貶的劉禹錫,冷眼相待,就把他安排到城南臨江的三間民房居住。

對此,劉禹錫呵呵一笑,毫不在意。

他環視周圍,發現住地還不錯,便提筆寫了一副:“面對大潢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對聯,隨手貼在了屋門上。

知縣看了對聯,心裡那個氣呀:嗬,都被貶到和州縣了還不服氣,還想爭辯爭辯?

為了教訓他,又把劉禹錫的住所搬到較遠的德勝河邊,房間也由最初的三間屋變為一間半。

劉禹錫搬過去後,看到那裡依山傍水,揚柳依依,野花爭豔,景色挺美,心情大好。

於是,他又撰寫了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看了氣不打一處來:看來是和我槓上了。

又下令將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間破舊小房,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門口還有一巨大石頭擋著。

當劉禹錫到來時,看到這塊石頭,甚是喜歡,用清水洗了又洗,如獲至寶。

可惜室內地方過於狹小,門前日漸寂寥。

正是在這間小屋,劉禹錫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著名銘文《陋室銘》。

短文僅僅八十一字,卻字字珠璣、構思巧妙、寓意深遠、發人深醒。

銘文也充分顯示出作者的博大胸懷、高尚情操及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劉禹錫寫好後,讓人塹刻在石碑上,立於門前,路人紛紛傳抄吟誦,一時間小城沸沸揚揚,點擊量過萬。

有人說這是一篇被逼出來的美文,一點也不為過。

詩人終歸是詩人,到哪裡都能寫詩,既使身處逆境,亦坦然對待,只要留心生活,生活總會給你帶來刻骨銘心的愉悅。



826年冬,劉禹錫應召回到東都洛陽。

至此,結束了為期二十三年的貶逐生活。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三年?此時劉禹錫的年齡已是五十六歲了。

晚年的劉禹錫從開成元年就改任為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等閒職。

但革命鬥志仍未消退,曾寫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激揚詩句。

常年在洛陽跟朋友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人一起郊遊賦詩,並一起唱和對吟,生活十分閒適。

晚年多病,會昌二年(842年)秋逝世,享年71歲,葬於河南滎陽。臨終前寫文章《子劉子自傳》。

二百年後,又有一位劉禹錫的崇拜者橫空出世,他就是豪放派詩人——蘇軾。

蘇軾也是剛直之性。

他曾說:“早緣剛拙,屢致憂虞。用之朝廷,則逆耳之奏行於言;施之郡縣,疾惡之心見於政”。

緣於剛直性格,蘇軾也屢遭流放,相同的經歷,讓蘇軾越發覺得自己就像穿越了時空的劉禹錫。

也正是這種穿越了時空的文化傳承,才體現了中國文化生命力的頑強。

在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今天,我們才深刻體會到詩人劉禹錫的“惟吾德馨”是多麼高的一種精神追求。

劉禹錫,寫了兩首詩,被貶一輩子


授權作者簡介:陳永勝,河南省新蔡縣城東關人,長居安陽,現工作於陝西省省政府瓦斯治理督導組。作家前線簽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