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的九華山,曾被稱為“東南第一山”!


2019年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公告,批准九華山為世界地質公園。從國家級的地質公園升級為世界級的地質公園,九華山可以說如今是聲名海內外。今天,我們就隨著10張九華山的絕美照片,一起了解一下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古時候曾被稱作為陵陽山、九子山。關於九華山的得名,傳說是因為唐代詩仙李白那首《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中這樣寫道:“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故而,後來更名為九華山。這只是一種傳說野史,至於真偽,還需要真正瞭解九華山歷史淵源的人來說。

去過九華山風景區的朋友大都知道,從九華山的山麓一直到天台峰,名剎古寺非常多,文物古蹟同樣有很多。現在仍舊存在的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共78座,寺內佛像1500餘尊,藏有明萬曆皇帝頒賜的聖旨、藏經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餘件。稱其為佛教四大名山,名副其實。


其實,最早在九華山進行宗教活動的卻並非佛教,而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道教。據記載,九華山是上古學仙修道聖地之一,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現存的很多故事、詩文以及很多地名都跟道教有關。

而佛教在九華山的形成和發展並非單純的文化現象,有著極其複雜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原因。可以說,九華山佛教歷史一直從佛教傳入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都處在一個漫長的發展和變革當中。

佛教真正在九華山立足,大概是在唐代開元末年。金地藏卓錫九華,“洞居澗飲”閉目苦修,感動諸葛節等人,買檀號舊地,建化城寺。金地藏圓寂後,肉身不壞,後人建肉身塔供奉,九華山化城寺被闢為地藏菩薩靈蹟。地藏道場名聲漸播。後來再到宋朝時期,禪宗進入九華山。


一直到清朝初期,因為帝王崇佛,九華山成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此間佛教主要靠自身主動吸收新養份,名僧行持而興。文人騷客的雅助、帝王的扶助,遂使九華山佛教至於鼎盛。我們所說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就是在這個時候有的說法。

中國古代歷史上,名山大川歷來都是文人墨客喜歡去的地方,九華山就更不例外了。除了我們開篇說到的詩仙李白,還有王安石、杜牧等,都曾遊覽九華山並留下詩篇。據不完全統計,九華山自晉唐起,有眾多詩詞文人遊歷,存有歷代名人雅士的詩詞歌賦500多篇。

早在2006年的時候,以九華山為主體的九華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7年,九華山風景區獲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9年,九華山獲評為國家地質公園。九華山因為這一系列的美譽,逐漸聲名遠播,前來遊覽參觀的人逐漸增多。


直到今年的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嚴格的評定,將九華山地質公園評選為世界地質公園,在九華山原本就很多的讚譽當中,又一次拔高了九華山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