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如來送給取經人的幾件法寶。為什麼講起來厲害無比,可實際卻感覺多餘?

恆實說


首先看西遊記原著,可以看出如來送給唐僧共五件寶貝,分別是錦瀾袈裟、九環錫杖、三個金箍。作為看過一遍又一遍西遊記的我們,對於這幾件寶貝,應當是有點印象的。錦鑭袈裟日常為沙僧增加行李的負擔,九環錫杖則被唐僧用來當作柺杖支撐身體用,金箍戴在了孫悟空的頭上,另外兩個金箍則戴在了黑熊精和紅孩兒的頭上。

這麼一看,除了三個金箍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其他的兩件寶貝好像並沒有什麼用處。


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瀾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回;“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枚,不遭毒害。”這菩薩皈依拜領,如來又取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帶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錦襴袈裟

錦襴袈裟,上嵌七寶,水火不侵,可以防身趨祟。

菩薩道:“知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

如來道:“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原文參考西遊記原著)

這麼一看,這錦襴袈裟還是非常的厲害。

其次,原著中提到"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元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錦鑭袈裟上面還鑲嵌有夜明珠、祖母綠、如意珠、摩尼珠、避塵珠、定風珠、紅瑪瑙、紫珊瑚、舍利子等寶貝。可見這件袈裟光從品質上來看就是一件寶貝,豪華到閃瞎眼睛。

其實這件寶貝,之所以給人感覺講起來厲害無比,實際沒多大用處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唐僧穿的不多。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觀音曾經吩咐過“閒時折迭,遇聖才穿”,就是說,這件衣服不到重要的場合,見什麼重要的人,你就不要穿出來了,免得亮瞎別人的眼睛,事實也的確如此,唐僧僅在見國王,掃佛塔,禮佛的時候穿穿,平常不都在沙僧的箱子裡。

其次,唐僧曾經因為這件袈裟而引來黑熊精的覬覦,遭遇了一難,使得唐僧心裡謹慎,重寶不輕易外露,免得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再則,這件寶貝,最重要的功能,我認為就是證明唐僧的身份,“自從佛制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這句話就能說明,這件袈裟是一件身份的象徵。

九環錫杖

上有九環,持在手中,不遭毒害。錫杖,是佛教眾多法器中至高至尊的法器。

一般的錫杖是6個環或者8個環,最著名的“迎真身雙輪十二環錫杖”有十二個環。

九環錫杖的來歷不一般: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呵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這說的是如來的弟子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拿著這根禪杖,來到地府,敲錫杖三聲,地府大門自動打開,目連最終救出了在地府裡受苦的母親。

不過九環錫杖這個寶貝,縱觀西遊記原著全文,我也沒有發現什麼特別的地方。可能是因為錫杖本來就是一個象徵的物品,也可能是因為雖然這件寶貝厲害,但是以唐僧的力氣,也不能用來幹什麼,何況還有三個弟子降妖除魔,更是輪不到他出手。

倒是在電視劇《西遊記後傳》裡,唐僧拿著錫杖打怪來著。


綜上所述,這五件寶貝,有三件發揮了它應有的功效,而另外的兩件寶貝,因為各種原因,或是不能使用,或是不需要使用。使得這兩件寶貝沒有發揮出它本有的功力,寶珠蒙塵,讓人覺得可有可無。


abandonzany社


金緊禁三個箍,一個戴到了孫悟空頭上,一個戴到了黑熊精頭上,還有一個最終沒有使用,所以在此我們只分析錦襴袈裟和九環錫杖。

西遊取經之前,佛祖將錦襴袈裟和九環錫杖交給觀音菩薩時說到:“(取經人)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先來分析一下佛祖這句話。“若肯堅心來此”是前提,也就是說要讓這兩樣法寶起作用,必須心智堅定的來到西天大雷音寺才可以。“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我們都知道只有凡人才墮六道輪迴,仙佛神聖不受輪迴之苦,這句話的隱語便是:來了西天之後可以得正果,成佛。“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是指取經路上可保平安,不受傷害。

觀音菩薩在到達大唐之後,面對唐太宗時菩薩說了一大堆袈裟錫杖如何厲害,比如“萬神朝禮”,“七佛隨身”之類,然而佛祖從來沒有說過這些話。講完袈裟多厲害之後,最後還講了一句總結:“自從佛制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這句話翻譯成市井語言是:自從我們老大做了這件袈裟,以後誰還敢把我們和尚咋滴,包括你李世民也不行。在水陸法會當天,菩薩居然帶著木吒現出真身飛到半空,還站在空中讓吳道子留下了寫真畫像。這幾手軟硬兼施震的皇帝陛下暈暈乎乎,敢不派人去取經嗎?

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佛祖選定觀音菩薩去東土尋找取經人時說了一句貌似沒有頭腦的話:“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觀音菩薩的神通法力自然是不用說,然而找個取經人而已,並不是上刀山下火海,為什麼只有觀音去得。只有在我們看了菩薩在長安的表現,我們才恍然大悟,“神通”果然廣大。

最終,唐僧身披錦襴袈裟,手持九環錫杖抵達了西天大雷音寺,佛祖並沒有食言,唐僧順利的成了佛,並且在路途上也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傷害。這個時候有人會問:“取經路上錫杖並沒有起到保護唐僧的作用呀?”我們要知道,佛祖的錫杖並不是原子彈,遇到妖魔把對方炸的灰飛煙滅,或者放出萬道金光直接將妖魔度化皈依。錫杖真正的作用體現在:唐僧捏在手裡,相當於告訴沿途的妖魔鬼怪,我拿著如來佛祖的信物,誰敢動我一下試試!我們想想,取經路上,厲害的妖怪哪個敢真正傷害唐僧同志,偶爾冒出來一隻沒來歷、沒背景、不長眼、沒腦子的野妖要吃唐僧,最終都死在了金箍棒下。

由此可見,袈裟和錫杖一點也不多餘,袈裟是成佛的信物,錫杖是震懾妖魔的信物。

以上是小弟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都來批評指正,謝謝。


公子太乙


志怪小說,千頭萬緒,天馬行空,千萬別認真,作者往往寫著寫著就忘了,留下一個個滿目瘡痍的坑。看小說無法較真,這種問題毫無意義,建議問著再長大幾年再問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