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生和家長,你真的懂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嗎?

作為學生和家長,你真的懂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嗎?

我常想,在茫茫的大千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有一個自己的小千世界,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遊、歡娛、憂傷,甚至懺悔的地方,應該完全不受到干擾,如此,作為獨立的人才有意義

—— 摘自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歡》


你需要參與進這個世界了

——BY 北褶兒

昨天在跟朋友一起吃飯,正好媽媽打進來一個電話,內容是關於家裡親戚總是佔小便宜的事情,這有些讓我惱火,事後回想起來想說一說:為什麼總有人想“參與”你的世界,而你卻將自己越裹越嚴

小的時候,家裡的事情我一概不問,稍微大一點,對家裡的門門道道多少知道一些,爸媽一直是一個“和事佬”,對於所謂家人的你對我少從來不計較,但求一個家和萬事興。都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這幾乎是很多家庭都面臨的問題,親戚借錢,你借不借呢?借了不還,你該不該要呢?要了,關係破裂又是誰的不是呢?

作為學生和家長,你真的懂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嗎?

前幾天有一個段子很火:“今天幫同事搶了一張回家火車票385,同事轉了380,說你也不差那5塊錢,然後我把車票退了,“你也不差一張票,自己定吧。”

看過網友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後,很多網友都認同退票的做法,因為很多人找到了共鳴,自己曾經也扮演過其中的角色,再次審視,知道各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同事方能如此,但是換做是家人呢?礙於情面,我們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吃虧”嗎?親情裡很多東西都是不能一是一 二是二地描述清楚,但是當我們認清事情本質以後,就會慢慢減少交往,可能在別人看來,家人之間的感情我們看的太不重要,但真正家人之間應該是愛,就像父母子女,沒有這麼多過分地佔有。

跟人相處,是要有一個度,進一步退一步,都會讓兩者覺得不舒服,唯有適度才是平衡,人而為人,務必善良。

作為學生和家長,你真的懂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嗎?


什麼才算得上真正的“教育”

——BY 南圓兒

今天聽到兩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一個是老家附近的一所市重點高中一名18歲的男孩兒跳樓自殺,當場死亡,留有遺書疑似因為學習成績下滑導致壓力過大;另一個發生在上海,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因為學習壓抑的情緒而需要心理醫生疏導。

其實,近幾年這樣的現象確實屢見不鮮,但每一次看到類似的消息,我仍然感到困惑和難過。雖然其中緣由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我們不得不思考一下:教育到底怎麼了?

在培養孩子時,中國式教育一直存在一個誤區,甚至適得其反——那就是把分數看成一切。“分分分,孩子們的小命根”本應該是一句玩笑話,竟然變成可現實。當然,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好,考一個好大學……這些似乎看起來都很重要,但不要本末倒置。初級教育應該追求的是一種培養,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技能,

而分數僅僅只是其中查漏補缺的一種檢驗方式而已。

作為學生和家長,你真的懂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嗎?

什麼是學習?學是模仿和效仿,習是操練和實踐。學習就是把你學來的東西不斷投入你的生活實踐,從而從一個外在標準變成一個內在的習慣和需求。真正的教育,就是需要榜樣的力量,一如老子所說的:“行不言之教。”

我們仨”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那麼,在楊絳先生眼中,什麼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先生是這樣寫的:“好的教育”應該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大家之言,肺腑之言,真正的教育可不是用分數來衡量的。

應試教育的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提及,但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很難完全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教育生態。但作為學子、家長、老師,都應該注意這一點,不能單單輸出一種功利性質的讀書價值觀,這並不會事半功倍,只會事倍功半。

作為學生和家長,你真的懂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嗎?

或許生活不易,或許裝逼累己,

畢竟這年頭,誰比誰容易?

誰比誰不苦逼?生活也就那樣!


一月打卡第27天

作為學生和家長,你真的懂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嗎?

作為學生和家長,你真的懂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嗎?

—— E N D ——

一路同頻

一起來尋找生命中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