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屏、互動、脫水,互聯網劇集的未來出路在哪兒?

記者 |

“短劇不代表便宜,越短成本越高。”這是北京小糖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朱振華在“超越——互聯網影視的創新之路”主題論壇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小糖人文化曾出品《匆匆那年》、《最好的我們》、《獨家記憶》等高分青春網絡劇。其公司創始人朱振華與導演劉暢在新生代創作圈裡積累了良好的口碑,被視為網劇的頭部作者。但如果將這些網劇縮短至6集、12集甚至24集,製作方和出品方還能盈利嗎?

竖屏、互动、脱水,互联网剧集的未来出路在哪儿?

4月17日,由愛奇藝主辦的“超越——互聯網影視的創新之路”主題論壇亮相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市廣電局副局長王志,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愛奇藝副總裁戴瑩,愛奇藝短視頻研發中心負責人富拓,工夫影業總經理陶昆,出品人、著名演員梁靜,五元文化創始人五百,北京小糖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朱振華等出席論壇,就網絡短劇集、電影與電視劇的創作經驗嫁接等行業熱門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在過去一年裡,創作環境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開始倒逼影視行業創新,觀眾期許更多樣化的視聽內容類型和表達方式。於是,電視劇和網劇也逐步向美劇的品質和模式靠攏。

竖屏、互动、脱水,互联网剧集的未来出路在哪儿?

首先是“劇集瘦身”。過去,由於製作方以“單集成本×劇集數量”結算,播出方需要拉長集數以植入廣告等原因。電視劇常常會通過大量閃回記憶、空鏡頭和支線情節給劇集“注水”。但從2018年起,電視劇的平均集數呈下降趨勢。據文娛觀察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份平均每部電視劇39.5集,而這一數據在12月份時為37.7集,平均單部電視劇精簡2集。

這一趨勢在2019年得到延續。廣電總局2019年2月通報顯示,23部電視劇有15部申報劇集縮減。趙寶剛導演的《青春鬥》改為38集,《都挺好》也從55集變為46集。此外,以往常常被認為“投資少、品質低”的網劇也開始出現大體量、大投資的製作。愛奇藝CEO龔宇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演講中指出,目前單集投入超過600萬元以上的網絡劇集已經並不罕見,這使得很多隻在網絡上播放的劇集從質量上甚至高於在電視臺播放的劇集。

竖屏、互动、脱水,互联网剧集的未来出路在哪儿?

以優愛騰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和內容方也在嘗試更多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內容。針對“互動”這一特點,國產互動劇逐漸進入大眾視野。2017年,騰訊視頻聯合《新劍俠情緣手遊》製作了互動微劇《忘憂鎮》,將其作為這個手遊的營銷方式。2019年1月,騰訊上線互動迷你劇《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觀眾可以通過觀看互動劇獲得與敘事性遊戲相同的新奇體驗,在劇情中和主人公一起冒險。

被技術手段所推動的內容還有“豎屏劇”。針對手機觸屏觀看的模式,愛奇藝上線了豎屏喜劇《生活對我下手了》。愛奇藝短視頻研發中心負責人富拓認為,豎屏是當下承載微短視頻的最佳契合模式,用戶觀看豎屏內容的時間和場景相對碎片化。他對該劇的用戶進行調研後發現,90%的用戶在初次播放《生活對我下手了》後產生了追劇衝動,這得益於該劇完成度較高,短小精悍、劇情寫實、輕鬆搞笑等特點。

竖屏、互动、脱水,互联网剧集的未来出路在哪儿?

與此同時,劇影綜聯動也是愛奇藝探索的一個方向。黃渤的《一出好戲》和《好戲一出》,網劇《獨家記憶》及此後的網絡大電影《勇敢愛》、《再見愛》、《相信愛》是聯動較為成功的案例。根據貓眼愛奇藝日票房榜提供的數據,《勇敢愛》上線八小時後,觀影人次就達到了44萬人。三部以番外形式出現的網大的上線,不僅鞏固了原劇集的粉絲,也延長了該IP的壽命。

竖屏、互动、脱水,互联网剧集的未来出路在哪儿?

互聯網文化的高速發展豐富了大眾的文化娛樂生活,也進一步加劇了用戶時間的碎片化。從社交、直播、短視頻的戰場中搶奪用戶的娛樂時間,是愛奇藝等平臺目前的首要目標。短劇集一方面可以滿足用戶的視聽新需求,另一方面,內容付費模式下影視劇的發展更需要精品化短劇集以提升付費粘性。

戴瑩指出了愛奇藝短劇集未來的發展目標:“短劇集要做好並不簡單,需要將內容做精才能推向市場,用戶的認可度也會更高。”梁靜也同意這一觀點,不管是長劇集還是短劇集,能被接受的內容都是由其品質決定的,用戶的時間很寶貴,從業者需要以更優質的內容爭取用戶時間。

而他們所述的集數越來越短、單集品質越來越高正是美劇模式所倡導的。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曾表示:“中國的傳統電視劇集數非常多,比較適合廣告模式,但是互聯網視頻對於愛奇藝來講,用戶收費模式非常重要,這時候不是電視劇越長越好,而是要有很高的品質。”

愛奇藝2018年年報顯示,全年愛奇藝會員收入達到106億元,已經超過廣告收入的93億元。這也證明會員模式已經逐漸代替廣告模式,成為如今互聯網視頻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越來越多的用戶看劇集的習慣從電視轉向了網絡視頻平臺,網絡劇集成為了視頻平臺吸引用戶的最主要內容。 這也拓展了網絡平臺的商業模式,突破以往對廣告的依賴,進入以好內容為核心促進平臺成長的正向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