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炮能否復興戰列艦?

嘯鷹評


不請自來,我來回答!

電磁炮能不能復興戰列艦的輝煌,還要看電磁炮技術的發展,但以目前的電磁炮的技術水平恐怕很難!

顧名思義,電磁炮就是利用電磁力將彈頭沿著導軌加速到很高的速度發射出去的武器。其優點很多,初速快,打的遠是它最突出的特點,射速可達當前海軍的艦炮的3倍,其射程可達100英里(約161千米)以上,此外由於不使用火藥推進炮彈,還具有安全,攜帶量大,廉價等特點。

2010年12月12日,美國研發的電磁炮,將20磅的鋁制彈丸以音速5倍的極速,擊向200公里外目標,射程為海軍常規武器的10倍。至此,電磁炮以極富“科幻”色彩,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不過在驚喜之餘,在科學家不斷的研究後,也發現了電磁炮幾個的缺點。

首先,電磁炮雖然打的遠,但是準確打擊目標能力不足,由於受到地球曲率和自轉的影響,現代的導彈在打擊目標的過程中,要通過修正飛行軌跡和加裝制導裝置來保證實現精準打擊目標的目的,而電磁炮發射的彈丸只是一個20磅重的鋁製彈丸,本身並沒有制導能力,射程又超過200公里,要想做到如導彈一般的精準打擊還是非常困難的。

其次,電磁炮打擊毀傷的能力不足。眾所周知,不論是導彈還是炮彈,它們的毀傷能力一般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彈丸自身動能對目標的撞擊力,其次是自身攜帶炸藥爆炸後產生的爆炸力,在這兩種能力的配合下能做到點面兼顧,無論是對人員還是裝備,都能達到最大的毀傷效果。而電磁炮只是單純的依靠自身的動能撞擊目標,雖然彈丸的巨大動能足夠擊穿目標,但毀傷效果不好,試想,在一艘排水量幾千噸的軍艦上留下一個直徑為20公分的孔洞,這種毀傷對於龐大軍艦來說不值一提。

看來電磁炮用於實戰還是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具有關媒體報道,中國在電磁炮的研發上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根據電磁炮的弱點,中國人找出了兩種解決的辦法:

第一就發射具有制導能力的炮彈,第二就發射現有導彈的彈頭。

不得不承認,這些辦法還是很讓人佩服的,但是制導設備的電子元件能不能在電磁炮強大的電磁場轉換中經歷住考驗,這也是一個問題。此外,電磁炮發射需要巨大的電力,以目前常規動力軍艦上的發電能力很難滿足電磁炮的發射需要,這也是阻礙電磁炮上艦的一個主要問題。

電磁炮只是一個“新生兒”,我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電磁炮終會有上艦的一天。

以上只是個人一點拙見,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標胸魅


電磁炮即使正式服役,也不會復興戰列艦。

<strong>

上圖為二戰時期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在我海軍建軍70週年之際,各種新型的艦艇和武器裝備將正式揭開神秘的“面紗”,展示於世人的眼前,以顯示我海軍近年來的建設發展成果,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和意志。

在神秘嘉賓正式登臺之前,國內外的媒體進行了相關的報道和預熱。特別是近日中國媒體曝光了一款海戰裝備,於是有外媒猜測中國海軍艦艇可能準備裝備激光武器或者電磁炮。

上圖為中國測試的電磁炮

那麼隨著電磁炮上艦,會不會復興戰列艦呢?

首先,分析一下戰列艦為什麼會退出歷史的舞臺。在二戰中期之前,海洋的霸主無疑是海上巨無霸——戰列艦,各國海軍都是以戰列艦為中心進行編隊作戰的。但隨著航母、導彈、潛艇等武器裝備的出現,特別以航母為中心的戰爭實踐表明(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時,其聯合艦隊就是以航母為中心進行作戰編組的,並取得巨大的戰果),戰列艦已不適應時代和戰爭的需要,其目標大、易遭攻擊、防空反潛能力較差等劣勢都一一顯露出來。戰列艦在海戰中的作用完全可以被其它艦種所取代,所以被淘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參加過海灣戰爭的美軍“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在戰後全部退役,從此美海軍現再無現役戰列艦。

上圖為海灣戰爭中“密蘇里”號戰列艦

其次,分析一下電磁炮原理、優缺點及性能。電磁炮加速彈丸的能量來自電磁能,主要有軌道炮型螺線管炮型兩種。後者能量轉換效率高於前者,彈丸初速度可提高一倍,但結構複雜、體積龐大、重量較重。電磁炮之所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是因為它能提供極高的初速度,但它需要攻克體積大、重量重,以及對操作人員必須進行有效的電磁屏蔽防護等難題。據報道,目前電磁炮的功率達到32兆瓦,炮口初速度達2500米/秒,射程達200公里以上。美國在測試電磁炮試驗中,能把重3公斤的彈丸加速到每秒2.5公里,輕鬆擊穿金屬護板,穿透水泥掩體。電磁炮未來主要用於反裝甲、防空、反艦、反導等。

上圖為美海軍測試的電磁炮


最後,分析一下電磁炮上艦是不是一定需要戰列艦作為平臺。回顧戰列艦的歷史,其主炮的口徑曾達數百毫米,炮管數量達數百枚,自身排水量也很大,無疑可以作為海軍未來裝備電磁炮的理想平臺。但存在的問題,一是現在世界上各海軍大國都沒有現役的戰列艦; 二是重新建造花費也不便宜;三是從目前測試電磁炮的情況來看,其它艦種完全可以勝任作為電磁炮的理想平臺。比如,美海軍裝備把電磁炮安裝在瀕海作戰艦或驅逐艦上。
上圖為2018年美海軍在JHSV聯合高速艦上測試電磁炮,

綜上所述,電磁炮正式服役不會給戰列艦帶來複興的機會。


jewyang524


事實上,對於電磁炮的研究由來已久。最早是由挪威物理學教授伯克蘭提出“電火炮”的設想並獲得專利。20世紀前期,各國都曾開展對電磁炮的研究。冷戰時期,美國為確保對蘇聯的優勢,曾大力推進電磁火炮的項目,且最早提出“軌道炮”的概念。1980年,美國西屋公司建造的實驗用電磁炮就將傳統炮彈加速到4千米/秒的速度。2010年,美軍研發的電磁軌道炮將炮彈以5倍音速的速度擊向200公里外的目標,射程為常規武器的10倍,電磁炮試射的能量可達到33兆焦耳。原計劃在2016年進行艦上測試,並裝備於新一代“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但因後續資金投入不足以致無疾而終,而新驅逐艦也只能繼續沿用傳統化學能火炮。未來美軍電磁炮上艦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佩德羅薩滿園春色


不能,大炮鉅艦的時代已經過去,電磁炮現在技術尚不成熟,同時電磁炮需要的能量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只能寄希望於核動力發動機,更何況現代戰爭講究的是海陸空三軍的配合,還需要水下,太空,可以說未來大國的戰爭必然是多方面的戰爭。

戰列艦有個特點就是炮多,甲厚,但是現代戰爭的軍艦的特點是,薄皮大餡,導彈,雷達,反潛,導彈攔截,隱身能力。一艘幾千噸的戰艦雷達上可能只是一艘小漁船,此外軍艦的裝甲基本不夠看,也就比民用強一些,例如民用船舶用鋼標準是180kpa,軍用的也就220kpa,現代戰爭的精髓在於,先敵發現,先敵打擊,先敵摧毀,最重要的是,除了電磁炮,軍艦上的雷達那可是妥妥的吃電老虎,電磁炮的裝備承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小型化,還有就是電能問題。


擘涵


不會的,大型的戰艦即使裝備電磁炮也無法發揮電磁炮最大的作用,因為戰列艦比較大,雷達反射面積也更大,在這個科技隱身的時代是不利於戰列艦的。軍事理論中強調了一句話:發現即摧毀!所以說戰列艦裝備電磁炮不是當今時代的主流,軍事發展只會順時代之發展而不是背馳道而行


何日人間重逢


基本不可能復興戰列艦了。大炮鉅艦的時代還沒有先進的雷達,衛星等探測工具,只能憑藉偵察機,低端雷達探測敵艦,就是發現了敵艦,再彼此可視範圍內進行炮擊。

而現在衛星,預警機等各種偵查手段層出不窮,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大載彈量的重型戰鬥機,預警機等等武器裝備,完全可以超視距打擊。

所以戰列艦再次出現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了。


餘悸8001


按目前的參數還達不到復興戰列艦。

上一次的電炮測試,禁航區220公里。200km等級的攻擊距離,對現代海戰來說只能算中段戰鬥距離。無論是目前機載還是艦載的反艦蛋都可以輕鬆實現防區外打擊。

200km的對地打擊能力只能覆蓋臨海城市,就算把船停到黃浦江門口,炮彈也只能打到常州,這距離對縱深目標的威脅不夠。戰鬥時你不能把艦開到敵對海岸線門口發射吧。

目前的電炮只是實現了艦艇一部分攻擊距離內的任務,遠遠達不到替代其他大部分武器的作戰職責。


Minjun433


建一艘戰列艦來給電磁炮當靶子?如果真要建裝備電磁炮的軍艦,就建炮艇就行,因為使用“水面狼群戰術”比你單一的建造一艘目標體積費用都大的大型作戰艦艇要划算得多,再說現在的電磁炮技術還沒有一枚遠程反艦導彈的射程遠,何必浪費那個錢建一艘戰列艦來給別人當靶子打呢?


渝採風


不會。看美國人拼命建造航母戰鬥群,退役戰列艦就能看出點端倪,你說呢?


蘭帕德海高斯


個人覺得這玩意用來攔截目標應該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