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別墅是什麼樣的感覺?

安美惠


房子大小無所謂啦,一家人住著開心就好啦,再大的房子也只是擺設吧,睡覺就是一張床。 老人喜歡就是有院子,有活動空間的房子,種種樹,養養魚什麼的,對於現在的都市人,除了上班,下班,又怎麼會考慮這個問題。 我自己在廣州父母住一套別墅,父母常說地方大,房子太安靜了,但是小孩要上學,回去番禺住好像有點遠。除了週末約幾個朋友回來燒烤熱鬧一番,平時也只是父母住的。 另外我在白雲區還有套別墅,面積更大的,現在也只是請了個人幫我看院子打掃衛生什麼的。院子有很多種果樹,每年都夠自己家吃的啦。 我自己住市區,一套高層吧。感覺就是退休可以住別墅打發時間的,沒到退休年齡還是別考慮這個問題啦


獨孤求敗579


以我的觀點,別墅應該是非常高檔的那種獨棟小樓小院落,種著高檔的樹木,有私家游泳池和車庫。

我百度了一下別墅,含義是“別墅,改善型住宅,在郊區或風景區建造的供休養用的園林住宅。是用來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一居所。”

這麼看來,我們家的小院落也可以稱之為別墅了,瞬間有了只用高大上的感覺。
下面就說一說我們家住了十多年的別墅吧!

最初,我們家住在縣城邊的農村,是那種比較老舊的平房,後來,我們家的人都去城裡上班,這個院子就成了我們鄰居的菜園子。

我父親在九十年代初就到了縣國土局上班,那個時候,很多人對房產開發還不是很敏感,認為房子都是住的,炒房子的人極少,因為經常和房地產等打交道,我父親很早就籌劃在老城區買一塊地,蓋個房子,等以後城市發展了,就可以圈進縣城裡了。

那個時候,我們家都住在老城區外婆家,一個大院子,幾間磚瓦房,我中學時期就是在那裡度過的,雖然舅舅他們在外地工作,不說什麼,但總覺得不是自己的家。

一直到了2000年以後,父親終於在老城區相中一個院子,人家張嘴要4萬,我父親託了好多關係,減了5000塊,三萬五買下了,一下子把我們家多年的積蓄都砸進去了,記得當時外婆激烈反對我父親買房,因為這件事,有一個多月沒有和我父親說話。

院子買下後,父親就開始籌劃蓋房子的事情,東挪西湊,親戚朋友借遍了,還是不夠,最後,實在沒辦法,我父親還貸了幾萬元的款,在我的印象裡,蓋房子那幾年,我們家經常吃鹹菜蘿蔔豆腐,難得見一次肉,儘管生活很苦,但是父親蓋房子的決心一直很堅定。

他託人設計了一張圖紙,讓施工隊按照圖紙施工,可把施工隊難為壞了,因為,那個時候的鄉村施工隊腦袋裡就那幾個套路,閉著眼都能蓋出來,從來不需要圖紙,看到我爸拿出來的圖紙,瞬間就懵逼了,但是,東家既然發話了,他們只好按圖施工,我爸下班就盯在工地上,現場指導,後來終於完工了,包工頭說:這麼多年,第一次乾的這麼累,你家的錢太難賺了。

在老爸的監造下,我們家成了那一片最漂亮的院落,兩層小樓,室內佈局合理,兩層樓各有一個衛生間,廚房特別大,客廳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視覺看上去比較大,二樓客廳設計成喝茶打牌的地方(當時的茶臺就是一張老桌子,後來的大茶臺還是老爸過生日,我送給他的禮物,喝茶打牌是他的兩大愛好),我在樓上住,老爸對我的房間設計的非常用心,我最喜歡的就是大窗戶,加上我自己挑選的窗簾,效果特別棒。二樓還有我單獨的書房,記得當年裡面擺放的是電腦桌,後來的書櫃還是我上班後用自己的工資買的。

院子不太大,東側是一個小菜園,西側一半是一個葡萄架,一半修了一個池子,裡面種著荷花,養著金魚,緊挨著魚池,是一口水井,大門東側一棵石榴樹,西側一棵桂花樹,每年秋季,石榴掛滿枝頭,桂花飄香,葡萄爬滿架子,青菜綠油油的,整個院子看上去小巧玲瓏,非常緊湊漂亮,鄰居們經常到我家串門,我們家成了老爸和他牌友的棋牌室。後來,我實在受不了了,把他們從二樓趕到一樓客廳。

有一點不滿意的就是門前的路太窄了,轎車開進來就把我們這幾家全堵裡面,所以,只能停放自行車或電動車,不過,老城區都這樣,又不是我們一家。

十多年過去了,現在拿我們家和周邊的房子比,一點都不落伍,這都得益於老爸當年的用心良苦,這個小院子是他辛辛苦苦蓋起來的,我們全家對這個院子都充滿了感情。

隨著老城區的改造,眼看著周邊的房子都逐漸開始拆了,一步步的向我們家逼近,在我們那條街道,其他人家都盼望著拆遷,可以賠幾套房子,只有我們家不願拆遷,因為,這個小院子住慣了,很有感情,也真的不想住到小區裡面去,我始終覺得那裡的家沒有靈魂。

別人每次討論拆遷的事情,老爸都會藉故離開,我知道,他不願討論這個話題,不願離開這個小院子,但是,他也知道,拆遷時早晚的事情,誰都擋不住,能住一天是一天吧。



葛大小姐


前幾年手上有點閒錢,就想著再置一套房,當時兩個選擇,一套是160平的江景高層,另一套是位置稍遠一點的360平別墅(開車大概多十分鐘),外帶前後兩個院子,前院可停車,後院差不多有個70平,考慮了一下,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入手了這套別墅。一樓客廳飯廳連著廚房,差不多有百把平米,三個大臥室每個基本在20來平,還有兩個稍小一點的房間,一間做了衣帽間,另一間給兒子做了書房。另外在後院做了個假山,挖了魚池,種了爬藤月季,鬱金香,桂花樹。。。感覺超爽關於衛生的問題,因為是別墅區,小區綠化好,車輛也少,家裡灰塵很少,平時就用掃地機器人掃掃,週末自己抹一下灰,二小時搞定,如果不願做,也可以請鐘點工,半天100多塊錢,也是能承受的。最重要的是,同學買了隔壁,週末呼朋喚友,打牌打乒乓球,老了也有照應,覺得人生已到巔峰,哈哈


超級瑪麗62150


孃家就是一棟400多平的別墅,兩個老人都在裡邊兒呢。他們住了有快10年了吧。是退休以後,在縣城購買的,兩證齊全。

我們大概就住過幾個晚上吧。一般都是當天來當天走。

這是一個菸草公司的別墅群,只有二十幾戶,居住的基本上是老兩口為主,非常安靜,周邊呢,是一座山,因為暫時還沒有建房。

房子上上下下三層,空蕩蕩的,有個不大不小的院兒,現在也逐漸繁盛起來,栽上了一些果樹苗,柚子啊,橘子啊,蘆筍,葡萄等等。

冬天呢,冷得要命,冰涼涼的。因為一樓吧,客廳太大了,本來裝了地暖卻不實用。

夏天,真的非常的涼爽,一走進,低了好幾度。

最吸引我的,是山上的那幾塊菜地。老爹老媽從白丁成為行家不過短短年餘。

絲瓜呢,又白又胖,又甜又嫩。辣椒結了一茬又一茬,綠綠紅紅,吃都吃不完。

最喜歡的是打紅薯尖,剝紅薯杆,以及各種蔬菜:各種潤染的,深深淺淺的綠。

可是啊,只要我一往山上跑,老媽就吧唧吧唧的隨後趕上來了。

因為我老是認錯菜地,有一回拔了別人家的蘿蔔。要不就是摘了我老爹老媽認為還有成長前景的瓜果。把她給肉疼的嘖嘖的。

還有菜地裡,原有的幾棵資深桔樹,潔白的花,濃郁的馨香。

最開心的當然是,下班回來,就著落日的餘彩,踩著一雙高跟鞋,小心翼翼的上坡下坡,汗流浹背,滿心歡喜的去剪紫色的球茄,掰金色,白色的玉米棒子,別提多麼的雀躍了。

老爹老媽出去玩兒啊,半個月。我和老公每天大清早驅車幾十分鐘趕早去澆灌,老公呢?當然是主力囉?我呢,就搭搭手,搗搗蛋,掐綠摘果,然後再驅車幾十分鐘趕點兒去上班,分享同事們一些勞動的收穫。

有一年因為我的緣故,還種了一丘向日葵,金色的大盤子,長長綠綠的杆,收穫了好幾斤紅色的葵花籽兒,回味甘甜,至今不忘。





在時間裡活著


才開始的時候覺得挺新鮮的,比較有優越感,隨著時間的增加會發現住別墅有很多弊病。

第一 由於樓上樓下的爬讓居住者感覺越來越不方便,特別是有老人的情況下安全問題會越來越凸顯出來。

第二 由於樓層原因導致家人之間在家裡面交流變得更困難(你喊家人家人未必聽到)。

第三 帶花園的別墅在國內還會有一個更奇葩的現象,每家的花園都要用各式各樣的方式 進行圍擋,怕別人看到自己家,從而導致別墅小區看上去就是一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面貌,花園本身來說是一個比較愜意的地方,在國內有很多在花園裡面種菜的情況讓農村氛圍更加嚴重。

第四 人口少的家庭住大別墅寂寞感和孤獨感也會對整個家庭的和諧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響。

第五 家務活大大增加如:吊燈窗簾清洗和保養、花園維護會讓沒有保姆和傭人的家庭工作量大大怎加,都沒時間去享受生活而是變成了生活的奴隸。

以上大致是我現在對別墅的認知


設計師呂海寧


住別墅真的很安逸,獨門獨戶,有花園,可以閒情逸致種菜養花養鳥,總之,這片天地是我的。我家是複合小別墅,面積不大,比不上大別墅的奢華和大氣,可是也是相當緊湊和溫馨,接待幾方好友也是綽綽有餘,喝茶燒烤打牌,聚會也是不亦樂乎。特別喜歡竹子,所以,在小花園邊沿裡栽培了四季竹,蔥蔥綠綠,還有遮掩效果。有兩塊小地方,可以種菜,三個獨立小花園可以種果樹。我本人比較喜歡木本植物,所以,花園裡以果樹和木本為主,不喜歡多肉也沒有規劃多肉區。

總之,自己的花園裡怎麼喜歡怎麼折騰,滿心歡喜。








仙山芳草


我沒有別墅,但我婆婆有個500平米的大別墅,四排三件,兩層樓加露天陽臺,真的是超級空曠,視野非常好,夏天特別好玩。

房子後面種了一排竹子,右前方是一塊菜園,前院還種了一排景觀樹,反正特別雅緻。

第一次去老公家的時候,看見這麼大的房子就奇怪了,問為什麼修這麼大的房子啊?婆婆說兩個兒子,一人一邊啊。以前想著早早為兒子準備房子,以後好成家立業,現在兒子們都在大城市買了房子安了家,這個大房子就空在這裡了。

老公縣裡也給婆婆買了房子,他們也常去住,但是總會抽時間回大別墅去住幾天,但是婆婆特別膽小,房子太大,人太少,她住得害怕,平常都會叫嬸嬸或侄女來陪她。

這個房子我也很喜歡,因為夏天特別舒服,空氣又好,很適合居住。所以夏季放假我們都會回去呆幾天。但是,住大房子有一個非常麻煩的事,那就是搞衛生,房間雙大又多,如果只靠一個人收拾,那太累了。

婆婆是家庭主婦,日常工作就是收拾家務和做飯,婆婆廚藝很好,他們家人都愛吃她做的飯,我之前吃不了,因為太辣了,磨合了一年後,我竟然比他們還能吃辣。

不管是在市區還是在郊區,我個人是喜歡住小房子的,因為小房子溫馨又好打理,但是有了寶寶後,反正多大的房子都覺得小,因為寶寶要到處玩,場地太小根本不適合養孩子。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回家建一個自己設計的大房子,修個小院,買個車,比城裡人還瀟灑。當然這種生活只適合互聯網職業,在家就能工作的那種人。


小牛老師日常


膽子小,一個人在家要關上臥室門,白天也是。

草坪自已打理,掃樹葉子,殺蟲,除草劑,學會很多東西。

三層三百六十多,五個衛生間,五間臥室,平時沒人住也要幾天打掃一下,天氣好還要晾被子,好辛苦。

充電線拉三樓還要跑上去,喊三樓吃飯也是打電話,不然費嗓子。

夏天空調冬天地暖,都很費電,嗖嗖滴。

老爸阿姨每週都會去待兩三天,個人感覺更適合退休後的老年人。





我的牛牛叫艾米


住在上海, 平時孩子爸媽多住的新天地旁邊的平層125。因為幼兒園和菜市場方便。

我因為老婆公司在松江郊區,所以我們多住在那邊的別墅。330平 花園大概100多。佘山三號。

體會是別墅很不方便,周圍五公里外賣就三家,點個水果還要500起送,開車買菜6km。快遞只有管家拿進來。外人很難進來。 沒有設計很多房間,地下100多還是120,忘了。上面兩層下面一層還送一個20左右的天井。下面打造成健身區桌球室 雪茄房 遊戲機房 還要傭人房。家裡一對菲傭姐妹,一個打掃。一個專門帶孩子有時住市區。上面一個書房客廳,樓上就一個小廳和兩個房間。每天打掃我看著都累。花園除草 澆水 真的很麻煩。我還沒養魚。兩個狗一個貓就夠刺激了。這個沒法讓阿姨做。 老婆酷愛逛街 時不時來個一小時去市區,因為郊區真的什麼都沒有,不適合年輕人和愛玩的,朋友來也不方便,一個小時路。 就是空氣好。帶孩子就是讓她和小朋友花園撒歡,還好。東西擺得開。別的住的舒服還是市區大平層。今年就是打算黃埔濱江的大平層吧。


AlighieriXavier


三百多平方,只有三個臥室,有獨立的書房,K歌房,酒窖和健身室,還有一個純喝茶的茶房。客廳和餐廳是通的,兩個浴室3個衛生間,院子裡種的有小盆景加十幾棵各種景觀和果樹樹

其實我的不是別墅,是一樓帶院的房子,樓上也有鄰居,不過因為是大戶型,都很安靜,唯一一個是打掃衛生太累,我和媳婦帶著孩子三個人住。由於平時置辦東西比較多,也沒有感覺家裡特別空。只要孩子在家,就感覺特別溫馨。平時特別希望朋友來聚餐。院子燒烤爐就有兩個,朋友們也樂意過來玩,由於我和媳婦兩個人特別喜歡熱鬧,大家一起做飯燒烤成了我們閒暇時間娛樂的主打

三個臥室感覺夠用了。

房子不在大小吧,住著溫馨家庭和睦就好。如果有條件還是寬敞一些會很方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