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調研149只個股為調倉“摸底”

机构调研149只个股为调仓“摸底”

近期,市場出現高位盤整態勢,A股三大股指昨日集體收跌,市場成交量萎縮。目前已進入上市公司年報及一季報業績密集公佈期,機構對上市公司業績的關注度提升。4月以來機構調研步伐加快,共計調研149家上市公司,相比此前有所增長,主要集中在芯片、電子、高端裝備、生物科技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二季度行情更重實際企業盈利能否兌現前期的市場預期,以及後續推動風險偏好上行的驅動力能否持續,修復空間還有多少,被機構組團調研的上市公司有望被市場重點關注。

■新快報記者 塗波

32只個股超20家機構調研

隨著A股2019年一季報的陸續披露,機構對上市公司業績的關注度提升。基金機構表示,當前市場在急漲之後,存在回調盤整壓力,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上市公司業績,尋求有基本面支撐的優質公司的投資機會。

據同花順數據,今年4月以來,截至記者發稿,有149家上市公司接受各類機構調研,其中32只個股接受了超20家機構調研。機器人概念、大數據、虛擬現實、雲計算等行業機構調研更為集中。

作為機構調研最多的匯川技術,包含工業機器人及光伏等概念,4月3日集中接待了包括養老保險、券商、私募基金等631家機構調研,其中包括招商證券、摩根大通基金和匯豐資產等組團調研。此外,大華股份、海大集團、偉星新材和碧水源均有超過80家機構調研。

機構調研的個股中,在昨日大盤下跌情況下,仍有近40只個股主力資金淨流入。其中抗癌概念海翔藥業主力資金淨流入1.95億元,“一帶一路”概念天山股份淨流入1.04億元,此外,順金農業、滬電股份和捷佳偉創均有超5000萬元資金淨買入。

機構調研緊扣績優標的

展望未來,資本市場能走多遠主要取決於經濟回升預期能否確立。

上海證券分析認為,隨著中國經濟走出“底部徘徊”階段跡象的愈發呈現,中國資本市場慢牛格局的趨勢將愈發明顯。而機構近期密集調研上市公司,很可能為下一輪調倉換股“摸底”,而部分個股在獲機構調研後不久,股價隨之異常表現或是很好例證。例如,滬電股份自去年以來就一直備受機構關注,股價從2018年6月的3.36元低點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已接近4年新高,最高達12.98元,而PE才37.68倍。4月以來,其合計接待了43家機構到訪,公司5G產品已經在2018年完成大多數的產品技術認證,並已參與到全球各地多處5G試驗網的建設。

機構調研一般緊扣績優標的。統計顯示,獲得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中,不少公司披露了去年年報及一季報業績預告。其中年報淨利增長翻番的就有15家公司,如東華科技、蘇寧易購和天山股份等2018年年報淨利增長超200%,4月以來機構調研家數均為10家以上。此外,新快報記者發現,機構調研家數居前的上市公司中,其動態市盈率一般在20-40倍之間。其中,蘇寧易購、TCL集團、嶺南股份、濰柴動力等按照去年年報、快報或者預告淨利中值計算同比增幅有望超過20%且折算市盈率低於20倍。

分析人士表示,2019年A股市場的機遇將大於風險,雖然中期股市可能將進入市場預期與企業業績相互博弈與驗證的階段,市場反覆震盪的可能性也將隨之加大,但隨著資本市場層次的豐富、投資者結構的多元化以及改革措施的深化,股市長期向上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