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經歷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

靈安


我經常給我們家孩子講,所學的學科知識,一點也不重要,你學不學這些學科,這些知識,它們也都永遠在那裡,跟你沒啥關係。


生命的過程,本就是不停的在處理著自己與各種人事物的關係,簡單的概括起來,無非就是處理著三種關係:人與環境的關係,人與他人的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

學涯階段,孩子依然是在學習著這三種關係,處在這三種關係中,只是更多的是透過學業科目的課本來學習和理解人與環境,人與他人,人與自己的關係。

孩子不重視學業,無法重視學科,這太正常不過了,這些都是成年人弄出來的問題,這完全怪不得孩子們。

中國傳統文化中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其高明之處在於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多少人錯會了這裡面的深意?



回到孩子的學業上,學業背後的指向。教師在學科學業的傳授上,我們看到的是應試教育的動機和填鴨式的灌輸,刷題似乎是學科學業臨門一腳的不二選擇,學業知識背後的應用指向,綜合表達,已蕩然無存。學生只想考出好成績,考進好大學,有了好大學,似乎就功成名就了。

非也,非也。

自2014年新高考以來,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在重新獲得選擇權後,我們發現多年來的應試教育的慣性,已讓孩子們不會選擇了。就拿2018年,第三輪某試點城市來說,通過最後的高考政策學科選擇策略的敲定,以3+1+2的方式以4選2的方式,讓孩子進行選擇,我們發現,孩子的學業選擇,依然以容易過關,容易考出好成績為第一齣發點,進行學業的科目學習,至於其他,完全沒有考慮。

為了讓孩子們在學業學科方面,有足夠的認識,以研學旅行和社會實踐的方式,讓孩子走出課堂,走進高校,走進企業,走進實驗室,從對應的學業學科的行業表達上,第一時間看見學業學科在應用上的表達,這是讓孩子在學業認知上最有穿透力的學習。


記得自己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頭一次看見自己同專業的師兄畢業作品展示後,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而且是嚴重失眠,滿腦子都是自己對大學生活的無限憧憬和無限遐想,學了這麼多年的學業學科,居然能有這麼不可想象的作品、產品、藝術品被創造出來。。。。。。

這是一次自己最為難忘的學業與創造的對話,讓我也產生出了創造背後的巨大能量,更早的讓孩子看見學業背後巨大的創造力,將是開啟孩子成長背後巨大潛能的開關。

去他的應試教育,在不增加孩子麻煩的,佔用孩子更多時間的背景下,幫孩子提高學業水平,才是教育者最有靈性的教育對話。


有了這樣的對話,經歷什麼樣的學習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完成了對學業的真正穿越。


喜歡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吧,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面向孩子,您的私人家庭教師。


面向孩子


只要讓孩子多吃吃苦,他就明白還是讀書好了。我有個表弟,一直不愛讀書,成績很差,但是喜歡踢足球。家裡拿錢給他上高中,他讀不下去,要去踢球。於是家裡一商量,讀不下去,愛踢球,也行,踢球也總算是一個出路。於是又是找人又是花錢終於送到一個球隊去了(哪裡就不說了)。他去的時候可開心了,信心滿滿,我也就沒再關注他。一年後竟然看見他回來讀書了。問他才知道,他天生體力不好,鍛鍊也練不出來,天天累的要死要活,也沒什麼長進,他覺得還是好好讀書才是自己的出路。回來後就開始用心讀書了,高考成績也不錯,總算是個本科。現在在北京一家國企,已經解決北京戶口了,娶了個漂亮的老婆,倆人住五道口,日子不要太幸福。所以吧,我覺得,小孩子不想讀書,就把他送出去吃苦就行了,他們年紀小沒經歷,光憑父母說,他們是不能理解讀書才是最輕鬆的出頭之路這個道理。


水龍草


帶著孩子做三件事

一是帶他到磚窯去幹一週計件。

二是帶他到生產牛仔褲的新塘去打工一週。或者到小吃一條街,鑄造電焊油漆建築工地車間去幹一週小工。

三是帶他到BAT研發和銷售部門去實習一週。

回來填一個表,分別把三個地方的工作環境,工作時間,工作強度,收入,待遇,圈子,個人發展空間,同事夥伴的擇偶,子女教育,車房,休閒等內容
填寫清楚,結論讓他自己得出。


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不請自來

初中到高中一直迷戀網絡遊戲,學業荒廢。渾渾噩噩到了高三,期間無數次要求退學,現在想想那種感覺,就是厭學但是也不知道退學後去幹嘛,對未來也沒有什麼規劃。

後來還是休學了,退學爸媽死活不同意,在家待了一個多月,被爸媽逼著去飯店打工。那是我第一次去打工,還是苦力活,幹完一天很累很累,累的回家什麼也不想幹,到頭就睡。也想過不幹,但是那時候社會非常吹捧艱苦創業,喜歡吹捧馬雲、王健林,那幾年成功學大肆興起,當時都流行說這些大豪當年也是從最底層的服務業幹起來的,我就幻想著我有朝一日興許也能翻身成為他們?現在想想真傻。當時身邊和我一樣休學或是早早退學的同學總是喜歡講一些能力比學業重要、出社會出的早,能結交很多人脈。當時也不懂,覺得他們說的好像也有道理,就人云亦云的也學樣子跟家人和同學說,勸他們也不要繼續唸書。

就這樣我連續幹了一個多月,多少個午夜夢迴我都覺得這樣的生活絕不是我想要追求的,但是又不很喜歡學校,加上當時喜歡上網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履歷,看到他們年少時都曾幹過這樣苦的工作,心理會稍感安慰,自我滿足一下。

再後來,馬上該高考了,本不想參加的,結果看同學群裡都是在談論高考的事情,要去哪個大學唸書的討論,心理有些失落。心想,還是去參加高考吧。於是辭職回家,準備稍微複習一下功課。當時還抱著一種幻想,說不定我天縱奇才,努力複習一個月說不定能逆襲呢?結果是翻開課本,很多知識點根本不會,於是放棄。那一個月,我在家就是反覆思考我以後到底何去何從,想了一個月也沒想出條路。高考還是如期而至了,別的同學都極為緊張進入考場,我卻極其平靜,因為我很清楚知曉自己這幾年把學業荒廢到什麼一個程度。平靜的答完卷交卷,人生中第一次高考這樣過去。


暑假在家,除卻等待高考成績之外,我還是在反覆思考之前的那個問題,每天都掙扎在這個問題中不得解脫。高考成績出那一天,成績和我預料中那樣差,爸媽極度失望,但還是準備聯絡熟人準備幫我找一份工作。那天晚上,我心中有些沉悶,便出去走走,倏忽間下起了滂沱大雨。我就在雨中漫步,回想我這幾年到底幹了些什麼,把自己混成這樣。最後我坐在公園一隅,清點了我過去6年的讀書生涯,打架、談戀愛、看小說、逃學、曠課、泡網吧,這些都幹了一遍,就是沒有好好念過一天書。爸媽曾經氣竭聲澌的說沒有我這個兒子,我滿臉無所謂。這些場景如走馬觀燈似的在我腦中一一放映了一遍,我有了答案。

7月13號,我去了復讀班報道,踏入復讀班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如獲重生。


以前看一些網絡小說,看到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不太瞭解這句話的含義,那晚之後,我想我多少能解讀一下這句話了。很多時候,我們身為一個普通人,沒有像王思聰那樣的好命,也沒有馬雲那樣的運氣,也沒有祖祖輩輩累計下來的財富讓我們揮霍,我們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供我們選擇的並不多。讀書對我們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興許是唯一條比較不錯的路了。答案寫的離問題有些偏了,但我還是想把自己的這個故事分享出來,我講不出什麼好的道理建議,孩子只有自己想通了才是關鍵, 家長的合理引導也很重要,但歸根結底還是在孩子身上。


亦須平靜


我的經歷: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每次下地幹活,都是一邊曬著太陽幹活流汗,一邊在心裡想著早點考上大學,脫離農村。

因為在田裡幹活太累了,收麥子收玉米,幹活幹到手打泡!

在村裡生活太苦了!沒有大超市大商場,沒有電影院,沒有優雅的餐廳,沒有穿著西裝套裙優雅的人。而且,村裡路不好,風一吹,很多塵土飛進眼睛裡、鼻孔裡。那真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中考時,爸爸本想讓我考中師,畢業後回到村裡當老師。我和我爸整整談了三天,終於在最後一個半天爸爸同意了我的想法,讓我報了重點高中。在我的心裡,我就是要考高中,考大學,到城裡生活。


現在的孩子:

看看現在的孩子,包括我的兩個孩子,再沒有了之前的苦和累,沒有想要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生活的動力。當孩子想要玩具的時候,玩具就來了。想吃肯德基的時候,肯德基就到嘴裡了。想坐飛機的時候,馬上就能在天上飛了。孩子想要什麼都有,孩子還能有什麼夢想?大多數孩子都空心了,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但是,現在的孩子沒壓力嗎?其實是有的。


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行業都快被機器人取代,以後就業估計更會難上加難。如果不好好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的話,生活會跟更辛苦。

有時,在路上碰到環衛工人,我會對淏仔說:“環衛工人工作特別辛苦,但是賺的錢特別少。”淏仔會問:“為什麼?辛苦的話,賺錢應該多呀!”

我趁機就會灌輸他學習的想法:“雖然辛苦,可是都是簡單的體力勞動,重複勞動,價值不大,誰都會做,所以賺的少。有的人坐在辦公室,沒有風吹日曬,用他的大腦賺錢,雖然輕鬆,但是他做的工作是個技術活,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做,只有學習好能力強的人才做得來,價值大,所以賺的多。”

結果有一次,我們公司搬家,請了搬家公司,那天淏仔不上學,我就帶他一起去了。結果,在搬家的時候,淏仔居然說了這樣一句話:“媽媽,這個叔叔是不是沒有好好上學?現在沒有其他的能力,只能靠力氣賺錢,給別人搬東西?”

雖然說童言無忌,可還是感覺挺尷尬的。

沒想到,那個搬家工人很坦然的回答道:“是呀!叔叔上學的時候確實沒好好學,什麼都做不了,只能辛苦給人搬家了。小朋友,你可要好好學習呀,將來找個好工作。”

我笑了笑,對淏仔說:“叔叔搬東西很辛苦,那邊有礦泉水,去給叔叔拿一瓶。”

淏仔聽了趕緊去拿了。

我教他學習的重要性,但也教他對人的尊重。

無論什麼職位,只要憑本事吃飯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我也對淏仔說過這樣的話:“將來,無論你學的好不好,做的工作辛不辛苦,媽媽都很愛你。只要靠自己的努力賺錢,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都是很不錯的。”

這樣說,孩子會更容易深入思考,更容易認真學習。


反之,如果說:“你看,你要是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得掃大街,給人搬東西!”

這樣說,不但對別人沒有了尊重,也是對孩子的強行灌輸。如果孩子真的怎麼學也學不好,孩子心理會很有壓力,不敢面對父母,擔心父母看不起。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如果孩子還小,家長可以先培養他對讀書、學習的興趣。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大,已經進入青春叛逆期,恐怕讓孩子打打工,接觸一下真實社會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在家不要總玩手機、看電視劇;有空讀讀書,看看紀錄片等,孩子受到感染,也就不容易沉迷遊戲。

遇到孩子問問題,可以先不告訴他答案,而是說我們一起去研究下到底怎麼回事。帶孩子觀察、查資料,這些過程可以培養孩子喜歡學習的好習慣。

如果能堅持每天親子閱讀更好,喜歡讀書的孩子一般不會厭學。退一萬步講,即使不喜歡學校,有學習的能力,自食其力還是能夠實現的。


但如果小時候沒注意進行這些薰陶,孩子已經上初中甚至高中了,還是沒有學習動力。不妨在暑假時讓他打打工,過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多孩子在現實中遇到挫折,才會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既然這樣 不如在他長大成人之前,先經歷這些。

搬書回巢,家有一兒一女,8年親子閱讀經驗。當過老師和編輯。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為您分享育兒經驗和經典童書。

搬書回巢


為什麼要孩子明白學業的重要性?

2014年美國亞馬遜最佳圖書第一名,是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小說《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最近出了中文譯本,翻譯成《無聲告白》。腰封上是這部作品的主題: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中國亞馬遜網站上,這本書也很快上榜了。本書的主頁上見到一句評論:“現在的小孩生活壓力學習壓力和交友壓力都太大了。”這位讀者朋友,雖然沒搞清楚狀況,但起碼他能夠對孩子有所同情。

回到故事本身,中心人物是一個十五歲的小孩,不過不是現在的小孩。她生活在七十年代的美國,而且一出場就死了。她是被父母的期待和愛溺殺的。她爸爸是第二代華人,雞窩裡飛出的金鳳凰。在五十年代的美國,作為異類的亞裔學霸,他沒有朋友,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融入他人。媽媽是有遠大理想的女學霸,最大的願望就是不要向自己母親活得那麼憋屈刻板,做與眾不同的事,但是懷孕生子終結了她做醫生的理想。他們各自遭受著種族主義和性別主義的戕害,人生中留下了很多遺憾和空洞。於是,他們一切熱望投射到女兒身上,媽媽期望她愛科學,當醫生,爸爸希望她廣交朋友,討人喜歡。他們表現得近乎偏執,甚至忽略了其他兩個孩子。按照西方心理學的理論,排在中間的孩子天生的使命就是維持家庭完整。擔負著這個使命的小女孩被父母的期待附體,已經走出不自己的路,終於有一天,一切土崩瓦解。

對別人有所期望,在中國似乎非常情出自然,而且,期望的主體和客體非常寬泛,並不僅限於父母子女。所有長輩親屬,父母的朋友,甚至村裡的鄰居,都可以對別人寄託一下期望,而且還把這種期望看作一件很給你面子的事情,好像是他們播下的希望的種子,如果你有幸長得漂亮,考上大學,生了兒子,當了CEO,收穫的果實也該有他們一份。

由於有太多人的太多強行期待,導致“辜負”也變得十分普遍。我小時候,學校裡曾經排演過歌劇《江姐》,我還記得其中一段很動聽的唱詞,江姐臨刑前囑託同志,“到明天全國解放紅日高照,請代我把孩子來照料。告訴他當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負人民的期望黨的教導。”那時候,我就很為這個小小的孩子擔心,不知道他要怎樣才不會辜負偉大的英雄父母。後來得知,江姐的兒子長大後,讀大學,結了婚生了兒子,七十年代後進了中科院,後來去了美國,成了大學教授。那麼,母親當年在掛著“中美合作所”名頭的渣滓洞裡被殺害,自己卻成了美國人,江姐的兒子算不算辜負了父母和人民的期望和教導呢。

我覺得不算。不管對任何時代任何身份的父母,子女對父母真正的回報,是有勇氣超越他們的期待,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


王丫米


很多成年人都在異口同聲的跟孩子們說讀書重要,說得聲情並茂,一套是一套的。

這些說法是真的嗎?未必。

關於學習以及學習的重要性,我本人還算有話語權。現在的狀態是,很多人都在跟孩子們說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實際上,這樣說的人裡邊,他們未必在認真的學習,或者他們本身對自己的學習要求並不高。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學習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要有多難有多難。

事實上,關於學習習慣的養成,其他地方不瞭解,就我自己的體驗來講,我的家鄉普洱不容樂觀,為什麼這樣說呢?學習氛圍不是很濃厚,至於說原因,說不上來,環境自然是難逃的,像我一樣堅持學習的人不常見,不是標榜自己。我的學習就受到了不少類似於嘲諷的質疑,足見學習在我們這裡未必有多濃厚的風氣,我這樣說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愉快,我也會成為攻擊的標靶。

很多人的學習狀態不容樂觀,就連教師這個行業也是如此,有時候被安排到學習任務了,覺得是一種負擔,不想參與學習,總是在推脫,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就是:讓年輕人上,讓年輕人去。

結果是什麼樣一種狀態呢?年齡一層一層往下推,推到推無可推了,自然就無法再推了。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連教師這個行業都不容樂觀,還談什麼其他行業呢?

學習在獲得一定的穩定職業之後就停止了,很多在職的人,所謂的學習不過是應應景罷了,能躲就躲,能讓就讓。我自己因為長期浸泡在學習中,深知學習的不易,學習成果的獲得不易,也就是說,我本人的學習恰恰會給不少人口實,你看,他這樣學啊學的,到頭來還不是一無所有麼?還不如怎麼怎麼了。這樣說我並不反對,因為這都是實情,我學啊學的,到頭來確實一無所有,不過爾爾,就目前為止,其實也是實情。

我不是天生的愛學習,我從小生在高山無流水的地方,我不用想象就能夠知道不讀書的話,不學習的話,我將像很多人一樣無法掙脫在深山在高山的命運,這是我們那裡眾多人的歸宿。事實上,就現在的工作環境來說,我的工作環境也不見得有多好,我的很多同齡人們,早就在很多年前就享受到了優渥的工作環境,這是他們努力的結果。這也是可以成為我堅持學習也不過如此的最好例證之一,農村教師,在農村工作,在農村退休的比比皆是,老師這個行業,要改變工作環境都非常非常的難。

從大局來說,老師這個行業需要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大局是大局,自己是自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蹩腳的認識之一。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我得到了一份農村教師的工作,我的學習並未終結,在我的意識裡,我一直都將自己的學習當作永遠不停歇的任務。開始工作,只是開啟了另一段長期的學習歷程而已。

學習讓我獲得了一份教師的工作,我感恩不盡。獲得了教師這個職業之後呢?我學習的意義又何在呢?我沒有想過,我的學習其實是靠讀書時代的學習積極性支撐著的,我的學習是靠讀書時代的習慣支撐著,這種慣性的力量竟然是如此之強大,到現在我都無法弄清楚。

我非常清楚,學習不可能改變我的工作環境的,這一點我在十多年前就有充分的認識,這個時代或者稍微靠前一點的時間段,要改變工作環境,排在前三名的資源就不包括學習,更何況到現在為止,我連調動申請都沒有寫過,格式自然也不知道了。在工作環境上,我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被流水衝到哪兒就算哪兒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是一個不夠積極的人。

我經歷了什麼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呢?我也無法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自從我發現自己的具有某種獨特的個性之後,我更加意識到,像我這樣的人,不通過學習激發自己的潛力的話,太可惜了。我更願意相信自己是為了自己的潛力而學習的,哪怕這種說法非常不可靠,目前為止,是我自己最相信的一種說法,理由也好,藉口也好。

我在多年以前就發現,我自己具備別人不一樣的視角,這種視角看起來非常的傻,非常的可笑,但卻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所以,我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學習步子。

關於學習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雖然無法準確的預知,但得有一定的預估的,否則,會讓學習者失去學習的動力,失去學習的信心,乃至於讓自己變得極端消極。

到現在,學習已經成為我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因為不學習,我就不自在,不舒服。學習早就不是必須自我強迫的項目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學習一直都是為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為自己找一些高大上的理論出口。我的思考需要看書以及寫文來輔助,這樣才會有效率,也有可能,我的學習是一種自我放鬆的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能夠在書的海洋裡獲得放鬆,在鍵盤的敲敲打打中獲得放鬆。

學習並沒有成為我的負擔,學習除了輔助我思考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提升自我修養,拓寬修養的視野。

早在多年以前,我就知道生在深山的我,眼界肯定不會開闊,心胸也未必開闊,我得通過自我修養才能提升自我。這條路,是我認為走得最真確的一條,我非常清楚小農經濟下造就的小農思想,絕對會成為限制我的思維發展的環境之一。而小農思想又會限制我的潛力的發掘,我正在通過觀察家鄉,特別是觀察我的家族來獲得自我觀察的視角,這樣我收穫頗豐。

一個人最好的自我觀察,最好的莫過於觀察自己的家族,通過這樣的過濾,提升自己的修養。

就是說,學習是為了自我改造,為了改變自己,這條路,我也認為是走對了。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後,我告訴自己:“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

雖然這樣的策略會讓自己無地自容,會讓自己暫時失去信心的依託,也有毀掉自信心的風險,但我冒了這個險,很自豪的說,已經渡過了危險期。

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是一句非常具有殺傷力的話,我是一個在最容易自卑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為了獲取自信,我動用了所有能夠發掘的力量,才讓自卑的自己有迴旋的餘地。自卑為核心的自信其實不是真正的自信,我發現這個道理之後,邊開始另一輪的自我攻擊,攻擊的方式就是——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

上面提到的我的家鄉普洱學習氛圍不夠濃厚,事實上,也是自我反省的一種,畢竟這是我所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找出不足,自然也需要找一找自己所生活的環境。這樣的方式我並不常用,我常用的還是從個人的角度來——求諸己。

我覺得,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我工作的環境讓我愛上了一門學科——心理學,這是一門外來學科,為了進行自我心理評估,我學習了大量的心理學書籍,我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所以,就一頭扎進心理學裡。

我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其實也是從心理學中學到的,正是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我學起心理學才如飢似渴。長期處在環境惡劣的地方工作(這裡說惡劣並不是忘恩負義,我本人具有學習意識,卻因為環境的限制而喪失了很多潛在的學習機會,所以,我說工作環境的惡劣並不是指生活環境,而是指學習環境。),讓我心理認知產生了失調,我需要心理學,強烈的需要心理學,就應了那句話——久病成醫。

我發現自己有心理疾病也算是機緣吧!那時候我還抽菸喝酒,我頭頭是道的跟別人說“酒文化”的時候,我猛然感覺到這是不是藉口呢?身心健康?我的身心健康嗎?

我開始質疑起來,這酒,有文化,但在我的身上,根本體現不出文化的意味來。我指著鼻子罵自己強詞奪理,還酒文化呢?屁都不是。

與此同時,我發現自己一直都很靈光的大腦反應遲鈍,所學習的內容也是今天學明天就忘記了,我不得不將原因歸咎於抽菸和喝酒。自己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別說以後的學習,如果長此以往,就連之前積累的那點學習家底都要被丟光,都要被坐吃山空,還酒文化?可笑不可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疾病就像一個人會偶爾得感冒一樣,心也會時不時感冒一下,由此,我推斷出自己的心理疾病未必入骨髓。

也就是說,經歷了各種挫折之後,我進行了自我評估,我還未到無可救藥的程度。哪怕是身也好,心也好,都沒有到嚴重的程度,我果斷的採取了措施,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幸好,我經歷過了水深火熱的環境,我的身心都經歷了各種煎熬,從此,我倍加珍惜自己學習,我更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現在,我遠離菸酒。將人生格局拉長,正是在低質量的環境中所暴露出來的自己種種缺點,或者可以說我自己人性的弱點,哪怕在最為艱難的時期,我都沒有失掉自我,這讓我有更加足夠的理由相信自己的學習之決心會越來越強。

幸好,在最為艱難的時期都能夠保證自己沒有失掉自我,所以,在打破自卑的過程中,在為人師的過程中,我有更加足夠的自信來講德,講學習。

我從來不會為了蠅頭小利而向任何狀態低頭,我寧願用自己梗直了的脊樑承受哪怕千鈞的重壓,不敢說寧折不彎,至少值得慶幸的是,自己還沒有遇到寧折不彎的狀態。

就是為了改變自己非常激越的思想狀態,我盡力在學習過程中挖掘自己值得稱道的農村人具備的精神特質,果然,如魚得水。

誰曾想到過?正是高山深山孕育了很多人用多少年都無法獲得的質樸無華,原本就生活在農村的我,在農村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我獲得了不一樣的淬鍊,佐以環境的捶打,佐以學習的錘打,我獲得了重生。鳳凰涅槃不過如此。

這種浴火重生,險則險矣!卻讓我實實在在的領悟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我慶幸自己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倒是更加心無旁騖的學習。

學習是求諸己的事情,不要總是說別人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自己無動於衷。

要經歷很多很多,才會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的,幸好,我的所有經歷並沒有讓自己感覺到悔之晚矣的危機感!

在學習面前,我不敢說三道四,我還有很多不足,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


李繼明id


經歷困難

很多人在上學的階段不喜歡讀書,一看到課本就頭疼,長大畢業工作以後後悔當初。主要的原因是長大工作之後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意思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對自己的生活所能產生的改變。對於當前生活的不滿,歸結於當時不好好讀書,是後悔不好好學習的主要原因。讀書能改變命運,只有在長大之後才明白。

孩子究竟經歷了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與成人後悔學習一樣,對於不喜歡學習的孩子應該投其所好,因地制宜,間接的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每個小孩都有好奇心,也都有喜歡的東西,凡是想法多的孩子,對於學習這件事情往往不怎麼上心。家長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從他的愛好中引導他的學業。

我有一個侄子,初中了,學習成績就不是很好,但是喜歡下棋,對各種各樣的棋類遊戲很痴迷,軍旗、五子棋、跳棋、象棋、圍棋、國際象棋.....恰好我從小也比較喜歡下棋。全段時間去他家,哥哥就跟我抱怨侄子的情況,我就把小侄子拉過來,要跟他比試一下,承諾他,不論是什麼棋,只要是他會的,只要能贏我一局,我就給他看上的那一套國際象棋,價格差不多有2000多。從下午4點,一直到晚上10點多我走,他沒贏我一局。哥哥和嫂子在旁邊一直陪著,侄子臉上的表情已經快哭了,嫂子看不下去了,就跟侄子說,“你的軍旗不很最好嗎,都能下的過你爸爸,跟你叔叔玩一局吧”,說實話,我已經十幾年不玩軍旗了,腦子裡只有小時候零星的記憶,我實話跟侄子說,我很多年不玩軍旗了,你需要把具體的步驟告訴我。他一邊跟我說,我一邊問,我們一邊下,期間我把自己走每一步棋的原因和規劃都告訴了他,最終他自己給我講規則的時候留了一手,我輸了他一步。結束之後他問我,這麼多年不玩了,怎麼還這麼厲害。我跟他說,不論是什麼樣的棋,都需要眼界和格局,不說運籌帷幄,也應該下一步看三步。至於怎麼做到的,我告訴他多看書。於是我給他推薦了幾本象棋和圍棋方面的書,都是古本,需要有文言文功底才能看得懂。

後來我給他買了一套國際象棋,他沒有要,暫時存在了我這裡,什麼時候能夠真的贏的我時候再拿走。那一年期末考試,侄子的語文成績,從班裡倒數,進了班裡前20,改變就是從點滴開始的,初三的時候侄子的成績已經在班裡前5 了。


應作如是觀


我上學讀書時希望考個好成績,因為爸爸媽媽會高興,還能得到老師的表揚。但學習過程缺少主動性,還是會不夠努力。

直到畢業之後,為了有個穩定的工作,開始學習進行各種考試。這時的學習完全靠自己計劃,目的性明確,但更多的是為了考試。

工作之後還是會學習,這時的學習有了明確的目標,更多是為了實踐的需要,然後在實踐中繼續學習。

現在的教育制度仍然是應試教育,雖然教師在課堂授課中已經在關注學生興趣和探究,關注知識聯繫生活,但對於學生來說目標性還是不夠,所以學生難免缺少主觀能動性。不要急於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先試著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引導孩子多閱讀多旅遊開闊孩子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