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為基督守護者的聖殿騎士團是什麼原因成立的

1081年,康尼努斯家族的阿列克塞一世登上拜占庭的皇位,使這個處於絕望中的帝國出現了生機。阿列克塞一世意識到,單靠自己的軍事力量無法應付伊斯蘭教的威脅,便請求教皇烏爾班二世提供僱傭軍。教皇欣然同意,但他提供的援軍規模比阿列克塞所要求的大得多。1096年夏到1097年春,教皇提供的軍隊到達君士坦丁堡,但是他們不是幾千名身經百戰的僱傭軍,而是一支既有戰鬥人員、又有非戰鬥人員的大軍。他們各有自己的統領,都要求吃好住好,動不動就大發雷霆。

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到達時,政治形勢對他們十分有利:一個由塞爾柱蘇丹領導的統一的穆斯林帝國的威脅尚未形成;魯姆蘇丹國已經獨立;一個新的王朝,達尼什曼德王朝業已控制了安納托利亞的西北部;統治美索不達米亞和黎凡特的埃米爾有好幾個;巴勒斯坦則由以開羅為中心的強盛的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管轄。因此,十字軍面對的是一群四分五裂、相互猜疑的敵人。這對他們來說可謂萬幸,因為如果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團結一致的敵人,他們決不會取勝。

稱為基督守護者的聖殿騎士團是什麼原因成立的

拜占庭和十字軍的關係經歷了多次變化,兩者有時彼此合作、有時互不干涉、有時相互對立。只要利益需要,他們還與周邊的穆斯林結成秘密同盟。拜占庭和十字軍的初期合作很順利(實際上是阿列克塞一世希望十字軍馬上離開他的國土與伊斯蘭人作戰)。1097年夏秋,這種合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儘管基督徒的傷亡很大,但雙方的軍隊還是在小亞細亞取得了兩次戰役(尼西亞和多利留姆)的勝利。10月底,布洛涅的鮑德溫已佔領了埃澤薩及其附近地區,拜占庭與十字軍的主力部隊則已開到了安條克。

然而,就在敘利亞北部的這座重鎮面前,十字軍遇到了當地居民的頑強的抵抗;更糟糕的是,十字軍首領之間出現了不和(這種不和再也沒有止息)。首批十字軍參戰的動力無疑是出自對自己使命的信念以及去耶路撒冷朝聖和把聖城從異教徒手中解放出來的真切願望。遺撼的是,這種高尚的理想很快便淡漠了,代之而來的是爭奪領土的慾望。名利取代了神聖的誓言。

十字軍圍困安條克達7個多月之久。雖然城內軍民歷盡艱辛頑強抵抗,但由於叛徒出賣,該城終於1098年6月被攻陷。經過一番爭執,塔蘭託的博希蒙德被封為安條克的公爵,並奉命留守該城,其他十字軍部隊在圖盧茲的雷蒙德率領下繼續向耶路撤冷前進。

聖城耶路撒冷比安條克還要堅固,十字軍十分缺乏攻城的器械和木材。恰在這時,一支基督徒船隊將一些材料運到未被佔領的雅法,於是這些材料便被武裝押送到耶路撒冷。炎熱和缺水使戰場環境變得難以忍受,直到1099年7月15日,十字軍才攻下聖城。隨後的大屠殺駭人聽聞,整個文明世界都為之驚恐:無論男女老幼,也無論種族、膚色、信仰,所有居民均遭殺戮。即使在那個兇惡殘暴的時代,這場大屠殺也算得上是登峰造極了。

1100年聖誕節,加冕儀式在“聖誕教堂”舉行。當新主教、比薩的戴姆伯特把王冠戴在鮑德溫的頭上時,後者看上去坦然無愧。這樣,參加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在他們到達君士坦丁堡後僅四年半的時間裡便實現了建立“耶路撒冷王國”的宏願。

稱為基督守護者的聖殿騎士團是什麼原因成立的

自從攻取尼西亞以來,法蘭克人(對十字軍的通稱,包括拉丁人在內)在前往耶路撤冷的途中幾乎每前進1英里都要經過戰鬥,後來的40年間情況依然如此。收復基督教聖地和就地安家落戶不僅需要打仗,而且還需要使用外交手腕,即挑撥穆斯林與穆斯林(間或穆斯林與拜占庭)之間的關係,使他們相互制約。法蘭克人要隨時準備根據當時的最大利益與他們之中的某一方站在一起。

後來耶路撒冷王國形成了四個主要國家:耶路撒冷、安條克、的黎波里和埃澤薩。的黎波里於1109年8月向法蘭克人投降。和以往一樣,圍繞如何瓜分戰利品的問題出現了一番爭執,結果圖盧茲的雷蒙德之子伯特倫伯爵成了最大的受益者。1101年,伯爵曾再次率十字軍(大部分由倫巴人組成)東征,但不甚成功。他死於1105年,死前曾在從穆斯林手中攻取的黎波里的戰鬥中立下頭功。的黎波里和埃澤薩的伯爵雖然常常獨立行事,但名義上還是耶路撒冷國王的屬臣,而安條克的公爵則從未向國王稱臣。不過,在國家危難之際,這四個國家一般(並不總是)都會聯合起來,一致對外。

為了保住並擴張他們已經征服的領土,法蘭克人連年征戰。12世紀前半葉,他們的主要敵人是巴格達塞爾柱蘇丹的埃米爾和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的埃及部隊。法蘭克人的戰略是不讓這些強大的敵人聯合起來,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佔領阿勒頗、霍姆斯和大馬士革這幾個中間要地。他們未能奪取這些城市,但他們通過巧妙的外交手腕和多年的艱苦征戰成功地挫敗了敵人聯合起來對付他們的任何努力。

另一方面,法蘭克人要想生存就必須佔據沿海平原的港口,以便接收源源不斷從歐洲運來的人員與物資,便利他們相互之間的聯繫。為此,他們1099年佔領了雅法,1101年佔領了艾爾蘇夫和凱撒里亞,1110年佔領了西頓,1124年佔領了提爾,1153年佔領了阿什凱隆。約旦以東地區和豪蘭山的部分地區主要是靠撒馬利亞和加利利兩封地的統治者發動大規模襲擊取得的。

1118年發生了對耶路撒冷王國意義重大的三個事件。4月7日,鮑德溫國王在與埃及人作戰時死去。他是位政績卓著的統治者。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建立起一個北起貝魯特、南至死海的生機勃勃的王國。他膝下無子。稍事遲疑之後,宮廷會議選舉他的堂弟、埃澤薩伯爵布爾格的鮑德溫為繼承人。4個月後,阿列克塞皇帝駕崩。儘管他對經常挑起爭端的十字軍總的說來表現得十分忍耐,但他一直與安條克不和。也就在這一年,“軍事教團”誕生了。

自1070年以來,耶路撒冷一直為貧窮的朝聖者提供食宿,那裡的僧侶向本篤會派效忠;到了1118年,他們獲准建立自己的教團,稱作“救護騎士團”,聽命於教皇。他們的首領決定:一部分教友繼續為飢餓和染病的朝聖者從事慈善工作,但教團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騎士軍,其鮮明的標誌是外衣上配戴一枚白色的十字章。

與此同時,一個名叫“佩恩斯的休”的騎士說服了國王鮑德溫,獲准組建另一支軍事和宗教教團,取名為“聖殿騎士團”,因為它的總部一開始設在靠近所羅門聖殿的皇宮一側。這個獨立的教團內分三個等級:騎士、軍士和教士。他們的徽記是一枚紅十字章,騎士配戴在白色外衣上,軍士配戴在黑色外衣上。

這兩個教團的最初任務是保持朝聖路線的暢通,但他們不久便發展為精銳的職業軍,能夠在任何地方與敵人交手。他們在歐洲大規模招兵募捐,終於強大起來。起初,封建騎士是拉丁軍隊的中流砥柱,但不久之後騎士隊伍即顯得人數不足,難以履行他們應履行的眾多職責;雖然僱傭軍是支被廣泛使用的力量,但它的開支太大。於是,“軍事教團”便成了拉丁軍最主要的成份。他們的戰鬥力很強,但又堅持獨立性,前者的益處往往被後者所抵銷。他們不是以部屬而是以夥伴的身份參戰,因此拉丁王公們對他們的軍事行動並沒有絕對的控制權。

稱為基督守護者的聖殿騎士團是什麼原因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