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大力推進水質提升攻堅行動打造宜居水環境

涵江區委書記陳萬東深入城涵河道督查木蘭溪水質提升攻堅工作。

多部門現場協調、明確責任,力爭到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木蘭溪、萩蘆溪等幹流斷面Ι-Ⅲ類水質達到100%,主要匯水支流Ι-Ⅲ類水質達到95%以上的目標。

人逐水而居,城因水而興,水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承載。對於生活在涵江這座城市的人們而言,最直接的感受是,不僅家門口的公園、綠地變多了,大小河流水質也在逐漸提升。這種變化源於水環境的改變。

今年,涵江區持續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以對城市、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真正從讓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出發,結合補齊民生短板、實施鄉村振興等具體工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切實把治水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一條條河流正匯入綠色發展的大潮,為涵江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注入新鮮活力和“水韻”色彩。

【涵江】大力推進水質提升攻堅行動打造宜居水環境

白塘鎮加快汙水管網建設。

治水攻堅再行動

漫步涵江,放眼望去,一條條河流宛如飄舞的綠色絲帶,將涵江裝扮得格外美麗靈動。自去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以來,該區從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域岸線保護等方面,通過全域覆蓋、全面動員、全新參與,開展了河道清淤清障、入河排汙口整治、汙水收集納管、畜禽養殖整治、小流域和黑臭水體治理等行動,全面提升全區流域水質,城鄉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涵西街道保尾社區居民陳麗嫻說:“清淤清障後,宮口河不見垃圾漂浮,水也不臭了,我們又能在岸邊鍛鍊休閒了。”

宮口河水質向好是涵江水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這僅僅是破題、起步、開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有不少困難要克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涵江區委區政府根據《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莆田的行動方案》精神,按照市委關於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部署安排,在去年水質提升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涵江區2019年木蘭溪流域水質提升攻堅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木蘭溪、萩蘆溪等幹流斷面Ι-Ⅲ類水質達到100%,主要匯水支流Ι-Ⅲ類水質達到95%以上的目標。

為此,涵江區實施黨政一把手責任制,成立了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區長分別擔任組長,區直相關職能部門及相關鄉鎮(街道、園區)黨委主要領導為成員,下設指揮部,統籌推進木蘭溪流域水質提升攻堅工作。各鄉鎮(街道、園區)也相應成立了全流域系統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協同推進的組織領導體系。

此外,為強化督查考評制度,該區成立了“水質提升攻堅行動”4個督查組,每週對相關鄉鎮(街道、園區)開展一次攻堅行動落實情況督查,並將督查情況報至攻堅指揮部。每月15日、30日前,各督查組根據督查情況形成問題清單和約談清單,向行動指揮部報告後,將分別交辦相關鄉鎮(街道、園區)黨委、政府,同時抄送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

該區由生態環境局負責每月通報木蘭溪流域考核斷面水質情況。對斷面平均水質優於年度目標的,在年終績效考評時視水質提升幅度予以適當加分,對6月份斷面水質均值未達到年度目標的,將啟動問責或採取組織措施,強化問責機制。

多管齊下“清四亂”

治水,從古至今都是重大的民生課題,不僅是民生需要,更是歷史使命。

“這幾天匯水區域內的入河排汙口封堵得怎麼樣了?”“有條件納管的要加快進度,條件不允許的要做好尾水收集處理。”……從4月初開始,涵江區又開始啟動新一輪的攻堅早調度協調會,每週一、五上午7點半,由區分管領導召集涵江區水利、住建、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鄉鎮領導及督查組組長進行現場協調、明確責任。每週彙總一次攻堅進度,加快水質提升步伐。

今年,涵江區按照上級部署,積極開展有關河湖“清四亂”問題排查工作。全面摸排河湖管理範圍內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四亂”突出問題,以鄉鎮為單元,按屬地原則,拉網式全覆蓋進行。在“清四亂”的基礎上,部署開展鐵路沿線河湖水系環境清理整治工作,對排查中發現的違章侵佔、垃圾漂浮、汙水直排、水體發黑等問題,逐河逐湖建立問題清單,明確整改方案,做到不留死角、不留後患。

排水口封堵是治水中的一個硬指標,白塘鎮河長辦對全鎮已普查在冊的569個排汙口進行規範和精準管理,完善排汙口檔案,做到“一口一檔”。村級河道專管員則加強對排汙口的日常監管,發展問題及時處置上報。今年3月初,該鎮還成立了一支專業隊伍,購買了一艘動力水泥船,並配備4名專業隊員,對沿河沿溝的排汙口進行常態化巡邏,發現一個封堵一個。

有堵必有疏,截汙納管是涵江水質提升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前不久,全市木蘭溪治理水質提升攻堅汙水收集納管現場會在國歡鎮召開。全市各縣區150名分管領導和經辦人參觀瞭解沁東村、新坡村汙水管安裝等情況及該鎮推行的“水質提升一三五九工作法”。國歡鎮黨委書記蔡雄強說,國歡有水就更應治好水,更要用好水,更需愛護水。該鎮自加壓力、提高標準,汙水管網建設提速推進。眼下,沁西、沁東、洞庭等村的納管工作已全面鋪開。

與此同時,全區三格式化糞池建設如火如荼。以公安部門提供的戶籍數進行倒查三格式化糞池任務數,確保“不漏一戶”,5月底前全面完成木蘭溪流域沿線鄉鎮農村三格式化糞池新建改造任務。各鎮還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溼地或集中建氧化塘,種植水生植物對尾水進行淨化處理後再排入田間或林地,相當於對排水上了雙保險。

要恢復一河清波、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就得多管齊下,才有治水強度。眼下,涵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中,預計6月底前完成望江河截汙2000米和群英河截汙納管及清淤整治工作。

水鄉風貌展新顏

一方水養一方人,一方人育一方情。治汙工作的手段是總量控制,核心目標是環境質量改善。城市水系環境的治理任重道遠,涵江城市的發展,也賦予涵江新的水鄉風貌。涵江區委區政府綜合施策、多方發力,依靠群眾的共同努力。短短几年,全區綠色發展理念逐步貫徹,水汙染治理持續推進,生態水系建設成效顯著,濱水生態已成為涵江新的DNA。

親水平臺、濱水木平臺、河岸景觀階梯、景觀跳臺……運用繞城水系的自然曲線構圖設計而成的西河公園,是涵江新晉的熱門公園,每天都有大批市民前來遊玩。孩子在遊樂區追逐嬉戲,老人們在一旁跳廣場舞,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拍打籃球盡情揮汗,攝影愛好者則扛著“長槍短炮”在岸邊按下快門捕捉白鷺飛翔的美景……人們輕盈地呼吸,明亮地生長。

水環境治理帶來的變化,讓“宜居涵江”的願景日漸呈現,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持續攀升,不僅贏得廣大群眾的喝彩聲,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越走越寬廣。(蔡玲 林亦霞 陳壽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