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句話——解決人生問題、找到人生方向

7句話——解決人生問題、找到人生方向

1. 過程就是獎勵

想要這個,想要那個,一開始以為得到了就是最開心最幸福的時刻。後來才慢慢發現,得不到是一種痛苦,得到了是一種無聊,只有過程才是記憶中不朽的獎勵。

快樂,轉瞬即逝——容易淡忘又消退迅速。而相對於保持快樂,好像更容易無聊,無聊久了也會變成痛苦(基因不希望你無聊,希望你做事(消耗能量))。這很有意思,無聊就像是免費贈送的,而快樂卻需要花費一番努力。

這就是基因的策略,快樂需要追求,然後忘卻,再追求,形成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永無止境。而痛苦需要積累和記錄,方能保護生物體更安全的執行對快樂的追求行為。這意味著,痛苦會比快樂對人有更深遠的影響和作用。

瞭解到基因的以上策略,我們就會明白,輕鬆獲得的快樂是非常短暫的,並留不下持久的痕跡,還有上癮性,因為得到的快,忘記的也快,還迫切想要反覆體驗。而如果把快樂和痛苦綁定在一起,就能夠創造一種更為充沛持久的正向感受,

這就是痛苦的過程加上一個快樂的結果。這樣,痛苦的過程就會連同快樂的結果一同被記錄下來,快樂容易忘卻,但每每回憶起痛苦的過程,就又會喚起那份快樂的體驗。

所以,這就是過程就是獎勵的原因——痛苦與獎勵的融合——順應了基因的策略。而從量變到質變,從0到1的過程來看,痛苦是在積累量變——是大量難以逃避的過程,快樂則就是量變積累產生的質變——可以抵得過所有痛苦量變的總和。( )

可見,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的快樂會讓所有的痛苦,都變成獎勵,並且過程越痛苦,結果的快樂就越美妙。

顯然,過程可以變成獎勵,但前提是,必須完成從0到1——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為沒人能夠,在完全的痛苦中把數據存儲進大腦,併成為大腦新結構的一部分。大腦本能會排斥純痛苦,痛苦本身是一種信息,代表著不利因素,讓人想要趨利避害的逃避和遠離。但如果有一個化學獎勵機制(或經驗積累),能夠證明痛苦的過程是值得的,大腦才能夠吸收痛苦的信息。( )


2. 改變了思維就改變了感受

我們的感受,就是驅動著我們,每天這樣、每天那樣的根本動力所在。然而改變了思維,就改變了感受,改變了感受就改變行為,如果改變了行為,那麼一切就都會改變了(行為影響環境,環境反作用於行為)。

所以,在面對幾乎所有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停下來,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用智能去思考本能的感受——並學會質疑這個感受,世界和其中運作的事物,就會在我們眼中瞬間變得大不相同。

但如果思維不改變,感受就會永遠控制著你的大腦皮層,任何驅動力都是抵不過感受在體內所創造的劇烈的電化學反應的。

那麼,請用你的思維,質疑你的感受,這是自由的開始。( )


3. 行動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

為什麼聽了很多大道理(或金玉良言,或循循善誘),卻仍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關鍵就在於,我們心中想象的美好的一切,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就只是簡單的缺少了行動。

那麼,大道理是無用的廢話,還是有用的魔法,其區別也就是在於行動。人生太龐大、太古怪、太多懸念、太多矛盾,而行動就是人生唯一的答案。

想法和行動之間,隔著一萬個童話故事。

行動和結果之間,隔著一萬篇黑暗日記。

結果和成功之間,僅僅隔著一個普朗克常量。

其實,解決一切問題和困難的利器,一直就在每個人的手裡,就是每個人超級強大的大腦(可塑性極強),用智能去對抗本能,用行動去獲得數據和信息,想要的一切就會慢慢實現。重要的是,用行動去改變你的狀態,一定要行動,狀態不是等到的,是行動激發的。如果不知道方向,那就一邊行動一邊去尋找,方向不是等出來的,而是在行動中看清的。

事實上,自信是來自於刻苦的練習,清晰的想法和思路是來自於信息的積累,行動才是獲得這兩樣的唯一途徑。積累數據、收集信息、訓練大腦,一切都無需擔心,一切都自有答案。等到有了足夠的積累,心中自然就會有清晰的路徑和願景,就不會著急、擔心、迷茫和有任何的恐懼。

喬布斯曾說過,你的內心已經知道,你想要成為的人,做成的事情,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一切都在你的內心深處,而信息和行動就將會抵達你的內心深處。

所以,行動就是人生唯一的答案。


4. 今天能夠忍受的,就是明天可以獲得的

人們總是在眼中只看到自己想要的,慾望、執念都彷彿變成熊熊火焰,燃燒了腦細胞,點燃了思維。對於需要付出的代價,又顯的太害怕、太小氣,而忍受就好像變成了痛苦的火上澆油。其實,今天可以忍受的,就是明天可以獲得的,難道一切不是平衡的嗎?

忍受的過程本身就是獎勵,但在抵達結果之前,卻只有痛苦,而痛苦的過程其實是在積累量變,方能抵達那個從0到1的質變。量變到質變,一切都需要積累,也只能積累,事物的發展服從冪次法則,這是自然規律。( )

所以,忍受是在行動中積累量變,然後才能抵達明天的質變。


5. 點點滴滴都是互相關聯的

我們的大腦一直不斷的在接收和學習各種信息,都是為了找到並掌握事物之間的關係和規律。慢慢的,最終我們會發現所有的點點滴滴都是互相聯繫的。

因為宇宙是一個整體,我們就身在其中,從微觀到宏觀都是由同樣的基本粒子所構成。那麼一切(包括我們自身)都在最底層微觀處,互相關聯與互相影響,並且都在向著同一個方向發展和變化,從而演化出了萬事萬物,形成了客觀規律與自然規律。

所以,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要孤立的看待一個問題和事件,背後的背後總有一條看不見的因果線。而生活就變成了一系列蓄謀已久,又毫無預兆事件的關聯。那麼,就不能把一次結果、一次失敗、一次不如意、或是一次成功、一次意外、一次僥倖,簡單粗暴的歸結為單一因素的單一影響。但大腦喜歡走捷徑,會有後見之明,強行解讀,倖存者偏差,證實偏差等等,這就是我們需要克服、調整和認知的地方。( )

而事物點點滴滴互相關聯的背後,是我們無法完全掌握的、互相影響的、龐大的沉默數據,所以要認識到自己的自以為是,和自以為了解,這些都是虛幻的確定感。

而保持懷疑主義,質疑本能的感受,用智能去分析和推理,並積累邏輯為原則,再用原則去指導行為,才能走在不斷接近本質控制環境的道路上,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心靈的自由。(法律與科學的形成過程就是這樣的)

那麼運氣,其實就是在超出我們預計之外,點點滴滴互相關聯的影響,所形成的結果。在一個人,或是很多人,更或者是所有人類的理解、推理、運算之外,事物一直在變化——信息在排列組合。我們只能看到和捕捉到其中的一部分,而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到所有關聯事物的變化。所以,運氣就是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到在我們視野之外的事物發展,然後給出我們的結果。

好運氣,壞運氣,一切都事出有因,一切都有路徑,並且可以動態改變。行動會作用於看不見的事物關聯,運氣就隱藏在其中。

而所有的恐懼和害怕都是想象出來的,有趣的是這些想法和想象會影響你的行為,從而影響你的一切。糟糕的想法和想象有時候會應驗不好的結果,積極樂觀的想法和想象會促成更好的結果,這其實都是自我預言的應驗,和安慰劑效應差不多。因為想法和想象改變了感受,感受改變了行為,從而一切都變了,這也是點點滴滴互相關聯的表現。


6. 追隨內心的直覺,追隨夢想

內心的直覺首先要找到,才能追隨,而直覺又是找到夢想的關鍵,從而追隨夢想。如果找不到怎麼辦?繼續尋找不要停,總有一天會找到的,因為屬於你的直覺也在找你。

關於夢想,不一定是一個終極的、難以實現的、或是極其遠大的、高高在上的目標,也可能是很多個階段性的小目標。人生就是由一個個小目標所組成的,逐步實現小目標就是人生的過程,就是實現大夢想的過程。

喬布斯不厭其煩的重複道,你的內心已經知道,你想要成為的人,做成的事情,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一切都在你的內心深處,而信息和行動就將會抵達你的內心深處。

聽一首歌,常常聽了前奏就知道喜不喜歡了。節奏的頻率所傳遞的信息產生的直覺很敏感。很多事情都有節奏和頻率,只是傳遞的信息微弱,也產生了微弱的直覺。常常被我們自己給忽略了。傾聽內心的直覺,其實是在訓練捕捉對環境信息的潛意識感受。

潛意識,是信息在大腦結構中傳遞的一種慣性。當然我們可以打破這種慣性。但慣性往往是過去知識積累在時間線上變化的一種趨勢。這種勢能的內在作用力來自於在於微觀信息熵的動能。


7. 努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成為想在世界看到的改變

還有比這個更酷的事情了嗎? 如果不是這樣,還有比這更悲傷的事情了嗎?

有個精準的意義,哲學的信仰,偉大的蠱惑自己的信念:如果你不知道你真正想要的,那麼你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瞥見了哪怕一眼你想要的,那麼你還能裝作沒看見麼?你還能假裝世界還是昨天一樣?你還能壓抑內心對上帝賦予你意義的火苗的無視麼,你會被燒死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