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已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近5000名高層次科技人才

央廣網北京4月19日消息(記者龍明潔)今天(1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情況發佈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佈會上介紹,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總體框架下,6年來,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累計投入經費超過18億元,與沿線國家的科技交流合作規模超過12萬人次。

中科院: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近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

4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情況發佈會。(央廣網記者 龍明潔 攝)

2018年11月,由中國科學院倡議並聯合40多個國家、地區的科教機構和相關國際組織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是首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由沿線國家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共同組成的綜合性國際科技組織,是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及全球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平臺。

白春禮表示,作為聯盟主席,最近他與理事會成員溝通,進一步明確了聯盟的願景和使命定位,希望將聯盟打造成為在推動、組織和開展科技創新、科研能力建設和實質性活動方面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組織。

據介紹,最近,聯盟秘書處協調聯盟首批37家成員單位,協商達成了《2019-2020年ANSO行動方案》,包括設立獎項和獎學金、搭建專題聯盟和聯合開展培訓項目等。

白春禮強調,與其他國際組織相比,ANSO更注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需求,更注重通過科技手段解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實際問題。同時,ANSO非常重視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能力建設,通過獎學金計劃、人才交流計劃、培訓班計劃等一系列具體行動,紮紮實實地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初步統計,中國科學院已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了近5000名高層次科技人才(包括1500多名科學和工程碩士、博士研究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學成歸國,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力軍。這項舉措是政策溝通、民心相通的重要紐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