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遼寧”發展簡史

遼寧省歷史悠久,古文化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遼寧地區就有人類勞動、繁衍、生息活動。在營口大石橋南金牛山發現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遺址,距今已有28萬年,是迄今為止遼寧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一處人類棲息地。在朝陽市喀左縣發現的鴿子洞遺址及出土的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類遺址,距今有5萬年左右。

約在7000年前,遼寧地區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瀋陽新樂遺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顯示了遼寧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繁榮景象。朝陽牛河梁 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5500年,從出土的祭壇、積石冢、神廟和女神彩塑頭像、玉雕豬龍、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這裡存在一個初具國家雛形的原始 文明社會,標誌著遼寧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紀夏朝進入奴隸社會後,遼寧地區逐步與之建立了隸屬關係。據中國最早的史書《禹貢》記載,遼寧地區最早為冀、青2州之城。

夏商時期

為幽州、營州之地。

三國時遼東襄平城公孫延家族鎮守遼寧和朝鮮半島。經過公孫延,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淵,公孫恭五代人的經營遼東,不斷開闢疆土,東伐高句麗,西擊烏丸,北伐扶余,越海攻東萊。領土擴張後分割遼東郡,遼東王公孫家族238年春被司馬懿和高句麗王高位宮降服,納入魏國直屬版圖。

西晉屬於平州。

東晉名義上被晉朝建制營州所管轄,而實際上經歷前燕,前秦,後燕,北燕等諸多少數民族國家。

337年,慕容皝於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稱燕王,建燕國,史稱前燕。342年遷都龍城(今遼寧朝陽),東破高句麗,攻滅鮮卑宇文部及夫餘。前燕成為四世紀中期中國北方的一個重要的國家,與前秦,東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384年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稱燕王,史稱後燕。全盛時統治範圍“南至琅琊,東訖遼海,西屆河汾,北暨燕代”(《讀史方輿紀要》),即今河北、山東、山西和河南、遼寧的一部分。與高句麗長期交戰,以爭取遼東地區的控制權。

409年,漢將馮跋自稱燕天王,以燕為國號,都龍城,史稱北燕。

436年四月,北魏大軍又攻龍城。五月,馮弘在高句麗軍保護下率龍城百姓東渡遼水,奔高句麗。北魏軍入佔龍城,北燕亡。

北魏滅北燕後,遼東地形成高句麗政權所控制。

491年,北魏孝文帝冊封高句麗長壽王為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默認了遼東為高句麗所控制。

春秋時期

中國“遼寧”發展簡史

遼寧地圖

周分封屬燕國之地。

春秋戰國

燕置遼東、遼西兩郡。

秦置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

西漢

隸屬於幽州,增設玄菟郡。

東漢

增設遼東屬國。

西晉

屬於平州。

東晉及南北朝

被營州所管轄。

為遼東郡、柳城郡、燕郡。

屬河北道,設安東都護府。

645年,唐太宗親征遼東。668年唐朝滅亡高句麗,統一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的故土,將其納入安東都護府的管轄。

分屬於東京道、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

大部分地區屬東京路統轄,其餘分屬鹹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東部地區屬遼陽行省的遼陽路、瀋陽路;北部地區屬開原路鹹平府;西部地區的廣寧路隸屬遼陽行省;錦州、朝陽地區屬大寧路,隸屬於中書省。

為遼東都指揮使司管轄,下設2州、25衛。

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

遼寧是清朝的發祥地,至今遺存下來的瀋陽故宮、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政治、文化、歷史面貌。1608年4月,努爾哈赤與明邊將立碑劃界,從此自稱為國,邊界在今遼寧吉林的交界附近。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御八角殿稱汗,建元天命,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在奪取了遼陽後,1621年8月,後金築遼陽新城,即東京城,遷都於此。1625年3月,後金遷都瀋陽,後定名為盛京。

中華民國

中國“遼寧”發展簡史

遼寧地圖

1929年,中華民國改奉天省為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意為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這時本省的行政劃分如下:省會瀋陽。全省五十九縣:瀋陽,鐵嶺,開原,東豐,西豐,西安,營口,遼陽,遼中,臺安,蓋平,海城,新民,彰武,凌海,黑山,盤山,北鎮, 義縣,興城,綏中,錦西,清原,安東,新賓,通化,鳳城,寬甸,桓仁,臨江,輯安,長白,安圖,撫松,撫順,本溪,海龍,輝南,金川,柳河,金縣,復縣,岫巖,莊河,遼源,洮南,雙山,通遼,昌圖,康平,開通,洮安,梨樹, 安廣,懷德,瞻榆,突泉,鎮東,法庫。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遼寧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滿洲國成立。該省分為安東省,奉天省,錦州省三省。

1945年抗戰勝利後改回遼寧省。這時東北地區分為九省後,本省的行政劃分變為:全省四市二十二縣,省會瀋陽。省轄市:錦州、營口、鞍山、旅順。縣治:瀋陽、撫順、本溪、海城、蓋平、鐵嶺、遼中、金州、遼陽、復縣、錦縣、綏中、北鎮、興城、義縣、錦西、盤山、新民、黑山、岫巖、莊河、臺安。注:境內大連、瀋陽二市系直轄市,直隸行政院;瀋陽市於1947年6月升直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國初期,遼寧地區劃分為遼東和遼西兩省,以及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5箇中央直轄市。

1954年8月撤消遼東、遼西兩省建制,合併改為遼寧省。

1956年將原熱河省東部朝陽等六個縣劃歸遼寧。

1969年,將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劃入遼寧省,1979年再次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歷史事件

九·一八事變、後金遷都瀋陽、國民黨一八四師海城起義、海城大地震、黑山阻擊戰、錦州攻堅戰、日俄遼陽大會戰、辛亥遼陽起義、司馬懿徵公孫淵、太子丹扼守襄平、獨立十師解放撫順、撫順工人護廠護礦鬥爭、平頂山慘案、薩爾滸之戰、中日甲午戰爭田莊臺戰役、明末西平堡戰役、沙嶺戰役、北票煤礦萬人坑、詹天佑在營口建鐵路、徐漸久事件、鐵嶺事件、高家嶺慘案、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寧遠大捷

歷史名人

張三丰、管寧、公孫瓚、韓當、李密、丁令威、吳三桂、耿仲明、范文程、李希烈、張作霖、張學良、楊利偉、李龍石、 張榕、孫西林、祖大壽、鄭桂林、蕭軍、努爾哈赤、李桂丹、劉粹剛、尹湛納希 、趙爾巽、胡錦波、莫德、高鶚。

2016年3月12日,最新獲悉國家工信部、發改委、公安部已於2016年2月26日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試點 促進皮卡車消費的通知》(特急文件),通知中明文規定,為了破除不利於擴大消費的各種障礙,發展新型消費模式,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帶動城鄉皮卡車消費,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決定在河北、遼寧、河南、雲南等省開展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試點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