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手把羊肉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家常菜,質地軟爛,口感柔嫩,營養豐富。羊肉性溫熱、營養價值高,一直被認為是冬季重要的補品之一,附著在羊骨上的肉質彈嫩帶有嚼勁,令人啃的津津有味。
食物特性及食材選擇
特點:
羊肉鮮嫩、醇香、表面乾爽,不失原汁原味。
食材選擇及加工:
選一頭事先宰洗乾淨的羊一隻(約20公斤),羊腹腔用清水沖洗乾淨,用刀把兩後腿卸下放在一大盆清水裡,然後剁去脖骨和尾骨,胸部羊排骨相連的軟協用刀割開,用刀把羊腔的背脊骨從中間劈開兩塊,再將排骨每三根相連從脊骨出斷開,再從中間橫斷一刀即可,把剩下的頸骨、前腿、尾骨都切成巴掌大的塊狀,連同排骨一起放在一個大盆裡泡去血水(約3小時,中間換2次水)。
配料調製
辣椒醬的製作:
紅辣椒2.5公斤,番茄1.5公斤,大蒜2.5公斤,鹽200克,適量五香粉,少許味素,將以上原料洗淨,拌成肉末,拌入調味料,醃2天即可食用。
鹹蒜的製作:
青蒜頭5公斤,醬油5公斤,陳醋2.5公斤,紅糖750克。將醬油放鍋內燒開,加入紅糖化後倒入盆內冷卻。青蒜頭去皮,切去根部,洗淨,放入醬油盆裡,放入醋,醃8 ~ 10天左右即可食用。
製作方法:
1.在一個大鍋治淨,把羊肉撈出控水,入鍋加熱,慢慢煸炒見羊肉出水後將煸出的水打出,然後加火,見羊肉將要吐油時把備好的高糧白酒一杯(100克)倒入鍋內,稍煸一會放入大蔥段(500克)、姜(200克)、花椒(20克)、紅幹椒(150克)、八角炒香加1匙生抽,加清水,水肉高出3釐米即可。
2.在高溫煮沸,撇去泡沫,加一勺子的花雕酒和半匙米醋,然後把芹菜扎一小把(約200克)、切2大塊紅蘿蔔連同少許香葉、白豆蔻、陳皮放入鍋內,蓋上鍋蓋,放入適量的鹽鍋中煮沸後,改小火再燜50分鐘左右即可。
3.把煮熟的羊肉撈出來放到竹上,取一口大鍋冶淨,爐子上燒熱,然把裝有羊肉的竹放進鍋裡,用碗將一勺花雕酒、半勺醋、半勺醬油兌在一起,沿著邊倒入鍋中,蓋上蓋蒸大約半分鐘汁干時離火,取出手把肉放在盤子裡帶上辣椒醬或鹹蒜頭、韭菜花即可上桌食用。
製作關鍵:
1. 活羊屠宰時一定要把所有的血放盡,不能用山羊來做手把肉,要把血浸泡淨,肉塊的大小要均勻。
2. 羊肉炒的時候火不要太旺,出了水把水打出,吐油就可以了,這樣將羊肉煸焦了。
3. 湯裡的鹽量不應太大,否則會影響羊肉的鮮味,香料只添加一些味道去羶,數量不要太多,如香味8 ~ 10葉子、白豆蔻4 ~ 5個,陳皮為自己曬乾的即可。
4. 在幹蒸羊肉時,火不要太旺,以免有煙燻味,目的是讓羊肉多幹爽一些,適合抓著吃。
該問觀點僅代表本人,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小豬農場一碼上吃
我在二連浩特時,去當地朋友家吃過幾次手抓肉,也認真看了他們做的過程。說出來,簡單的不得了,大塊的肉放鍋裡煮熟就是,任何調料都沒有,包括蔥姜鹽,典型的白水煮。
看著簡單,說起來更簡單,就那幾句話完事。但是論起裡面的道理,就不簡單,姑且聽我道來。
首先,白水煮肉是最古樸的烹調法,從古至今沒變樣。體現著草原人的智慧:①簡單省事,會煮茶就會煮肉;②原滋原味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美味道;③便於吃飽,吃不完的還好攜帶。
人類最優良的品質,是保持本色本性,與自然和諧共處共存,通過衣食住行來表現,草原人做手抓肉就是典型。草原長成的羊,現收拾現煮,大概煮個50分鐘的樣子,筷子能插動了就撈起來,放到大盆裡端上。盆裡放幾把小刀,自己割著吃。我吃的幾次都是和著小鹹菜,有了足夠的鹽分,味道極好。鹹菜是自家醃的,草原上挖來的野蒜苗。和著羊肉,完全的大草原味道,無法用文字描述其美。
普濟
很簡單,有幾個小技巧。首選,說句題外話,肉好吃,羊肉一定要好,一般吃草長大的羊要比吃飼料長大的羊要鮮美。有人說兩年以上的羊比較香,有人說一年內的羊比較嫩,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這個就看您的喜好。不過說實話,現在養養都講究效益,一般很少有兩年以上的羊。
下面說的正題,怎麼做羊肉。
第一步,把羊肉分成大小一致的大塊,這樣可以保證羊肉大體在一個時間內煮熟!
第二步,用冷水浸泡一下,去去血。這樣煮起來的血沫會少點,味道會更鮮美。草原上做手把肉都是先殺先煮,估計咱們一般是做不到的。所以,不管是圖方便還是愛乾淨,只要不能做到先殺先煮,用冷水泡下比較好。我一般都跑半宿。本人承認比較懶!
第三步。煮,一定要冷水下鍋 ,這樣才能把剩下的血沫煮出來,味道才會更鮮美。記住水一定要加足,如果中途感覺水不多了,要放熱水,不能放涼水。
第四部、去血沫 ,大火燒開,不用一會血沫子就會出來,一定要堅持把血沫撇乾淨為止,持續的用大火燉煮羊肉。
第五步、加調料、這個本來不想說的,一般情況應該是什麼都不用加的,可是真的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可是有部分地區認為應該放點花椒、薑片、辣椒。他們認為這樣還能去去羊肉剩餘的羶味,這個就看您的習慣了,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就是煮手把羊肉千萬別放鹽,料酒什麼的。鹽是萬萬不能放的!!!
新鮮的羊肉。一般煮30分鐘就可 如果是凍羊肉,緩好之後,燉煮要多煮5-10分鐘。
最後,順便一句,吃手把肉一定要配韭花醬,那簡直是絕配,異常的好吃。這裡發表一個個人觀點,最好是用自己製作的韭花醬,買的韭花醬實在是太鹹了,韭菜的香氣也不是很足。
小V健康
內蒙古的手把肉可以說是最好吃的手把肉了,原因有二
其一,內蒙的放牧羊的肉質要比飼養的羊的肉質好很多
其二,製作的方法依然沿用最樸實簡單的方法,沒有那麼多道所謂高超的技術和步驟
手把肉多選用羊背和羊排,新鮮再殺的羊排放入清水中直接燉煮,不需要放任何調料,燉煮40分鐘左右即可,不易時間太長,太爛了就是去了手把肉的感覺了
煮好的羊排放在盤子中,用小刀一塊一塊的切下來,沾著用鹽醃過的野生韭菜花醬來吃,那個美味,簡直無法抵擋
內蒙人的手把肉,最能體現內蒙人好爽的一道菜
大塊吃肉,大口喝酒
真的是饞人有木有
期盼您的關注,給我更大的動力
小秀私廚,一個分享簡單快樂美食的私廚
小秀私廚
說起內蒙的手把肉好不好吃,那當然好吃了,但不是全內蒙所有盟市都有特色手把肉,如果說內蒙最好吃的手把肉,那就非呼倫貝的手把肉最好了。
呼倫貝爾市,在內蒙古最北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盛產優質牛羊,尤其以出產羔羊肉聞名全國,這裡的羊肉吃著沒有汙染的鹼草,喝著清澈的湖水,不吃飼料,都是自然散放,所以肉質非常有彈性,軟而不膩。
手把肉基本選用羊排骨,還有羊小腿,有的喜歡吃羊脖子,這要看自己的飲食特點了。
煮手把肉,絕對的有學問,煮肉時,水不能沸騰,保持似開不開狀態,這樣煮出來的肉,口感比較好,非常的嫩,而且容易消化。
吃手把肉,離不開蘸料,韭菜花,蒜蓉辣醬,清料【就是蔥花尖椒香菜醬油調製的】
夏天就要來了,青草長出來以後,吃到青草的羊兒就會變的肉質鮮美了,到了夏季,美味的手把肉就可以盡情品嚐了。
如果想吃美味的手把肉,那就來呼倫貝爾草原吧。
以上回答非專業,僅代表個人觀點。【喜歡美食的朋友們,那就請關注我吧】
明澤美食
很多人都誤以為,美食就是廚師的配方加食材,誰的配方都特,誰就能做出真正的美食,其實,這是對美食的誤解。中國真正的美食,其實它的內涵是就一個字:鮮,誰能做出食材的鮮味,食材散發的香味,才算是大師,所有的輔料都是為了揚長避短,抑制食材缺陷,增強食材的香味。我們真正要品嚐的是食材的香味。
內蒙手把肉作為內蒙的地方美食,早有耳聞,可是你知道怎麼做的嗎?我們看看聞明大江南北的內蒙古手把肉怎麼做的吧。
內蒙手把肉基本就是整隻煮,在內蒙古叫羊背子,實際就是整羊手把肉,不同的場合,羊背子選取的羊肉不同,宴席用的羊是肥尾大羯羊,祭祀,敬神用,要用當年羊羔。烹製過程特別要注意把握火候,羊肉不易過老,一般水開1小時左右就可以了。羊背子在烹製過程,不放任何調料,只加食鹽。
草原上的羊,吃水草長大,特別肥美,手把肉特變鮮美,不帶一點雜味,只有鮮嫩的羊肉香味,整個體現美食的鮮味。有機會一定要到內蒙品嚐手把肉。
我是你的吃貨朋友青山哥,專心研究各種美食,請不要忘記關注青山美食,一路與你同行,享受美食生活每一天!
青山美食
來過內蒙古的人都會被內蒙古人那種豪情和真誠所打動。不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還是身著色彩繽紛的蒙古族姑娘向你敬酒,在陣陣悠揚的歌曲聲中,你絕對會仰頭乾了這杯酒,一同放開嗓子大聲唱:金盃銀盃斟滿酒,雙手舉過頭,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個夠……
喝過了酒,吃過各種奶食,一定要吃上待客人的重量級菜——手把肉。一份手把肉才能表達對客人的尊貴之意,在蒙古族幾乎已成為一種定規,做為民族美食也成了如今招待客人的必需食品。我把自己獨家的手把肉做法告訴你,絕對是祖傳秘籍,首先要選好肉,是那種帶骨的羊肉,把骨節拆開,放在大鍋裡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煮的時間一定要短,半個多小時,時間長就老了。所以肉一定得鮮嫩,品質好,肥瘦肉相間,否則不好吃,這是最主要的要點。手把肉的做法和吃法都是體現了羊肉的鮮美,所以在做法上最簡單最原始。後來也有改良的,在作料上除了日常用料,如蔥、姜、花椒、茴香等,還可放些牛奶、芹菜、胡蘿蔔。而真正的調料是吃時的蘸料,吃手把肉也有是講究的,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汁,叉開十指吃得滿腮流油,再喝兩大碗紅茶,鼓腹而出,志得意滿。此時,是不是也很想來一餐?
享受完美食別忘記告訴客人,手把肉在蒙語裡叫烏蘭伊得幹,烏蘭是紅色,伊得幹指食品,蒙古語稱“布和力麻哈”,這樣才完美!
新華融媒新消費
我是西北的,我們家那邊的手抓羊肉是特色,具體做法我寫一下
手抓羊肉
主料:
- 羊肋排適量
- 乾紅椒適量
- 花椒適量
- 薑片適量
- 八角適量
輔料:
- 鹽適量
- 混合粉(鹽、辣椒粉、孜然等混合,也可用椒鹽或者燒烤料代替)
- 1.羊肋排提前清水浸泡,清洗;
- 2.洗淨乾淨後冷水下鍋煮(不需要剁成小塊整個大一點就可以),待水開後撇去浮沫,加入薑片乾紅椒花椒和八角;
- 3.中火燉煮兩個小時,待肉用筷子一插就透就可以出鍋了;
- 4.撈出來放在不會串味的菜板上,剁成一條一條肋骨,撒上一層細細的鹽即可裝盤;
- 5.再盛上一碗煮羊肉的原湯,加點鹽和胡椒粉,加點香菜和蒜苗碎,然後蒜片,椒鹽、佐食羊肉,也可以直接撒混合粉在羊肉上;
- 6.味道超棒噠;
動吃不停
手把肉要好吃,最關鍵的不在於做法,而是羊肉本身。
一般來說,我對所謂“天然食品”是無感的。但對羊肉,卻是很推崇自然放養得來的。畢竟,出於保護草原的考慮,近年來牧區普遍推廣了舍飼方式,也就是圈養、喂飼料。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減輕了草場壓力,但確實肉不那麼好吃了。這可能是羊的特性——我確實聽到有肉羊專家說,羊天生就是放養的,圈起來那肉怎麼好吃呢……
即使同是內蒙古的羊,到底哪兒的羊肉更好吃?以我個人經歷來說,位於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市的新巴爾虎右旗(當地人一般說“西旗”、“新右旗”)的羊肉最好吃。這裡位於呼倫貝爾草原的核心區,純牧業旗,當地牧民基本上沒有舍飼的,都是放養。
“西旗羊肉”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美味的原因之一是肌間脂肪分佈更均勻,吃起來有肥有瘦、搭配合理,用來做手把肉是絕佳選擇。
需要補充的是,如果是新鮮沒有經過冷凍的羊肉(顯然你只能在當地吃到了),煮肉時根本不需要什麼調味料,頂多點幾棵當地草原上的野蔥。吃時蘸野韭菜花醬,嗜辣者可佐辣椒粉和鹽的混合調料即可。這樣的吃法,一點腥羶氣都沒有。很多從不吃手把肉的外地人,都樂此不疲地切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