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專題:國之重器,普及路上哪些產業會崛起?

2019年4月14日,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第一通5G電話響起,標誌著該區正式邁入5G時代。

自動駕駛汽車、沉浸式VR、機器人遠程醫療……這些看似遙遠的應用場景將隨著5G商用的落地,逐步走進我們生活。從3G、4G到5G,每一輪通信行業的變革都會帶來一波產業投資熱點,對於5G產業鏈而言,2019年帶給相關企業的投資機會有哪些?新技術又將帶行業走向何方?

對此,本期基岩大咖說邀請到基岩資本副總裁範波進行專訪,特別呈現系列專題之《5G專題 | 國之重器,5G普及路上哪些產業會崛起?》

基岩大咖說|5G專題:國之重器,普及路上哪些產業會崛起?

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出,科技領域投資機會不斷湧現,市場對科技股的投資熱情也隨之提升。科技創新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我們認為,科技股有望成為本輪牛市的投資主線,其中,底層技術之一的5G作為國之重器,是基岩資本重點佈局的板塊。

不僅基岩資本這樣的機構佈局,今年隨著4K、邊緣技術、網絡切片在內的科技概念熱極一時,廣大散戶投資者大呼從“股民”變成了“科研工作者”。無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科技股投資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科技股投資面臨兩大難點:一是技術更替快,難以把握,採用舊有技術的企業在某項新技術上未能及時跟進便被快速淘汰;二是看錯的風險很大,企業即便研究出了新技術,最終仍然有可能達不到量產的條件。

基岩大咖說|5G專題:國之重器,普及路上哪些產業會崛起?

5G是未來的長期投資機會,我們傾向於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深挖產業鏈中被低估的個股,尋找合適的買點介入並中長期持有以獲取超額收益。對於特別看好的企業,一旦錯過了買入的時點,我們不會去追漲,我們樂於逆向投資,提前一年甚至幾年去研究產業鏈與產業趨勢,賺取相對確定的收益。

2019年5G 進入商用部署的關鍵階段,全球主要國家陸續宣佈將啟動5G 預商用,為 5G 規模商用做準備。我們比較看好消費者需求也就是“2C”端推動的場景落地,比如自動駕駛、VR等,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好的體驗的場景,縱觀美股科技股的成長史,排名前列的也是蘋果、微軟、亞馬遜等“2C”端的企業。

與前期炒概念相比,接下來5G的投資將進入業績兌現階段,2019年是5G建設元年,基站、網絡都將進入訂單釋放期,整個板塊趨勢向上,二季度5G板塊的投資將重新回到業績這條主線上來,我們將關注基站招標進展,關注模塊、器件同比、環比增速情況,一旦招標公告出來,就意味著公司層面業績的落地,5G相關上市公司有望迎來業績和估值雙提升的“戴維斯雙擊”。

以下為問答環節

Q1.目前,市場對於5G的炒作進行到什麼階段?範總您下一階段的投資重點是什麼?

從2018年8月份開始到2019年2月份左右,這一波的行情主要是偏概念性為主的。國家不停表態說5G的商用落地,美國也說要贏得這場重要的競賽,這時處在一個還沒有業績落地的概念階段,一些公司股價翻了一、兩倍。

接下來應該進入業績兌現的階段,2019年是真正的意義上開始建設5G基站的元年,業績開始慢慢的落地,而且趨勢性是往上的,二季度5G板塊的投資將重新回到業績這條主線上來,我們將關注基站招標進展,關注模塊、器件同比、環比增速情況,一旦招標公告出來,就意味著公司層面業績的落地。

基岩大咖說|5G專題:國之重器,普及路上哪些產業會崛起?

再下一個階段才是後端的應用,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動駕駛和VR兩個場景。VR這個場景在產業有很大的空間,現在資本市場還沒有反應出來,我認為VR概念在未來一段時間會被挖掘出來,我們現在也在做這方面的準備工作,我習慣於提前做產業研究,這樣一旦有催化劑就可以第一時間知道買哪些股票。

Q2.那上述幾個階段裡,您會選擇哪些5G公司?選股邏輯是怎樣的?

我通常會選擇幾類公司:在建設方面,第一類是技術變化比較大的公司,以前4G的時候用一種技術,5G的時候用了另外一個技術,另外一種技術必然會有一個新的市場出來,比如說濾波器,以前是金屬腔體現在可能是介質濾波器,介質濾波器誰做得好就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第二類是單位價值大幅提升的公司,比如說傳統4G基站的天線是在1500元左右,5G大概是7000元,如果基站的數量保持不變的話那麼盈利就更多,實際上5G的頻譜更短,也就意味著基站建更多才能覆蓋;

在後端應用方面,要看有哪些場景慢慢趨於成熟,比如在一兩年、兩三年裡有業績落地,或者有訂單落地的企業一個一個去找出來。

基岩大咖說|5G專題:國之重器,普及路上哪些產業會崛起?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上游產業、下游產業比如通宇通訊也存在一個問題,他們對於華為這樣的企業來說是供應商,一旦供給的產品價值量特別大的話華為可能會自己做,或者讓這些企業代工,雖然市場的容量變大了但是這些代工企業估值上不去。不過,科技領域裡5G算是確定性最高的,如果投資者實在看不準買龍頭是相對穩妥的策略。

Q3.您提到科技股將會是這輪牛市的主線,您對科技股的投資思路是怎樣的?

科技股的投資思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最底層的技術,包括芯片技術、通訊技術(5G)、算法(人工智能),這是未來20年最重要的三種技術,大多數的創新都將在它們之上衍生出來;第二層是應用場景,比如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物聯網等等;第三層就是基於各種場景的細分行業。所以資本市場投資跟真正的產業的研究還是有差別的,市場會告你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找到上一輪炒作的標的梳理研究就可以了。

我認為對於成長股來說,估值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判斷估值是便宜還是貴了的能力。比如說通訊公司通宇通訊,在2018年8、9月份它的業績是最差的一年,2019年開始同比環比慢慢的改善,但是通宇通訊會出現一個非常低的點沒有辦法用PE準確估值。所以比較好的方法是計算它未來的市值空間跟現在的市值來比較。

Q4.在三個層次當中,範總您是否可以具體推薦一些看好的應用和場景?

很多應用現在想象起來是很美好的,但是落地並沒有那麼容易,比如說遠程醫療、在線診療這些我認為很難去實現,我比較看好的是因為消費者本身需求推動的“2C”端場景的落地,比如說自動駕駛VR等應用場景。這些場景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好的體驗,縱觀美股科技股的成長史,排名前列的也是蘋果、微軟、亞馬遜等“2C”端的企業,“2C”的企業推進的一直都要比“2B”端的要快。

Q5. 看來科技股的投資門檻也是比較高的,投資科技股有哪些風險?

科技股最大的風險是技術更替快,難以把握,採用舊有技術的企業在某項新技術上未能及時跟進便被快速淘汰。比如說A股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被挖掘出來的蘋果概念股萊寶高科,這家公司在第一波炒作時股價翻了幾倍,但是後來有其他廠家做出了更先進的觸摸技術,萊寶高科的炒作也就熄火了;

科技股二是個風險是看錯的記錄很大,企業即便研究出了新技術,最終仍然有可能達不到量產的條件。要達到量產的水平產能就要爬坡,產能爬坡小規模製作跟大規模製作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產能要爬坡爬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夠達到,要考慮到設備折舊的盈虧在裡面,多數公司一直也沒有爬上去。

Q6.您是怎樣應對這些風險的?

我比較善於逆向投資,對於特別看好的企業,一旦錯過了買入的時點我不會去追漲,我更喜歡提前一年甚至幾年去研究產業鏈與產業趨勢,賺取相對確定的收益。

具體來說,目前中國多數的公司自主研發能力還相對薄弱,所以我認為自下而上的去選股不一定很好,國家研發能力最強的可能並不是企業,我比較傾向於頂層規劃已經做好,具體落實到公司拿出方案去實施、製造的企業。比如說,我看好偏中游的電池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企業,因為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具備製造優勢,未來增長確定性相對較高,甚至有可能重複蘋果的故事。

此外,宏觀GDP和工業增加值這些數據我參考的較少,我更多從中觀也就是從產業層面出發,因為一些因為宏觀的數據是看不準的,比如說現在市場對一季度還是三季度是經濟底就存在分歧,那就不如去判斷產業的趨勢,有很多產業的趨勢是非常明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