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幼儿因家长未完成微信作业被老师“考虑转园”, 谨防家长微信群扭曲教育生态

东方今报评论员 陈思

4月18日,济源市民张华(化名)因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微信作业,不仅被老师在家长群里通报,更是被老师直言,“适应不了,考虑转园”。孩子父亲没有完成老师微信布置的作业(应该是亲子互动类),孩子父亲讲述孩子由不怎么懂微信的爷爷奶奶带着、询问可否调整作业时间等,没想到老师的回复中竟然包含“适应不了、考虑转园”的字眼。

济源幼儿因家长未完成微信作业被老师“考虑转园”, 谨防家长微信群扭曲教育生态

微信作业早已经是教育部门命令禁止的事物,原因是,微信作业经常会导致个别教师将批改作业的工作推到家长手中,甚至还会专门给家长布置任务,从而“学校减负,家庭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新闻中的老师不仅布置微信作业,似乎还软威胁“适应不了,考虑转园”确是有点过分。

微信作业已经是明令禁止的东西,这则新闻中,真正有意思的是这名老师“适应不了、考虑转学”的霸气。

但是此事反映的家长微信群的扭曲生态,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社群化运营的家长群,会不会把老师变成新的教育“独裁者”?

济源幼儿因家长未完成微信作业被老师“考虑转园”, 谨防家长微信群扭曲教育生态

早年时候的校园生态只是学生间的竞争,只有在家长会、老师家访、“叫家长”,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和家长才会正式碰面。像我们那一代,孩子上了半学期家长还不知道老师的名字都是常有的事。但是现在家长班级微信群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教育生态——教育资源的竞争扩大到了家长群体。

家长微信群,成了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召开的家长会。而微信群里的家长间,也无形存在了一种竞争关系,生怕因为自己回复信息不及时、回复语气不柔软、响应速度不迅速,影响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进而导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冷落。或者无所不用其极的讨好老师为孩子争取教育资源。由这场“资源战争”引发的奇葩事件简直层出不穷。家长群催生教育“独裁者”这句话或许夸张,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实。

济源幼儿因家长未完成微信作业被老师“考虑转园”, 谨防家长微信群扭曲教育生态

现在只要微信群里老师一发什么,家长们就迅速盖楼点赞、排队夸奖。南宁一小学生家长微信群,有骗子将自己的微信名和头像改成和班主任一样的,然后说“学校通知交资料费70元……”没想到仅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有26位家长被骗了1820元。想到以前老师让我们回家问家长要资料费,都会把费用用途交代的清楚,家长在得知后也会自觉核实一下。没想到现在“班主任”一个没头没尾的“收资料费”就有这么多家长瞬间响应。不难揣测家长们的心理活动:给老师留个好印象,问东问西显得自己不信任老师,说不定还会被移除群聊!

济源幼儿因家长未完成微信作业被老师“考虑转园”, 谨防家长微信群扭曲教育生态

有媒体报道,孩子十二点还在做作业,于是家长在微信群质疑为什么孩子在夜里十二点孩子做作业,没想到老师一气之下把家长移出了群聊,并在群里说:“这家长已经被请出去了,还有那个想出去的?”听这威风凛凛的口气,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穿越到了中世纪去叩见大帝。

说句玩笑话,也有比微信群里老师更威风的人物,比如成都的家长李某因女儿座位问题在群里让老师当着群里师生的面给自己的女儿道歉,并质问:“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随后,在群里宣称老师已被开除。然后,舆情发酵,严书记就被调查出严重违纪落马了。

除了上面这种不良风气外,甚至家长微信群中还出现了“家长凑钱给老师买手机”、“老师帮姐姐卖红糖”等变相行贿受贿的怪现象,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我对教育工作者怀有无比的敬意,我父母就是家乡中学的老师,负责、清贫却精神富有。我也相信通讯技术的发展,把家长与学校联系得更加紧密,有利于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班级群里“家长们的战争”只会愈演愈烈,校园里的教育生态也将会被慢慢腐蚀。

说句玩笑话:我们这一代的中青年还真是累,小时候回家做作业家长看电视,有孩子了陪孩子完成微信作业,父母还是在看电视。20多年了,做作业的,还是我们这一批人……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东方今报】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