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被燒將對世界文明史造成多大損失?

互聯網那些四兒


恐龍滅絕了,一個更加生機盎然的世界出現了。巴黎聖母院被燒了,火苗串動處我們看到了滿世界的牛鬼蛇神隨風起舞,迎著摔斷的塔尖,我們看到的是無數戴著面具的偽善的哭泣與鱷魚的眼淚!

不要說我說話難聽,我是真心的為聖母院的天火感到悲哀,我是真心的同情法國人民。畢竟是一處世界級的文化遺存。但是,扼腕嘆息的同時,我為能看到如此多的假清高感到震驚與錯愕。

中國民眾還沒有狹隘到沒有同情心的地步,所以你們可以休矣!不要再侮辱國人的人格!重建聖母院是法國的內政,我們樂見其成;重建聖母院的事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的事,我們歡迎他們踴躍捐款;重建聖母院的事,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極致的利己主義的西方是如何一邊重建自己的文明,一邊義無反顧的摧毀其他民族的文明!

偽善之下是下流,下流背後是無恥,無恥盡頭是罪惡!希望浴火重生後的巴黎聖母院能夠為前來禱告的信徒們洗去骯髒的靈魂,還世界一個公平公正人人共享和平的朗朗乾坤!

阿門,信主的教徒們,回頭是岸,天堂的門,依然為你們開啟!只是從今往後你要學會善良,而不是偽善掩蓋下的骯髒的罪惡!


行雲流水


2013年的時候拜訪過巴黎聖母院,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周邊幾個大搞特搞的歐式面子工程(在建建築打印了巨幅效果圖海報貼在外立面上)。

現在通過照片看來,建築早已落成,面子工程不復存在,而優雅的聖母院也已不復存在。

要說聖母院的罹難對世界文明的有多大影響,我認為確是不及圓明園之十一。聖母院內或許有諸多收藏,不過更重要的是法國中世紀宗教的傳承與延續。只要信仰還在,聖母院就依然存在於所有虔敬者心中。

最後,為卡西莫多和教堂廣場上的白鴿致以深深的惋惜。





彷而徨之


夠了,收起這爛事,真是無聊,它國的事,沒完沒了,和咱們有什麼關係?不管你這個小編,還有眾媒體,各種名人,道貌岸然,嘮嘮叨叨,唱什麼高調,一個八百年前木質古建築,平時不注意,年久失修,失火也是在所難免,燒塌了重建不是挺好嗎?現在大家看看,這類人各種關心,超過了對我們大火犧牲的三十一位烈士關心,什麼能比生命更重要,它可以重建,生命怎麼能挽回?他們的父母多麼難過,想沒想三十一位烈士的爸爸媽媽晚年怎麼度過?又有誰為他們的親人難過呢?馬卡龍作為一國領導可以呼籲外國人捐款,這是它職責,在中國又有誰為烈士的父母募捐呢?烈士的追悼會哪個領導又親臨現場禱告?只有群眾自發站在路兩邊,凡是為法國人發文的媒體,個人,自己看看你寫的哀悼法國一個建築的文字,感情,都超過了對三十一條生命的懷念,敬重文字,一個外國大火連個嗆煙的人都沒有,而本國三十一為年輕的生命,不如外國一個教堂,等法國人把軍艦到南海刷存在時,就會感到自己真是蠢,有意思?


6830886832


對世界文明損失不大,和圓明園相比,它不及百分之一,不管是規模還是文物寶貴程度。圓明園被毀,世界無動於衷,而且很多珍貴文物還流失在海外沒有歸國。那聖母院被燒,對人類文明發展史來說更不值一提。



劍唐1


這個問題有點欠妥,首先世界文明史不應該與巴黎聖母院聯繫在一起,巴黎聖母院不等同世界文明史,它就是一座八百年曆史的房子。世界文明是人類共同創造的,聖母院現在被燒掉,世界文明一樣的進步,它沒燒掉時,世界文明也在前進。它帶來了世界文明嗎?利比亞在聖母的子民轟炸之下多少傷亡?多少人流離失所?多少的兒童,婦女,老人成為冤魂野鬼?這文明嗎?所以聖母院燒了或是沒有燒,對世界文明史一點都沒有影響,更沒有損失。把它和世界文明史捆綁在一起,這是對世界文明史的不文明。


手機用戶12962338911


巴黎聖母院的滅頂之災,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歷史的輪迴,是對被他們洗劫一空並焚燬的中國著名園林“圓明園”的報應,是對近代被他們摧毀的若干個弱小國家歷史建築的謝罪,是法國追隨美國為虎作倀助紂為虐侵犯弱國的報應。

要說有影響的話,那就是對那些如喪考妣一樣的大V們是一種打擊,是對那些“今夜我們是巴黎人”的聖母婊們的一種打擊,是對那些崇洋媚外的喪家犬們的一種打擊罷了。


雲霧158700471


憶:昔日八國強盜槍聲點燃焚燬古老圓明圓的烽煙:

看:今朝四方蒼天之火送西方文明聖母直上西天。


章聞理


看看圓明園,敘利亞,利比亞,阿富汗,南聯盟等等再說損失有多大吧


用戶6574322245560


巴黎聖母院不是古建築,哥特風格的建築是18世紀才興起的建築,屬於現代仿古建築。吸收了很多文明的建築元素。哪裡來的800年曆史,這破建築也不是第一次起火


腹黑我兔


從建築的角度上來說的話,損失的是一座古建築的消亡!因為現在就是修復也不可能還原幾百年前的工藝!假如從裡面的珍貴文物損失來說的話就不太好說了!損失多少文物現在沒有統計,多少是外來文物也說不清!所以損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只是這對全世界的古建築又敲響了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