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的大同,一群工人奮鬥在車間一線,服務了無數旅客


1983年的大同,一群工人在一家工廠內忙忙碌碌。掐指一算,距今已有36年的時光。年代久遠的緣故,整個車間看上去十分簡陋,天花板上稀稀落落拉了幾盞電燈,昏暗且嘈雜。然而它有一個響亮卻不該被遺忘的名字,那就是大同機車廠。

圖為80年代大同機車廠內一處新廠房即將竣工前的樣子:幾位焊工師傅戴著安全帽,一身油膩的工作服,正在進行最後的門面點焊工作。

歷史上,大同機車廠誕生於1954年。顧名思義,其生產的產品基本上都是火車機車,服務的主要對象也是國內無數的旅客和貨物運輸。圖中一位工人師傅埋頭於機械加工,機床下面滿是碎屑,燈光不足特意拉來一盞檯燈。

經過緊張忙碌的工作,前後製程緊密配合下,一輛機車車頭已經有了雛形。上部是駕駛室,下邊是龐大的機車車輪。電焊火光閃爍,一派繁忙又辛苦的工作場景。

面對鏡頭,一位工人笑逐顏開,油膩的工作服反襯下,兩排潔白的牙齒十分顯眼。從現在來看,80年代的大同機車廠工作環境無疑是差強人意的。殊不知當年為了解決我國火車行業龐大的需求量,不少知識分子、資深專家和技術人才,舍小家為大家,從全國各地來到大同,數年打拼才有了這些家底。

1954年建廠,五年之後大同機車廠的工人就製造出了第一臺火車頭。加班加點,常年奮鬥在車間一線,60年代的時候,大同機車廠已經在國內機車製造行業名列前茅。一列列冒著濃煙的蒸汽機車,經過測試走出廠房,馳騁在全國各地,解決了無數旅客的遠途出行問題。

圖為1983年大同機車廠內,一位負責新機車測試的駕駛師傅。身穿工作制服坐在駕駛位上,常年累月的車間工作,皮膚略顯黝黑。手握駕駛杆,神情淡然略顯慈祥。

歷史上作為亞洲最大的蒸汽機車研製基地,大同機車廠累計生產過各種型號的機車五千多臺。前後跨越了蒸汽、內燃、電力三大機車階段。看到一臺新式機車下線,圖中兩位師傅正在細心檢測。雖然這樣的機車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不過歷史上卻服務了無數旅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