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的大同,一群工人奋斗在车间一线,服务了无数旅客


1983年的大同,一群工人在一家工厂内忙忙碌碌。掐指一算,距今已有36年的时光。年代久远的缘故,整个车间看上去十分简陋,天花板上稀稀落落拉了几盏电灯,昏暗且嘈杂。然而它有一个响亮却不该被遗忘的名字,那就是大同机车厂。

图为80年代大同机车厂内一处新厂房即将竣工前的样子:几位焊工师傅戴着安全帽,一身油腻的工作服,正在进行最后的门面点焊工作。

历史上,大同机车厂诞生于1954年。顾名思义,其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火车机车,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国内无数的旅客和货物运输。图中一位工人师傅埋头于机械加工,机床下面满是碎屑,灯光不足特意拉来一盏台灯。

经过紧张忙碌的工作,前后制程紧密配合下,一辆机车车头已经有了雏形。上部是驾驶室,下边是庞大的机车车轮。电焊火光闪烁,一派繁忙又辛苦的工作场景。

面对镜头,一位工人笑逐颜开,油腻的工作服反衬下,两排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从现在来看,80年代的大同机车厂工作环境无疑是差强人意的。殊不知当年为了解决我国火车行业庞大的需求量,不少知识分子、资深专家和技术人才,舍小家为大家,从全国各地来到大同,数年打拼才有了这些家底。

1954年建厂,五年之后大同机车厂的工人就制造出了第一台火车头。加班加点,常年奋斗在车间一线,60年代的时候,大同机车厂已经在国内机车制造行业名列前茅。一列列冒着浓烟的蒸汽机车,经过测试走出厂房,驰骋在全国各地,解决了无数旅客的远途出行问题。

图为1983年大同机车厂内,一位负责新机车测试的驾驶师傅。身穿工作制服坐在驾驶位上,常年累月的车间工作,皮肤略显黝黑。手握驾驶杆,神情淡然略显慈祥。

历史上作为亚洲最大的蒸汽机车研制基地,大同机车厂累计生产过各种型号的机车五千多台。前后跨越了蒸汽、内燃、电力三大机车阶段。看到一台新式机车下线,图中两位师傅正在细心检测。虽然这样的机车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不过历史上却服务了无数旅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