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戰鬥力的來源:技戰術素養與組織動員力

◎ 文|劉春雄

營銷戰鬥力的來源:技戰術素養與組織動員力


01

不是我對營銷專業有偏見,我很少招聘營銷專業的應屆生。中國營銷的框架,基本沿用了科特勒的4P框架。這是高層的營銷分析系統。

一線營銷人需要的是什麼?我認為是技戰術體系。就是能夠保證戰術勝利的技戰術體系。

一線營銷人,如果不懂得技戰術體系,卻能夠從4P角度批評高層。我認為這可能是企業的災難。

4P分析框架有通用性,而技戰術體系有專有性。

02

戰術體系是戰略問題

技戰術體系,不是戰術問題,而是戰略問題。高層考慮的戰術問題,就有戰略性。

以單兵素質和整體實力,國民黨軍隊比共產黨軍隊都要高。但是,共產黨的部隊始終有一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技戰術體系。毛澤東甚至把這套體系上升到戰略的高度。

游擊戰時代的“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就是游擊戰的戰術體系。上升到戰略高度,就是戰略性戰術。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提出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戰術體系: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

毛澤東在《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提出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戰術體系:十大軍事原則。

林彪的三三制、短促突擊,都是有效的戰術體系。

NBA各支球隊在全盛時期,都有一套自己的戰術體系,比如,普林斯頓體系、跑轟戰術、三角戰術、三角進攻體系。

戰術體系是一個組織經過驗證的有效一套方法體驗,不是一招一式,不是一招鮮,而是有節奏、有配合的系列方法。

戰術體系是一線組織應用,但一定是高層提出來的,有戰略性。特勞特在《營銷革命》說:戰略是成功戰術的一致化。戰略從成功的戰術中來。而成功的戰術需要副總裁級以上的人到一線去發現。

03

新營銷需要戰術體系

有些東西是概念先行,然後再做方法試驗。比如新零售。

提出新營銷,我是先有戰術觀察、試點,然後才提出來的。畢竟,基於品牌商的新營銷,已經有不少先行者。

目前,比較有效的新營銷戰術體系大致有兩種:一是依託終端,進入三度空間。適合大眾產品,有一定的渠道基礎。比如統一公司、消時樂、洋河小曲等;二是體驗導向的新營銷,通過深體驗,形成強認知、高傳播,從線下進入三度空間,比如李渡白酒。這兩套戰術體系,我稱之為三維驅動。

另一種新營銷方法,超級IP的方式,目前還沒有找到規律,當然也難形成戰術體系,成功者難以複製。

目前,新營銷已經經歷了邏輯驗證、模式驗證階段,進入了大規模普及運營階段。

2003年前後提出深度分銷後,有人提出“深度分銷八步法”,就是戰術體系。當時業界受益非淺。

新營銷的普及與運營階段,戰術體系的過程、方法、細節、技巧是關鍵。這是戰術體系的優化與完善。

04

戰術素養與組織動員力

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絕不會稍加培訓即放到市場上“摸著石頭過河”。沒有掌握技戰術體系,形成戰術素養,放到市場就等於送死。“摸著石頭過河”,多半會“掉到河裡”。

教室裡的培訓固然重要,但在市場一線的技戰術體系訓練更重要。否則,就是對新員工的不負責任。

組織動員力,就是能否迅速把一支隊伍動員起來,按照技戰術體系的要求,迅速形成戰鬥力。“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在“三灣改變”中提出“把支部建在連隊”,實現“黨指揮槍”,這樣才有了共產黨部隊的強大組織力、動員力。

但凡強調“執行力”的組織,多半因為缺乏組織動員力。

大品牌商可能在一個市場有一個團隊,可以團隊作戰,是有組織的。小企業的營銷人員基本是單兵(跑單幫),而一個區域的迅速突破,需要快速引爆,達到臨界點。此時,能否迅速把一支分散的隊伍組織起來?正如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所說:“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對敵人”“打開以爭取群眾,收攏以應付敵人”。

中國的中小企業,能否在組織上採取類似的策略:分散以開發渠道,集中以引爆市場。

中小企業營銷最大的問題是:分片包乾,人員攤薄無招。分片的單兵模式,管理簡單。但人員過度攤薄,無法打大仗,無法引爆市場。

沒有達到臨界點的市場,就如永遠無法填滿的無底洞。

05

有組織地引爆市場

新營銷的特點是“快贏”。動銷快、復購快、引爆快。

新營銷IP驅動,本來就是傳播引爆;新營銷的三維驅動,比單維驅動更有驅動力。三維驅動,認知與交易一體,空軍陸戰隊的線上線下結合,引爆就更快。

新營銷打通三度空間,實現三位一體,比傳統營銷更復雜。越是複雜的戰術,越需要形成戰術體系。據我們觀察,我們實踐的一線目標市場體系,即使有人“臥底”也難以弄清楚。

既然新營銷有“快贏”的特點,那麼,投入產出的週期就比較短,“以戰養戰”的滾動發展就比較快。即便是小企業,也敢於短期內投入人力物力。因此,中小企業那種“分片”“跑單幫”的模式就不適合了,中小企業也可以團隊作戰了。技戰術體系和組織動員力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