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民的地回收後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方法你認為可行嗎?

農村的夏天


即使現在土地承包出去了,一畝天地一年能有多少收入?他們到了城市中又應該如何謀生呢?一是年齡層面普遍偏高,二是學歷知識水平普遍偏低,三是專業技能的缺乏,這些方方面面都會影響其在城市中的生活質量。

另外,對於我們農村人而言,是農村土生土長,畢生都是在老家中度過,也很難去習慣城市中的生活,在老家有點田地,有閒暇都會去種一些小菜,種一些莊稼之類的,因為他們耍也耍不住,閒也閒不下來的。

所以對於題主,所提的問題可能在未來幾十年會實現,但是在現今農村,實施起來可能會有一些難度,因為農村人對土地的依賴性確實很強,在現實的操作中難免會處處掣肘。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鄉野少年郎


農民的我,身已進城了,心卻一直留在農村,每一次從城市回到農村老家的那一剎那,撲面而來的那種久違的溫情總讓我倍感親切。

土地不能丟,老家怎能捨?

農村,老家,一座長滿山林的小山,一條七拐八扭的小河,一處久未修茸的院落,一把熟悉的砍刀,一聲母親悠長的呼喚……

身居城市的我們,每天隨著城市的脈搏跳動,起早貪黑,忍辱負重,憑著農村人的樸實勤勞,打拼出一方天地,有了城市的家,但每一次夜深人靜,或者遠眺思索的瞬間,腦海中浮現的依舊是農村老家那熟悉的畫面,禁不住輕問自己:我怎麼在這裡?我何時回去?

至少說我們這一代,永遠割捨不斷農村、老家、土地,在外飄波的我們還夢想著有朝一日迴歸故里,尋我兒時的歡顏,留我靈魂的歸宿。




虯髯客的年紀


這種方法也能一試:其原因有二,一是解決土地的荒涼,我去年回四川盆地探親,離別家鄉四十載,2000年第一次回還是綠油油的莊稼處處呈現豐收景色,2018年回去就不一樣了,舊貌變顏!新瓦房林立,水泥路像蜘蛛網式的通向各家。田地雜草叢生只能見少有點農作物,有勞力的都去打工賺錢了,剩下的中年以上的婦女兼職著接送孫子孫女幼兒園及校園任務,條件一般的都在鎮上讀,好點的在縣城,基本上農戶空無一人,一個千人之村就剩下七十以上的白髮老人,就在茶館棋牌室混時間。大好的農田和土地荒涼了不少,通過承包解決了無人耕作的土地,也還原了農村的欣欣向榮的本來面目。


葉落1127177665


你們還有多少人會種地?還有多少人的長輩還在種地?還有多少人希望兒女去種地?老家農村裡還有多少人在住?

分產到戶,提高了我們種地的熱情,解決了溫飽!但是,你們就滿足於溫飽麼?我們南方農村,種地方式過於落後,千畝良田被分割的支離破碎,根本不能推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每家抱著幾畝田能幹什麼!進城務工是無奈之舉也是必然的趨勢,務工是種地收入的好幾倍甚至幾十倍,為什麼還要死抱著土地不放?

以我為例,我老家不過三畝田,連我兒子一共5口人,不進城打工等餓死麼!我跟我媳婦拼搏了7年,買了房,父母兒子隨我們在青島讀書生活!老家基本放棄了,我小時候熱鬧的村子也基本荒廢了!幾百戶的村莊就幾個老人在住了,村外那麼多的田地基本也都荒廢了!我相信這不是個例,而是現在農村的基本現狀!中國的現代化必然會導致人口的集中,必然會造成小農經濟的沒落!年輕人在城裡打工,適應了城裡的生活,誰還想著回去麼!

我有時候在想,等我父母那輩人不在了,過去那種小農經濟也就完蛋了!與其荒廢大量農田,還不如國家補償收回在承包給個人發展成農場,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哪裡靠近山林不能大規模種植的土地直接退耕還林還野生動物一片樂土豈不是很好麼!

人口集中,土地集中,必是現在也是將來的發展趨勢!我們要做的就是適應,拼搏,努力!我們要為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好的生活質量,這些農村給不了我們,我們必須拋棄它!

忘記土地是我們的根,你們是沒良心!

死抱土地,你們是沒頭腦!


遊俠丶


這個問題用我的個人感受來回答,我是2005年起,全家搬進城裡。進城14年,沒有大的業績,但比起不進城,呆在農村卻好很多。經過十多年努力,子女養大,有房有車,無功勞有辛勞。

記得05年剛遷徙之際,農村土地還吃香,但也不過每畝租金150元,六口之家七畝地,年收租一千元。

由於人的工價猛烈上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卻使糧價不動,導致種田利潤直線下滑。十多年地租不升不降,但良田慢慢無人租種,遠在城市的我也無可奈何。於是去年開始把地無償讓人耕種。

聽說村裡有收繳田地意向,而且租金不薄,諮詢報名,唯恐不能收繳而荒蕪田地。

農民進城既是無奈,也是挑戰,更是改革開放數十年難得的機遇。說他無奈,是因為種地累,收入薄,被逼進城務工。進城務工亦能落地生根,亦為幸事。所以,方法可行,不能不說是社會的進步!


廿畝地


看到有人擔心:沒了地,農民一點保障都沒了。

提問者已經設想:讓農民進城。

他的意思自然明白:找工作。

有的同學就是這麼死心眼:“我啥也不會咋辦?餓死麼?”

這確實是回事。可是,現實是:如今的只要有勞動能力的,沒有一家“指望幾畝地吃飯”的。

我家老頭,他弟弟一家外出了。地給他去種了。

十畝地啊他自己。

今年秋,他的玉米,還沒賣到九千元。好吧,就按村裡有人吹的:賣一萬二。

一畝地一千二。

我們算淨收入,大家都說:秋季賣的算淨收入。地裡投入由小麥錢來頂。

給你一家四口五畝地。(一人平均就一畝二)

一年六千塊。平均一人年消費一人一年一千五。

一月一百來元。孤寡老人貧困戶標準。

拖兒帶女的年輕人,就指望著這個過?孩子還上中學大學不?

在村裡種地的,一種是“包了別人的地”。種的多。一種就是年紀大了,“出不去了。”反正有孩子養。乾點活掙一點是一點。

政府可以劃分個年齡段。

對無法去謀生的老人,政府可以用補貼來取消他們的土地。

而年輕的,爭取用一技之長來建設幸福生活。

其實,如今土地真的比雞肋還雞肋。


莘縣村民


前車之轍,後事之師。讓農民放棄土地,大規模進城定居,好象是對農民不錯的選擇,但是歷史終將有一天記住,這將是一條誤國之策。我永遠不會忘記,在困難的1960一1962年之際,那時城市居民的生活是多麼緊張,如果不是當時的黨中央和毛主席適時提出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的英明決策,後果難以想像。應該看到一點,那時全國人口總量不過是六億五千萬,而如今己達十三億之多,頁荷之重,是當年的兩倍,而國土面積並未增加。還有一點更重要,雖然如今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繁榮,但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國家每年還進口大量糧食。老一輩的人應該不會忘記,當年蘇聯卡脖子向我們催債之時,我們過得是一種什麼日子。世界之大,風雲變幻無常,境外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如果讓歷史重演,有人藉機斷我糧路,豈不讓我國人自亂?城市化進程固然不錯,此舉不僅提高了人民的生話質量,還帶動了相當_一批農民脫貧致富,增強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後勁,但是,如果某一天真的發生了我所擔心的那件事,難道還是杞人憂天嗎?


用戶9819868999224


首先明確一點:把農民的地回收後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個問題是個假想問題,個人認為短期內是不可行的!

現在,農村空心化越來越嚴重,很多農村人有了錢就紛紛跑到城裡去買房子,住到城裡了。而農村有很多地卻都撂荒了,非常可惜!所以問主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既想讓農民搬進城裡住,又想讓個人承包繼續種地。這個辦法從理論上來說可謂“兩全其美”,但個人認為短時期內是不可行的,因為這影響著方方面面。下面小焦從土地承包經營者和農村人自身來說說:

從土地承包經營者方面講:

第一,如果農民都進城了,土地承包經營者將面臨“用工荒”。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都採取農業大戶承包經營的方式來解決農村田地撂荒、土地流轉以及促農增收等問題。簡單來講就是讓大戶把農民的土地流轉承包,之後再讓農民去大戶那裡去幹活兒。這樣既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和流轉任務,又幫助農民掙了錢。但是,如果讓農民都住進城,這些大戶從哪找人幹活兒?

第二,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程度並不高,機械化生產需要過渡期。和外國不同,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受地形、歷史因素等影響,目前仍舊以小農戶生產為主,機械化程度並不高,除國營農場和少數平原地區外,大多數山區丘陵地帶暫時還達不到一兩個人通過機器耕種幾十上百畝地的標準和要求。在這個背景下,如果農民都進了城,那些大戶們的地又咋整?所以,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農民在短期內提供一個過渡期,等過度完成後就可以了!

從農村人自身來說:

第一,農村人進城後生活會不習慣。這個基本上都是農村老人,鄉下環境清潔、約束少,鄰居也多,平常說話的也多。而城市就是截然相反的情況。所以很多農村人到城市裡居住並不習慣;

第二,很多人將面臨生存難題。城市不比農村,農村有地種,總不會餓死人。但是城市不一樣,農民一旦進了城市就會面臨什麼東西都得買的局面,如果掙不到錢那就只有餓肚子。而且,城市裡的房租、水電、物業費等等都是要花錢的,這在無形當中又增加了農村人的經濟壓力。你覺得進了城的農村人會過得好嗎?

所以,把農民的地回收後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個人認為短期內是不可行的!

可能有的人覺得我思考的不全面,因為現在很多農民進了城,也沒見對農村造成什麼特別大的影響呀,農業不是還發展得好好的嗎?小焦認為這是因為進城的大部分都是不會種地、不願種地的年輕人,真正絕大多數種地的農民還在農村,所以不會對農業造成特別大的影響。

【思考延伸】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進了城,越來越多的土地撂荒,雖然有農業生產大戶,但是他們大多機械化程度不高,幹活兒還是找當地農民。我們國家目前農村的情況是:“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在當前農業機械化不高的情況下,等到會種地的這一批人幹不動了,這些農業生產大戶該咋辦?農業又該何去何從?所以,個人認為以後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出路還只能是不斷提高機械化水平,讓機器解放農民,讓機器取代農民!但是在這個還需要一定的過渡期!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謝謝朋友的提問,這樣的方式不適應農民。樸實的農民,地方傳統民俗,農村是農民的居住基石,農民有承包權。土地流轉,因地置宜,不許一刀切。農民土地流轉,以自然進行。一個人承包農田可以,要以集體擔保才能授權承包。假設一個人承包所有的農田,他以沒有這個能力。把農民全部搬到城裡居住,農民的職業在哪裡?農民的生活保障在哪裡?農民的居住環境在哪裡?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多少農民你瞭解多少?不同的勞動力你能解決多少?城市接受農民的承受力是多少?這都是農民現實問題。我們不會讓農民,每天坐公車到農村打工來去吧。這是一個不現實的標題。我們愛農民,就要關心農民,就要為農民而想,為農民而寫,實實在在為農民,多提點對農民有益的問題。儘量少提些虛偽空曠的偽命題,來損傷農民兄弟,讓農民每一天生活更美好!個人分析,提供閱讀!



l大長江


農民沒有土地就像樹沒有根了。樹無根能活嗎?搬進城,誰養活他們呢?這是不太現實的。還是依實際解決他們的根本問題,不是取簡單的搬家。須知吃飯比掙錢重要,每個人都要吃飯。但糧價不能太貴,不能超過普通百姓的購買力。要顧及農民的近期及長遠利益。國家定有好方法。古有稷農官活農,今必有新稷農官興農。聞昔人言,計劃經濟時期,糧價最低,顧國人有飯吃也。國家於糧食問題上每年貼大筆的錢。這錢由工業上補。機器、日用品價略高,農業糧食的錢即收回來了,還有賺的。市場經濟當同樣有辦法,於當地創出補農、裕農、壯農、於外打工返農、吸引農人的好路子。讓農民熱愛家業,積極投入農村建設,安心種好田,不離家園焉。工人做工,農民種地,各守本業,無論辛苦艱難。工人樂於做工,農民當樂於種地。農業與工業及科技其他行業一樣,必興!一定有好法子!有黨的領導,有群眾的智慧,農業能震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