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丨人們為何對“曹園”“袁府”深惡痛絕

這些天,黑龍江省的“曹園”和河北省的“袁府”沒少吸引眼球。“曹園”已經定性,“袁府”則還在爭議中。

18日晚間,《邯鄲市調查組初步核實曲周縣寺頭后街村“違法佔地建設私人宅院”情況》被媒體披露。與之前當地回應稱“養老項目,不佔農田”相比,《情況》承認該項目存在未批先建、違法佔地、違規建設問題,但仍強調沒有佔用基本農田。

“袁府”到底有沒有佔用基本農田固然需要查明,但如果過於糾結於此,則容易誤讀人們的真實關切。“袁府”起初以種植項目立項,後又變更為所謂的“養老中心”,這些名頭同樣不是關鍵,因為興建者可能一開始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其實只要隨意瀏覽一下網絡議論,就不難發現人們為何對“曹園”“袁府”深惡痛絕。而任何對中國歷史稍有認知的人,都會從“曹園”“袁府”的影像和傳聞中察覺到細思恐極的氣息。

“曹園”“袁府”的性質絕不是違建那麼簡單,它們激起了一種深深的不安。人們擔心一些已經進入歷史垃圾堆的腐朽事物借屍還魂。建築從來都不只是物質實體,還是社會圖景的映射,精神世界的象徵。

看到林海雪原深處的“曹園”,看過《智取威虎山》的人很難不想起“座山雕”。“袁府”被冠以“冀南地區最壯觀的私人宮殿”的稱呼,說是“宮殿”或許有些誇大,更確切的比喻是“土豪大院”。不是網絡流行語中的土豪,而是歷史教科書裡的那個“原味”土豪。

這些奢華、浮誇的復古式建築群,不僅衝擊了土地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的法律紅線,更衝擊了社會共同體的思想紅線。所以說,這些“大院”“莊園”在有關部門的眼皮子底下公然興建、存在多年,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現象。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曹園”“袁府”更是異常刺耳的雜音。鄉村振興離不開資本下鄉,土地流轉正在各地如火如荼,但農村絕不能淪為資本任性胡來的樂園。如果說有錢就可以“佔山為王”“圈地蓋房”,那麼“橫行鄉里”“魚肉百姓”這些塵封的記憶就很容易被重新想象出來了。

當然,現在是市場經濟,發家致富不可恥,住大房子更不是原罪。但買合法合規的別墅與下鄉圈地不是一回事。

現在很多農村地區宅基地審批越來越嚴,普通村民蓋房結婚都要頭大,有些人卻可以在上百畝的土地上大興土木。這種反差會導致怎樣的議論,埋藏怎樣的社會矛盾?人們不是仇富,而是仇不公。

有些農村出來的“成功人士”有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衝動,本身是可以理解的。假如他們真的是返鄉做慈善,或者投身養老等公益性事業,更是值得鼓勵。但最怕的是掛羊頭賣狗肉,以回報鄉里為名,過當地主老財的癮。

在這中間,地方政府的角色至關重要,權力萬不可與資本合流,為資本開路。茲事體大,可惜有人還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