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是什麼意思?學老祖宗的為人處世


老話“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是什麼意思?學老祖宗的為人處世

配圖-唐朝繪畫/壁畫

​本文純屬野史記載。

01

唐憲宗(公元778~820)年間,在地處中原地帶的某縣城內,曾發生過一樁因牽涉姦情而頗為吸睛的荒唐案。

此案的男主,姓馬,是個志在科舉功名的讀書人,生得斯文謙和,一表人才,姑且稱他作馬公子吧。

話說這年七月,馬公子早早動身啟程,入京參加三年一度的秋闈。

必須得早走。彼時,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南來北往全靠兩條腿。如若點背,遇著意外情況,如天災人禍盜匪,鬧不好就會耽誤正經大事,遺憾終生。

俗言:怕啥來啥。這不,早行晚歇,一路急行走了數日後,馬公子遇上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天公不作美,起風了,下雨了。

這風起的,堪稱邪性,平地陡卷,“呼”的一陣急旋,就將馬公子的巾冠給吹上了天;

緊接著,雨點如豆,噼裡啪啦,兜頭砸下。

馬公子趕忙撐傘,哪知邪風再起,雨傘瞬變光桿。

更糟糕的是,這場雨跟拉稀似的,時急時慢,下個沒完沒了。

而馬公子身處郊野,連個背風避雨的地兒都尋不見。

這可如何是好?

被澆成落湯雞事小,若淋出病趴了窩,耽誤考期,可壞大菜了!

就在馬公子心急如焚、舉目四望之際,腦瓜子裡突然一閃,想起一個人來。

於是,這樁大唐苟且案的女主出場了。

老話“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是什麼意思?學老祖宗的為人處世

02

馬公子想起,早年相識的一位韓姓學友,且就住在附近鎮上。

距此不遠,多說二三里路。

陰雨阻路,又飢腸轆轆,還是先去學友家討杯酒喝,歇息一夜,明日再行趕路。

心念及此,馬公子頂著風雨,踉踉蹌蹌進了鎮。

片刻光景,馬公子叩響了韓姓學友家的院門。

當時,他的樣子很窘迫,衣衫不整,狼狽不堪,以致門開,直驚得人“呀”的一聲叫:“你是誰?”

門內,站著個年不過三旬的女子,細眉細眼,相貌清秀。

馬公子當然認得她,是韓姓學友的妻子。

此前,曾見過兩面。

朋友妻,得客氣。

馬公子拱手行禮,禁不住接連打了幾個寒顫:“叨擾嫂嫂了。趕考路上,突遭風雨,故來尋韓哥討一杯熱酒吃。”

韓妻稍加猶豫,還是側開身,請馬公子進了門。

及至入屋,落座,韓妻先奉上熱茶,又尋出幾件乾爽衣裳送與馬公子替換後,才嘆說,去年深冬,男人便罹患惡疾,歿了。

眼下,韓妻的身份是寡婦。

絕不可在此逗留,更不可過夜!

驚愕之下,馬公子緊忙放下茶盞,急慌慌告辭。

也難怪,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房頂炊煙稀。

少扯“腳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之類的廢話,啥也抵不過好事者的歪嘴巴。

人言可畏,閒話如刀。

上下嘴唇一碰,就能將人活活戳死。

馬公子邊走邊懊悔不已,暗罵自己行事倉促,竟觸犯了一個坊間大忌。

那便是:

疾風暴雨,不入寡婦門。

老話“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是什麼意思?學老祖宗的為人處世

03

步出韓家,環顧四周,馬公子總算長吁了一口氣。

進門時,大雨如注;

離開時,雨仍未歇;

巷裡巷外,杳無人影。

沒人就好,免生流言蜚語。

趕緊走!

接下來,馬公子順利入京,如期參加鄉試。

很快,金榜揭曉,其不負多年寒窗苦讀,高中解元,初獲選官資格,並躊躇滿志,返家備戰來年將要舉行的會試。

至此,馬公子可謂前景無限,前途無量。

歸鄉路上,亦春風得意,走得輕快。

數日後,又行到了韓寡婦所住小鎮。

當初風急雨驟,人家心善,奉茶贈衣,才有了我的金榜題名。

這份情義,無論如何都要去道聲謝。

心下想著,馬公子拐去了韓寡婦家。

可讓他萬難料及,韓寡婦出事了!

原來,那日,他前腳剛走,閒話便紛紜鵲起:

“喂,韓寡婦還沒出三年服喪期呢,就偷漢子了!”

“不會吧?她一向本分著呢。”

“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那野漢子我瞅見了,像個讀書人。進門出門,衣裳都沒穿好。”

“真是傷風敗俗。報官吧!”

04

就這樣,長舌婦傳閒話,好事者報官,韓寡婦被差役抓進了衙門公堂。

疾風暴雨,莫入寡婦門。

這老話果然不假。

馬公子不由得暗叫糟糕:既是我惹下的麻煩,就該由我去說清楚,還韓寡婦以公道清白,焉能讓人家背這放浪偷人的最名?

豈知,尚未走到衙門口,馬公子又聽說了一個令人憤慨的事實:

此縣縣令姓周,生性輕浮,貪財好色,平素最熱衷談論桃色之事。每逢審案,但凡牽涉婦女閨閫等隱私,必強拉硬套,東牽西扯。即使子虛烏有,也要定為苟且姦情,然後科以裸刑。

裸刑,即將女犯衣裳剝光,然後處刑。

此刑堪稱中國古代史上,針對女性最為卑劣下流的刑罰。除貶低其身份外,還使女犯顏面無存、生不如死。

而笞杖翻飛,看著女子不著一縷,痛叫哀鳴,直至被打得皮開肉綻,周縣令的心裡便會產生極其強烈的滿足感。(BTW)

史載,北魏孝文帝就對裸刑深惡痛絕,於律法中明令廢止,不得施行。

可是孝文帝一死,便成了一紙空文。

據考,在古代,但凡農民起義女首領被俘,絕大多數會遭受身體上的汙衊與虐待,幾無倖免。如隋末女傑陳碩貞,率眾起義被俘後,便遭殘忍裸刑,凌辱肢解;

清嘉慶年間,布依族反清首領王囊仙被捕,亦遭剝衣凌遲,死時年僅二十歲;

川西起義女首領廖觀音,在義和拳運動失敗後被抓入獄。臨刑,劊子手剝光了她的全部衣裳,赤身裸體,遊街示眾。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同理,女不畏裸,奈何以裸懼之?

廖觀音一路神色自如,昂首大罵。直至刀起頭落,其才慢慢伏倒,血染刑場,時年十七歲。

老話“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是什麼意思?學老祖宗的為人處世

05

話復前言。

且說馬公子緊走慢趕,可還是遲了一步。

當他奔進衙門公堂時,獐頭鼠目的周縣令已拍下驚堂木,喝令差役,將“傷風敗俗”、“服喪行淫”的韓寡婦去衣行刑,笞杖二十。

杖杖見血,一下不少。

而令眾鄉親既難以置信又錐心般痛的是,韓寡婦緊咬牙關,冷汗如雨,卻愣是一聲沒吭!

這廂剛行完刑,馬公子就到了。

當堂站定,狠叨叨瞪著周縣令,一眼不眨。

那眼神分明在說:

姓周的,你為官不仁,陰狠毒辣,欺壓良善,早晚有一天,會遭到報應的!

對視半晌,馬公子脫下衣袍,遮住了韓寡婦的身子。

接著抱起她,轉過身,慢慢走向衙門外。

而在半年前,周縣令便胡亂判案,將一良家女子處以裸刑。鞭笞刑畢,回家途中,圍觀者圍攏如潮,狎暱嬉鬧。那女子終不堪羞辱,當場碰壁,屍橫街頭。

但是日,這一幕,並未再度發生。

驀地,看客大亂,數以百計的女人紛至沓來,有的拽走了自己男人,有的罵走了自家兄弟,還有年長的,趕走了自家的兒子。

然後分立街道兩側,以身遮擋,為韓寡婦開出了一條回家路。

女人們之所以能來,原是韓寡婦的親孃和婆婆逐家逐戶,見門落膝,咚咚磕頭求來的。

而婆婆亦深信,兒媳雖守寡,但絕不會做出那等醜事。

後來,馬公子將韓寡婦抱回家後,重金邀醫,治好了她的傷,救下了她的命;

後來,馬公子參加會試,再度折桂,得中會元。

隨後唐憲宗御殿覆試,馬公子亦名列前茅,進了主管刑獄訟案的大理寺,被授職司直,從六品上。

衣錦還鄉途中,跪認韓寡婦做了姐姐,並親備嫁妝,讓她改嫁給了一個厚道男人;

再後來,馬公子查案,查到了周縣令頭上。

周縣令獲罪下獄,病死牢中,家產盡數充公,妻女流落為娼。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人皆言,也許,這就是他裸刑婦女應得的報應吧。

正所謂,老話記心頭,人間事不愁!

老祖宗傳下的老話,看透了人情,說透了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