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姊妹節被譽為最古老的東方情人節,姑娘身上的盛裝價值幾十萬


4月18日上午,貴州臺江縣城人山人海,萬人空巷,熱鬧非凡,由萬名苗族姊妹結成近千米長的遊演隊伍,從苗疆姊妹廣場沿著濱江大道向秀眉廣場緩步表演,共慶2019中國·臺江苗族姊妹節。

姊妹節是苗族最獨特、最風趣的節日,這個節日白晝灑滿了陽光,夜晚沐浴著月華。女性是姊妹節的主人,一個個要穿戴最美的盛裝銀飾,打扮得花團錦簇去踩鼓,與後生交往,尋覓伴侶。

苗族從遙遠的東方經歷了一次次的遷徙來到黔東南,嫁出去的姊妹和家人的距離越拉越遠。於是她們決定每年春天,到水田裡捉來魚蝦,相邀已嫁出去的姊妹們回來和未嫁的姊妹相聚,吃姊妹飯傾訴無盡的思念。

節日這天,姑娘們每人拿來一大碗彩色糯米飯、兩個鴨蛋。年齡相近的姑娘,都集中到一戶人家,夜裡就在那兒與外地來的男人們共吃“姊妹飯”。飯後,邀約情人們相聚,一同郊遊踩鼓、遊方對歌、互贈信物、訂立婚約。

盛裝銀飾頓時把姑娘裝扮得宛若天仙。盛裝的女兒,就是母親一生一世的驕傲。盛裝的姑娘們圍著圓圈踩鼓,深碧泛藍的江水、閃亮的銀飾、火紅的盛裝,構成了最美的色彩躍動。

姑娘們大都穿著盛裝,頭上戴著各種式樣造型的銀飾品,頸上套著大大的銀項圈,手上戴著手鐲,有的頭上還插了幾朵野花。她們彷彿在競賽著自己的富有和才藝,展示自己美麗的容顏。有情人在這兒相會,過去不曾謀面的姑娘後生在這裡一步步走進新的人生。

節日期間,男子穿青藍紫等色的對襟衣,包頭帕,姑娘身著繡有各種美麗花紋、圖案的民族服裝,頭髮挽髻、戴上鸞鳳銀冠,佩戴耳環、項鍊和銀圈,身上綴滿銀牌,趕到清水江畔。

相傳姊妹節的前身是“坡會”。苗族姊妹節的範圍較廣,幾百個村寨、十幾萬苗人在禮儀習俗方面大同小異。苗族聚居的地區過去都過姊妹節,如今大部分地區已失傳,唯有臺江縣還完整地保留著這一習俗。

在苗族,母親以女兒的美為驕傲。女兒一生下來,母親就開始為女兒刺繡華麗的衣服,年復一年,等到女兒長到十六歲,母親就推出盛裝的女兒參加姊妹節,即使不嫁人,也要亮出自家的美女以及多彩的盛裝,而這一身盛裝,要花上母親十幾年的工夫。

苗家以養女為驕傲,誰家養了一個美女,不僅本家自豪,而且全寨的人都引以為榮。在這一天,姑娘們都穿著華麗的衣服,佩戴著很多銀飾,在當地觀看像鬥牛、吹蘆笙還會親自參與到跳木鼓舞的活動。

姊妹們便精心打扮。穿上精挑細繡的苗裝,頭戴銀角、銀釵、銀帽,頸戴銀項圈、銀項鍊、銀鎖,身披銀泡、銀片、銀鈴、銀耳環、銀手圈、銀手鐲等等,全身銀飾,少則七八斤,多的二三十斤。

千百的銀角搖,千百的銀身擺動,好似活動的林海雪源,銀玲叮噹,銀佩鏗鏘,飛歌互答,猶如一部宏大的交響樂。其間還有千萬的觀光者和對歌伴舞者,直至天黑方散。

我被這質樸自然的民族風情所感染,醉倒在清水江風情無限的石榴裙下。“姊妹節”通過審美性的歌舞禮儀形式,對苗族人的族群意識和快樂進行了原始自由的表達,苗族人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其毫不掩飾的純真天性與開放熱情是特立獨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