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城市濟南都市圈:濟南與小夥伴們,不破則不立

省會城市濟南都市圈:濟南與小夥伴們,不破則不立

海潮青年:都市圈時代已經開啟,紙上談兵也好,意義不大也罷,所有的觀點都僅供參考,大家對此不必過度反應,看到的觀點越多,越能擴展我們的視野;省會城市都市圈系列,只討論經濟總量1萬億以上的城市之外,有組建都市圈基礎的省會城市,望悉知。

一般來說,人口大省、經濟大省、人口和經濟大省最容易產生經濟總量萬億城市,山東無疑是人口加經濟大省,只是山東只有青島加入萬億俱樂部。山東向來走泛均衡路線,但同樣是均衡性很好的江蘇和浙江,江蘇有3個經濟總量萬億城市,浙江有2個經濟總量萬億城市,而山東目前有且僅有1個經濟總量萬億城市。

這樣的情況下,山東很急,省會城市濟南更急,因為即使加上萊蕪,濟南的經濟總量仍然比青島少3000億, 在山東,濟南的經濟中心性和國際性不如青島,但僅憑藉行政、科教和文化,濟南就是山東的中心,只是過度的看得見的手,不僅左右著省內其他城市,也對濟南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這隻看得見的手對濟南的城市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產生不利的影響。

省會城市濟南都市圈:濟南與小夥伴們,不破則不立

在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城市競爭格局之下,濟南要做大,最快的方法就是使用看得見的手,但這個方法的代價是抑制兄弟城市的發展勢頭,最可能出現得一失多,伴隨濟南的壯大,兄弟城市也能共享發展成果,急需合作思維和鍥約精神,如果說城市群過於寬泛,那麼都市圈應該是較好的選擇。

濟南都市圈

濟南都市圈是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子集,山東半島城市群的規劃始於2005年,後來動靜卻不大,沒有實質性進展。2009年,山東又提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概念,2011年國務院批覆了這規劃,這份規劃是山東半島城市群進程中的插曲。2017年山東省批覆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規劃範圍包括全省,把山東半島城市群劃分為“兩圈四區”,即青島都市圈、濟南都市圈,煙威都市區、東濱都市區、濟棗菏都市區和臨日都市區。

省會城市濟南都市圈:濟南與小夥伴們,不破則不立

在一個省內劃分6個都市圈和都市區,是齊魯大地的首創,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的創舉背後,可以看出山東根深蒂固的平均主義、看得見的手遠多於看不見的手,山東有半島城市群之名,卻沒有城市群之實,直到現在仍然找不到城市群建設的切入點,因為城市群需要的不僅僅是“城市”,還需要“群”,“群”的基礎和起點就是合作思維和鍥約精神,破除平均主義,分清輕重和緩急,讓看不見的手起主要作用,城市群如此,都市圈更是如此。

省會城市濟南都市圈:濟南與小夥伴們,不破則不立

濟南都市圈規劃範圍包括濟南、淄博、泰安、德州、聊城和濱州的鄒平市,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人口3000餘萬,目前的濟南都市圈僅僅剛剛起步,這一階段是催育濟南的過程,離產生溢出效益還有很長時間,這一階段就像濟南已經喊出的那樣:需要山東全省之力,山東要把高端要素向濟南集聚、各方面都要向濟南傾斜,山東要把大項目、好項目多放在濟南。至於濟南都市圈的規劃,詳見相關規劃文件,這裡不再複述。

濟南與小夥伴們

濟南都市圈由濟南和5位小夥伴:淄博、泰安、德州、聊城和鄒平市(縣級市,由濱州代管)組成。濟南,山東省會,副省級城市,山東的行政、科教、交通、文化中心,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濟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2018年,不加入萊蕪,濟南以微弱的優勢在經濟總量上超過煙臺。

省會城市濟南都市圈:濟南與小夥伴們,不破則不立

淄博地區是齊文化的發源地,而“淄博”是淄川和博山合稱,淄博是資源型城市中的再生型城市,2018年,經濟總量突破5000億,在山東排第五。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作為歷史文化名山,泰山還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助力泰安成為旅遊城市,也使得泰安成為第一批對外開放旅遊城市。

省會城市濟南都市圈:濟南與小夥伴們,不破則不立

德州是山東的西北門,還被稱為中國“太陽城”、“功能糖城”。聊城是“江北水城”,歷史上創造了運河文化,而近來被點名批評“對古城保護不力”。鄒平在2018年完成了撤縣設市,由濱州代管,是濟南都市圈的小成員。

濟南都市圈規劃對濟南與小夥伴們的總體定位是文化型都市圈、環境友好型都市圈、樞紐型都市圈,輻射黃河中下游的強勢龍頭,有國際競爭力的基礎產業中心、先進製造業中心、服務業中心。

濟南都市圈的優勢在於濟南,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有較高的行政地位,可支配資源較為充足,濟南與小夥伴們經濟基礎良好,人口集聚,城鎮較為密集,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都比較豐富。劣勢也主要表現為濟南較弱的經濟實力,較弱的經濟實力加上過多的看得見的手,使得市場經濟的運行產生的作用很少,因此在都市圈成員中的利益協調、各方讓步與妥協、規則的統一上,出現難處不可避免,而且難處程度會比別的都市圈要大。

濟南與青島的都市圈

山東是雙中心驅動省份,濟青兩陣營的網友在網上爭得不亦樂乎,但放眼全國,南方沿海省份也不乏雙中心省份,江蘇的蘇寧、浙江的杭甬、福建的福廈、廣東的廣深,只不過這些省份在雙中心模式上已經表現得理性,在過去很多年中兩城歷經矛盾、溝通,現今已開始走向“融合”,他們探索出了完整的雙中心驅動模式,這方面山東的濟青要遠遜於南方沿海省份。

山東人口體量、經濟體量都很大,可支配資源較為充足,但沒有資源是多餘的,以一省之力操作2個都市圈和4個都市區,是否能運作好還要打上問號,路徑是否正確也要打上問號;濟南主管省會職能、文化職能,青島主管經濟職能、國際門戶職能,這樣的的模式是否應該深入考慮?這方面,山東無疑應該對標廣東和江蘇,甚至是福建。

退一步講,以山東的人口體量和經濟體量,在當下也可以支撐2個主要都市圈,前提是不使用抑制對方這手段。兩城及兩都市圈的基礎不同、具體情況不同,一個是海洋思維,一個是內陸思維,青島已經向外部尋找資源和學習對象了,濟南也可以做到,但也別把焦點都放在青島上,需要有自己的思路。

濟南離青島三四百公里,可以自成一體,幾十年來踐行不同的發展路徑,按理說矛盾已經很少了,實際情況是矛盾沒有變多,卻沒有明顯變少;在未來十年,濟南及濟南都市圈完全有可能從發展思維上,與青島互動,差異化發展,山東要少用看得見的手約束青島,如此一來青島才會以經濟性、國際性優勢支持省會壯大,內陸與沿海兩城可以實現互補,而非對立。

省會城市濟南都市圈:濟南與小夥伴們,不破則不立

無論是濟南,還是濟南都市圈,並不缺少可以學習的對象,相比於條件較差的鄰省省會,濟南的條件要好很多,但別人能快速崛起,濟南的速度卻慢很多;南邊的鄰居,省會的首位度也不高,但江蘇各城市的均富效益比山東好,所以南京的經濟在快速發展、良好的發展資源在集聚,濟南卻未如此。這需要山東的反思、濟南的反思,最後,送濟南及濟南都市圈一句話、討論山東不得不說的話:不破則不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