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姚晨最近演了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都挺好》,看着够扎心的!这部剧讲诉了苏家母亲去世后,三个子女围绕父亲的安置和赡养的生活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其中

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引起了最多热议。

姚晨饰演的三女儿苏明玉,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母亲非常重男轻女,父亲是个懦弱自私的人,两个哥哥受父母影响,也没有宠爱过这个最小的妹妹。


苏明玉的母亲极其重男轻女,严重到什么地步?

在饭桌上就能感受到区别对待,两个哥哥有鸡腿吃,她没有;考试复习够忙了,回家后妈妈还让她帮哥哥洗衣服;家里本有四间房,为了供哥哥们读书,工作,结婚,一间间的被卖掉,到最后苏明玉回家连睡觉的房间都没有。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苏明玉成绩优异,可以上清华,母亲却连一本复习资料都舍不得给她买。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苏明玉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是一个妈生的,自己和哥哥们待遇差别那么大?苏家母亲终于把话挑明了“因为你是个女孩!”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多年的不公滋生出的怨恨让这件事成为了导火索,她选择与父母决裂。和《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不同,樊胜美选择逆来顺受,苏明玉则是与家庭划清界限。

后来,凭着努力与才华,苏明玉拼出了自己的一条血路,当上了人人羡慕的女强人。看似越来越好了,但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影响却像心上的刺,时不时地扎的人生疼,提醒着她其实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女儿不配拥有自己的房间、女儿就该被明目张胆的区别对待、女儿就该为兄弟、为家庭无私奉献,都2019年了,为何重男轻女还在代代相传?

重男轻女这个沉重的话题,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极其重男轻女的往往是女人,为何这些女性,在做了重男轻女的受害者后,还会继续做重男轻女的拥护者呢?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根本的原因是,很多女性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接收到“女人是劣等的,女人不如男人”的信息,造成了她们对女性身份的极度不认同。结婚后这部分女性会希望通过生个男孩来“翻盘”,仿佛生了男孩后意味着自己也拥有了一部分男性特征,如果生了女儿,就会将对自己性别不认同的部分投射到女孩身上,因此代代循环。

另外一个有趣的原因,以前都是男主外的,女人只能依附丈夫生活,丈夫是她的生存养料供给者,当她了解到丈夫喜欢男孩时,就想拼个儿子,不然就愧对丈夫,也怕得罪丈夫;儿子结婚后,她又会出面逼迫儿媳生个男孩,以免做爷爷的不高兴。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做恶人的是奶奶,但她执行的其实是男人们的意志,整个过程男人不需要说的太直白,因为他知道妻子肯定会顺着他的意愿做事,他只需要假装藏好自己的想法,让奶奶去当这个坏人就行。

所以并不是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女性比男性多,而是大多数女性是在执行男人重男轻女的意愿。


不甘心是第三个原因。以前的社会生了女儿,女人家庭地位下降,过得很惨,成为重男轻女的受害者;生了儿子就能母凭子贵,翻身成为既得利益者。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可以逼迫别人了,整个社会却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她们当然不甘心,凭什么你就不用受我当年受过的罪了?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于是开始鞍前马后、不遗余力地去逼别人生儿子。

那么重男轻女家庭中的男孩一定是幸福的吗?不,男孩也是受害者。父母对女儿的轻视会让男孩自觉高人一等,潜移默化地仇视、蔑视女性,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是他学会和异性正常交往的绊脚石,更别提以后组建家庭能不能经营好婚姻关系了。

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不爱女孩也不爱男孩,男孩并未被当作独立的人来对待,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延续香火生个儿子来继承皇位,这种家庭很难真正去发掘孩子的其他优点并正确引导和培养,在父母眼里,他的性别就是最耀眼的闪光点,盖过一切。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曾经也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我的父母一直不承认自己重男轻女呢?比如看看以下这些话。

“我们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再生三胎吧!”“这不是重男轻女,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你的孩子以后又不喊我爷爷,房子自然只能买给你弟弟!”“他是男孩,爱玩又有啥,你不好好做家务长大了嫁不出去的。”


一边不承认,一边却在身体力行。当女孩和她们争论的时候,父母会说出

“要是我重男轻女你就不会长这么大了”“还跟弟弟抢房子,要是我重男轻女你早就去打工了”


这些话,仿佛女孩只要好好活在世上就应该感恩戴德,更不该去计较其他不公平。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不承认一是因为要面子。要维护自己一贯的优秀形象,自己并不是有传统思想、落后守旧的那种俗人,想向其他人证明“我们不一样”。


二是给自己留后路。毕竟将来老了还要用“亲情”来道德绑架女儿养老,这么轻易承认,万一女儿觉得委屈以后都不好开口提要求。

他们的逻辑是女儿要嫁人,以后儿子付出比较多,所以理应得到的更多。虽说怎么分配财产是父母的权利,但是在财产上分配不均,却在养老上希望女儿们分摊或者多摊,套上他们“付出的多所以应得的多”的逻辑来看,是不是道理就说不通了呢?

说来说去,重男轻女的本质其实是“利己”,怕没人养老送终,扫墓,以为现在无尽地宠儿子,以后的晚年生活就能得到保障。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但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儿子,一种极度自私,只知掏空家底满足自己,最后父母还是靠女儿伺候养老;一种是父母执着于掌控儿子,生养之恩大过天,所以日常生活、结婚生子、事业工作都要强行干预,最后逼走儿子。

曾经围观过小区里两兄妹吵架,妹妹指着哥哥鼻子破口大骂:“你再嘚瑟有什么用?你没有儿子只有女儿啊!你这辈子就是生女儿的命!”哥哥听了竟然被噎的说不出话。


我当场石化,这种话算哪门子的大招?但是后来呢,哥哥的女儿们特别孝顺,带父母到处旅游散心;而有个儿子就嘚瑟的妹妹,儿子因不堪忍受母亲的掌控,在大学时就计划着逃离父母,毕业后毫不犹豫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去年连春节都没回家,今年也没回来。


我家不重男轻女,女孩也很好,养好身体拼三胎吧!



所以把孩子逼成这样,生男孩的优越感又体现在哪里了?醒醒吧!有句话说的好——养儿不防老,防老靠防晒。

更何况现在大多数的“养儿防老”,到头来却变成了“养儿啃老”,与其把晚年生活寄托于儿子身上,不如现在自己努力多挣点钱靠谱;与其等着别人负责你的人生,何不自己负责自己的人生?


从宏观上看来消除重男轻女并非易事,但依然得去做、去说、让更多的人看见并思考。希望每一对父母都能明白,儿女都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都应该在父母的爱与欣赏中成长,而不是因为性别而被区别对待。


家有三岁牛宝,擅长用漫画记录宝宝的日常和带娃心得。更多有趣、感人的母婴漫画,可以关注我:echo小茵茵 常来找我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