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在的中學和高中,動不動就讓回家反省,耽不耽誤學習?大家怎麼看?

坡子3


這種事高中真遇到了,遇到的兩個班主任都是這個樣子。真的很煩,起晚了睡晚了講話打球,一點事就讓叫家長,軟暴力,不讓你上課就在辦公室等著,家長來了就一直講,能講幾個小時,學生也得站那聽著,最後就得送點東西不然能讓你一上午上不了課。

高二時候分班就沒留家長聯繫方式,開學沒多久又來這一套,但是班主任沒聯繫方式我也不說,耗了一上午讓我回去上課了之後再沒找過。宿舍另一個家裡人都在外地也回去了,剩下的兩個家長來了送了禮很快就回去了。結果就是家長來了的兩個舍友最後出去租房子陪讀了。

有一次兩個人晚上睡覺說話被抓到,家裡人在外地的寫了檢討就沒事了,另一個就得家長來送禮。不過送了禮的坐在前排,我和另一個不送禮的坐最後,他才160幾坐最後一排。

所以現在我一聽到什麼靈魂工程師這種話就覺得可笑,這只是萬千工作中的一種普通工作崗位。也沒有那麼高的覺悟,做培訓班的時候也是如此,自己的學生每天都去解答一下問題,一週至少有一次額外專項練習,不懂的就講。不是自己的學生,只能做到你問我題目我告訴你怎麼做。


一隻大鴿子


舉一個例子:

一個男孩子在課堂上搗亂,大聲說話,老師非常生氣,於是似乎慣例似的進行處罰,怎麼處罰呢?

老師把這個男孩子“請”到教室牆角,或者“請”出教室,去門口或走廊上罰站,至於罰站的時間就全看老師心情了,搞不好就是一節課。

正常麼?

在很多國家,這樣是要被起訴的。

1989年,聯合國大會就公佈了《兒童權利公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兒童的受教育權,在正常上課時間內,孩子被罰站,失去的不是這一節課45分鐘,而是他本該有的在教室上課學習的權利。

那麼外國是怎麼處罰學生的呢?同樣的案例,一個男孩子在教室裡大聲說話,老師也會給予處罰,會在教室外放一把椅子,讓孩子坐在那“反省”,但時間不會超過兩分鐘,而且一定是明確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樣:“你剛才在課堂上太大聲了,其他小朋友根本聽不到老師聲音了,所以你需要在這裡想兩分鐘,然後在繼續上課。”或者類似的方式。

所以,題主說的動不動回家反省,那就不是一節課45分鐘的概念了,不但耽誤學習,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很大,孩子會倍受打擊,深深的挫敗感不但不能達到“反省”的目的,相反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面。

老師的本意可能是為孩子好,但方式一定是錯的。


童心朵之雲


在初中和高中都有讓孩子回家反省的情況。對於孩子來說,是孩子犯錯後所要承受的一種處罰方式,並且是對於犯錯比較嚴重的孩子才採取這種方式。如果學校做出這種規定,那麼大部分回家反省的孩子,其行為已經嚴重影響自己或同學的學習,對於此時的孩子而言,行為習慣的養成,遠遠大於學習的重要性。不過讓孩子回家反省是一種比較粗暴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承受是有一定傷害的。


針對此類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對於孩子犯錯行為的嚴重性和錯因一定要查清楚。

孩子不同的行為,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對待。每個孩子犯錯的動機和想法,可能是不相同的,因此,我們要明白每一個孩子犯錯的動機是什麼?根據孩子犯錯的想法,辯證的來看待對事件影響的好壞,有針對性得進行懲罰。讓每一個孩子因為自己的犯錯,受懲罰而心服口服。


第二,瞭解孩子的家庭情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否疏於管理。

有些孩子的行為習慣極差,那是因為在小時候,父母就對孩子疏於管理,沒有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現在孩子在學校犯了嚴重的錯誤,讓回家反省,如果父母沒有及時進行教育管理,那麼孩子回家後,不好的行為就會繼續得到放大,反而沒有起到任何好的作用。

第三,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讓孩子回家反省。

當孩子回家反省的時候,相當於就是學校對孩子的管理已經失去了效果。學校對孩子的不認可,也會讓孩子在內心當中產生一種自暴自棄的想法。孩子會覺得自己學不好,上學也沒什麼用,學校的老師也不喜歡他到學校去上學。因此,讓孩子回家反省,對孩子內心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用這招。

總而言之,孩子的行為總是在正確與錯誤的矛盾糾結中不斷的成熟。對於孩子的教育還是要有耐心,不能以回家反省這種比較粗暴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中學教之道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

1.現在的教育,家長、社會、學校毫無界限感,抓孩子學習應該是教師為主,卻動不動讓家長輔導;孩子的言行舉止、習慣養成等需要家長配合,部分家長卻無耐心做到;

2.焦慮情緒的傳染。目前教育的問題,有些並不是教育的原因而是社會因素,因為出現在教育領域,所以很多壓力就指向了學校和老師,導致很多教師不敢管學生。當然,久而久之,也就導致了部分教師責任心缺乏。

3.家長越界。部分家長,一旦孩子的成長出現問題,就會指責學校指責老師,甚至聯名要求學校換老師等,干擾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此類行為導致學校不敢管、不願意管學生。

4.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懂得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懂得與人溝通的技巧和具備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


行者有數


這個問題,家長和學校因為看事物角度不同,觀點自然不同,這也是產生家校矛盾的重要原因。

回家反省是把雙刃劍

學生回家反省,家長擔心孩子成績受影響。

學生不回家反省,學校擔心影響學校教學秩序。

我們來細數一下這把“雙刃劍”:

1.學生為何回家反省?什麼尺度應該回家反省?

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的奶奶情緒非常激動到學校要找校長,原因是孫子被回家反省了,反省的原因是在宿舍抽菸。奶奶到學校後覺得很不能理解,馬上考試,孩子學習還不錯,犯了錯誤就罰唄,打兩下也行,回家多耽誤學習,校長糊塗了,不理解反省制度。學校的許多規定家長並不知曉,如果學校將“回家反省”制度化、透明化,明確什麼樣的問題必須回家反省,設定高壓線,家長有了心理準備,出現問題便會主動配合學校完成教育。

2.回家反省家長都做些什麼?

在學校惹了禍,回家自然是沒有好果子,一頓狂轟亂炸,不問事情原由,要麼指責謾罵、要麼溺愛袒護,很少靜下心來和孩子找錯誤。將“回家反省”的錯誤矛頭直接指向學校或孩子,不在自身教育是否得當上找原因。

3.回家反省為何越用越多?

我們經常看到報紙或新聞,老師體罰、變相體罰受到處理。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保護,失德教師肆無忌憚需要懲罰。

可是當一個老師只能用思想教育約束孩子的時候,不敢想教育的未來。

今年教師的懲戒權被再次提上兩會,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現存的懲戒體制不夠健全?

4.如何讓反省制度起到最大效果

要用好這把劍需要學校和家庭合力出擊

學校要慎用回家反省,有方案,有原則。

家長在學生回家後,任務是讓孩子知道自身錯誤在哪裡,而不是狂轟亂砸,不問青紅皂白。

這兩點做到,家校矛盾自會減少

回家反省這把雙刃劍 才會發揮實效!~


哥生活有態度


“動不動”這個詞用的好,動不動的意思就是說學生犯錯誤,不管大小都讓回家反省,這當然是不對的,那樣的話不就亂套了嗎?回家反省就成了唯一的教育方式了。一定耽誤學習啊,如果這個事是真的,一定都反對,很多老師都會反對的。

試想一下,孩子課間上廁所遲到了;偶爾一次作業沒完成;讓背誦的課文沒背過,如此等等,都稱之為小錯誤,這樣的錯誤,不知道哪個學校是讓學生回家反省的,提問者能舉個例子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點小錯誤是人之常情,依靠老師教育足夠了。

反過來看,錯誤不只是有小錯誤,還有一種大錯誤呢,在學校吸菸喝酒;課堂上屢次大喊大叫擾亂課堂秩序;欺負弱小同學;勒索同學錢財,如此等等,這些錯誤該不該回家反省呢?

有人說,讓孩子回家反省耽誤孩子學習啊,有句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耽誤幾天學習能讓一個孩子認識犯錯誤並能改正錯誤,那是非常值得的。再者說,一個天天吸菸喝酒打架的同學,你還期望他在學校能學習嗎?在家一天和在學校一天是一樣的,不耽誤學習。某些所謂專家可能會說,這是剝奪學生受教育權利。我想問,和權利對應的是什麼?義務或者說是責任。他有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有遵守校規校紀的義務和責任,當你不盡義務,不負責任的時候,只強調權利,這是一種什麼心態?每個人都有活著的權利,那是在你遵紀守法的前提下!如果你犯了法,沒盡到遵紀守法的義務,國家就會剝奪你活著的權利!這個道理很難懂嗎?

每次看到有些人片面的強調權利,我就想反駁他,人生不止有權利,還有義務!只談權利,不談義務,或許這是大部分噴子,無賴和水軍的統一特點吧。


人生苦旅80後


動不動就讓回家反省,肯定耽擱學習,但前提是這孩子有心學習。若是中學、高中都沒有自制能力,調皮搗蛋的,自己不學還影響老師的教學秩序,以及侵犯其他同學學習的權利,那就是另外一說了。

這個問題,以偏概全,自己的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學校會“動不動”就趕孩子回家。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是孩子已經劣跡版版了。對於學校的心聲就是:“我不能勒令你退學,但是同樣我也教不了你,你也不肯學,機會給得足夠多,仍然不珍惜,那就回家去反省反省。”

同樣的,學校這個舉動,在給孩子敲警鐘的同時,也是在給家長敲警鐘:該好好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家庭教育不對,學校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

若是沒有前科的孩子,動不動就被叫回家反省,那是學校不負責任;反之,是家長和孩子自身的責任。


熊孩子專治


從表象看,回家反省是學校對學生的不負責,是一種逃避行為。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首先,讓學生回家反省基本出現在學校對學生的說服教育已經無效的情況下。基於此,學校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教育學生,因此才讓學生回家反省,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自我反思,同時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進一步教育。其次,回家反省說明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已經無視切違規多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依舊讓學生留在學校,反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不如回家,換個環境,思考自己的行為或者重新制定目標。最後,學生都被要求回家反省了,說明家庭在學生的近期成長過程中處於空洞狀態,必須要進行糾正,回家反省,其實是給家長和學生一個相互瞭解的機會。強調一點,孩子的教育,關鍵在家庭,學校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所以在教育過程中,家庭不能推脫,更不能逃避對孩子的教育,而把孩子粗暴地交給學校,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最好與學校保持統一,家校配合,才能更好地引導,教育孩子成長。


張三瘋125


本人從事高三教學十多年,這裡所說的"動不動回家反省"的現象,是在中學階段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我談談個人的看法。1,從國家和各級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來看,學校動輒讓違紀的學生回家反省是不合適的。因為學校本來就是規範,教育和引導學生正常健康發展的地方。這是教育的功能之一。2,但是,相關教育法律法規也有明確規定,在校中學生有嚴重的不良行為,如吸菸酗酒,尋釁滋事,吸毒涉黃,帶攜帶管制刀具等,學校和監護人應共同應對,也就是說,學校不僅應主動和家長溝通,而且必須這樣做。學校有必要讓學生回家反省,行為嚴重的,學校和監護人可協商決定將學生送至工讀學校。3,不過現在很多中學班主任,圖管理省事,學生有輕微的違紀,他們就讓學生回家反省,這是學校和班主任工作的失職。4,不排除有些班主任,利用學生的違紀行為,讓他們回家反省,藉機暗示或勒索學生家長的財物,等這一目標實現後,這些班主任自然會按家長的請求,讓學生立即返校。這樣的班主任是教師隊伍中的害群之馬,但現實中還真不少。


黃岡老師


回就回吧,大不了不讀了。反正現在班上已經有12個已經停課回家,有4個已經輟學不讀了。還義務教育呢?八年級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