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寫正書法的先生們,你有書法可交流嗎?

朱國友6


由於平時工作較忙,租的房子空間也不夠,我沒寫過如題主這麼大篇幅的書法。職業病也限制了我連續寫字的時間,不能寫久,否則脖子和肩膀會僵。



雖然寫字不容易,但無論是正書還是行書,我都很少有留,幾乎都是寫完就折起扔紙箱裡頭,等到箱子裝滿,就拿去扔掉。只有偶爾心血來潮,才會拍個照發個朋友圈。


題主的書法,臨的應是顏體,看得出來,間架結構是把握得可以的,也相當有耐心,能寫那麼多字,我深感佩服。可是寫字一定要謙虛,不能寫出作品後就沾沾自喜,過分自信只會成為遏止你進步的絆腳石。大篇幅只能證明你有足夠的耐心,卻不能證明你的水平高超,更不能以多取勝。我不喜歡糾小毛病,也不喜歡糾結臨得像或不像,只要寫得好,即使不像也是好字。然而,不得不說,題主的字還未到家,用筆遲滯漂浮,不知是否懸腕懸肘執筆不穩的緣故。還要多下功夫,先用米宮格紙好好練練單字,把基礎打紮實。


倚齋聽風雨


哇哇哇,樓主厲害厲害。

在我大一的時候還不知道什麼是書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就加入了書法協會了,從剛開始拿筆都不會到都是社團裡的師兄師姐他一步一步的教導我們,剛開始是學習篆書的大概學了一個學期吧學了中鋒還有粗細的變化。大篆和鐵線篆,就寫了如下圖的那一幅作品之後就沒有堅持寫篆書了。


剛開始我也想學顏體的不過,感覺學起來顏體好難。於是就放棄了後來慢慢的喜歡隸書然後我就買了曹全碑的字帖然後臨摹,在網上找一些視頻自學。大概練了一個月左右吧感覺的話還可以吧

下面的那張圖片作品是參加廣東省各大高校的書畫比賽,剛開始時是進入了初選到後面慢慢的被篩選掉了。不過沒關係吧這些是志參與的。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一些書法水平


寫得不好請多多指教一起互相學習啦!


zzz思念


你這不是在提問,大有天下無人的狂傲。以你這樣的態度,不要說交流二字。純粹是來顯耀。

你的柳體字,滿打滿算二年的水平,便覺得自己是天縱之才,可是,你連學習書法,臨摹字帖的目的都沒有弄清楚。學習書法是為了與人論技?交流是為了與人辯長短?較贏了,心中竊喜,較輸了腦羞成怒。



家有南威之容,方可論於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議於割斷。項籍之強,終不免於自刎烏江。以你形散質疏,骨骸未立之書,便目無天下,不亦妄乎。

學書本為怡情愉性的修身遣時之樂事。人生百歲為長壽,八十為中壽,六十為短壽。開口而笑之時,一月不過四五天。與人較技,必不免於相譏,其辱皆為自尋,其惱數月不消。何苦為難自己!


子衿書法


少要謙遜老要狂!當"人書俱老"之時,你可以笑臨天下。年輕時,還是應踏踏實實謙虛好學為妙,積蓄實力。而多臨帖多讀書的過程,又是很漫長且很快樂的事。。。

.硯邊隨筆.

微風輕吹,銀簾掀動,月色朦朧.<>金曲迴盪,小屋生夢,琴悠悠,思悠悠,引人抒懷,讓人思構.

把手調墨,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展紙取筆,宣紙潔白空曠如廣袤無垠之雪原,鋒毫似駿馬之韁,思緒則如脫韁之駿馬,伴著韁繩的自由抖動,一發而不可收.駿馬時而狂奔,時而漫步,時而駐足,在雪域草原上留下美麗的足跡.

在筆走龍蛇的那一刻,你可以什麼都不想,恍惚之間,大地停止了呼吸,世界混沌而虛無,心被凝固在了無垠的雪原上.那一刻,也可以什麼都想,釋放你澎湃如潮的激情,宣洩胸中的鬱悶,驅散傷痛的陰霾,咀嚼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之境,讓心融化在那潔淨的雪水中.

是那清風,那明月,那琴聲,那墨馨,那古詩......交織在一起,帶你進入一個妙不可言的黑白天地.一個令人神往的藝術世界。

擱筆凝神,雙目微閉,彷彿意猶未盡,卻又十分愜意!

我的字,請批











四官殿人書畫


1,我真沒看出你寫的什麼體,粗一看,顏體,再一看,不對,柳體,也不對,你這搞得我好糾結,你自己沒發現嗎,顏不顏柳不柳。

2,作為沒練過書法的人來講,你這不錯,畢竟是標準正書,作品整體感也很強,而且水平也確實比頭條裡好些人強,那些人完全是胡搞浪費紙墨,你的書法表現還是踏實的認真的,這一點很可貴,你要保持加油。

3,你的問題分析,主要在於筆畫和結構。一個楷書的特徵首先反應在基本筆畫上,柳顏歐趙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分明,其次是結構,顏平正,柳歐險絕,學習楷書一定要把結構特徵表現出來。

綜上,你水平還不夠,要補基本功,把基本筆畫苦練一下,要達到感覺相似度90%,結構要揣摩好,不要急著下筆,先讀貼,好好分析單字點畫的搭配,然後下筆,感覺不對,又回頭分析,一定要寫出結構感,特別是柳體,結構太完美,結構掌握好了會非常漂亮。

你點名拉出來溜溜,這很乾嘎了,我的水平低就不貼了,但可以說比你好,信不信由你了。講真,也不比妄自菲薄,我寫的其實要超好過人,貼出來搞點贊那是很容易的,但我不會貼,因為敬畏,你見過那種天賦驚人高手後,會驚歎別人的強大自己的渺小,唯有奮起直追,那還有心思好意思去發什麼貼,即便自己比一般愛好者水平強。

不多說了,直接欣賞高手作品吧,頭條王繼敏的單字,和我以前收藏的西安書友王家榮的神策軍臨摹,好好感受下吧









地球體表精修技師陳


如果有心寫好書法,恪守傳統是最起碼的要求和原則!一個習書人的作品若是無源無根,那是難以服眾的。雖然有人不承認正書是書法的基礎,並且認為晉唐以前的書體才稱得上書法之源母,但從當今大眾對書法的基本審美標準和視覺習慣來看,正書已然就是書法的基礎模版,“顏柳歐趙”其中之一,仍舊是當今正規習書人入門從道的最初步選擇。我十分贊同啟功先生的觀點:“練習書法就跟上正規大學一樣,正字楷書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也是必須要爭取得高分的基礎課程,你如果必修課拿不了高分,行草等選修課是很難有滿意結果的。有的人行草寫的好,那一定是得高分的必修課帶動的;有的人行草看出去很新穎甚至很怪誕,十有八九與自已必修課不太好有關。哪怕是追求個性張揚和創立屬於自已的書風,也一定要有傳統做支撐,即便你再新穎的書法作品,如果一點沒有傳統的影子,那你就是一個失敗的習書人。”








江畔老侃


先生們,女士們,今天我免貴姓某某某能特邀愛寫正書法的網友拿出您的作品來交流嗎?半夜上衛生間為了方便又節約電,我拿手機當電筒照明。手癢癢的點了下紅色的今日頭條,眼前跳出一排文皺皺的提問。雖然我對目前的書法現象很有看法,但主流還是向上的。就如發話的這位文質斌斌的書法愛好者十分卑謙低三下四不恥下問。我正感嘆佩服準備向他致禮時,突然看到一排流裡流氣小字。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那個文人不見了,脫了衣服變成馬販子了。開始我以為自己沒睡醒在做夢,但衛生間的氣味確認我沒恍惚。可對這個提問產生了反感。加上這個副標題做什麼呢?再看下面網友的評論茅塞頓開,是刺激人的神經採取討人罵的方式攢點擊量。網友說點擊量可換成硬通貨。換句話說就是騙錢。我再看下去網友的書法作品象飛花令般一個接著一個曬了出來,評論也象菜市場十分熱鬧。首頁的網友的評價果是真知灼見也忌惡如仇,可眼前的事實讓人怎麼也不明白為什麼要用歪門邪道來談論書法呢?一個“醜書”就已經夠煩的了,又來個“丟包”的書法家。唉,衛生間氣味不好受,還是回去迷會覺吧。


徐徐升起438


所謂書法者也,其實就是“您散之”

對於什麼是書法或者書道,我們古人已經說的很明白不過了,今人只在理解上下功夫罷了,關於“書法”,簡明地說它,其實就是你散之,所謂的散之,就是散懷抱而渲瀉之,如此而已,並不是特別深奧的東西,也不必要說的神神秘秘的,或者故弄玄虛的,就象詩言志之類,亦是散也,在漢代的那位蔡文姬的父親蔡邕就在其筆論中說的明白不過了,我最先讀它是在那本《歷代書法論文選》中讀到: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這個說書法的心態與奇妙的含義,也不是特別的複雜,十分的簡明,整個過程無非是閉戶深山中,獲得一種寂靜的心態後,藉助文字的書寫來舒展自己的胸襟與懷抱。這個說法已經很久的存在我的腦海中,今天又回想一下,重溫一下,蔡美人的爸爸說的無非是運行書寫的心境應當是如何的,今天的人能象古人那樣的書寫的心境其實也不是特別的多,今天的人雜念多,功利心多,所以成功的書寫也少,縱是當今名聲很響的書法人士,往往佳作亦是少之又少,耐看的並不多,往往初看還嚇人,過後總覺得漏洞百出,與古人相去太遠。

遠古的人的字為何能夠寫的好,縱是沒有留名的書跡,同樣為我們神往,成為學習的範本,這想重要的應當是心態,那時的古人,沒有今天這種未法時代那般的神魂顛倒的,心理障礙多,古人生在遠古時,原初的心境與心態是佔了主要的位置,他們敬畏天,敬畏自然,亦敬畏天之子:所謂的王者與皇帝,所以他們對於至尊的心態是如何的,亦用這種心態來書寫,把書寫看成神聖的事業,尤其是寫了要刻錄在龜骨等動物的骨頭上的,作為一個占卜的法器,當然還有鼎器上的,這個是成一個國(諸侯國)之象徵的記錄,自然會以敬畏的心來書之,為此他們會放 下一切不必要的雜念,努力做好這件神聖的事。另外的秦漢時的文字多書在竹簡與木片上,所用於書寫的空間被逼得儘可能的節省,這個所謂的竹簡書法其實有留存後世的青史的感覺,竹子本色為青,或者若不寫得小而精緻,所佔空間會很多,也就是造成閱讀與收藏的不太方便。而且青史得傳之後人,是一種永久性的記錄,古人對於後來者的敬畏恐怕也是同等於先祖(文章千古事,文與字皆在其中),所以古者書寫不會有絲毫的馬虎,一切以如對至尊的心來對待書寫。

這樣你看到的甲骨文字,金文,篆書,秦漢的簡帛木牘書法,還有敦煌的那些紙本書寫的經文字,大多數是寫的小而精緻,盡精微的墨跡,卻有一種致廣大的氣魄與風神,這個書法的風神,唐宋之後是少有了。

遠古的書家與遠古的工匠一樣,心態寂靜超然,沒有過多的世俗雜念,他們幹什麼都是沉著而製作精緻,連布帛都能織得輕於蟬翼,很薄很薄的,就象秦漢之人寫在竹片上的小字,很小很小的,卻是筆法結構完備而不失。當然他們寫軍情文書會飛快,這個是與生命與鮮血的減少而與時間賽跑一般,是必要的,但他們大多數的文書的書寫,就是有一種散然的情形下的書寫,似乎他們書寫時,是進入禪宗一般的境界,進入寂靜的狀態,這個懷抱,可以稱之為“散”。

繪畫中的暢神說是接近書法的散環抱說,什麼“望秋水,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什麼“搖手非之蕩吾胸”,其實與散環抱的意義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書畫本一體,遠古如此,進入文人畫的操作的歷史狀態下亦是如此,同樣是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的,各種藝術甚至佛理禪宗皆是如此,連莊子的恍惚之境也不例外的。

我們知道的李叔同寫的魏碑還有點俗氣,濁氣,火燥氣,當他成了弘一法師時,那個世俗的心境放下了,散了,所對的至尊至聖是我佛如來,心境變了,所以他後來所書的,不僅僅是多寫佛家之言,恐怕他的書寫風格,進入一個新的境界,與過去寫的“勇猛精進”的魏碑風格的書法相去甚遠,這個遠,是遠離世俗,而進入清澈清涼的境界,火燥氣沒有了,字字能給人以視覺的清涼之感。

我一直在設身古人那個心境是如何的形成,古人所處的環境,遠沒有今天這般的發達,人口也不多,那麼他們的視野多是田野,十分的空曠,在夜間,能用的光也不多,那時絕對沒有霓虹燈炫目的光,常常是月光,古人寫月光的詩很多,可以為證,比如“床前明月光”這個是不太清白的李白寫的,很有名,這還是待在家裡看到的,還有“今夜鄜州月”,“月是故鄉明”,然後是什麼“月上東山”,“月上柳梢頭”,這個只能在戶外能見到,至於“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是佛眼所見,就不囊括進去了。想想古人沒有電燈,也沒有電腦,電視之類,象那幾個傻子“囊熒讀書”或者挖別人牆壁孔“偷光”讀書只是少數特例的,多數在煤黑的家裡等待著很無聊,不如月白風清時在外閒逛,象秉燭夜遊,也只是古時的皇帝與土豪們才消費得起,普通人家象我們上微信,多半是掛在家裡經濟些,所以大多數的古人尤其是窮士人們,晚上看月光是現實的選擇,由此生出許多的詩意來,也就是普通人家多見長用松柏等各種木材燒的火光,當然有少量皇宮與貴族用得起的燭光等,如此所有的古人,對於今天的人,多半是生活在鄉間的感覺,何況今天的鄉間,還有燈光,電視,電腦之類的。那時的古人,生活原始,心境亦不有今天的過多的雜念,原初的心境佔據胸中,所以幹什麼事,專心的多,進入得深的多,書寫自然亦不例外,這亦是古人所書,能夠放在今天,為我們青睞的原因。

一個人成形其實是一種聚,但他總有散落有一天,而且事實上是部分的先開始散了,或者耳,或者眼,或者四肢,或者身體的部分器官,所以一切象是氣聚而成,卻最終還是要散落的,所以我們最應當放下的,其實就是心,自我的散落,這樣,幹什麼,如有神助,這就是古人說的下筆如有神,你遠離世俗,你讀萬卷書,與古人交流,亦是散,對著古人,你有某種神聖感覺,你心境澄明,你懷抱舒展,你下筆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曾經有位老者原名林霖,後來他似乎悟得書者散也,故改名為――林散之

書法就是林散之

如此書法可交流,亦可不交流,但若藏之名山,終究會傳諸其人的,那也是古人與今人的交流,那情形若〝後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


雷家林書畫


你是打算用這個來混飯吃哪還是自己玩,人直白一些甚至狂放一些沒什麼,畢竟書法不能一蹴而就下了功夫取得了一些進步心裡自然高興,但你的行為有點不單純其實也不外乎三種可能,一是你要用這種狂傲的態度刺激讀者從而賺取更多的點擊率,聽說在網上可以靠這個賺錢二,你是個馬前卒,以你的那筆字沒理由那麼狂,之所以你會那麼反常就是刺激讀者曬出自己的作品,從而看看大家都在練哪種楷書,田楷的比率有多少,三嗎,我本不想說,但還要勸你一句戒了吧,沒好處。A,B,C,自己選吧。


手機用戶53419716627


請老師們多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