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正书法的先生们,你有书法可交流吗?

朱国友6


由于平时工作较忙,租的房子空间也不够,我没写过如题主这么大篇幅的书法。职业病也限制了我连续写字的时间,不能写久,否则脖子和肩膀会僵。



虽然写字不容易,但无论是正书还是行书,我都很少有留,几乎都是写完就折起扔纸箱里头,等到箱子装满,就拿去扔掉。只有偶尔心血来潮,才会拍个照发个朋友圈。


题主的书法,临的应是颜体,看得出来,间架结构是把握得可以的,也相当有耐心,能写那么多字,我深感佩服。可是写字一定要谦虚,不能写出作品后就沾沾自喜,过分自信只会成为遏止你进步的绊脚石。大篇幅只能证明你有足够的耐心,却不能证明你的水平高超,更不能以多取胜。我不喜欢纠小毛病,也不喜欢纠结临得像或不像,只要写得好,即使不像也是好字。然而,不得不说,题主的字还未到家,用笔迟滞漂浮,不知是否悬腕悬肘执笔不稳的缘故。还要多下功夫,先用米宫格纸好好练练单字,把基础打扎实。


倚斋听风雨


哇哇哇,楼主厉害厉害。

在我大一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书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就加入了书法协会了,从刚开始拿笔都不会到都是社团里的师兄师姐他一步一步的教导我们,刚开始是学习篆书的大概学了一个学期吧学了中锋还有粗细的变化。大篆和铁线篆,就写了如下图的那一幅作品之后就没有坚持写篆书了。


刚开始我也想学颜体的不过,感觉学起来颜体好难。于是就放弃了后来慢慢的喜欢隶书然后我就买了曹全碑的字帖然后临摹,在网上找一些视频自学。大概练了一个月左右吧感觉的话还可以吧

下面的那张图片作品是参加广东省各大高校的书画比赛,刚开始时是进入了初选到后面慢慢的被筛选掉了。不过没关系吧这些是志参与的。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一些书法水平


写得不好请多多指教一起互相学习啦!


zzz思念


你这不是在提问,大有天下无人的狂傲。以你这样的态度,不要说交流二字。纯粹是来显耀。

你的柳体字,满打满算二年的水平,便觉得自己是天纵之才,可是,你连学习书法,临摹字帖的目的都没有弄清楚。学习书法是为了与人论技?交流是为了与人辩长短?较赢了,心中窃喜,较输了脑羞成怒。



家有南威之容,方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乃可议于割断。项籍之强,终不免于自刎乌江。以你形散质疏,骨骸未立之书,便目无天下,不亦妄乎。

学书本为怡情愉性的修身遣时之乐事。人生百岁为长寿,八十为中寿,六十为短寿。开口而笑之时,一月不过四五天。与人较技,必不免于相讥,其辱皆为自寻,其恼数月不消。何苦为难自己!


子衿书法


少要谦逊老要狂!当"人书俱老"之时,你可以笑临天下。年轻时,还是应踏踏实实谦虚好学为妙,积蓄实力。而多临帖多读书的过程,又是很漫长且很快乐的事。。。

.砚边随笔.

微风轻吹,银帘掀动,月色朦胧.<>金曲回荡,小屋生梦,琴悠悠,思悠悠,引人抒怀,让人思构.

把手调墨,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展纸取笔,宣纸洁白空旷如广袤无垠之雪原,锋毫似骏马之缰,思绪则如脱缰之骏马,伴着缰绳的自由抖动,一发而不可收.骏马时而狂奔,时而漫步,时而驻足,在雪域草原上留下美丽的足迹.

在笔走龙蛇的那一刻,你可以什么都不想,恍惚之间,大地停止了呼吸,世界混沌而虚无,心被凝固在了无垠的雪原上.那一刻,也可以什么都想,释放你澎湃如潮的激情,宣泄胸中的郁闷,驱散伤痛的阴霾,咀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之境,让心融化在那洁净的雪水中.

是那清风,那明月,那琴声,那墨馨,那古诗......交织在一起,带你进入一个妙不可言的黑白天地.一个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

搁笔凝神,双目微闭,仿佛意犹未尽,却又十分惬意!

我的字,请批











四官殿人书画


1,我真没看出你写的什么体,粗一看,颜体,再一看,不对,柳体,也不对,你这搞得我好纠结,你自己没发现吗,颜不颜柳不柳。

2,作为没练过书法的人来讲,你这不错,毕竟是标准正书,作品整体感也很强,而且水平也确实比头条里好些人强,那些人完全是胡搞浪费纸墨,你的书法表现还是踏实的认真的,这一点很可贵,你要保持加油。

3,你的问题分析,主要在于笔画和结构。一个楷书的特征首先反应在基本笔画上,柳颜欧赵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分明,其次是结构,颜平正,柳欧险绝,学习楷书一定要把结构特征表现出来。

综上,你水平还不够,要补基本功,把基本笔画苦练一下,要达到感觉相似度90%,结构要揣摩好,不要急着下笔,先读贴,好好分析单字点画的搭配,然后下笔,感觉不对,又回头分析,一定要写出结构感,特别是柳体,结构太完美,结构掌握好了会非常漂亮。

你点名拉出来溜溜,这很干嘎了,我的水平低就不贴了,但可以说比你好,信不信由你了。讲真,也不比妄自菲薄,我写的其实要超好过人,贴出来搞点赞那是很容易的,但我不会贴,因为敬畏,你见过那种天赋惊人高手后,会惊叹别人的强大自己的渺小,唯有奋起直追,那还有心思好意思去发什么贴,即便自己比一般爱好者水平强。

不多说了,直接欣赏高手作品吧,头条王继敏的单字,和我以前收藏的西安书友王家荣的神策军临摹,好好感受下吧









地球体表精修技师陈


如果有心写好书法,恪守传统是最起码的要求和原则!一个习书人的作品若是无源无根,那是难以服众的。虽然有人不承认正书是书法的基础,并且认为晋唐以前的书体才称得上书法之源母,但从当今大众对书法的基本审美标准和视觉习惯来看,正书已然就是书法的基础模版,“颜柳欧赵”其中之一,仍旧是当今正规习书人入门从道的最初步选择。我十分赞同启功先生的观点:“练习书法就跟上正规大学一样,正字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也是必须要争取得高分的基础课程,你如果必修课拿不了高分,行草等选修课是很难有满意结果的。有的人行草写的好,那一定是得高分的必修课带动的;有的人行草看出去很新颖甚至很怪诞,十有八九与自已必修课不太好有关。哪怕是追求个性张扬和创立属于自已的书风,也一定要有传统做支撑,即便你再新颖的书法作品,如果一点没有传统的影子,那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习书人。”








江畔老侃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我免贵姓某某某能特邀爱写正书法的网友拿出您的作品来交流吗?半夜上卫生间为了方便又节约电,我拿手机当电筒照明。手痒痒的点了下红色的今日头条,眼前跳出一排文皺皺的提问。虽然我对目前的书法现象很有看法,但主流还是向上的。就如发话的这位文质斌斌的书法爱好者十分卑谦低三下四不耻下问。我正感叹佩服准备向他致礼时,突然看到一排流里流气小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那个文人不见了,脱了衣服变成马贩子了。开始我以为自己没睡醒在做梦,但卫生间的气味确认我没恍惚。可对这个提问产生了反感。加上这个副标题做什么呢?再看下面网友的评论茅塞顿开,是刺激人的神经采取讨人骂的方式攒点击量。网友说点击量可换成硬通货。换句话说就是骗钱。我再看下去网友的书法作品象飞花令般一个接着一个晒了出来,评论也象菜市场十分热闹。首页的网友的评价果是真知灼见也忌恶如仇,可眼前的事实让人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歪门邪道来谈论书法呢?一个“丑书”就已经够烦的了,又来个“丢包”的书法家。唉,卫生间气味不好受,还是回去迷会觉吧。


徐徐升起438


所谓书法者也,其实就是“您散之”

对于什么是书法或者书道,我们古人已经说的很明白不过了,今人只在理解上下功夫罢了,关于“书法”,简明地说它,其实就是你散之,所谓的散之,就是散怀抱而渲泻之,如此而已,并不是特别深奥的东西,也不必要说的神神秘秘的,或者故弄玄虚的,就象诗言志之类,亦是散也,在汉代的那位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就在其笔论中说的明白不过了,我最先读它是在那本《历代书法论文选》中读到: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这个说书法的心态与奇妙的含义,也不是特别的复杂,十分的简明,整个过程无非是闭户深山中,获得一种寂静的心态后,借助文字的书写来舒展自己的胸襟与怀抱。这个说法已经很久的存在我的脑海中,今天又回想一下,重温一下,蔡美人的爸爸说的无非是运行书写的心境应当是如何的,今天的人能象古人那样的书写的心境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多,今天的人杂念多,功利心多,所以成功的书写也少,纵是当今名声很响的书法人士,往往佳作亦是少之又少,耐看的并不多,往往初看还吓人,过后总觉得漏洞百出,与古人相去太远。

远古的人的字为何能够写的好,纵是没有留名的书迹,同样为我们神往,成为学习的范本,这想重要的应当是心态,那时的古人,没有今天这种未法时代那般的神魂颠倒的,心理障碍多,古人生在远古时,原初的心境与心态是占了主要的位置,他们敬畏天,敬畏自然,亦敬畏天之子:所谓的王者与皇帝,所以他们对于至尊的心态是如何的,亦用这种心态来书写,把书写看成神圣的事业,尤其是写了要刻录在龟骨等动物的骨头上的,作为一个占卜的法器,当然还有鼎器上的,这个是成一个国(诸侯国)之象征的记录,自然会以敬畏的心来书之,为此他们会放 下一切不必要的杂念,努力做好这件神圣的事。另外的秦汉时的文字多书在竹简与木片上,所用于书写的空间被逼得尽可能的节省,这个所谓的竹简书法其实有留存后世的青史的感觉,竹子本色为青,或者若不写得小而精致,所占空间会很多,也就是造成阅读与收藏的不太方便。而且青史得传之后人,是一种永久性的记录,古人对于后来者的敬畏恐怕也是同等于先祖(文章千古事,文与字皆在其中),所以古者书写不会有丝毫的马虎,一切以如对至尊的心来对待书写。

这样你看到的甲骨文字,金文,篆书,秦汉的简帛木牍书法,还有敦煌的那些纸本书写的经文字,大多数是写的小而精致,尽精微的墨迹,却有一种致广大的气魄与风神,这个书法的风神,唐宋之后是少有了。

远古的书家与远古的工匠一样,心态寂静超然,没有过多的世俗杂念,他们干什么都是沉着而制作精致,连布帛都能织得轻于蝉翼,很薄很薄的,就象秦汉之人写在竹片上的小字,很小很小的,却是笔法结构完备而不失。当然他们写军情文书会飞快,这个是与生命与鲜血的减少而与时间赛跑一般,是必要的,但他们大多数的文书的书写,就是有一种散然的情形下的书写,似乎他们书写时,是进入禅宗一般的境界,进入寂静的状态,这个怀抱,可以称之为“散”。

绘画中的畅神说是接近书法的散环抱说,什么“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什么“摇手非之荡吾胸”,其实与散环抱的意义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书画本一体,远古如此,进入文人画的操作的历史状态下亦是如此,同样是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各种艺术甚至佛理禅宗皆是如此,连庄子的恍惚之境也不例外的。

我们知道的李叔同写的魏碑还有点俗气,浊气,火燥气,当他成了弘一法师时,那个世俗的心境放下了,散了,所对的至尊至圣是我佛如来,心境变了,所以他后来所书的,不仅仅是多写佛家之言,恐怕他的书写风格,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与过去写的“勇猛精进”的魏碑风格的书法相去甚远,这个远,是远离世俗,而进入清澈清凉的境界,火燥气没有了,字字能给人以视觉的清凉之感。

我一直在设身古人那个心境是如何的形成,古人所处的环境,远没有今天这般的发达,人口也不多,那么他们的视野多是田野,十分的空旷,在夜间,能用的光也不多,那时绝对没有霓虹灯炫目的光,常常是月光,古人写月光的诗很多,可以为证,比如“床前明月光”这个是不太清白的李白写的,很有名,这还是待在家里看到的,还有“今夜鄜州月”,“月是故乡明”,然后是什么“月上东山”,“月上柳梢头”,这个只能在户外能见到,至于“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是佛眼所见,就不囊括进去了。想想古人没有电灯,也没有电脑,电视之类,象那几个傻子“囊荧读书”或者挖别人墙壁孔“偷光”读书只是少数特例的,多数在煤黑的家里等待着很无聊,不如月白风清时在外闲逛,象秉烛夜游,也只是古时的皇帝与土豪们才消费得起,普通人家象我们上微信,多半是挂在家里经济些,所以大多数的古人尤其是穷士人们,晚上看月光是现实的选择,由此生出许多的诗意来,也就是普通人家多见长用松柏等各种木材烧的火光,当然有少量皇宫与贵族用得起的烛光等,如此所有的古人,对于今天的人,多半是生活在乡间的感觉,何况今天的乡间,还有灯光,电视,电脑之类的。那时的古人,生活原始,心境亦不有今天的过多的杂念,原初的心境占据胸中,所以干什么事,专心的多,进入得深的多,书写自然亦不例外,这亦是古人所书,能够放在今天,为我们青睐的原因。

一个人成形其实是一种聚,但他总有散落有一天,而且事实上是部分的先开始散了,或者耳,或者眼,或者四肢,或者身体的部分器官,所以一切象是气聚而成,却最终还是要散落的,所以我们最应当放下的,其实就是心,自我的散落,这样,干什么,如有神助,这就是古人说的下笔如有神,你远离世俗,你读万卷书,与古人交流,亦是散,对着古人,你有某种神圣感觉,你心境澄明,你怀抱舒展,你下笔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曾经有位老者原名林霖,后来他似乎悟得书者散也,故改名为――林散之

书法就是林散之

如此书法可交流,亦可不交流,但若藏之名山,终究会传诸其人的,那也是古人与今人的交流,那情形若〝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


雷家林书画


你是打算用这个来混饭吃哪还是自己玩,人直白一些甚至狂放一些没什么,毕竟书法不能一蹴而就下了功夫取得了一些进步心里自然高兴,但你的行为有点不单纯其实也不外乎三种可能,一是你要用这种狂傲的态度刺激读者从而赚取更多的点击率,听说在网上可以靠这个赚钱二,你是个马前卒,以你的那笔字没理由那么狂,之所以你会那么反常就是刺激读者晒出自己的作品,从而看看大家都在练哪种楷书,田楷的比率有多少,三吗,我本不想说,但还要劝你一句戒了吧,没好处。A,B,C,自己选吧。


手机用户53419716627


请老师们多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