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靠十畝地的收入,去哪裡旅遊合適?

農村裡的逍遙


農民有十畝地去哪裡旅遊呢



在南方每年可以種兩次莊稼每畝地去了種子化肥,農藥,人工,每畝地種糧食可以盡剩500元

在北方只能種一茬莊稼,每畝地去了開銷還剩300元

如果種莊稼這個收入去了年開銷還想旅遊



最遠的旅遊地點只能是鄰村的集貿市場

如果種果樹,趕上年景好的話十畝地可以出兩三萬元,再供上兩個學生,還是隻能去林存的農貿市場旅遊

如果是十畝地的大棚種植蔬菜西瓜,櫻桃草莓等,按今年的農作物價格可以剩五至六萬元,因為大鵬的成本也貴,人工也貴。

這樣的收入可以奢侈一回去趟縣城旅遊一趟,當天還必須回來,大棚需要人看護。

農民朋友現在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但是真正的享受這種休閒旅遊的能力還是不夠。


默默聽泉z


農民靠種十畝地的收入,去那裡旅遊?我要是真能有十畝地種,我首先是出去走走,名山大川我非走個遍。我是個農民,地地道道的農民,我母親在世的時候,我弟兄三個從來不敢增踏一粒糧食,夏收和秋收後母親都要把院內外失落了的糧食一粒一粒的拾起來。七八十年代農民對糧食的奢望程度我都是親眼見到的,每畝產量最多500來斤,秋夏兩季交過公糧剩下的根本不夠吃,一飩麵條我母親碗裡多半都是湯,父親是公家人,轉業四川當地,每月三十來元,給我們寄過來二十,想起來盡是淚!蒼天有眼,虎父無犬子,二弟成就於企業,三弟接班在工廠成就枝師,我小有盈富,商農恃家,亦多受鄉鄰菁愛,足跡遍佈半個中國。惟感嘆因商所累沒有細觀祖國河水之俊秀,唉!人上了歲數最愛把自己象翻書一樣翻個遍,翻來翻去,就把世事也就翻明白了。閒下來常和兒時鄰友相處細談農耕,我亦有4畝田地從無閒摞,兒子孝順前幾年改糧種果,給我種的是新品大櫻桃,去年收效了,發價十五畝產量六百多,我帶了老伴去青海一遊,從日月山別過召君石像進入藏區,雪山嶺下大漠深處和那湖水一天的美景確實讓人意想天開,出了金銀灘再入張掖,真是拜服大自然的鬼爺神工。去年九月上奏嶺進漢中入川頭一站劍門關,文人雅土贊劍門,筆下神工我不信,可當時我信了,真的堪稱天下第一門關,敬仰非常。今年櫻桃樹進入豐產期比去年收效要高,打算再度入川進雲南自駕十五日遊,五年內把失去都給撈回來。











星辰191549800


這好那好那都不如家好。農民靠地裡微薄之力,出去旅遊是不可以的,旅遊的人們出手大方,咱老百姓能有幾個錢,我曾跟保險公司去娥眉山一趟,不怕你笑話,兜裡裝二百多塊錢,導遊領你轉這轉那的,讓你購物,錢多的人隨手可買,而我呢?看到什麼只是覺得新鮮,觀觀而已,知道嗎咱也不懂那是不是真貨,一個小玉墜就一萬多塊,我們一塊去的夥伴買了兩個。(她家幾個藥店)而我卻把錢看的很緊,啥都捨不得買,農民掙錢不容易,怎肯一時隨便花掉,田間地頭是旅遊的最佳景地。邊做邊看風景,挺好。


51746311564


你提的問題是:農民僅憑十畝地的收入,到那旅遊合適?現在我回答你,我地區主打作物大玉米,去了種子·化肥,農藥·機耕費,澆地電費等,(這還得說是自家分的地)(自已的人不費不算錢)每畝淨剩八百元左右,十畝地淨剩八千多元,再加上國家給種地補貼=千多元(每畝補貼=百多元,因為每年給的補貼補的不一樣,所以沒有確切數字)這樣這家的農業收入就在一萬一千元左右,如果這家3口人,人均農業收入三千三百元左在。還沒有一位教師一月工資多,你說他拿什麼去旅遊,我說他旅遊最好的去處是:從房前走到房後。


牛倌17


我經常納悶,農民得罪誰了?招誰又惹誰了?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人喜歡拿農民開涮?

有田十畝,種植農作物,能有收入多少?想必能正確回答上的,不是城裡會算賬的人,也不是如我這樣在外打工的偽農民,只有真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年到頭,含辛茹苦,風裡來雨裡去,其中酸甜苦辣,自己心裡最清楚。

遇到年成好,風調雨順,節衣縮食,可以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如果來點天災人禍的,十畝地的收入,全家人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在農村的家庭,如果僅僅靠十畝地的收入,是難得生存的,更別說旅遊,那種高雅的生活。

我認為,提這個問題的,應該有些概念模糊。十畝地,除了種植農作物,還可以有其他用途,如果種藥材,養龍蝦,或者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收入也不容小視,還是有餘錢剩米,出去走一走,玩一玩,遊覽中國的大好河山。

當今新型農民,並非如大家想象的那樣,多麼可憐與悲催 ,今天的農民,早已不是被人調侃的對象。

即使只有十畝地,也是不大不小的一個“地主”,好過“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我。

我就一個只有七分田,無奈選擇背井離鄉的老農民。雖然從湖南來廣東,但不是為了旅遊度假,而是為了活下去……





黎斌字祖翥華容東山人


十畝地,自己算算,種麥子,一畝地按800斤,一斤賣1元左右,就是不到一千塊錢,下一茬種玉米,還按800斤左右,一般的價格是0.8元6-7百元左右,一年的毛收入也就是1萬五左右,跑去花費,農藥,澆地,翻耕地,收割機費用,還有種子錢,算算還能剩多少錢,現在在家種地的都是年齡大的,在外面不好找工作的,你說他們只是能保住溫飽,去哪裡旅遊合適,那裡有錢去旅遊啊,就算是能剩下一點錢,也要貢獻給兒女在城裡賣房子,這個還不說他們有病了,真有病了,都是剛開始看看,花錢太多,就不看了,等死,這個就是現在農村的現狀,他們只能去自己的地裡天天旅遊。


奮鬥122710321


旅遊主要是完成兩件事,一是“飽眼福”,另一個是“飽口福”。

可是多數人旅遊是在時間擠出點空,兜裡攢點閒錢,跑到很遠很遠、越遠越好、人們都說好的地方,拍照、購物、匆匆趕路。

出現這種度假方式這都是因為旅遊廣告推介做的好,你心動了。看別人去了你沒去,你在攀比。

實話說,很多農民收入不高,在閒暇時間也可以選擇旅遊,其實近處的風景也不錯。

遠處假期的景點,留在“收入能夠承受”的時候去,不要趕在假期去,省得去看人頭,甚至為了旅行期間的吃住發愁。

建議:看看“家門口”哪裡“景色”美,一家人輕輕鬆鬆地過好每一天。


孫慶國的文話旅行筆記


春,播種的季節。作為一個有著十畝地的農民,此刻應該是最忙的時候。拿我熟悉的北方某地來說,四月下旬正是播種玉米的時間。十畝地,雖說不算多,翻地、播種又都用拖拉機,且多是單粒播種,省去了間苗的活,但播種後打除草劑封地的活則最好靠人工來完成。

玉米,這幾年的收購價格持續偏低,最低時六、七毛錢一斤。2018年底,一斤能賣到一塊零幾分。誰知春節後,棒子豆乾透了,收購價反到落到了九毛錢一斤了。一畝地打一千斤棒豆,算是高產。十畝地產一萬斤,賣不到一萬塊錢。

春天翻地,僱拖拉機翻是三十塊錢一畝,播種三十塊錢一畝,種子十來塊錢一斤,一畝地得用三、四斤吧。化肥、除草劑呢?如果秋天再用機器收割,一畝地又得花上幾十元。剝棒子皮自己幹,脫粒不找人幫忙嗎?找人幫忙不請人吃飯嗎?除去了這些個費用,您自己受的累不算,您算算您能剩幾個錢?

另外,這還得是個好年頭。如果播種前後都不下雨?如果玉米長高後來兩回“風雨交加”、玉米都颳得七倒八歪了,如果在玉米灌漿時給您來個“掐脖旱”……

這樣的事兒不是沒遇到過吧?我就親自看到過,幾十畝的玉米不要了,養牛養羊的的來收,誰收就歸誰了!否則,不收割的話、這地明年還咋種呢?

咱出去旅遊圖個啥?還不是圖個散心、圖個高興、圖個樂嗎!兜裡頭揣著辛苦一年掙回來的那點兒錢,在家啥不得吃啥不得喝的,出去玩不還得講究個窮家富路嗎!再說了,旅遊點兒的東西什麼都貴,到了那您想不“富路”也不行啊!哪個景點的門票不得讓您擱那兒上百斤“棒豆”呀?如果這一路上您都得提心吊膽兒、摳摳唧唧的,您自己說您能玩兒的痛快嗎?再說啦,玉米這會兒剛開始種,離成熟、弄回家、晾乾、脫粒了再賣成錢還早著呢。您旅遊這一趟,把錢都花了,這以後的大半年吃什麼呀?

所以我說,您趁早兒哪兒也別去,還是跟自己那十畝地裡“旅遊、旅遊”得了吧……











把盞常聊


農民靠種地那點微薄收益,哪還有閒錢出去旅遊。旅遊的都是那些在外打工掙的多的,農民兜裡這幾毛錢還是揣在兜裡踏實,萬一有個三病二痛,也拿的出錢來。

就算你出去旅遊,人家導遊領你們看這看那,有的還強行遊客購買,有錢的人隨手可買,而農民有幾個有閒錢去買些玉飾之類的物件,何況還不一定是真品。出去也只是看看風景罷了。



所以農村人要想去旅遊,必須不是靠種地,種地的那點微薄收入能照顧一家開支就不錯了,基本所剩無幾。想去旅遊只有那些做生意的爆發戶,想去哪說走就走,自駕遊,隨團遊,隨心所欲,人的命如此,是想去旅遊沒錢又沒時間,一輩子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


LCH151067399


認為根據題中所述,農民靠著十畝地的收入,顯然就表示了該農民大多時候都是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除了有關這十畝地的農業勞動之外,對於其它的地方和事情瞭解得都不夠多。

無論這十畝地是種植普通糧食而收入少,還是這十畝地種植珍稀藥材而收入很高。

對於他們而言,只要離開常年累月勞作的這十畝地,只要不是觀看和欣賞類似這十畝地的風景和作業;

那麼就會有增加見識和閱歷,讓自己有好心情的旅遊價值。

所以對於靠著十畝地的收入的農民而言,假如收入高可以坐遊艇、乘飛機,海闊天空地周遊世界。

假如收入低則可以儘量在就近的地方逛逛商場,看看集市廟會,擠擠公交,乘乘地鐵...等方式旅遊。

以期讓自己有著除了這十畝地之外的生活了解和閱歷。(網絡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