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警”開闢蒲江社會治理新道路

四川法治網訊(王率文)在深入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蒲江公安創新推出了“一村一警”警務工作機制,建立了以社區民警為核心、包村民警為補充,輔警、網格員、綜治巡邏隊員為骨幹,“紅袖套”、平安志願者、群眾等為補充的“1+1+3+N”工作模式,實現了全縣134個村村村有警,村村見警。

“一村一警”警務模式已經成為蒲江公安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成功探索和實踐,形成了獨立的特色和品牌。在2016年上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在全省平安建設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中,蒲江縣連續兩年3次位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2017年下半年躍居全省第一。在2017年四川綜合治安平安測評中名列全市第一。 2018年度全省平安建設群眾滿意度測評蒲江縣排名再次位居省市第一。

村警“對症下藥 ”解決百姓“麻煩事”

“一村一警”开辟蒲江社会治理新道路

農民安則天下安、農村穩則天下穩。今年2月底,包村民警梁峰來到鐵爐村委會開展工作,看到村書記劉超在,梁峰便向其詢問村上近期的治安情況,在交談的過程中,劉書記就請梁峰幫助村上解決一件存在多年的“麻煩事”。

村上的胡常鴻、羅秀芳老兩口因為贍養的問題與自己的兒子長期存在矛盾,村上也組織多次雙方調解,但都沒有效果。瞭解到這個情況後,梁峰便告別劉書記到來到了村裡,梁峰首先想到的是找當事人先談一談。他先來到老兩口家裡,從他們的述說中,梁峰瞭解到,兩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胡偉對他們還好,問題是出在小兒子那裡,小兒子平時對他們不管不顧,也不出贍養費。有一次羅秀芳住院,在說到住院費的時候,需要小兒子出一部分住院費,小兒子很不情願,甚至說出“拿錢去買棺材”這樣的話。

梁峰想看來問題的關鍵是小兒子,於是告別兩位老人後,他來到小兒子胡常鴻家裡,胡常鴻目前沒有正式工作,本人性格比較偏激,起初梁峰的勸說沒有什麼效果。於是,梁峰調整思路,從胡常鴻自己的小家庭談起,通過近1個小時的拉家常,梁峰終於找到了,胡常鴻不贍養父母的主要原因,原來胡常鴻目前離婚,而胡常鴻說自己離婚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就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才導致自己最終離婚,所以他恨自己的父母。

找到了矛盾的關鍵,梁峰並沒有急於找雙方來調解。他想,要解決就要將事情解決徹底,就要“對症下藥”。他先聯繫了縣司法局,請司法局派遣駐村律師介入,同時將情況告知了社區民警黃朝樹,並請劉書記以村委的名義通知雙方調解。

2018年2月28日下午,梁峰會同村書記劉超、村主任胡宇洪、社區民警黃朝樹、駐村律師周律師、左律師在鐵爐村村委共同調解胡常鴻、羅秀芳與兩兒子胡偉、胡金煜的贍養糾紛,通過村警梁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勸解,駐村律師和社區民警的法律法規宣傳,在村幹部的見證下,經過大家近3個小時的努力,當事雙方最終達成了贍養協議,胡金煜主動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字捺印,兩位老人滿懷感激的說到:“太感謝警官了。”

交警來“管”房子

“一村一警”开辟蒲江社会治理新道路

“那房子不會垮塌吧?”,這是沙灣村包村民警近來最擔心的問題,自從發現這個問題以來,作為沙灣村包村民警的韓虎時常會想到村上的這個隱患。

自成為包村民警以來,作為交警的韓虎一直在“一村一警”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警種特長,“在走訪過程中,我會仔細觀察走過的每一條路、每一個彎道、每一個岔口,盡力發現存在的交通隱患。”韓虎說到。

今年3月的一天,村警韓虎在沙灣村開展道路隱患排查時,發現在一處村道的地面上有一小堆雜物,他走近一看原來是路邊的一間瓦房上掉下來的。他仔細看了這間房子,房子很破舊,尤其是靠路的這面,房子上的部分房瓦已經沒有了,部分木質房梁也裸露了出來,如果不及時修繕房上的房瓦還會繼續向路上掉落,同時房屋也有倒塌的危險,安全隱患極大。

隨後,韓虎立即向村上反映了該情況, 並通過村幹部,聯繫房主王強了解情況。原來王強他們,已經搬離這處房屋很久了,平時也沒有回來過,韓虎希望王強將房子修繕一下,但王強不同意,覺得自己平時又不住這裡,修房子浪費錢,隨後掛斷了電話。

韓虎沒有放棄,之後他找到了房主王強,當面向他講起了這處房子對公共安全的危險性,同時也向他普及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經過擺談,房主王強最終同意將該房屋修繕,目前,該危房得到改造,安全隱患被徹底排除。

讓“楓橋經驗”在蒲江開花

“一村一警”开辟蒲江社会治理新道路

近年來,有著“國家地理標誌”的蒲江獼猴桃享譽全國,在蒲江復興鄉種植面積達3.5萬畝,2018年總體產量為2萬噸,總產值2億元,獼猴桃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然而,隨之而來的土地糾紛、買賣糾紛、合同糾紛等也呈明顯增長趨勢,復興派出所連續三年接報涉及獼猴桃警情呈上升趨勢,這給公安機關的社會管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一村一警”警務機制啟動後,復興派出所主動對接鄉黨委政府,經過多方努力,成立了“獼猴桃協調辦”,7個村的包村民警成為了“協調辦”成員,在每月20日召開的矛盾糾紛月度分析會上,大家一起綜合研判矛盾糾紛苗頭隱患、預警信息,一起制定方案開展調處,確保了在萌芽狀態解決矛盾糾紛。

去年8月21日,復興鄉發生了一起獼猴桃買賣糾紛,果農劉世林家裡種植的獼猴桃以3元價格訂賣給水果收購商王某,后王某因身體原因將該訂單私下賣給收購商吳某,當獼猴桃成熟的時候,由於價格上漲,果農劉某將部分獼猴桃採摘賣掉,吳某來收購水果時沒有之前的那麼多,便發生了糾紛,這也是近年來複興鄉果農和果販經常發生的矛盾糾紛。流溪村包村民警羅繼軍根據根據之前掌握的情況立即上報“協調辦”,並會同“協調辦”鄉幹部一同來到劉某家開展糾紛調解工作,當事人雙方因價格問題始終不能達成一致,“協調辦”的鄉幹部同羅繼軍憑藉之前調處類似糾紛的經驗,建議果農按照之前合同價格賣給水果商販,同時建議商販將地裡的水果一併收購,這樣和氣生財,雙方各退一步,最終成功調解該糾紛。

類似這樣的糾紛只是近年來發生眾多起中的一起,“一村一警”警務機制啟動後,包村民警同鄉幹部建立了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變管理為提前謀劃,以公平+真情化解矛盾,增強群眾信服度,嚴防發生“民轉刑”案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有力築牢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讓“楓橋經驗”在蒲江開花。

截止目前,全縣包村民警帶領輔警、網格員和綜治巡邏隊員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和各類不穩定因素,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711起,走訪群眾、單位15175戶,收集社情民意1592條,發放警民聯繫卡11000張、宣傳材料5萬8千餘份,組織群防群治巡邏1280次,提供破案線索19條,全縣違法犯罪警情、可防性案件、刑事案件發案數同比前三年下降6.1%、33%、13.7%,群眾對社會治安安全感、滿意度大幅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