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晚年是如何度過的?

新大風歌


祖國幅員遼闊,地方差異比較大,以我家鄉為例,我家在遼寧省葫蘆島市的一個小農村。

我家農村的五保戶老人每年有5千左右的補助,過年過節還有免費的豆油 大米 白麵給送到家,每年的農合錢也是免的,大病報銷比例也比普通人高。危房和沒有房子的老人國家給3萬的蓋房子錢,基本可以過好晚年。

前幾年我家這裡老人可以一次補交養老保險,到了60歲每月可以有幾百到一千多工資,子女再給一些,每年都能有剩。

我是80後,在城市裡上班,父母雖然沒到60歲,但也在外地打工掙錢,我掙的也不是很多,一年到頭也攢不下多少錢。現在很多80後都是在城市裡上班,父母在農村,我感覺現在的農村老人吃喝不愁,就是缺少和子女團聚的次數和實質性的關心,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一次又是那麼幾天,他們內心是空虛的,寂寞的,缺少關愛的。這是普遍而又急需改變的現狀。真心的希望遠在外地的子女們能多回家陪陪我們的父母,就像我們小時候天天圍著他們一樣,向他們要錢,向他們撒嬌,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

錢是永遠掙不夠的,多有多花,少有少花,記得常回家看看…

願我們的父母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A遼寧葫蘆島


其他地方不清楚,我老家是浙江沿海地區,農村生活條件還不錯,農村會有定期血壓之類身體檢查,有新農合,還有免費的降血壓藥可以拿。由於給我媽媽補交了社保,雖然我媽媽60歲,不識字,但是每個月將近1800工資,在農村也夠用。

但是大部分老人子女在城裡工作或者外出打工,老年人會有很大的孤獨感,尤其是失獨老人。由於我父親去年因病去世,以前家裡所有事情都我爸做主料理,突然之間我媽媽就很不習慣。農村老人家很多不認識字,不會用電子產品,年紀大了眼睛也老花,聽力也下降,很多事情無法獨立完成,連買個藥都說不清楚。總之,作為子女,儘量抽空週末回去看看老人家,陪著吃頓飯也好。實在外地遠,也要多打打電話,畢竟老人家怕子女擔心,很多時候生病都不告訴子女,別到時候追悔莫及,老人家缺的更多的其實是關心和耐心。


最佳損友65


我首先談談我們村的老人是怎麼度過晚年生活的。肯定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

1:醫療方面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住院按地方的制度去報銷,花的多報的也多。

2:如果有慢性病的國家直接發放現金補貼。

3:60週歲以上的老人國家給辦理養老金補貼。80週歲以上給大歲數生活補貼金。

4:地方政府給男60週歲,女55週歲辦理的社會保險金(每人每月450元一950元不等)

5:每個村給老年人建設的活動中心。(棋牌室,舞蹈隊)還有定期的旅遊項目。

6:子女善養老人。(根據子女的收入)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放飛自我252430210


農村老年人,如何度過晚年,我們這裡是這樣的:

作為豫東平原上一個平凡的村莊,老年人的活動範圍小,娛樂項目少。

首先,有的在一起拉呱。

老年人吃個飯,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參加勞動,他們都會經常聚集在一起拉呱聊天。聊天內容無非是家長裡短,誰家又添個小孩,誰家兒子有能耐,誰家女兒不孝順等等。其中,聊天內容還有對過去時光的回憶,以前生活的不易。聊到吃飯時間,各自回家吃飯,吃過飯繼續聊。

其次,喜歡打牌下棋在一起打牌下棋。

有的老年人喜歡打麻將、打骨牌,便會在一起打牌。打牌沒有多大輸贏,大不了十來塊錢,主要是以娛樂為目的。還有一些喜歡下棋的,就會聚集在一起下棋,打發時光。

最後,還有一些老人喜歡聽戲曲,就會去聽戲曲。

農村一般古會、老會、廟會比較多,唱戲的也比較多。現在老人都有電車,愛聽戲的老人便結伴去聽戲。戲曲以豫劇為主,有古裝和現代戲。散戲後,再吃上河南美食--水面包子,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隨著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人更加需要人的關注。農村老人的生活還是比較單調和乏味的。希望政府能建立村級老人娛樂場所,配齊娛樂設施,真正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豫東一農夫


我們這裡的農村老人是這樣度過的:

1:現在國家政策好,農村老人可領取養老金,符合政策條件的可享受低保和五保。

2:住院可享受新農合報銷。

3:如果是貧困戶老人,可享受國家扶貧政策。如醫療、易地搬遷、……等政策。

4:由兒女贍養,跟子女一起生活。

5:五保老人,送政府辦的養老院度過,費用由國家兜底。

總之,現在農村老人都是享國家政策的福!他們感到十分滿足!


鄖西林業燈火輝煌


農村老人 晚年怎麼生活?各地因人而異,因地區而異。山區有山區的活法,平原有平原的活法!我這屬河北省保定市**縣管轄,有這麼幾種情況跟您分享一下:

第一種

二老全都健在,且身體全都康健。兒子娶了媳婦,女兒找了婆家,子孫滿堂,不亦樂乎!白天先去地裡轉轉,如果不是農忙的季節轉一圈就找地打麻將去了。不打麻將的就拿著個馬紮找幾個老頭太陽底下聊聊天。老太太們一般都打麻將,不會玩的不是在家待著就是在家哄孩子。

第二種

老頭子健在,身體康健,老太太沒了。每天吃點東西就出去遛彎兒了,人老了也吃不了多少,再加上一個人吃也沒什麼胃口,人會逐漸消瘦。有的老人願意跟孩子們在一塊吃,一塊過,有的就願意自己吃自己過。究竟是怎麼想的只有老人自己知道!老頭自己單過的比老太太要多。這個時候老人也要吃輪班飯了,幾個孩子輪著養。

第三種

老太太健在,身體健康,老頭沒了。老太太可就沒老頭那麼愛遛彎兒了,推著個小車,走會兒歇會兒,還走不了多遠。農村老太太一般身體都不太好,勞累命。年輕的時候伺候老人,自己男人,自己孩子,累的一身毛病。年輕的時候沒感覺,老了就全都發作了。說得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在老人歲數大了的情況下的生活狀態,75以上吧。

70歲以下的老頭老太太且身體好點兒的還在給兒子女兒們帶孩子,接送孫子孫女上下學。把孩子送到學校,然後就去打麻將,放學了在去接。

以上都是我所看到的聽到的經歷過的所見所聞





不忘WO初心


說心裡話,目前農村老人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做為農村的老年人,他們大都經歷過吃不飽飯的日子。年紀再大些的可能還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在他們思想世界裡,“吃飽飯吃好飯”就是他們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也是我們幾千年封建社會農民一直嚮往的最高境界。

就像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描繪的那樣:有些人家甚至都沒有衣服穿,幾個孩子只能窩在炕上,吃飽飯就是農民的唯一要求,如果頓頓能有白麵饃饃吃,那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四十年時間,確切的說改革開放後十幾年的時間,這個“吃飽飯吃好飯,頓頓都有白麵饃饃”的生活就實現了。

四十年來,伴隨著“頓頓白麵饃饃”的是農村全方位的鉅變。水泥路、有線電視、自來水等等幾乎都實現了“村村通”, “溝裡挑水、煤油燈、泥濘道路”只是留在老一輩人心中永遠的記憶。

不用交公糧了,也沒有農業費了,每個月還領一百多的補貼,雖然不多,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農民還沒有過這樣的日子。

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城鎮化的發展,農村的“空心村”現象越來越嚴重。能進城的都進城了,沒有能力進城的也大都

在城裡務工,空心村其實就是“老人村”。

生活上無憂,出行也便利,村衛生室鎮衛生院看病也很方便,但是,農村老人最大的缺憾就是孤獨寂寞。

雖說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家裡的農活還由老人打理。但由於機械化的廣泛應用,現在的農活實際用不了多少人工。大部分時間,農村老人都閒著,伴隨著閒暇的就是揮之不去的寂寞孤單。當然那些子女在外打拼,自己又患病的老人日子還是很艱難的。

在鄉村振興等發展的同時,養老尤其是農村養老便也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大事。


基層微課堂


農村人的晚年我不知道是以什麼標準劃分的,如果以80歲以上為晚年的話,那麼基本上可以不用下地幹活了,因為幹不動了。

真正的農村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幹到老,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像蠟燭一樣的一直燃燒。所謂的養老也就是吃得飽,穿得暖,幸好現在國家還有點養老金,買幾袋鹽、米和衛生紙還是可以的。要想用“享福”這樣的詞來形容有點誇大,但也不排除個別的農村老人。

我們家旁邊就有幾個例子,都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按理說都應該是安度晚年的時侯。但是兒女都在外打工,每次過完年家裡就只有老人留守,八十高齡都得自己做飯,兒孫回家還得侍候一大家子。還有一位我叫他“伯伯”的老人,年旬八十,自己還在種田,雖說兒女都出了贍養費,但老人還是覺得自己能自食其力,不靠他們養活。

安度晚年是城裡退休幹部,企事業單位退休員工的書面語。到了農村應該就沒這麼官方了,農村人習慣了一切的一切,也沒有那個好命享受晚年,晚年什麼樣子不重要,能看到兒孫滿堂這輩子再累也值了。





lll大雪無痕lll


相對以往,現在的農村老人安度晚年的生活方式與內容可以說是多彩多樣的了,並且豐富程度可與城市老人相媲美。

最傳統的方式,就是在家帶孫子孫女,養幾隻雞鴨,種幾塊菜地,伺弄幾棵果樹。農村老人一輩子都離不開農活,就算兒女再怎麼勸,每天也要乾點農活才舒坦,當然已經不是為了生活了,只是丟不下那塊辛勤勞作了一輩子的土地。

當然,如果只是幹活,那就不叫安度晚年了。老人們也常在村裡的小賣部打打牌,輸贏事小,主要是消磨時間。碰到老友,就來幾兩小酒,已經沒有年輕時一飲而盡的豪爽了,只是抿一小口,然後細細品味,談論著往事,猶如品味著自己的人生。

近幾年,廣場舞已悄然進入農村,不再是城市老人的“專利”了。一到晚上,吃過晚飯的老人們就三三兩兩來到場地上,隨著音樂的節拍歡快地扭動,儘管一開始臉上帶著害羞,身軀也略顯僵硬,但老人們很快就沉迷其中了。

也有一些農村老人因為兒女在城裡工作,跟著一起進城了,這部分老人有的很快就能適應城裡的生活,和小區其他老人打成一片;也有的生活一段時間後感覺不習慣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農村,畢竟這才是生我養我的土地,一輩子也離不開了。





古月談情


大部分農村老年人起的比較早,總是閒不下來要乾點活才行,只能選擇在地裡幹活,親自種點蔬菜,在他們眼中耕地就是他們的財富,經歷過捱餓的年代他們知道有了土地就不能捱餓。農村老人的收入無非就是種點蔬菜到集市上換點錢,再不就是養點家禽產蛋還錢,在就是兒女給點,生病都捨不得錢去醫院看看。在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在家中,感覺就是這些老人孤零零的,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跟兒女們見上面。農村老年人也沒啥娛樂活動,就是喜歡串門跟幾個老年人聊聊天做在一起總感覺有說不完的話,什麼張家長李家短聊一下自家兒女,晚上七八點大部分都已經睡覺了。唯一的互相依靠就是自己的老伴了,如果有一天有一個人離開,失去另一半就像變了一個人,每天望著天空看著遠方也不願意多說一句話,回家看到父母爺爺奶奶簡樸的生活,有時候真的感覺到很心酸,但是父母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隨著社會發展城鄉差距縮小,農村思想也有轉變,生活在農村也有很多樂趣。希望在外漂泊打工的遊子有時間多回家看看,陪父母多吃幾頓飯,淚灑萬堆紙不如在世一碗粥,祝所有天下父母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