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三遍其義自現”之我讀《東周列國志》

“書讀三遍其義自現”之我讀《東周列國志》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讀書。記得那個時候還有連環畫,每一本連環畫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讀來非常有趣,常常讓我不能自己。後來長大一些,我又對民間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記得當年有份雜質的名字就叫做《中國民間故事》。也正是通過閱讀這些民間故事,讓我腦海中時常幻想著自己就是“大神”轉世,從境界上覺得“高人一等”。一直等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除了必要的政治學習,我對歷史類書籍最感興趣。倒不是瞧不起那些“心靈雞湯”,只是覺得讀讀歷史書籍讓自己明白很多的道理,從中學習借鑑到很多東西。今天,我就想跟朋友們分享一下我讀《東周列國志》的心得體會。

《東周列國志》是明朝馮夢龍撰寫的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雖然偶有演義成分,但大體上是尊重歷史事實的。我不喜歡去讀它的白話文版本,我更熱衷於原文的閱讀。第一次閱讀《東周列國志》還是在上大學的時候,正是青蔥歲月,和同學在大學門口閒逛的時候,看到有賣書籍的,並且還很便宜。精裝的《東周列國志》也只是賣到五元一本。我是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的,讀起原文會經常的遇到很多的生僻字,我一般都是隔過去。這不僅不影響原文的意思,甚至於更是讓我讀起來興奮不已,只覺得從典故頗多、故事曲折,只不過這次閱讀只能算是囫圇吞棗。當然,這跟精彩的大學生活擁有大量的讀書機會不無關係,當時的好書、精品書應接不暇,讀過也就讀過了,甚至一度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和交流的誇口。

“書讀三遍其義自現”之我讀《東周列國志》

第二次重讀《東周列國志》則是在參加工作之後。從大學走上工作崗位,剛開始是新鮮的。可是隨著一日復一日的家庭、單位、家庭,慢慢的激情褪去,人也變得“麻木”起來。整天基本上都是工作上的事務性事兒纏身,當然也有家庭談戀愛、結婚生子的追求,這個時候讀書反而成為了一種“奢侈”的追求。總感覺沒時間去讀書,更多的有點兒“吃老本”的味道。有時間忙於應酬,經常在醉生夢死的酒場打轉,回到家裡家務事、孩子老婆熱炕頭幾乎佔據了生活的全部。慢慢地孩子長大一些,似乎是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好榜樣,我不得不又拿起《東周列國志》做做樣子。只是這次重讀,更是一目十行匆匆讀過,讀罷全本反而沒有給留下什麼印象。

當我第三次重讀《東周列國志》的時候,已是飽經仕途滄桑,飽嘗世事無常。只有心兒沉靜下來了,我才有機會兒又來重讀這本書。只是這次閱讀這本書,是帶著感情去閱讀,更是帶著思考去閱讀的,我不僅僅是通讀更是深讀,甚至於有些地方覺得自己有興趣了,我還要再撰寫一點兒心得體會,留存起來作為紀念。也正是這次的閱讀,讓我真正地明白了古人所謂“書讀三遍其義自現”的真實意境。

“書讀三遍其義自現”之我讀《東周列國志》

讀書與地方的結合。我是南陽人,生於斯長於斯歌哭於斯也必死於斯。東周列國時期的很多鮮活人物都曾經和我的家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南陽自古以來就是人傑地靈之地,一些古代先賢更是出自南陽。於是,我在讀《東周列國志》的時候,我就格外的關注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南陽老鄉”,用心去體會和感悟他們的事蹟,撰寫出了諸如《范蠡的為官之道》 、《百里奚的品德魅力》 等文章,或發表在內部刊物上或發表在網絡媒體上,也算是我對南陽家鄉做出的點滴貢獻。沒成想這無心插柳的行為,居然讓家鄉的一家研究會給關注到了,讓朋友捎來話兒,邀約一起研究先秦文化,不可謂不意外。

“書讀三遍其義自現”之我讀《東周列國志》

讀書與興趣的結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為男性,我對古代女性充滿了好奇,尤其是想到“男權時代”的女性不僅要受到“三從四德”的束縛,更有來自整個社會的漠視,真心“同情”他們的遭遇和不易。讀《東周列國志》我精挑細選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女性,這裡面既有身份高貴的君王之妻,比如褒姒、雍姬等,撰寫了《史上最值錢的一笑》、《史上思想最解放的女性雍姬》等文章,也有默默無聞的民間小民,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撰寫了《春秋時期著名民間歌唱家韓娥》 和《一幸之恩以死相隨的奇女子晏蛾兒》等文章。

“書讀三遍其義自現”之我讀《東周列國志》

讀書與典故的結合。應該說東周作為一個階段性時代,是文化百花齊放的時代,是各種思想繁榮昌盛的時代,僅僅涉及東周時期的成語典故就佔去了中國成語的近三成還要多。比如“黃泉相見”、“臥薪嚐膽”、“毛遂自薦”等等多不勝舉。讀《東周列國志》的時候,我就把讀書和這些典故結合起來讀,瞭解典故發生的時間、涉及的人物、事情的經過等等,這樣就從根本上弄懂弄通了典故的脈絡,對成語的當時意義和引申意義有了一個質的認識。

“書讀三遍其義自現”之我讀《東周列國志》

讀書與點評的結合。讀書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要通過讀書有所領悟,有所感觸。雖然我不是古代聖賢更不是時代文豪,但是我卻也能談談自己對古人的看法和認識,正是抱著這樣一股子“不怕死”的精神,我敢說敢寫敢點評。這樣的讀書法,讓我對人物的認識更加深刻也更加全面,我也知道《東周列國志》畢竟不是正史,所以更多的時候我讀到感興趣的人物的時候,我還總要再從《史記》中再做做比對,這為的也是讓自己的點評不至於跑偏走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