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可以確診冠心病嗎?有什麼科學依據?

草莓味屠夫


心電圖當然能確診冠心病,但需要滿足條件!需要專業的醫生綜合判斷,如果隨隨便便看到一份心電圖,有心肌缺血的表現,就說人家是冠心病,開一堆中藥,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無異於耍流氓!



我們心內科醫生如何利用心電圖來診斷冠心病:

心電圖是心內科醫生的左膀右臂,我們要利用心電圖一般需要動態觀察,簡單說,你平時不犯病的時候有一分所謂的正常心電圖,在您發作心絞痛的時候,再做一份心電圖,如果這兩份心電圖有明顯的改變,那麼就可以高度懷疑冠心病。再加上典型的心絞痛症狀,那麼就可以確診冠心病。


當然,還有一些典型的冠心病,一份心電圖加典型的症狀也能確診,比如說急性心肌梗死的時候,一份心電圖就能確診是冠心病。

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科學依據過於複雜,作為科普文章我們沒有必要闡述,大家只需要知道,心電圖需要動態的去觀察,也就是要對比發病時候的心電圖和正常時候的心電圖,這樣才能確診冠心病。

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運動實驗,動態心電圖,冠脈CTA,冠脈造影等等來診斷冠心病,但必須把握適應症。


總之,心電圖能確診冠心病,但必須有動態演變,必須有典型症狀。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可私信我,我會盡快回復您。】


心血管王醫生


心電圖是能夠確診一部分冠心病的。

之所以說是一部分,是因為心電圖是心肌細胞生物電活動的反映和記錄,而不是冠狀動脈形態學改變或直接的心肌細胞缺血壞死證據,所以有時候不能因此得出病因學的診斷。但是,正因為心電圖反映了不同部位心肌細胞電活動情況,所以當心肌缺血、損傷、壞死時,心電圖就會出現相應的改變,這些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性。這些圖形、這些變化、這些規律,都是經過科學研究發現並經過實踐檢驗的,並因此形成了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一系列標準。即使在冠脈造影已經比較普及了的今天,很多情況下也是心電圖提供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信息,才進一步做冠脈造影檢查的。

我們很多人都做過心電圖。心電圖順序出現的各個波形,反映了心臟各部分的心肌按照時間順序活動的情況以及活動的質量;而從身體不同部位(導聯)引出的圖形就提示這是來自心臟哪個部位的電活動圖形;多個導聯組合就反映了心臟不同的壁,不同的壁就牽扯出不同的冠狀動脈(冠狀動脈分佈、供血也是有一定規律的)。正常或異常的心電圖都有一定標準,臨床上就是根據這些標準去分析判斷的。

說心電圖可以確診冠心病,是因為冠心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心臟某些部位心肌的缺血、損傷、壞死可以以一定的圖形變化在心電圖上表現出來。比如心肌缺血時心電圖ST段明顯的水平型、斜下型壓低,或者在運動負荷(動態心電圖、次極量運動試驗)時出現前述缺血改變;變異型心絞痛時ST段的明顯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時,從胸痛初起心電圖T波高尖的超極期改變,到ST段單向曲線抬高的損傷圖形(業內形象地稱為“紅旗飄飄”),再到抬高的ST段降低迴到等電位線的“偽改善”圖形,直到心肌透壁梗死出現的壞死性Q波、T波倒置,還有可能伴隨出現的心律失常等,這些具有一定意義的心電圖圖形和規律性地動態改變,為我們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依據。

但是,心電圖既然是心肌電活動的反映和記錄,那就會有這種情況,不同的原因可以引起心肌同樣(類似)的損害而影響心肌的電活動,心電圖出現同樣或相似的改變。比如ST段缺血性壓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可以出現,心肌肥厚也可以出現,低血糖、休克患者亦是可以出現;T波倒置,冠心病可以有,肥厚性心肌病也可以有,……。所以,有些心電圖改變不那麼特異(非冠心病所獨有),還要結合臨床表現,還要動態觀察變化。

心肌電活動是有綜合向量(電活動總的方向)的,不同部位心肌的向量有時會互相影響,互相抵消,所以有些時候就不容易檢出。比如心室肥厚,單是左心室或者右心室可以表現出來,兩側都肥厚了可能就檢不出來。就像拔河一樣,勢均力敵時,哪邊都顯不出來。

還有,心肌電活動是變化的,缺血發作又是短暫的,不像造影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什麼時候都在那裡。所以有時候雖然冠心病嚴重,但檢查心電圖正常。因此,強調發病時的心電圖檢查和動態觀察複查,有時會要求18導聯(一般做12導聯)的心電圖檢查;懷疑冠心病時做動態心電圖檢查、運動負荷試驗等,這些都為了提高檢出冠心病的陽性率。

對於冠心病患者,冠脈造影檢查可以更直觀、更準確地發現冠狀動脈病變,因此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是心電圖檢查具有無創傷、檢查方便,價格低廉,可以重複檢查、動態觀察等優點,仍是臨床廣泛應用於冠心病檢查診斷的方法。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常規體檢項目中,一般都會有心電圖,通過簡單的心電圖檢查,可以發現一些心臟早期的病變,心電圖中有QRST波段。ST段在心電圖上代表心室復極的初始階段,正常ST段的位置在心電圖上接近等電位線,向下偏移不超過0.05mv,向上偏移的幅度:V2-V3可達0.2mv或更高,V4-V6及肢體導聯一般不高於0.1mv。

  如果心電圖上出現S-T段偏於以上範圍,則為ST段改變,是異常的心電圖。但是單單心電圖ST-T段改變就能診斷為冠心病嗎?

  當心電圖ST段抬高時,往往提示患者患有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的可能。ST段壓低,則多提示冠心病的可能,當然也會出現在心衰、高血壓、心律失常甚至正常人群的心電圖中,所以不能因為心電圖ST-T改變就貿然診斷為冠心病,ST-T段改變需要引起重視,要進一步去醫院心內科檢查,明確診斷。

  一些年輕人群做完心電圖後顯示只是ST段改變,但沒有任何臨床上的不適症狀,既往健康狀況良好。這樣的情況下,一般ST-T段改變的臨床意義不大。也不需要進行任何治療處理,休閒幾周後再次進行心電圖複查即可。

  再比如,心電圖基線不穩造成ST段改變,其實也沒有任何臨床意義。生理性的ST-T段改變可能是自身的功能性病變導致,如更年期女性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腎上腺素能敏感度升高,再如過度緊張、焦慮、過度換氣、劇烈運動後進行的心電圖檢查,也會出現這種假陽性結果,並沒有臨床診斷意義。

  但是,對於中老年人,或者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或者高血糖的患者,如果體檢發現心電圖ST-T段有明顯改變,需要進一步進行心臟彩超、心肌酶檢查,懷疑冠狀動脈狹窄或者梗阻的患者,還需要進行冠脈CT掃描或者是冠脈造影檢查。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心電圖檢查在心臟病的診斷中是必要的,但絕對不是,心電圖正常就沒有冠心病。

要知道心電圖雖然是日常檢查心臟病必備的基本診斷技術,但它仍然不是完美的,可以參考但不能過分依賴心電圖的診斷,冠心病患者中只有50%—60%能通過常規心電圖得到診斷,而一些沒有發生心絞痛的冠心病患者則難以確診。


另外冠心病的分型較多,不管是少部分心絞痛患者,還是無症狀心肌缺血(SMI)都不能完全檢查出來,有很多人因此猝死。

另外心電圖檢查中還包括動態心電圖和心電圖運動試驗

1,動態心電圖:是用於檢測無症狀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


2,心電圖運動試驗: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檢測,對疑有SMI者應該在休息狀態下,先做常規心電圖檢查。只有呈現為陰性時,才可以做運動試驗。


至於科學依據

其實心電圖就是人類本身心臟的日常活動變化,心臟周圍的導電組織、體液影響身體各部分,在心臟跳動週期中發生規律性的電變化。用測量電極放置在人體表面的特定位置記錄出的心臟電變化曲線。

(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羅民教授


“冠心病”完整的名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是給心肌供血的血管,分為左右兩支。這兩根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後,會出現管腔狹窄。導致心肌供血不足,這才是“冠心病”。

心電圖可以確診冠心病嗎?

心電圖記錄的是心臟的電活動,不能夠直接發現心臟血管結構上的變化。因此依靠心電圖直接確診冠心病是不行的。

但是心電圖又是診斷冠心病的最重要依據之一。因為心肌缺血和壞死的時候,心電圖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缺乏特異性,任何類型的心肌損傷都有可能出現類似表現,所以,當發現心電圖有異常的時候,還要結合患者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發病症狀等綜合因素來判斷分析。

當患者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又有典型的胸悶胸痛的症狀,發病的時候,心電圖會發生相應的改變,這個時候,診斷冠心病的把握就很大了,但仍然不是確診。

(我特意為大家制作了典型心電圖缺血性變化的示意圖,別忘了為我的辛苦點個贊哦!)

通過什麼檢查可以確診冠心病?

到目前為止,確診冠心病的金標準都是冠狀動脈造影。


造影檢查可以直觀觀察到血管內狹窄的部位和狹窄的程度,造影的同時,還可以對狹窄部位進行介入治療。

但是造影檢查比較昂貴,而且對人體有一定創傷,操作也有一定風險,因此不是適合人人都去做。只有首先通過其它檢查,高度懷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做造影檢查的意義才比較大。

對於大多數普通患者來說,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等等無創檢查,以及結合臨床症狀來初步診斷冠心病,仍然是主要手段。

歡迎關注鄭醫生百嗑,關注身邊的健康問題。


鄭醫生百嗑


冠心病的診斷要結合病史、既往病史,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肥胖症,吸菸史,飲酒史和家族遺傳史等等,還有心電圖、心肌酶、心臟彩超,必要的時候需要做冠狀動脈造影,甚至OCT。

冠心病分為無症狀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和猝死型。其中,心肌梗死型又分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發病以後不同時間點心電圖有不同的表現,並表現出一定的演變規律,其心電圖診斷意義比較大。前面有讀者說他去醫院做了心電圖以後,醫生立馬要他做手術,說的也就是這種類型的。心電圖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當中的診斷意義相對比較小,雖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檢查,更多的是依賴心肌酶的動態變化和冠脈造影。即使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也不能夠明確狹窄血管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和用哪種手術方式,是支架還是搭橋。在冠心病治療越來越精細化的今天,我們需要心電圖,但不能僅僅只有心電圖給臨床提供治療決策。

在其他幾種類型的冠心病當中,單純心電圖的診斷意義相對比較小一些。臨床工作當中有一些冠心病三支血管狹窄非常嚴重,但是心電圖表現正常或者大致正常的不在少數。

心電圖不能提供病人心功能的狀態,然而心臟彩超可以。在心律失常的診斷方面心電圖還是比較有優勢的。所以說心電圖是心臟病人的一個最基本的檢查,需要做,但不能全靠它。



心臟修理鋪


心電圖只能輔助判斷有無冠心病,而不能作為診斷冠心病的唯一確診標準。

心電圖之所以能夠輔助判斷是否有無冠心病,主要是因為在心肌細胞受損或缺血時(心臟區域)體表電位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能反映在心電圖上,並出現相應的特性改變,包括st段抬高或壓低,q波形成等特殊的標誌。

如上是簡單的心電理論,不難看出心肌缺血的時候,比如說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時,都會出現相應的特殊改變,但是心肌細胞受損的時候也會出現相應的改變,包括心肌炎,心肌病等類型。

冠心病分為兩種常見類型,即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拿急性心肌梗死舉例來說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時,心電圖會出現特徵性的st段抬高,結合症狀,一般都可以確診急性心肌梗死,但是有一種臨床疾病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臨床症狀也會模擬急性心肌梗死的缺血癥狀,如應激性心肌病。

所以說,心電圖並不能作為確診心肌缺血的唯一標準。有人說,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其實也並非完全準確。因為即便是冠狀動脈造影結果是完全正常的,也有可能是心肌缺血,比如冠脈微血管病變等等。

總而言之,診斷冠心病,一定需要臨床症狀,結合相關檢查,包括心電圖,冠脈造影,冠脈ct等,才能正確診斷冠心病。


惠大夫在江湖


“心內科喵醫生”觀點:

1.心電圖不能“確診”冠心病

2.冠心病”醫學上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由於冠狀動脈內斑塊,造成血管腔狹窄,超過50%,才稱為“冠心病”

3.可以“確診”冠心病,目前“冠狀動脈造影”是唯一的標準,也是“最為準確的標準”

4.“心電圖變化”可以作為診斷“冠心病”輔助的診斷依據。

5.因為發生“冠心病”時,心電圖常常會發生改變。


心內科喵醫生


少部分心電圖可以診斷冠心病,主要通過T波和S一T段變化反映心肌缺血,多數雖有冠心病,但心電圖反映不出來,所以還是以冠脈CT(造影或成像)為好。


任世銀


心電圖上有心肌缺血的表現(靜息,動態心電圖或心電負荷試驗都可)(1)心電圖活動平板或踏車分級運動試驗判斷心肌缺血的標準:①運動中出現典型的心絞痛。②運動中或運動後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壓低≥o,1mV,如運動前己壓低,應在原基礎上再壓低o,1mv。③運動中血壓下降。(2)二級挮雙倍運動試驗,判斷心肌缺血的標準;運動中出現典型的心絞痛,或運動後心電圖上出現下列表現:①在R波為主的導聯上運動後出現水平型或下垂型sT段壓低,超過O,O5mv以上,持續2分鐘。②在R波為主的導聯上,運動後出現sT段抬高,弓背向上,超過○,2mv者。均為陽性(即證實為心肌缺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