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代詩歌越來越沒落了?

曉強說故事


當代詩歌,因為不押韻,讀來不是朗朗上口,所以往往沒有印象,記不住。

十幾年前,因為機緣巧合,我讀過席慕蓉的一些詩歌。當時可讀的詩歌少,對她的另類還有點崇拜,可是竟然一首也記不住!

然後因為喜歡林徽因的故事,讀了她寫的《你是人間四月天》,卻是格外喜愛,乃至背誦下來,經常吟哦。原來新詩也有精品呢!

因為喜歡林徽因,繼而喜歡徐志摩。我又連帶喜歡上了徐志摩的詩歌,一首《再別康橋》,讓我如痴如醉,居然也整篇背誦下來。對徐志摩詩歌的喜愛,讓我也原諒了徐志摩對前妻張幼儀的無情。

現在,我對現代詩沒有閱讀的興趣了。皆因我這兩年讀了唐詩宋詞,眷戀那種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的古詩詞境界。

我進入古詩詞世界裡,尋找千年前的繁華和落寞,追問人生的意義。我感覺自己與千年前的古人有很多心靈上的相通之處。

很多詩詞讀起來,就有一種曾經經歷過的感覺。好像我曾經生活在古代,心境那麼的接近唐詩宋詞裡的描述。

我定是唐詩宋詞之河裡裡飄來的一朵蓮花,漂浮在現世中,不合時宜,與世無爭。

我喜歡古詩詞,因為這份喜歡,我把現代詩歌遠遠的拋在一邊。

很簡單,我只有在古詩詞裡,才能找到生命的美感,才能有超絕的生命體驗。

而現代詩,就缺少了這份唯美,缺少了生命中最醇厚的韻味。

現代詩歌,不能說是沒落了,它還是擁有馳騁的天空。我只能說,古詩詞給我的唯美空間,給我的靈魂上的衝擊,是現代詩歌無法抵達的。

所以,我不太喜歡現代詩,也不寫現代詩。我只喜歡古詩詞,愛寫古詩詞。





煙醉湖


不是沒有魚,

而是沒有水。

現在的詩歌賽事或活動很多,只要你認字,只要你寫的是字,並且一行一行地分隔開來,就可以投稿參賽。

而且我向你保證,不管你寫得如何,你將有百分之七十的幾率肯定會中獎,最低是二等獎。當然,這個獎是要花錢的。當然這個入選詩集也是要花錢的,當然到某某市參加頒獎典禮或活動更是要花錢的。

只要有錢,你就是詩人!

而且是有作品入選詩集的詩人!

也就是說,你在WORD上隨便滾動鍵盤,只要不太離譜,你有70%的幾率是後現代非主流概念詩人。如果你多參加幾次這樣的活動。那麼,恭喜你了,你將在某些中國詩歌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有錢使鬼寫詩!

詩的標準不再是詩,而是白花花的銀子!

這是一個不需要詩歌的時代。人們要的不是精神上的“走進去”,而是物質上的“跑出來”!

要還貸,要看病,要理財,要跑贏GDP,要在微信裡領取小王八蛋的作業,或者找一個看上去不賴的男人和女人結成一個臨時團隊。

而且不需要確認過眼神。

哪怕是業餘時間,我要發朋友圈,要追美妞帥鍋肥皂劇,要粉胡歌愛楊超越黑許志安,要在微博或頭條上蹭巴黎聖母院的大火來熱點博一波眼球,或者想象自己也可以坐在奔馳上甄嬛附體大殺四方。

書都沒有時間讀,何況詩歌?何況當代詩歌?

當一個社會都在為生存奮鬥,為金錢發愁的時候,所有的詩歌都只是來不及說我愛你的春夢一場,輕輕一滑,便把你關在了門的外面。

所以,詩人不寫詩了。

也因此得出一個被噴的結論,寫詩的都不是詩人。


亦有所思


因為沒人靜下心來在寫詩歌,三句兩年得,一吟淚雙流。推敲之人已不在,功利之人卻滿世皆如此。

我最近的一首詩

《殺死太陽》

在樹杈中升起

隨落葉枯黃

球光火射的太冷

一萬件衣服結成冰刀

穿心

一發發掠過

濺的血水,黑的像良心

綁在十字架中

麻繩勒的陷入肉裡

只剩下半絲沫連著

這一具空空的身體

不夠遮擋

白到刺人心魄

白到一望眼盲

黑夜中靈魂尚能苟且

為所欲為

和惡魔跳舞

與撒旦飲酒

同美杜莎上床

不受道德捆綁

扒開所有偽裝

露出七種鄙視

每一個都心安理得的安享

烏鴉飛過

太過聒噪

吵鬧聲快驚起宙斯

給它一刀下去

肚爛穿腸

世界太黑

怪你這鳥,多的就像人類的面具

一張揭下來

還有一張

給一把火槍

一槍爆頭

從太陽穴左邊鑽開一個小洞

到右邊就成了直勾勾的眼睛

盯到發毛

用五種方式殺死太陽

水澆

土埋

爆炸

射箭

或者等它五十億年,自己滅亡

沒了光,反而更亮

更肆無忌憚

更惡果滋長

這才是人間,大部分人

想要的模樣


子充狡童狂且喬松


現代詩歌為什麼越來越沒落?不得不說,對於一個詩歌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很揪心的問題。但揪心歸揪心,揪過之後又能怎樣。要說為什麼,那就是價值取向問題。



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繁榮比起來,落差自然很大,這樣沒落是明顯的。把一個大會場擠得滿滿的,在那時候是聽詩歌講座的,而現在是追星族。所以,詩人自然越來越落寞,歌星越來越紅火。寫歌詞的,寫一百首,還不如歌手喊一嗓子。在通往選秀的路上,晃盪著多少遊魂。

有一條界線特別分明,過了新世紀,自從房地產迅速拉開貧富兩級分化,催化了整個社會拜金主義盛行,自此人們對什麼都要問一句比如“詩歌,能吃嗎?”。加上詩壇腐敗,人們對詩壇的神聖感更是蕩然無存。人們對文化的崇拜和追求,已經沒有什麼動力。在這樣一種價值取向之下,詩歌還有可能不沒落嗎。



除了兩眼金錢,現在還有幾個人願意讀詩的?我觀察了一下,在今日頭條几乎所有與詩有關的文章基本引不起多少人興趣。也許有人會說,現代詩質量不高,不愛讀。那麼經過幾千年大浪淘沙傳下來的《唐詩三百首》《宋詞一百首》,都又真心真意地讀了幾首?除了金錢,人們喜歡快餐,在諸如抖音這樣平臺上,多少自媒體日復一日在那裡晃動著兩塊白花花的肉,也不會被人們厭倦。許多人只要渡過眼前的精神空虛 ,並不需要怎樣的高潔的精神食糧。



人類的靈魂終將要被拯救。歷史的每一次大退潮,都以大漲潮作為補償。也許可以相信總有一天,詩歌會回家,雖然帶著遍體鱗傷。


巴人日記


詩歌作為一種最古老的題材和傳統的文學體裁,在中國一直都是深入人心的。詩在唐朝達到了頂峰,唐以後的宋詞挾唐詩之餘威,同樣達到了另一個頂峰。

唐詩之高絕傲岸,為後世文人墨客所膜拜。詞從它的誕生時起,並不能與詩相提並論,而且被稱為“淫詞”。故有好事者搬出詩仙李白來,一首《菩薩蠻》,一首《憶秦娥》,推為李白所作,尊為“百代詞宗之祖”,藉以抬高詞之身價。然而不難看出,無論是“平林漠漠煙如織”,還是“秦娥夢斷秦樓月”,都與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格格不入。宋詞之後的元曲,及至明清以來的現代詩,都是唐詩達到頂峰之後,盛極而衰的具體表現。

“五四”之後的新詩,在它萌芽階段,其實是富有歷史使命的,也表現出了它的詩的特性,是有相當感染力的。今天的新詩的確沒落了,到了詩無讀者,詩人餓死的地步,既是新詩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我們隨時信手拈來一首唐詩或者宋詞,只要讀起來就能感覺到酒的醇香,不知不覺人就醉了。然而拿起一首新詩來讀,是什麼感覺?陳臭酸辣?白開水?都不是,是白開水喝到肚子裡面,然後再吐出來的那種味道,自己挺難受,別人看著更難受。

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新詩應該有它輝煌的一天,只是不是現在。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也許要等五百年。

最後,獻上自己的一首新詩,《麻城有朵紅色的雲》,希望您能夠喜歡。

麻城有朵紅色的雲

巍巍拱起千米高山

山頂上拱出溫暖的日頭

這片雲彩在陽光下光輝燦爛

紅雲之中究竟是仙境還是人間?

雲彩濃得驚心動魄

是不是要向大地傾倒紅雨?

那就撐起傘來

老天爺,都準備好了,下雨吧

採一朵鵑花把她戴在松樹幹上

山風忽忽松風搖曳

是風兒對松樹的嘲笑呢

還是松樹自個興高采烈?

謝謝閱讀!

2019-4-19日






皈峰


不要信口開河,不能信口雌黃。當代詩歌越來越沒落,這種結論不可輕易就下。

生活是一首歌,每一首歌都是一首詩。“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心乎愛矣,避不謂矣。心中藏之,何日忘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也可畏也。”“呦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築室於道,謀事不潰於成。”“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歌源於生活,詩歌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說詩歌沒落,難道生活沒落了嗎?

詩歌和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很多人沉溺在對唐詩宋詞的過度崇拜中,而忽略了現代詩歌和外國詩歌的美。現代詩歌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她們的眼睛。語言會沒落嗎?作為人類共同語言的詩歌會沒落嗎?

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詩。美並不是人人都能感受,美並不是人人都會欣賞。很多人都是葉公好龍,盲目崇拜和否定。

很多現代詩蕩氣迴腸,很多外國詩匠心獨運。不要在唐詩宋詞的輝煌中不能自拔。歷史在前進,美景遍天下。未來,有未來的詩。


生死有多遠


為了拯救你

——一首隻想寫給新詩的新詩

引:不想讓你再受委曲,我要讓世人都欣賞你的美麗

……

為了拯救你

不想讓你再受委曲

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哭泣

我用了自己超千倍的努力

一直尋找著你的消息

默默地關注著你

只想讓你體面地走出去

……

走出去

讓世人都知道你的美麗

用美麗去淨化人們的心裡

因為只有你才能夠讓人們惺惺相惜

只有你才能鼓起奮鬥者的勇氣

也讓失望者不再嘆息……

……



沙河槐青意最濃


答:中國是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國家,詩歌更是歷史文化的精髓所在。詩歌,到了當代無疑走向了沒落,特別是90後,中國優秀詩歌和是人幾乎悄聲匿跡……為什麼?我想有三個原因:

第一:舊的詩歌時代已經過去,現代詩歌還未與新時代接軌。所謂詩人和不同形式的詩歌,大部分都是時代的產物,都產生於社會的大背景之中。

詩歌,最早產生於詩經時代,那時它作為一種歌謠被人們吟唱,其作者大部分都是勞動人民。楚辭時代,騷體詩歌以屈原為代表,這與當時國家戰亂,宦官當道,懷王親妾遠閒有關,漢賦時代,集輻成之能勢,詞藻之華麗正如大唐盛世,大唐迎來了詩歌的黃金時代。與其與詩取士密不可分,後來宋詞元曲,看似在形式上改頭換面,實則詩歌的演變,宋重文輕武,國家內優外患,隨著市民文化的澎脹,才出現了小說。它完全脫離了詩歌的這種形式,直到近代,帝國的侵略,國家淪落,催生了新一代的詩人。以及文革的挫敗,終於磨練出了像冰心,徐志摩,席慕蓉等一批詩人,她們的詩歌融入了大量西方的元素,至於現在,詩歌沒有發展的方向。

因此,當代小說大亨郭敬明、韓寒等說,90後無詩,看似武斷,也是有些道理的。

第二:詩歌遭遇中國教育的冷落,我想,詩歌不是把握在那些死去人的手裡的,而是寄希望於後人的,然而不幸的是,現在的詩歌,只是作為一種文學形式的擺設,已成了一種渴望不可繼染的歷史滄桑的煙花。

現在,只要你翻一下試卷,看看作文的要求你就明白了,除詩歌以外,文體不限。這是當代教育的要求,要學生學詩,卻不讓學生寫詩。你想90後那有詩人呢?

教育無論怎樣改革,作文還是言志,詩歌也言志,那麼為什麼詩歌這種載體被排擠在外呢?這一槓子是不是打死了很多的詩人!第三:詩歌遭受“商業文學”的猛烈衝擊,以郭敬明、韓寒為首的小說大亨公然挑戰詞壇。這三個原因最簡單不過了,當代詩歌沒落,現而易見,試想,百年後,詩歌在中國已是歷史的輝煌了吧!或者說,也是一個時代的輩哀。


夢漫煙花911


這樣,我轉發一下朵漁老師的訪談,算是對這個問題作個答覆。

問:有人說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寫詩,九十年代的大學生讀詩,零零後大學生開始遠離詩,一零後大學生根本不需要詩。汪國真說:詩歌已死。您怎麼看詩歌的現狀?

朵漁:很明顯,汪國真說錯了。詩歌沒死,汪老師倒是已經離開了我們。如果說零零後和一零後的學生們已經遠離詩或不需要詩,我不知道是該替詩歌默哀,還是替時代默哀。他們不讀詩、遠離詩,當然他們沒有錯,有錯的是我們——我們這些五零六零七零後們,我們所創造的這個世界讓他們遠離了詩。詩歌也沒錯,有錯的是我們——我們這些五零六零七零後們,我們沒有寫下更好的作品痛擊他們。不是詩歌被拋棄,被拋棄的是我們——我們其實也沒什麼錯,我們秉承貧乏的經驗和價值觀,已經做得還算可以,漢語詩歌這三四十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錯在哪裡?可能錯在邏輯吧。

問:近些年似乎掀起了“詩歌復興運動”,隨著一系列詩詞類電視節目的推波助瀾,好像詩歌離我們又近了。但這一輪的“復興”似乎主要針對的是唐詩宋詞,您認為社會對古詩詞的關注,會對現代詩有怎樣的影響?

朵漁:沒什麼影響。現代詩和電視節目上的唐詩宋詞早已不是一回事,他們復興的是商業,跟詩歌也沒什麼關係。經過他們的推波助瀾,詩歌離我們更遠了,而不是更近了。對現代詩產生影響的,永遠是那一小撮寫詩的人,人數不太多,但已經足夠了。也正是這一小撮人,與唐詩宋詞有著真正的心心相印,不需要任何的推波助瀾。


行順2018


遙想當年初寫詩,學刊報刊露崢嶸。時代要求吹鋒號,韻律催生新詩人。服從號召去邊疆,體驗生活下農村。延安精神作指導,創作服從工農兵。文藝園地大改革,百花綻放處女地。精品推崇互轉載,教網有選作課文。作者受邀入作協,工作安排有優先。詩人光環有地位,榮譽還可享終身。寫好一首便投稿,根夲不需開後門。只是說出怕你笑,一篇稿費兩三文。如今詩歌不待見,報刊雜誌一律請。詩稿白送沒人要,出書自掏印刷金。免費贈書求人要,自印自賣太丟人。詩人帽子不值錢,無奈丟棄當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