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代诗歌越来越没落了?

晓强说故事


当代诗歌,因为不押韵,读来不是朗朗上口,所以往往没有印象,记不住。

十几年前,因为机缘巧合,我读过席慕蓉的一些诗歌。当时可读的诗歌少,对她的另类还有点崇拜,可是竟然一首也记不住!

然后因为喜欢林徽因的故事,读了她写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却是格外喜爱,乃至背诵下来,经常吟哦。原来新诗也有精品呢!

因为喜欢林徽因,继而喜欢徐志摩。我又连带喜欢上了徐志摩的诗歌,一首《再别康桥》,让我如痴如醉,居然也整篇背诵下来。对徐志摩诗歌的喜爱,让我也原谅了徐志摩对前妻张幼仪的无情。

现在,我对现代诗没有阅读的兴趣了。皆因我这两年读了唐诗宋词,眷恋那种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的古诗词境界。

我进入古诗词世界里,寻找千年前的繁华和落寞,追问人生的意义。我感觉自己与千年前的古人有很多心灵上的相通之处。

很多诗词读起来,就有一种曾经经历过的感觉。好像我曾经生活在古代,心境那么的接近唐诗宋词里的描述。

我定是唐诗宋词之河里里飘来的一朵莲花,漂浮在现世中,不合时宜,与世无争。

我喜欢古诗词,因为这份喜欢,我把现代诗歌远远的抛在一边。

很简单,我只有在古诗词里,才能找到生命的美感,才能有超绝的生命体验。

而现代诗,就缺少了这份唯美,缺少了生命中最醇厚的韵味。

现代诗歌,不能说是没落了,它还是拥有驰骋的天空。我只能说,古诗词给我的唯美空间,给我的灵魂上的冲击,是现代诗歌无法抵达的。

所以,我不太喜欢现代诗,也不写现代诗。我只喜欢古诗词,爱写古诗词。





烟醉湖


不是没有鱼,

而是没有水。

现在的诗歌赛事或活动很多,只要你认字,只要你写的是字,并且一行一行地分隔开来,就可以投稿参赛。

而且我向你保证,不管你写得如何,你将有百分之七十的几率肯定会中奖,最低是二等奖。当然,这个奖是要花钱的。当然这个入选诗集也是要花钱的,当然到某某市参加颁奖典礼或活动更是要花钱的。

只要有钱,你就是诗人!

而且是有作品入选诗集的诗人!

也就是说,你在WORD上随便滚动键盘,只要不太离谱,你有70%的几率是后现代非主流概念诗人。如果你多参加几次这样的活动。那么,恭喜你了,你将在某些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有钱使鬼写诗!

诗的标准不再是诗,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是一个不需要诗歌的时代。人们要的不是精神上的“走进去”,而是物质上的“跑出来”!

要还贷,要看病,要理财,要跑赢GDP,要在微信里领取小王八蛋的作业,或者找一个看上去不赖的男人和女人结成一个临时团队。

而且不需要确认过眼神。

哪怕是业余时间,我要发朋友圈,要追美妞帅锅肥皂剧,要粉胡歌爱杨超越黑许志安,要在微博或头条上蹭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来热点博一波眼球,或者想象自己也可以坐在奔驰上甄嬛附体大杀四方。

书都没有时间读,何况诗歌?何况当代诗歌?

当一个社会都在为生存奋斗,为金钱发愁的时候,所有的诗歌都只是来不及说我爱你的春梦一场,轻轻一滑,便把你关在了门的外面。

所以,诗人不写诗了。

也因此得出一个被喷的结论,写诗的都不是诗人。


亦有所思


因为没人静下心来在写诗歌,三句两年得,一吟泪双流。推敲之人已不在,功利之人却满世皆如此。

我最近的一首诗

《杀死太阳》

在树杈中升起

随落叶枯黄

球光火射的太冷

一万件衣服结成冰刀

穿心

一发发掠过

溅的血水,黑的像良心

绑在十字架中

麻绳勒的陷入肉里

只剩下半丝沫连着

这一具空空的身体

不够遮挡

白到刺人心魄

白到一望眼盲

黑夜中灵魂尚能苟且

为所欲为

和恶魔跳舞

与撒旦饮酒

同美杜莎上床

不受道德捆绑

扒开所有伪装

露出七种鄙视

每一个都心安理得的安享

乌鸦飞过

太过聒噪

吵闹声快惊起宙斯

给它一刀下去

肚烂穿肠

世界太黑

怪你这鸟,多的就像人类的面具

一张揭下来

还有一张

给一把火枪

一枪爆头

从太阳穴左边钻开一个小洞

到右边就成了直勾勾的眼睛

盯到发毛

用五种方式杀死太阳

水浇

土埋

爆炸

射箭

或者等它五十亿年,自己灭亡

没了光,反而更亮

更肆无忌惮

更恶果滋长

这才是人间,大部分人

想要的模样


子充狡童狂且乔松


现代诗歌为什么越来越没落?不得不说,对于一个诗歌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很揪心的问题。但揪心归揪心,揪过之后又能怎样。要说为什么,那就是价值取向问题。



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荣比起来,落差自然很大,这样没落是明显的。把一个大会场挤得满满的,在那时候是听诗歌讲座的,而现在是追星族。所以,诗人自然越来越落寞,歌星越来越红火。写歌词的,写一百首,还不如歌手喊一嗓子。在通往选秀的路上,晃荡着多少游魂。

有一条界线特别分明,过了新世纪,自从房地产迅速拉开贫富两级分化,催化了整个社会拜金主义盛行,自此人们对什么都要问一句比如“诗歌,能吃吗?”。加上诗坛腐败,人们对诗坛的神圣感更是荡然无存。人们对文化的崇拜和追求,已经没有什么动力。在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之下,诗歌还有可能不没落吗。



除了两眼金钱,现在还有几个人愿意读诗的?我观察了一下,在今日头条几乎所有与诗有关的文章基本引不起多少人兴趣。也许有人会说,现代诗质量不高,不爱读。那么经过几千年大浪淘沙传下来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首》,都又真心真意地读了几首?除了金钱,人们喜欢快餐,在诸如抖音这样平台上,多少自媒体日复一日在那里晃动着两块白花花的肉,也不会被人们厌倦。许多人只要渡过眼前的精神空虚 ,并不需要怎样的高洁的精神食粮。



人类的灵魂终将要被拯救。历史的每一次大退潮,都以大涨潮作为补偿。也许可以相信总有一天,诗歌会回家,虽然带着遍体鳞伤。


巴人日记


诗歌作为一种最古老的题材和传统的文学体裁,在中国一直都是深入人心的。诗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唐以后的宋词挟唐诗之余威,同样达到了另一个顶峰。

唐诗之高绝傲岸,为后世文人墨客所膜拜。词从它的诞生时起,并不能与诗相提并论,而且被称为“淫词”。故有好事者搬出诗仙李白来,一首《菩萨蛮》,一首《忆秦娥》,推为李白所作,尊为“百代词宗之祖”,借以抬高词之身价。然而不难看出,无论是“平林漠漠烟如织”,还是“秦娥梦断秦楼月”,都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格格不入。宋词之后的元曲,及至明清以来的现代诗,都是唐诗达到顶峰之后,盛极而衰的具体表现。

“五四”之后的新诗,在它萌芽阶段,其实是富有历史使命的,也表现出了它的诗的特性,是有相当感染力的。今天的新诗的确没落了,到了诗无读者,诗人饿死的地步,既是新诗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我们随时信手拈来一首唐诗或者宋词,只要读起来就能感觉到酒的醇香,不知不觉人就醉了。然而拿起一首新诗来读,是什么感觉?陈臭酸辣?白开水?都不是,是白开水喝到肚子里面,然后再吐出来的那种味道,自己挺难受,别人看着更难受。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新诗应该有它辉煌的一天,只是不是现在。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要等五百年。

最后,献上自己的一首新诗,《麻城有朵红色的云》,希望您能够喜欢。

麻城有朵红色的云

巍巍拱起千米高山

山顶上拱出温暖的日头

这片云彩在阳光下光辉灿烂

红云之中究竟是仙境还是人间?

云彩浓得惊心动魄

是不是要向大地倾倒红雨?

那就撑起伞来

老天爷,都准备好了,下雨吧

采一朵鹃花把她戴在松树干上

山风忽忽松风摇曳

是风儿对松树的嘲笑呢

还是松树自个兴高采烈?

谢谢阅读!

2019-4-19日






皈峰


不要信口开河,不能信口雌黄。当代诗歌越来越没落,这种结论不可轻易就下。

生活是一首歌,每一首歌都是一首诗。“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心乎爱矣,避不谓矣。心中藏之,何日忘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也可畏也。”“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筑室于道,谋事不溃于成。”“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歌源于生活,诗歌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说诗歌没落,难道生活没落了吗?

诗歌和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很多人沉溺在对唐诗宋词的过度崇拜中,而忽略了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的美。现代诗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她们的眼睛。语言会没落吗?作为人类共同语言的诗歌会没落吗?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美并不是人人都能感受,美并不是人人都会欣赏。很多人都是叶公好龙,盲目崇拜和否定。

很多现代诗荡气回肠,很多外国诗匠心独运。不要在唐诗宋词的辉煌中不能自拔。历史在前进,美景遍天下。未来,有未来的诗。


生死有多远


为了拯救你

——一首只想写给新诗的新诗

引:不想让你再受委曲,我要让世人都欣赏你的美丽

……

为了拯救你

不想让你再受委曲

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

我用了自己超千倍的努力

一直寻找着你的消息

默默地关注着你

只想让你体面地走出去

……

走出去

让世人都知道你的美丽

用美丽去净化人们的心里

因为只有你才能够让人们惺惺相惜

只有你才能鼓起奋斗者的勇气

也让失望者不再叹息……

……



沙河槐青意最浓


答:中国是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诗歌更是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诗歌,到了当代无疑走向了没落,特别是90后,中国优秀诗歌和是人几乎悄声匿迹……为什么?我想有三个原因:

第一:旧的诗歌时代已经过去,现代诗歌还未与新时代接轨。所谓诗人和不同形式的诗歌,大部分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产生于社会的大背景之中。

诗歌,最早产生于诗经时代,那时它作为一种歌谣被人们吟唱,其作者大部分都是劳动人民。楚辞时代,骚体诗歌以屈原为代表,这与当时国家战乱,宦官当道,怀王亲妾远闲有关,汉赋时代,集辐成之能势,词藻之华丽正如大唐盛世,大唐迎来了诗歌的黄金时代。与其与诗取士密不可分,后来宋词元曲,看似在形式上改头换面,实则诗歌的演变,宋重文轻武,国家内优外患,随着市民文化的澎胀,才出现了小说。它完全脱离了诗歌的这种形式,直到近代,帝国的侵略,国家沦落,催生了新一代的诗人。以及文革的挫败,终于磨练出了像冰心,徐志摩,席慕蓉等一批诗人,她们的诗歌融入了大量西方的元素,至于现在,诗歌没有发展的方向。

因此,当代小说大亨郭敬明、韩寒等说,90后无诗,看似武断,也是有些道理的。

第二:诗歌遭遇中国教育的冷落,我想,诗歌不是把握在那些死去人的手里的,而是寄希望于后人的,然而不幸的是,现在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摆设,已成了一种渴望不可继染的历史沧桑的烟花。

现在,只要你翻一下试卷,看看作文的要求你就明白了,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这是当代教育的要求,要学生学诗,却不让学生写诗。你想90后那有诗人呢?

教育无论怎样改革,作文还是言志,诗歌也言志,那么为什么诗歌这种载体被排挤在外呢?这一杠子是不是打死了很多的诗人!第三:诗歌遭受“商业文学”的猛烈冲击,以郭敬明、韩寒为首的小说大亨公然挑战词坛。这三个原因最简单不过了,当代诗歌没落,现而易见,试想,百年后,诗歌在中国已是历史的辉煌了吧!或者说,也是一个时代的辈哀。


梦漫烟花911


这样,我转发一下朵渔老师的访谈,算是对这个问题作个答复。

问:有人说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写诗,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读诗,零零后大学生开始远离诗,一零后大学生根本不需要诗。汪国真说:诗歌已死。您怎么看诗歌的现状?

朵渔:很明显,汪国真说错了。诗歌没死,汪老师倒是已经离开了我们。如果说零零后和一零后的学生们已经远离诗或不需要诗,我不知道是该替诗歌默哀,还是替时代默哀。他们不读诗、远离诗,当然他们没有错,有错的是我们——我们这些五零六零七零后们,我们所创造的这个世界让他们远离了诗。诗歌也没错,有错的是我们——我们这些五零六零七零后们,我们没有写下更好的作品痛击他们。不是诗歌被抛弃,被抛弃的是我们——我们其实也没什么错,我们秉承贫乏的经验和价值观,已经做得还算可以,汉语诗歌这三四十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错在哪里?可能错在逻辑吧。

问:近些年似乎掀起了“诗歌复兴运动”,随着一系列诗词类电视节目的推波助澜,好像诗歌离我们又近了。但这一轮的“复兴”似乎主要针对的是唐诗宋词,您认为社会对古诗词的关注,会对现代诗有怎样的影响?

朵渔:没什么影响。现代诗和电视节目上的唐诗宋词早已不是一回事,他们复兴的是商业,跟诗歌也没什么关系。经过他们的推波助澜,诗歌离我们更远了,而不是更近了。对现代诗产生影响的,永远是那一小撮写诗的人,人数不太多,但已经足够了。也正是这一小撮人,与唐诗宋词有着真正的心心相印,不需要任何的推波助澜。


行顺2018


遥想当年初写诗,学刊报刊露峥嵘。时代要求吹锋号,韵律催生新诗人。服从号召去边疆,体验生活下农村。延安精神作指导,创作服从工农兵。文艺园地大改革,百花绽放处女地。精品推崇互转载,教網有选作课文。作者受邀入作协,工作安排有优先。诗人光环有地位,荣誉还可享终身。写好一首便投稿,根夲不需开后门。只是说出怕你笑,一篇稿费两三文。如今诗歌不待见,报刊杂志一律请。诗稿白送没人要,出书自掏印刷金。免费赠书求人要,自印自卖太丢人。诗人帽子不值钱,无奈丢弃当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