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京東都不敢下手的超市快送O2O,創業者還有戲嗎?

美团、京东都不敢下手的超市快送O2O,创业者还有戏吗?

京東為了“京東到家”43億投資永輝,劉江峰的“多點”天使輪就獲得IDG一億美元投資,愛鮮蜂C輪獲得紅杉資本等7000萬美金的融資,另外還有閃電購、樓口、即買送、生活圈C、有米有等也得到資本市場認可。他們都屬於超市快送O2O,消費者用APP下單,快速(30分鐘到2小時)把超市類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為什麼資本市場瘋狂投資超市快送,是因為超市品類(含生鮮)購物頻次最高,市場容量最大,這個領域容得下新的巨無霸。它能向上兼容,一旦消費者習慣某個超市快送平臺,就可能在此平臺上購買任何商品,而且因為它位於社區,所以還能擴展出社區O2O平臺,總之超市快送O2O有可能重塑零售生態,成長為下一個獨角獸。

超市快送O2O分為4種模式:一是到大賣場取貨,比如京東到家、多點;二是與便利店(個體超市)合作的,比如愛鮮蜂、有米有、閃電購;三是自建供應鏈的,比如妙生活、樓口、叮噹來啦;四是做垂直市場,比如59store、宅米等。本文主要解析到大賣場取貨的模式,指出一條可能的突破道路。

超市快送O2O的四條出路

到大型超市購物是每個家庭必做的事情之一,從出門、購物、排隊、提貨回家大概要用1-2個小時,超市快送為消費者帶來的價值是“跑腿”。消費者只需要在APP上選購商品,就會有送貨人員幫助消費者完成選購和送貨過程。

“跑腿”的過程會產生取貨送貨成本,所以有足夠多的消費者願意支付送貨費用,是超市快送O2O商業模式走通的第一條出路。

如果沒有足夠的消費者願意支付送貨費用怎麼辦(筆者認為願意支付運費的消費者很少),事實上目前超市快送O2O平臺都在補貼送貨費和促銷費,合作超市也不會給快送平臺返利。所以第二條出路是當訂單足夠多時,由去合作超市取貨變成自建供應鏈,在小商圈建立小型倉庫,管理進銷存,賺取商品進銷差價。一方面增加商品毛利空間,另一方面通過一送多降低送貨成本,最終達到盈虧平衡。關於這條道路更詳盡分析請搜看筆者前文《劉強東、劉江峰看好的超市O2O快送平臺,會成為下一代主流零售業態嗎》。

第三條出路是流量變現,在APP上引入各種服務商家,比如家政鮮花,租車外賣等,通過收取流量費用補貼送貨虧損。這條道路可行的前提是流量足夠大,對顧客黏性足夠強。和第二條道路所需的條件是相同的,筆者估計每個網點每天千單以上是實現第二和第三條出路的前提,但這個目標很難實現。

第四條出路是重塑合作超市,設計一種嶄新的超市業態,它能與超市快送O2O完美結合,快送平臺不僅少搶實體超市的存量顧客,而且還能為實體超市帶來新增顧客,降低實體店運營成本,達到1+1大於2 的效果。

基於超市快送的超市業態

為什麼合作超市不願意給超市快送O2O平臺返利?因為貨物是送貨人員到超市貨架取貨,從超市發出,這些商品已經佔用了超市陳列空間,經歷了進貨和庫存過程,這些商品需要承擔超市運營成本,一般超市純利1-5%,沒有足夠的空間給超市快送平臺返利。更關鍵的是,合作超市認為超市快送平臺搶佔了自己的存量顧客,而且顧客轉移到自己不能把控的平臺上總會有擔心,所以怎麼可能返利給超市快送平臺了。

有個數據很關鍵,快送平臺是否搶了合作超市的存量顧客,快送平臺產生的銷售額比合作超市損失的銷售額高多少,是創造了增量還是在搶佔存量。如果超市快送平臺創造了足夠增量銷售額,則理論上有資格分得更多商品差價利潤,如果超市快送平臺只搶佔合作超市線下交易額,則沒有爭利的理由,測試和計算此數據意義重大。

基於上點,我們可進一步思考,超市快送平臺與怎麼樣的超市合作,才能少搶佔合作超市的存量顧客,能獲得更多增量顧客。我們是否能設計一種新的超市業態,它能更好的與超市快送平臺結合,讓快送平臺為實體超市降低成本且帶來更多顧客。

筆者構想的與快送平臺結合的超市業態是這樣的:它面積3000-5000平米,它有更大的倉庫,生鮮類商品更加標準化,整體商品結構更符合年輕人需求,它的ERP系統具有貨位管理和揀貨配貨功能,能把實時庫存扣減安全數後傳給線上平臺。它採用APP代替會員卡,實現會員積分和個性DM功能。

最關鍵的是,此超市業態有“特惠價”的功能,每個商品都有2個價格,零售價和特惠價,特惠價捨去前臺毛利,平均比零售價低10%,顧客在收銀臺結賬時,要選擇用零售價還是特惠價結賬,如果選擇特惠價結賬,則顧客需要多支付10元費用。

要享受特惠價就要支付10元固定費用,特惠價比零售價低10%,所以顧客購物越多越划算,當客單價300元時,為顧客節省20元。特惠價的目的是要賦予超市批發購物功能,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大單(一站式)購物去XX超市的觀念,增加此超市的覆蓋面和吸引力。

同時此超市也推出APP上訂貨,一小時到貨的服務,價格與門店統一,顧客可選擇用零售價結算滿59免郵,也可選擇用特惠價結算,收取10元運費。

新業態超市可行性分析

為什麼說具有“特惠價”功能的超市能更好的與超市快送O2O平臺結合,有以下幾點原因:

1、大型超市是滿足一站式購物的業態,電子商務對百貨類商品衝擊最大,對食品衝擊比較小,推出特惠價等於強化大賣場一站購齊的特性,強調賣得越多越划算,在互聯網時代重新尋找大賣場的定位與價值。但由於毛利降低,所以大賣場需要覆蓋比以前更大的範圍,需要更多的客流才能維持盈虧平衡。送貨人員是活體廣告,他們能覆蓋更廣範圍,他們身穿廣告送貨服,經常出現在消費者眼前,能起到提醒廣告作用,為門店帶來更多客流。

2、送貨上門的特點是固定成本很難壓縮,送貨一次要6元人工成本,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客單價越高毛利越高,特惠價的存在,就是鼓勵顧客提高客單價,與快送業務的成本曲線特性吻合。

3、一些消費者喜歡到門店購物,一些消費者能接受APP訂貨後快速送貨上門,最終存在這兩類消費者,兩類人群會維持一定比例,部分消費者會在兩種渠道中根據情況轉換。用新業態的方式覆蓋兩種需求,能從一開始就向消費者灌輸嶄新定位,新業態同時滿足線上線下需求,讓顧客自由選擇購物渠道,而不會存在搶顧客的情況。

4 、假設3000到5000平的傳統超市能覆蓋3公里範圍,服務4萬戶家庭,毛利率20%。那麼預估本項目的超市能覆蓋6公里範圍,服務7萬戶家庭,毛利率15%。預計其中到門店購物的有5萬家庭(因為有批發業務),選擇送貨上門的有2萬戶家庭(搶了便利店的顧客),數據上看能達到盈虧平衡,而且會獲得APP黏住顧客後產生的流量變現收入。

5、還可以基於此業態嘗試一些創新,比如1元包郵滿足碎片購物需求的夜間統一送貨服務,比如用合夥人推出管家模式,比如引入積分打通線上的積分引流模式。類似一號店的傳統網上超市每單履成本超過20元,而短距離發貨履單成本只要6元,消費者需求量與貨源距離之間有最佳平衡點,找到此點是模式走通的關鍵,超市快送O2O的優勢絕不僅僅是“快”。

本文指出超市快送O2O平臺4條出路,分別是收運費、變自營、流量變現和打造新業態超市。其實前三條出路都比較困難,美團組建了商超部門測試快送業務已經好幾個月,至今不敢下手,京東做京東到家之前測試了“拍到家”,其實營業數據很一般。在本文中筆者給出第四條出路,或許值得創業者(傳統超市)一試。

作者簡介:紫藤院張陳勇 微信號csdso2o 關注網上超市 超市O2O 最後一公里創新方向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zcyshow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1888/1.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