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叫外省的撈佬、撈仔,有歧視的意思嗎?

南寧美食攻略


廣東人值值幾個錢?廣東人世代為奴有什麼高傲自大的本錢?廣州話什麼叫話?世界上很多東西不是道聽途說來了解的,而是要自己去探索,什麼叫粵語,國人口口聲聲說粵語語,廣州話,廣東話什麼亂七八槽的?那我就問一下大家,看看有沒有人知道什麼叫粵語,什麼叫廣州話什麼又叫廣東話。我敢打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不知道其中差異!實際上你們所謂的這些稱呼來龍去脈我們很清楚,去南洋謀生的叫廣東話,去廣州謀生的又叫廣州話。在國內謀生的粵語,去香港謀生的叫白話。但我們都不叫這些,我們南越話。按你們的說法,東南很多國家都是說這種語言,但他們從來不這樣叫。只有中國人這樣叫。也別怪廣東撈叫你們撈了


賤鬍渣胡扎


我是廣東人,我可以很負責的說,絕對是帶走歧視性。

我小時候家裡蓋房子,會叫那些外省的勞力來挑磚,我們哪裡的人都這樣叫,是非常看不起的,我承認也這樣叫過,但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讀了一篇文章,忘記叫什麼名字了,說的是勞動人員是要大家值得尊重,勞動人員最光榮。

從那時候我就不再把外省的人叫這個,

那時候我也想了,為了家,他們山長水遠的開到這裡工作,,確實不再應該讓我們對他們有看不起的想法。

其實我們大家都應該互相尊重的!


Threraresomenoble


我老公是廣東人,他和他家人就會叫別人湖南佬,河南佬

不是他們一個村的人,他們也會叫人傢什麼什麼村佬

我曾經問他,我說你們叫人傢什麼什麼佬,不太好吧,是不是有歧視的意思

他和他弟他媽一同否家,絕對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習慣了這樣稱呼

我就回復他,

那好吧,那我以後就叫你們廣東佬了

他和他弟訕訕地對視一眼後,兩個都不說話了

這個撈和佬絕對有歧視的意思在裡面

這個仔,倒不一定了,

畢竟他們自己也這樣叫華仔呀,星仔之類的

似乎還有愛稱之意呢

不過和撈組合在一起,就有了歧視的性質了


蔥花油鹽卷


🙏沒有。這同岐視性八百杆子打不到一起。但凡做過點研究的人都知道,早先這個”撈”字倒是蠻熱情的一個稱呼呢!

🙏聽我父親說:1950年解放海南後,很多林彪部隊的解放軍都就地安排工作了,他們用一口山東音稱兩廣人為老同(老鄉意),當時南方的糧所、商店、食品公司、供銷社、車站等國營單位都有解放軍退伍軍人任職,他們都是這樣叫本地老百姓,顯得很親切。日子久了,本地人上街回來,都不叫這些操北方音,見誰都叫老同的北方軍人的真名了,都說,今天糧所的張”老同”很熱情;或,今天區政府的李”老同”很和氣等。要知道:山東人讀”老同”的老字與本地客家話或白話中的撈字是近音字,加上山東音一叫,南方本地人就打趣地把它與”撈”字諧同一音(Lao平聲 )了。再過一段時間改革開放了,北方人很多到南方謀生,本地人為方便對這群體人的稱乎,都把講普通話的人簡稱為”撈佬”了;再進到九十年代,對來南方工作的講普通話的男人統稱為撈佬、撈仔,女人則統稱為撈妹、撈婆了。如同本地人古時稱漢代北方留在南方的人為地佬,稱唐代北方遷來南寧的客家人為客家一樣,”老”和”家”字都沒有歧視之意。現在到南方沿海一帶,村裡人也有叫外村結婚過來的龐姓女子、黃姓女子為阿龐佬、阿黃佬的一樣;也有稱木工、地理先生為匠家的一樣,”老”與”家”自古都是敬稱。

🙏只有沒文化的人罵北方人為撈鬼,那才是不敬之詞。時到今天,大家都講普通話了,很少有人叫誰為撈佬、撈妹了。也許再過幾年,撈佬、撈妹一詞只能在史書中岀現了。想想那些用後半生支援南方的北方老軍人,也蠻懷念的!4


高山小草6639957092


我在廣東長大的,住了十幾年。其實撈仔,撈佬只有上一輩的人才說,比如70,80後。現在的90後,基本不會說這個詞了。我們有時候對自己朋友也會這麼說,稱呼一下撈b,撈仔,意思是罵他憨,傻。廣東人認為除了廣東,其他省份都是北方,自己不會普通話,就很難交流,就說別人講的話是撈話(聽不懂),其中撈仔就是指那個人了。由於普通話的推廣,現在越來越多人都會講,90後00後的廣東人是最普及的,所以不再稱呼外省人為撈仔。而普通話不好的那一輩,還是不可教訓。


人生函數9527


撈一一從一開始就不帶歧視!

解放軍解放廣東廣州,外省人大量進入。他們逢人叫“老兄”,廣州話(粵語)譯過來就是“撈松”。這是廣州私下對外省人的統稱,這稱謂並無半點貶意,開始時甚至有尊意!至於撈仔撈妹是日後慢慢發展出的稱謂,之後許多年連廣州人都忘記了這“撈”的來歷了。

後來人只知“撈”專稱外省人,誤以為是貶稱岐視!其實不然!

關於廣州話與普通話的互譯有一趣例。我一同學外省人,名叫“建新”,其父母整天叫建新建新,亍坊鄰居翻成廣州話,都叫他“鄭仙”。好笑不?“撈”也就是這樣來的。


大明133325911


我們大南寧也是這麼叫的。本地人說白話,外地人說各種外地話,南寧人聽不習慣,就會說,你說的是什麼撈話。泛指外地話,方言。久而久之,不會講白話的外地人都稱為撈老,這沒有貶義的,就好比稱南寧本地土生土長的人為 南巴仔,還有把七八十年代舊款的包頭棕色膠涼鞋為南巴鞋。只是因為在當年本地人中很流行。我們廣西還有很多稱呼,例如玉林豬肉佬,陸川補胎佬,橫縣木工佬,都是指當地人從事的手藝,生意。南寧本地還喜歡稱呼在老居民區,私人房子里長大的孩子為街邊仔,街邊妹。現在泛指生活圈子廣泛,愛熱鬧,不拘小節,接地氣,有生意頭腦,鬼精靈的年輕人。




吹空調吧


廣西南寧。從我懂事起80年代初,身邊就有很多撈佬。家在國營工廠宿舍區,周圍鄰居很多來自湖南四川桂林柳州的工人。和他們打招呼常用老李,老劉,老田等稱呼。本地人模仿他們西南官話的口音就成了“撈李”,“撈劉,“撈田”。這些工人大多是三線建設支援廣西的南下工人。也就是說“撈”這個稱呼雛形形成於60年代初期。其實就是普通的尊稱。而到了改革開放大量農民工南下廣東打工,廣東人看不起鄉下人,就給“撈”賦予了歧視的意思。而相反在廣西這些撈佬大多是南下幹部和技術人員(包括很多身光頸靚的上海工人),卻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解放前沒有撈佬這個詞,而習慣說“外江佬”,這個詞基本消亡了,小時候曾經聽見從我清末出生的外婆嘴裡蹦出來過。


施大林


我講講我的經歷。我讀小學的時候,老師是這樣解釋的,他說以前北方人(山東人)來到我們這,他們會很禮貌稱呼本地人為“老兄”,因為山東人的口音,以及我們當地人對普通話聽不太懂,因為山東人說“老兄”的發音和我們當地話“撈熊”是非常相似的,於是當地人就把那些北方人(山東人)稱為“撈熊佬”、“撈熊”,其實就是老兄的意思。後來就慢慢簡化演變成現在的“撈佬”“撈仔”了。所以,我認為“撈佬”“撈仔”沒有歧視的意思。


漠江之上


在粵語中和講粵語的人思維中,撈崧,撈仔,這些都沒有歧視意思的,通常就指外省人。

原本(應該一百年以前就開始)撈崧=老兄,撈仔=老弟,直接引用普通話(或者當時叫官話)讀音。

有個出名的音樂人,自己都起個藝名叫撈仔。

認為有歧視意思的多數是不講粵語的人。

我住小區管理處的電工,四川人,幹了二十多年了,整個小區都叫他撈仔師傅,我問過他有沒有覺得被歧視,他自己講在小區工作二十多年,沒有覺得被歧視,大家都很尊重他,也很客氣。

當然,如果有人叫別人撈西,就是歧視。本身這個字就不文明。

至於那些不講粵語的人為什麼覺得撈是歧視呢?估計那些人把撈聽成孬了,其實,一千個廣東人之中,認識孬字的估計不超過一個。孬字好像也沒有粵語發音的。是那些人自己多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