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詞時怎樣才能體現岀“有我”?

零點氧巴


什麼是“有我”?

在文藝作品中帶入作者的感情,讓讀者真切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內容。說簡單點,你在描寫景物或者事情的時候,必然帶有自己的態度,這種態度通過作品傳達了出來,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就是“有我”。

什麼是詩詞的“有我”?詩詞的“有我”、“無我”之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曾經做過闡敘: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這話不難理解。“有我”,即是“以我觀物”,詩人所寫的情境都是詩人看到的東西,所以代表的都是詩人本身的心裡想法。比如我們看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之六》: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我們在讀到這首詩的時候,能感覺到杜甫的狀態嗎?他當時託庇於成都地方大員嚴武,衣食無憂,算是他顛沛流離一生中最安穩的時刻。人一旦沒了生存壓力,他便也不憂國憂民了吧?“黃四孃家花滿蹊”,起句如此輕佻,你能想象得到他像個浪蕩公子的狀態嗎?這些景色,這些“戲蝶”、“嬌鶯”的詞彙組合出來的意象確切地反映了他當時的心態。

再看一首寫春景的詩,袁枚的《題桃樹》:

二月春歸風雨天 ,碧桃花下感流年 。

殘紅尚有三千樹 ,不及初開一朵鮮。

都是春天,都是花下,為何這首詩卻給人一種悲傷的感覺?“殘紅”、“不及”這些詞彙的組合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追悔不及的心情。

同樣的景色,寫出不一樣的味道,這就是因為“有我”。

我這是隨意找了兩首詩,其實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大家肯定能找到更合適的。

如何在詩詞中體現“有我”?

作為一個寫詩的人,感情充沛、細膩簡直就是必備條件。當你為景色和事情感動,覺得有話要說,不吐不快的時候,就可以寫詩了。

那麼這個時候,找準感動你自己的點,用最合適的詞彙最精準地表達出來。

如果自己都不能感動,肯定不能感動讀者了。

你的感情準確無誤地傳達到了讀者腦海裡,並且打動了讀者,你的詩詞,就“有我”了。

其實,這個“有我”的“我”只是你心中的感情罷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詩和詞兩字並用時,一般泛指格律詩詞。格律詩詞在文學體裁中,是最講究法則的。包括聲律、意象、句法、章法等均有一定要求。而今人創作詩詞,也多會遵守這些法則,謂之循古。



所以我們進行詩詞創作,不宜有我而無古,也不宜有古而無我。我們分四點進行討論。:

一、有我無古

組成詩詞的基本單位是意象。而詩詞的意象大都為有出處、有來歷的,並經過歷代詩人的共同體驗,形成一個成熟的意象體系。例如,柳、芳草、長亭、古道等均為寫離別的意象,具有客觀性。我們在進行詩詞創作時,不宜遊離於此意象體系之外,強調自己的主觀感受。

二、有古無我

在遵循傳統詩詞的意象、聲律、句法、章法的基礎上,也不宜因為循古而失去自己的觀點和感受。畢竟時代不同,核心文化價值觀也會不同,更何況,每個人的意趣也有所不同。



三、有古有我

不論意象體系、聲律體系還是意境學說,均為詩詞的核心價值。一但遊離其外,則不能稱之為詩詞。而傳統詩詞所用的抒情方式也是間接抒情,也就是說,須將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寄託於傳統意象中,進行表達。做到有古有我。

四、如何有我

首先要選擇能切合觀點或情感的意象,這謂之情切。例如,你要寫一首愛情表白的詩詞,可以選取芍藥花作為意象,因為,古音中“藥”和“約”諧音,常作為定情的信物,此一意象的出處為《詩經》。黃庭堅說杜甫之詩,“字字有出處,句句有來歷。”而到今日,詩詞的意象更是經過歷代的沉澱,已形成成熟的體系。如何組合這些既存的意象,“點鐵為金,化腐朽作神奇。”則是每一個詩者均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謂“有我”,也就是將“我”的情趣或理趣,融入到詩詞的創作體系中。而對於初學者而言,掌握更多的詩詞意象和學會運用聲律則為首要任務。就正如行文必須先掌握一定的詞彙量一樣。詩詞的意象掌握得越多,詩者可發揮的空間也就越大。而意象運用得越精準、越細膩,“我”的情感或觀點也就會表達得越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