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零售」的概念?

微動科技


我是老夏,一個混跡於互聯網的大叔,分享職場規劃、電商運營、邏輯思維、全域營銷策劃,團隊管理的各項經驗和知識.

如果對我的回答很認可,記得點贊!,謝謝!


2016年10月13日,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第一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

只有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

有人認為“新零售”很可能影響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商業格局。

隨著互聯網和新零售的結合,“互聯網+新零售”的模式越來越受關注,

那麼該如何理解「新零售」的概念?


一.瞭解互聯網+

1. 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絡,這些網絡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絡。

這種將計算機網絡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絡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絡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絡結構。

2. 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它是互聯網思維實踐的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演變,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

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3. 互聯網+的特徵

1) 跨界融合

“+”就是跨界,就是變革、開放、重塑融合。

敢於跨界使得創新的基礎就更加堅實;

融合協同使得群體智能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

融合本身同時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夥伴參與創新等。

2) 創新驅動

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

這正是互聯網的特質,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

3) 重塑結構

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聯網已經打破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

權力、議事規則、話語權不斷在發生變化。

互聯網+社會治理、虛擬社會治理會是很大的不同。

4) 尊重人性

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

互聯網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於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人體驗的敬畏、對人的創造性發揮的重視。例如UGC,例如捲入式營銷,例如分享經濟。

5) 開放生態

生態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特徵,而生態是開放的。

推進互聯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解掉過去制約創新的環節化,把連接孤島式創新,讓研發由人性決定的市場驅動,讓創業並努力者有機會實現價值。

6) 連接一切

連接是有層次的,可連接性是有差異的,連接的價值是相差很大的,

但是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的目標。


二. 新零售

1. 什麼是零售?

零售是一種基本的零售活動。

是指包括所有向最終消費者直接銷售商品和服務,以供其作個人及非商業性用途的活動。

每筆商品交易的數量比較少,交易次數頻繁;

出賣的商品是消費資料,個人或社會團體購買後用於生活消費;

交易結束後商品即離開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等都是零售的特點。


2. 什麼是新零售?

新零售: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並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3. 新零售出現的背景

1) 相關技術的成熟

移動支付等新技術開拓了線下場景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由此帶來的移動支付、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革新,進一步開拓了線下場景和消費社交,讓消費不再受時間和空間制約。

2) 線上零售遭遇天花板

一段時期內,線上零售替代了傳統零售的功能,但從主流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可以看出,電商的線上流量紅利見頂;

與此同時線下邊際獲客成本幾乎不變,且實體零售進入整改關鍵期,因此導致的線下渠道價值正面臨重估。

3) 傳統電商面臨瓶頸

傳統電商由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終端大範圍普及所帶來的用戶增長以及流量紅利正逐漸萎縮,傳統電商所面臨的增長“瓶頸”開始顯現。

4) 新中產階級崛起

新中產階級畫像是指90後、00後,接受過高等教育、追求自我提升,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新中產消費觀的最大特徵是理性化傾向明顯。

相較於價格,他們在意質量以及相應的性價比,對於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他們願意為之付出更高的代價。

不菲的收入與體面的工作給中產帶來片刻的欣慰,但不安與焦慮才是中產光鮮外表下最戳心的痛點,消費升級或許正是他們面對這種焦慮選擇的解決方案。


4. 新零售的特點

1) 渠道一體化

商家可以同時對接網店、微店、實體店、加盟店等,打通各類零售渠道終端,實現數據的深度融合;

線上可以進行流量宣傳和帶貨,線下則可以進行區域佈局以及形象體驗。

2) 經營數字化

流通路徑從複雜轉變為簡單,通過數據化管理,構築多種零售場景,沉澱商品、會員、營銷、交易、服務等數據,為運營決策提供數據依據。

3) 賣場智能化

引入智能觸屏、智能貨架、電子價籤、智能收銀系統等物聯設備,增強賣場體驗感,提升購物的便捷性。

進行大數據、雲分析,從而更便捷有序地管理庫存、銷售、增益等問題。

4) 商品社會化

組建商品共享聯盟,售賣現貨、預售貨、他家貨等,結合現代物流,去庫存、降成本。逐步實現商品社會化。

5) 社群互動化

所有新零售的創新,都在提高實時互動的可能性、效率和豐富度。

不只是是全渠道,社群建設才會是未來最重要的營銷和品牌載體。


三.“互聯網+新零售”

1. 互聯網+新零售

在“互聯網+”的強大背景下,“新零售”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

2. 互聯網+新零售的發展方向

1) 供給側改革引起的效應

當下的互聯網+新零售和製造端與供應鏈緊密相連,離開供應鏈和製造業的變革,就沒有新零售時代的到來。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業態,互聯網+新零售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實體零售,而是融合情感的智慧零售。

2) 實體店轉型

在互聯網+新零售模式下,實體店轉型的主要趨勢不再是簡單的線上與線下的組合,而是現實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融合。

互聯網+新零售的目標不再是簡單的銷售產品,更多地是把互聯網平臺體系與實體門店的IT體系打通,從而變成另外一個全新的世界。實體店線上轉向線下進行高度的融合,實現了真正的轉型。

3) 服務商發展迅速

當下推動零售變革的不只是是商家,而服務於商家的服務商更是這個業態發展的巨大動力。

有一批服務供應鏈、服務生產、服務門店、服務金融等的服務商紛紛湧現出來。

服務商借助於互聯網時代的強大力量,更是進一步進入市場,幫助市場進階升級,成為了新零售變革的強大動力。


3. 互聯網+新零售的發展趨勢

1) 突出高頻消費的品類佔比

2) 突出線上業務經營,提高整體零售效率

3) 整合技術方案,塑造更好的消費場景,無人零售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


老夏分析師


新零售很難定義,但其核心是人、貨、場的重新組織和優化,讓塑造的場景所吸引的人群更聚焦。新零售並不需要讓所有人都喜歡,而是讓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導致在某個市場更有競爭力,讓能效更高、人均產值更高、單位坪效更高

以下是創新工場合夥人張鷹的分享,從業態、流量、供應鏈等方面闡述了什麼是新零售:


什麼叫做真正的新零售?你心中的零售新業態是什麼?

新零售很難嚴格定義,創新工場覺得零售有三大類

1、品牌零售。品牌商自營零售,比如很多服裝行業都是品牌零售,包括我們投的原麥山丘。品牌零售要全渠道覆蓋

,管他是線上還是線下,反正所有能賣的地方都覆蓋掉,也不管是直營還是加盟,努力滲透就好了。

2、品類零售。像各種專營店、迪卡儂、Costco、7-11,都屬於品類零售,不管是某一個垂直品類,還是便利店,都屬於組合多個品牌商和產品的零售方式。

3、商業地產

。商業地產是地租模式,並不見得能從直接的交易中拿到多大的利益,更多是收租金。商業地產有很多,比如各種mall。

儘管有幾個不同類別,新零售的核心還是人、貨、場的重新組織和優化,讓塑造的場景所吸引的人群更聚焦,但並不是讓所有人都喜歡,一定是讓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

今天大家熱炒的盒馬鮮生,裡面的蔬菜比例其實大幅度下降了,即便有蔬菜,也做成了精品小包裝,不讓大爺、大媽進去翻撿貨;水果也是包裝化、中高端的,不是大量的散裝水果。

百果園的水果更小,全都是中高檔、高品質的水果,肯定有一些人不喜歡,不喜歡就對了,這種模式本身就重組了顧客群。貨品的組織和現場體驗,導致在某個市場更有競爭力,讓能效更高、人均產值更高、單位坪效更高

新的流量從哪裡來?

我們覺得有三塊增量是值得注意的:

1、原來線下已經存在的流量。比如在mall、街邊,本來就有人,原來是跟你無關的,如果體驗和技術到位,現在可以被數字化地收集起來,變成跟你有關的了。

摩拜和ofo這麼快速的傳播,在它飛速發展的時候也沒有投多少廣告,所以線下流量不見得一定比線上貴,線下流量紅利依然存在。

2、被電商化改造的線上流量。有些線上流量看似已經沒有增長,其實未必。這些流量原來可能很淺,沒有交易,但隨著交易習慣和移動支付的發展,很多網民擁有了交易能力,消費能力也因此會進一步釋放。

3、IP帶來的流量。隨著內容電商

的轉化能力大幅度增強,一些自帶流量的IP既可以在網上傳播,也可以把流量帶到實體的線下店

舉一個特別直接的例子,原麥山丘原來只開門店,不做線上,而且在北京只開了六家店。但後來鐵粉們自發在淘寶上做原麥山丘的代購,到店裡面買來在淘寶上賣。於是,公司就開始了線上零售和配送服務。有意思的是,公司的配送到不了的地方,淘寶代購依然會作為補充。

廣義的IP能夠帶來的流量仍然存在。淘寶一個造物節,集客能力是幾十萬人的量級。淘寶的無人店,不管是作秀還是PR,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流。

所以,線下的流量、被電商化改造的線上流量以及IP帶來的流量都會是增量。

新零售場景下,消費者的體驗會變成什麼樣?

新零售在供應鏈上的努力和創新是值得被肯定的,要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而不僅僅是把現成的東西組織一下。

創新工場投的一家公司叫F5未來商店,它可以做熱食,內置蒸、煮這樣的加工方法。因為有冷藏功能,還可以做冰淇凌。這種快速供應速食的能力,要比組織現成的包裝商品更重要。

盒馬鮮生同樣提供了獨特的體驗,類似帝王蟹這種高貴的海鮮,可以在商店現場烹飪製作,雖然口味比不上餐館,但可以讓人低成本體驗到平常不易得到的東西。

無人便利店此時此刻靠譜嗎?

現在很多無人技術,更多聚焦在不用排隊結帳,這在便利店行業是不是最大的問題,我覺得見仁見智。

傳統便利店,服務交互做的再好,顧客就是想吃碗熱湯麵,但是你沒有,那還不如提供熱食的無人便利店。

為什麼我們投F5未來商店,就是因為它能夠滿足大家吃熱食鮮食的需求,這是頭部需求。目前,F5未來商店鮮食的購買比例在50%以上。所以,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保證頭部的、最高頻的供給能夠做到位,有沒有人可能不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歡迎關注創新工場的微信訂閱號:chuangxin2009。這裡是一個創新工場和創業者的溝通交流平臺,您可以學習創業相關的法務、市場、財務、HR等各個業務領域所需的知識乾貨,還有機會參與到創新工場舉辦的創業者培訓、沙龍和其他各類活動中。

創新工場


談起這輪零售變革背後的驅動邏輯,我們大概可以從三個維度思考。供給端,互聯網技術賦能線下,使人貨場更加數據化、智能化;需求端,中產崛起推動消費升級,年輕一代追求個性和品質;更為重要的是商業本質,線上的玩家將流量做到極致之後,逐漸意識到線下實體業的重要性,同時線上線下獲客成本沒有了明顯差距,電商紛紛佈局線下,實體零售商逐步強化線上。

從阿里、蘇寧和京東三大電商巨頭的零售實現路徑上看,無論是參股或收購,還是創新業態開店,都是為了實現優質服務體驗落地和便利性以及成本優化等等。最終,實現互聯網化的線下資產和站點網點資源的價值都會被重估。

經營面臨痛點也意味著拐點到來

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零售商,單一的線上或線下模式都面臨不同的經營痛點。電商雖然成為消費主流,但單一流量模式也開始顯示出市場增長疲軟。線上高速增長期已過,流量紅利消失後線上業務天花板開始顯現。

實體百貨、商超、便利店等傳統零售則面臨效率低下、供應鏈冗長、跨區域難以整合等挑戰難以盈利,他們急需圍繞用戶和數據做文章,用場景引流。二者強烈的轉型需求也意味著,線上和線下的拐點出現。

所以我們看到,巨頭們紛紛強強聯合或者充分發揮已具備的線下基因優勢,如阿里和三江、蘇寧的雙線模式、京東和永輝、網易嚴選和萬科、小米生態鏈搶攤線下等等。

阿里更多是基於平臺思路,打通產業鏈,而不是主導去做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阿里參股百貨(銀泰)和超市(三江購物),與百聯集團戰略合作;投資盒馬鮮生和易果生鮮,加之自身天貓生鮮,完善生鮮領域線上線下的佈局。

此外,推進淘咖啡、無人汽車超市、智能家居、天貓小店等,都是圍繞體驗和效率展開,其強大的技術後臺和用戶數據是阿里新零售的護城河。

從廣義上來講,蘇寧在2012年就開了智慧零售先河,當年他們正式提出線上線下融合模式,2013年品牌升級為蘇寧雲商。有趣的是,這兩年蘇寧也都是電商巨頭裡率先開始雙十一預熱大會的。今年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用更“三全三化”來落地概括蘇寧的智慧零售理念,即“全渠道、全產業、全客群”和“場景化、智能化、個性化”。

蘇寧線上和線下的磨合已經有多年,其線下經驗是其智慧零售發展的先發優勢。除了升級的蘇寧雲店、渠道下沉的農村直營店外,其他業態也在推進中,思路是“大店更全、小店更專”。蘇寧的門店從地域、人群和屬性來說都較為全面,大型店有云店和旗艦店(主要設立於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定位於為消費者提供舒適、豐富的購物體驗),中型店包括中心店、社區店(設立於一二線城市非核心地段的社區商圈,以及縣級市場開設的3000平方米業態),縣鎮店,以及一站式母嬰體驗中心紅孩子店。

京東的新零售則是以自有物流和供應鏈為核心,入股永輝超市,與沃爾瑪戰略合作,拓展加盟便利店、試水辦公室無人值守迷你超市等等。

下沉用戶市場可能是最後的流量紅利

根據國家統計局、天風證券研究所統計顯示,目前三線城市的人口規模是一線城市的6倍左右。三四線城市的居民人均GDP正處在3000-5000美元這一重要的門檻值,參考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消費升級在這一階段集中體現,消費者對品牌品質的需求不斷強化。

與零售業態高度發達、電商競爭趨於“白熱化”的一二線城市相比,三四線及以下的中小城市、縣級小城鎮、農村地區顯然是決定未來零售規模和體量的重點。

阿里研究院公佈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6)》顯示,到2016年底,全國淘寶村突破1000個、淘寶鎮突破100個。農村淘寶通過搭建縣村兩級服務網絡,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優勢,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的瓶頸,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

三四線城市由於消費終端相對分散,存在物流範圍覆蓋不全的問題,近年來電商巨頭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渠道下沉,完善“最後一公里”的物流網絡布。

蘇寧是國內最早完成渠道下沉的企業之一。過去幾年蘇寧深耕農村市場,通過鋪設易購直營店,保證在縣鎮級地區的商品和服務質量和城市統一。蘇寧服務站和蘇寧小店相當於線下網絡中的毛細血管,相比於純電商,蘇寧的優勢在於縮短末端配送半徑、提升最後一公里配送效率。截至2017年中報,蘇寧易購服務站直營店2079家,授權網點833家。

易購直營店是蘇寧在縣域自建開設的新業態,提供購物、金融、招商、便民、售後五大功能。易購直營店也成為蘇寧“向城市引入農村特產、向農村下沉優質商品、提升農村網絡應用能力、健全網購服務”的支撐。

京東方面,其集團副總裁馮軼此前在2017年合作伙伴大會上宣佈“將從技術驅動、品類管理、營銷開放、區域下沉四個方面深入佈局。”京東超市的區域下沉業務將在今年全面啟動,即在全國七大區成立區域採銷部,加強區域招商、運營、營銷,以保障目標的順利完成。

IP文創內容與零售產業的融合

從目前落地的智慧零售模式來看,共同點是以消費體驗為核心,運用數字化、技術化、智能化思維,打通線上線下,將零售業態延伸至物流、文娛、餐飲等多元業態和領域圍繞智慧零售流量拓展的邏輯。

很贊同新消費內參的觀點,如果說過去的內容產業是以一種純精神產品形態出現,作為一種單獨售賣體,雖然嘗試過通過各種衍生產品進行增值擴展方式去創造收入,但是純粹的線上消費已經很難單一放大內容的價值,未來的內容也會尋求與實體產業的融合,從而讓精神消費通過實物空間與用戶形成強力互動,創造出全新的用戶感受。

而線下實體產業,也在不斷尋找著新的流量通道,線上內容的IP自然很容易成為線下實體空間去主動擁抱的“靈魂伴侶”,一個缺流量,一個缺品牌的落地,文創空間結合的密度將會越來越快,文創產品的精神消費將會持續擁抱線下實體產業。

在這方面,蘇寧的做法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蘇寧雖沒有阿里大文娛的說法,但蘇寧文創其實等同於這一概念。可以看出,蘇寧正探索“蘇寧影院+VR體驗店+蘇寧小店+U趣+體育旗艦店”新業態,讓文娛尤其體育來結合智慧零售。

蘇寧可以根據用戶群體的特徵,有針對性地進行品類差異化配置,引入文創、智慧智能商品,作為流量的新入口。比如蘇寧2015年末提出將開設200家蘇寧影院,2016年4月在HTC VR生態大會上提出將在300家門店開設文創VR體驗專區,同時蘇寧已在大量門店中上線新奇特產品專區“U趣店”。同年,蘇寧以2.7億歐元控股國際米蘭,並將在2017年開出第一家亞洲體育旗艦店。

不可否認,諸多零售的新物種其實還在孕育中。雖然諸如無人店等這些新物種,都還沒有跡象表明一定能夠規模化。但我們又得承認,即將過去的2017年互聯網圈大體只有共享經濟和智慧零售這兩個頂級熱點。未來2到3年一定是是零售產業新競爭格局加速形成的階段,巨頭之間的縱橫捭闔會越來越多。


吳懟懟


新零售一直是今年以來的大風口。去年的風口可能是單車,前年的風口是直播,今年的風口毫無疑問就是新零售。這個風口緣起於哪兒?馬雲說了一句話,未來的阿里要all in新零售。

馬雲說的新零售到底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我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為什麼阿里會提新零售這個概念,以及為什麼騰訊也會迅速跟進新零售這件事情,本質上來說,就像中國古時候說一個人有多富有,(取決於)你有多少可以像韭菜一樣收割的國民,能收多少稅,在這些人身上反覆掙到錢,萬戶侯、千戶侯等等。在中國存在兩個巨無霸的互聯網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不談了,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的兩個巨頭騰訊和阿里,他們提新零售的原因是希望不僅在線上挖掘所有用戶的價值,還能夠再到線下進行進一步挖掘。

本質而言,現在中國互聯網的競爭就是對用戶擁有的競爭。中國為什麼會出現類似百度在BAT當中掉隊的情況?我個人理解,百度在這麼多年的競爭當中沒有形成自己非常有效的或者高質量的用戶帳號系統。

阿里和騰訊這麼多年的投資併購行為,在基礎用戶系統上面做了非常多的層級,比如2009年騰訊就併購了Discuz!,讓全國幾十萬箇中小論壇網站全部可以按用QQ號一鍵登陸,緊接著又有了微信這個擁有超級用戶數的工具,進一步在全國進行投資佈局,所以騰訊積累出了非常完整的用戶體系。阿里本來就有淘寶、支付寶、蝦米音樂等等,這兩個互聯網巨頭都在擁有自己最基礎的用戶數之後,迅速積累起來自己的帳戶體系。但現在中國擁有能夠建立起自己用戶帳號體系的公司其實機會並不多。

縱觀市場,為什麼這些公司能跑到五百億、四百億美金?因為擁有自己非常紮實的用戶帳號系統。比如滴滴,有出行需求頻次比較高,有了一套自己的帳號系統,具有海量用戶。再比如說美團和點評合併之後的新美大一樣有自己的酒店業務、出行業務、團購業務、外賣業務,也擁有了非常高頻使用、幾千萬量級的用戶體系。頭條在線上內容領域有非常完整的用戶體系,還有摩拜,每天超過3000萬次騎行的用戶體系。在中國,擁有超過一億用戶的帳號體系公司都可能成為五百億美金的公司,都需要圍繞用戶做出更多對用戶價值挖掘,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看新零售的原因:需要通過零售,通過消費的方式把用戶進行更大規模的變現。一部分虛擬用戶的變現,一部分是實物變現,這裡面產生新零售大量的機會。

我自己的理解是,新零售是非常寬的概念,不單單指線下零售,新零售更多包括這麼多年出現的知識付費、內容分享,這些都屬於新零售,包括這幾年特別火的王者榮耀、吃雞這樣的遊戲。人在對食物或者對某種體驗進行付費,這些零售行為本質的背後,是所有擁有海量用戶體系的大巨頭們、小巨頭們對於用戶進行價值的再次、多次變現。


李論


今天和大家講講新零售,不知道大家對新零售這個概念瞭解有多少。它是2016年11月馬雲在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來的,2017年尤其!特別!的熱!

一切新名詞、新模式都要從本質開講,這次也不例外~

以下正文,歡迎交流學習。

本文由齒輪易創原創,未經許可禁止一切形式的修改、轉載。轉載請私信聯繫齒輪易創。

新零售是什麼

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通俗來講就是通過技術、供應鏈等改變給合適的消費者帶來更適合的商品、更出色的體驗,並不僅僅是通過新技術把場景變得酷炫。

為什麼要做新零售:

  • 第一:
    • 近些年來因為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大範圍普及而帶來的用戶增長和流量紅利放緩
  • 數據:
    • 全國網上零售額的增速已經連續三年下滑
      • 2014 年1-9 月份的全國網上零售額為1823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9.9%;
      • 2015年1-9月份的全國網上零售額為25914億元,同比增長降到36.2%,
      • 2016年的1-9 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是34651 億元,增速僅為26.1%。
    • 每年在以下降8-10 個百分點的趨勢延續
    • 所以可以說距離傳統電商的“天花板”越來越近了
  • 第二:
    • 相對於線下實體店給顧客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所具備的可視性、可聽性、可觸性、可感性、可用性等直觀屬性,線上電商始終沒有找到能夠提供真實場景和良好購物體驗的現實路徑。
    • 線上購物的體驗始終不及線下購物是不爭的事實

以前人們在網上購物更多地追求的是性價比,可以購買原產地的平價商品——因為信息不對稱等等各種原因導致的不同地區價格不對等。

現在人們的收入水平越來越高,關注點不僅僅是價格低廉了,愈發關注消費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

新零售目前的發展和佈局情況:

新零售是由阿里巴巴主導的,此外騰訊、京東以及傳統零售企業也都有新零售佈局(如下圖)

阿里收購了聯華超市、新華都、三江購物、銀泰商業、蘇寧雲商等企業的一部分股份,又與百聯集團合作,開展了盒馬生鮮代表的生鮮超市,銀泰代表的體驗式專業連鎖,阿里零售代表的2B的商業體系,以及蘇寧雲商代表的無人零售。

而在泛騰訊系中,也有這四個新零售版圖的佈局。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商家也在個別板塊中有所佈局。

本文由齒輪易創原創,未經許可禁止一切形式的修改、轉載。轉載請私信聯繫齒輪易創。

新零售發展方式

新零售各家巨頭目前也仍在探索階段,但是在打法上有幾個相似之處:

1)藉助APP拓展門店覆蓋範圍內的線上到家業務;

2)提高生鮮比例、引入中高端生鮮;

3)設立餐飲檔口、支持現買現做現吃;

4)調整佈局和動線,增強用戶體驗;

5)商品定位精品化,客群結構年輕化。

目前做的比較好的:

盒馬鮮生:(目前是進度比較靠前的,安裝量也很可觀。)

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盒馬是超市,是餐飲店,也可以是菜市場。消費者可到店購買,也可以在盒馬App下單。

而盒馬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門店附近3公里範圍內,30分鐘送貨上門。

盒馬鮮生多開在居民聚集區,下單購物需要下載盒馬App,只支持支付寶付款,不接受現金、銀行卡等任何其他支付方式。用戶不能支付現金,必須下載APP通過支付寶完成支付——最終阿里會有所有的用戶數據,這些數據能讓阿里更準確知道用戶是誰,他們喜歡什麼。最終基於大數據,商家能精準推送用戶喜歡的商品,每一個人看到的商品都是不同的。

而且由於超市有區域半徑,不同社區的人群收入,消費層次也不同,最終將導致每一個盒馬鮮生的產品也會不同。目前盒馬鮮生已實現盈利,盒馬的數據相當健康,其轉化率和復購率都很高。

盒馬鮮生服務的都是城市中對價格不敏感的一批人,更關注時間和品質,這種客群和銷售品類,限制了其在二三線城市的擴張。同時畢竟因為有錢人是少數,盒馬單店的絕對交易額並不高。消費的商品也比較單一,是海鮮為絕對主力,標品為輔。所以盒馬鮮生代表的是創新型自營業務,以自由力量開發新業態新物種,創造增量市場,目前20家規模有限,更多的是起到一個新零售的先鋒和樣本作用。

暢想新零售未來的趨勢:

未來線下流量未必侷限於實體店鋪。

技術允許的時候淘寶天貓的界面會從現在的網頁和app延伸到實體世界的各個角落,流量入口變得無處不在。

舉個例子: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走到商場的鏡子前,因為我們的畫像和數據不同,就像淘寶的“猜你喜歡”一樣推送不同的廣告/商品,並實現下單線上與線下不再有明確的界限,

但是,無論新零售如何改變傳統零售,“人”和“貨”永遠是核心,另外就是如何精準地將兩者匹配,是零售行業永遠不變的本質。

本文由齒輪易創原創,未經許可禁止一切形式的修改、轉載。轉載請私信聯繫齒輪易創。

齒輪易創


阿里入股百聯兩年後,終於落地首個新零售項目。

上海靜安寧匯廣場一層,近日多了一家名為“逸刻”的高端便利店。企查查顯示,這家便利店隸屬於“上海逸刻新零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8年11月,註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百聯集團全資子公司出資5.7億元,佔股達57%為控股股東,而阿里出資4.3億元,佔股43%。

逸刻便利股東構成,圖片來自企查查

百聯集團是上海最大的零售集團,2003年由多個商超和物資集團合併而成,其在線下渠道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容小覷。

無論是超過10萬平米的購物中心還是幾十平米的小便利店,都有它家的產業。如滬上居民耳熟能祥的第一百貨、第一八佰伴等百貨公司,以及聯華、華聯、快客等超市和便利店,甚至還有醫藥和食品等專營店。它們擁有很高商業價值,基本位於上海成熟商圈和社區,且覆蓋密度高。在縱深的供應鏈方面,百聯也有很強的實力,如在倉儲物流業務方面,僅在上海地區,百聯就擁有超過10萬平米的倉庫。

阿里拉上百聯做新零售,正是看中其在線下的影響力。這些優質的線下資源都令其在華東地區擁有很高的議價能力,也能方便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在線下快速開展項目。在參股逸刻便利店前,雙方已經在不少項目上展開技術和流量上的合作合作,包括RISO、i百聯、鮮有看等。百聯也正利用阿里的線上渠道孵化互聯網品牌,“艾格吃飽了”等明星項目,已成為網紅爆款。

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逸刻便利店主要分為兩種形態,包括類超市的大型中心店,以及與普通便利店形態更為接近的小型衛星店,目前二者計劃開店比例和數量都不確定,衛星店的形態也並未確定。初步看來,逸刻在便利店領域的打法是,用類超市業態的中心店作為新零售樣本吸引客流,便利店式的衛星店負責帶銷量。

36氪探店後發現,雖然被稱為便利店,但逸刻便利店與印象中的“便利店”有很大差別,更像是多種線下零售業態的“混合物”。在運營模式和門店設置上,逸刻石靈路中心店借鑑了阿里此前的新零售項目盒馬、以及縮小版大潤發“盒小馬”,同時具備餐廳和超市的功能,門店一層為門店和後倉,二層為加工間。此外,由於倉儲面積大(每層面積約為500平米),中心店未來還會向周邊衛星店配送商品。

從商品構成來看,則是便利店和生鮮超市的結合,鮮食佔據了很大比例,達到整體面積60%左右,包括咖啡、熱飲、快餐、關東煮和烘焙食品。此外,與小型超市類似,店內還有水果和蔬菜等生鮮品類以及一些便利店常規商品。

逸刻餐飲區,包括咖啡、烘焙、快餐、關東煮等多種鮮食,圖片來自“上海靜安”網站

店內設置20個座位,供消費者休息用餐,圖片來自“上海靜安”網站

逸刻最終的目標很可能不限於做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便利店品牌。百聯旗下已有的700家快客便利店,雖然做的不溫不火,但也遠沒到倒閉的地步,百聯無需再做出一個同類競品。36氪還了解到,逸刻便利店與快客便利並無直接關係,二者完全是獨立運營。

雖然逸刻便利店“到底是什麼”還很難說,但這種似是而非、形態複雜的業態與阿里目前對新零售業態的定位是一致的,按照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說法:“如果雙方能探索出一個之前沒見過的、似是而非的商業形態,成為吃喝玩樂的中心、連接消費者的中心,那麼這條路就走對了。”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並沒有直接參與逸刻項目的具體運作。接近該項目的業內人士向36氪透露,阿里與百聯此次共同孵化逸刻項目,實際由百聯主動牽頭,目前阿里只負責出資金和技術,並進行流量對接。

可以推測,阿里仍在不斷迭代新零售的線下項目,這次的新投資也更像是一個實驗,目標是獲得更加確定和穩定的新零售模型。某種程度上說,這是阿里做盒馬、盒小馬、改造大潤發門店邏輯的延續。

這其中的風險在於,阿里對這些新零售項目定位模糊,也令這些新項目在消費者心中沒有清晰的畫像。此前阿里成功孵化的盒馬、盒小馬等項目均受到過類似的質疑。而業內也曾引發對於“盒馬和全食超市有什麼區別?”、“盒小馬究竟是‘縮小版盒馬’還是‘小潤髮’”的討論。

新項目定位不清晰,會導致商業模式無法確定,也不利於快速規模化,離盈利則更是遙遙無期。以盒小馬為例,立項至今也只在全國開出了不到20家門店,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十分受到業內關注的阿里幫助大潤發改造的新門店也遲遲未見動靜。目前比較明確的說法也只是阿里要在全國400家大潤發賣場裡開設淘寶心選的店中店。

此外,多個形態雷同的業態混存,也很容易引發內部的競爭,出現資源浪費。此次的逸刻,再加上大潤發自行孵化的盒小馬、盒馬孵化的盒小馬,阿里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業態已經出現了三個。

從零售行業的整體大環境來看,曾被傳統行業視為救命稻草的新零售,並沒能快速變現,這將令行業更加焦慮。近期,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發佈業績報告,雖然明確提到淘鮮達和大賣場內置的天貓貨架等新零售業務對大潤發業績增長的顯著貢獻,但令人沮喪地是,這並不能阻擋高鑫零售不斷下滑的業績。而阿里早早入股的三江集團近期業績也不好看,甚至沒能孵化出一個落地的新零售項目。

這麼看來,無論逸刻到底要複製盒小馬、還是改造後的大潤發門店,都將十分困難。根據《北京商報》的報道,目前逸刻已經在上海簽下20-30家網點,而最初規劃是2019年開到500家門店。然而,在逸刻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之前,這500家門店或許很難如期建成。


36氪


天財商龍來回答一波!如果您覺得說的有點意思,歡迎點贊並瀏覽我們的官網:http://www.tcsl.com.cn/


關於新零售,“新零售”只為了解決一件事情,那就是——“場景重構”,即重構“人、貨、場”。

傳統場景下,消費者購買商品是“人找貨”。試想,你想要喝咖啡了,於是找一家附近的星巴克,到了店裡看著菜單中的咖啡,挑選一杯,付錢,完成交易。

☞ 而在新零售場景下,消費者購買商品被重構為“貨找人”。如果你是一個咖啡愛好者,而此時此刻正在會議桌前與同事展開頭腦風暴。陷入思考僵局的你們急需幾分鐘的休息。這時候,微信推送過來了一張瑞幸的咖啡券,你突然想到,大家來杯咖啡好不好?於是,你打開App,下單,過一會,包裝精美的小藍杯被送到了會議室。


從“人找貨”變成“貨找人”,從“你想要什麼”變成“問你要不要”。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將“場”無限化。“場”則包括空間的“場”和時間的“場”,這就讓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的時間和地點都擴展了。


說了這麼多,“新零售”與傳統零售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消費場景的重構,通過對“場”的延伸,讓消費者主動找貨,擴展了消費的場所和時間,從而帶來消費機會的增加。而對“場”的重構,往往採用了O2O、大數據、AI等新技術,結合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營銷,將消費者從線下引流到線上,利用互聯網的無邊界,實現”場“的無限化。

所以,不是某些實體店用了某些新技術而成為“新零售”,而是他們為了重構“人、貨、場”,才用到了這些新技術。


但問題來了,說了這麼多,這個”新零售“怎麼這麼像電商呢?某東、某貓,他們一直不都是這麼做的嗎?為什麼他們從一開始被稱作“電商”,而不是“新零售”呢?

“新零售”與“電商”有什麼區別?

電商們紛紛乾死傳統大商場的同時,也暴露出一個嚴重的問題——衣服不試穿,怎麼買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少電商網站推出了智能試衣間等“黑科技”,然而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便宜的衣服可以隨便買來穿穿,而正經八百的好衣服,就不能這麼隨意了。

雖然在電商的不斷教育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了“衝動消費”,已經習慣了衣服不試穿也可以買,大不了再退貨。但想來想去,為了給消費者更好的購物體驗,線下實體店還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新零售”就僅僅等於實體店+線上嗎?這個實體店與傳統的零售商店又有什麼區別呢?舉個例子

☞ 傳統書店的老闆,最煩的就是顧客只看不買。於是儘可能將店內擺滿書架,不會給顧客留有座位的空間,想要看書也請站著看。在一些私人書店,店員甚至會變相將顧客趕走(在日本漫畫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 而新型書店,非但不會反感顧客只看不買,反而會給顧客安排舒適的看書環境,甚至售賣咖啡飲料,提供沙發座椅,方便顧客在店內看書。



傳統書店,發生消費的“場”在店內,講究的是“坪效”,如果顧客只看不買,書店就只能賠錢。

☞ 而新型書店,發生消費的“場”大部分在線上,講究的是“流量”,店內只是體驗,只要在線上消費就可以,線下能賣出去多少是次要的。

“線下體驗”——這便是“新零售”模式下,實體店的作用了,也是“新零售”與“純電商”最顯著的區別。

“線下體驗、線上銷售”——這便是“新零售”區別於電商和傳統實體店的核心邏輯。一旦違背這個邏輯,將重新迴歸傳統實體店的老模式。



本文整理自天財商龍(

www.tcsl.com.cn

),作者為天財商龍首席產品官(CPO)張璇先生。由於篇幅有限,更多內容歡迎到我們的頭條號主頁或者官網(

www.tcsl.com.cn

)查看


天財商龍


”新零售”這個概念成為最近熱炒的新名詞,多數人認為新零售就是“互聯網+傳統零售”的簡單結合,但是,答案並沒有那麼簡單。“新零售”是將互聯網新思維、新技術,應用於傳統零售方式,並加以改良和創新的過程。它不僅僅是線上線下以及物流的簡單融合,還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等創新技術,全渠道但又超越全渠道,打破了過去所有的邊界,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與消費者接觸,使消費者隨時都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新零售”的核心是提升用戶體驗,主要模式有三種:一是線上線下與物流結合的同時,實現商品與物流渠道整合,在線下零售商不斷開拓線上渠道、線上零售商不斷開拓線下渠道的同時,線下與線上的零售商彼此開展合作,實現渠道互補和共贏。這種“新零售”模式需要有云計算、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的後臺支撐與配合;二是提供更廣範圍內的體驗式消費服務,實現消費場景化。消費場景化是“新零售”最主要的發展方向,也是顧客未來需求的發展方向;三是營造包括零售企業內部員工及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新零售”平臺,即打造全渠道產業生態鏈。這個生態鏈既包括零售企業內部員工,也包括上游的製造商、下游的商家以及渠道內的所有合作伙伴,多方在一個公共平臺上進行更深更廣的合作,最後實現互利共贏。因此,“新零售”只有在與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資源等相結合,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為什麼最近“新零售”代替了傳統電商,成為零售業的風口呢。我們還記得,淘寶、京東剛剛出現時,大家都預言線下傳統零售業都會被顛覆,在若干年後,線下零售甚至將被電商完全取代。但是,事實是目前各大電商都發現了線下的重要性,紛紛投資線下實體店。包括盒馬鮮生、永輝、大潤發等等都被巨頭們爭搶投資。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呢。其實,之所以電商發展前期被看好,發展迅猛,主要是因為中國原有的零售體系過於陳舊落後,效率低下,滿足不了物質生活需求的發展,因此,隨著電商的崛起,傳統零售業受到重大沖擊。但是,傳統零售業有著自己的先天優勢,是不能完全被電商替代的。比如,線下用戶的極致體驗,而這正式互聯網企業所倡導的核心價值,二者一拍即合,就催生了目前如火如荼的電商與傳統零售相結合的“新零售”大潮。


一米君666


新零售,其實並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僅僅是一個新鮮的詞語。那為什麼最近兩年這個詞語會這麼火?因為這個詞是由馬雲提出來的,馬雲是一個自帶流量的人。一些從他口中說出的話,便會自然而然的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同時,因為時代的發展讓目前的零售業也面臨巨大的挑戰。8090後消費力量的崛起,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渠道的衝擊,人民消費水平的日漸提升,這些都在逼迫著傳統的消費市場轉型改革。這在量大因素的聯合作用下,馬雲說出的新零售火了。那為什麼說新零售一點也不新呢?

目前,社會各界認可的新零售業態有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永輝的超級物種。這兩個業態是目前廣泛得到業態認可的,並且發展速度很快的兩種模式。

超級物種和盒馬鮮生是怎樣運作的呢?簡單來說就是將超市和餐廳結合起來,顧客購買海鮮和肉類之後,可以立即由現場的廚師烹飪,15-30分鐘內就可以吃到新鮮的食物。同時產品主要是以高端進口食品和生鮮食品為主。主打消費熱門的單品,例如海鮮類會有:鮮活波士頓龍蝦、鮮活帝王蟹、三文魚;肉類會有澳洲和牛。這些都是消費者之前在生活中接觸的比較少的食材,這些可以稱之為爆品。與此同時,這些產品都已一個相對優惠的價格(高性價比)呈現在消費者面前。這個時候會有一種衝擊感,這是相當重要的,這是因為有這種衝擊感,會讓顧客在很短的時候內下單購買。

因為其實早在馬雲提出這樣的概念之前,就已經存在一種零售的業態,將餐飲和購物結合在一起,並且這樣的模式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去海鮮酒店吃飯的時候,服務員是不是會讓我們先去海鮮暫養區選購海鮮,然後現場由師傅烹飪。同時,我們去超市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有對應的素食區。去海南的海邊休閒度假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帶客加工的區域。

這是現在的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改良了一下購物環境,用現代化的購物設計理念去設計佈局結構,吸引了更多注重生活的809後前來消費。同時,店鋪的選址也會選擇在白領居多的市中心商業圈內,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消費層次。


同時,新零售擁有強大的外賣服務能力,店鋪方圓3公里的範圍內都可以配送,時間可以控制在30分鐘以內。這樣高效的服務,在隱形中就擴大了店鋪的影響力和營業面積。

結合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同時推出專屬的APP。顧客可以直接在線上下單支付,根本不用排隊結賬,這樣的便利一定是年輕人所需要的。

正是因為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擁有了這些特點,才使得他們成為了新零售,但其實這樣的業態一點也不新,都是傳統的融合。

但是這樣的業態也會有他們面臨的問題,高性價比有時候是優勢,有時會就會變成劣勢,商品本身的價格和運輸成本,員工費用,場地的費用。如果不能對有限的場地進行高效的利用,那勢必會對造成很大的經濟運行壓力。這將是未來新零售必須要面對的,這也是很快就會到來的問題。因為新零售並不是一種新型的模式,只是過去已經存在的幾種模式的組合。其原本的弊病還是一直都存在的,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會是逐漸擴張中的新零售逐漸會遇到的問題。


芯芯念


馬雲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 ,並且在全國範圍內成功把它炒火,看似是一個新的商機,其實在馬雲說之前早已存在,他只不過把這種現象定個概念而已。那麼,現象是什麼呢?

收集眾人的聲音是這樣的:現在電商越來越難做了,08年時候隨便去火車站進點貨也能賣個熱火朝天;還有抱怨實體店的,互聯網革命,我們的實體店都開不下去了,尤其是女裝這類的實體店,沒有幾個品牌,真是越來越難做。 可以從這些細節看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遇到了各自的瓶頸。

很多實體店的商家把互聯網的發展當成了阻礙實體店發展的罪魁禍首,然而這便是線下零售面臨的最大問題

根據鋅財經調查的200多個被調研商家中,僅有3家聽說過O2O的概念;每週都會有2-3波地推人員過來推銷,但商家的態度普遍是拒之門外;幾乎所有接受採訪的商家對O2O的理解侷限於美團、大眾點評層面,除了必備的收銀臺系統,店中沒有任何的信息化產品…… 可以看出在現階段傳統實體店的改造情況是很不理想的,更多商家還是更願意去走之前那條熟悉的路。對一些新概念:如何通過提升消費場景升級的方式去跟搶佔自己市場份額的傳統電商競爭,遲遲沒有做出行動

新零售的概念是彌補現在消費場景的短板孕育而生的,那麼所謂的“新”到底新在哪裡?



第一個“新”是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線上線下彌補各自的短板

馬雲說:“未來的電商絕對不是純電商” 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現在的電商已經達到飽和的狀態,隨著各種形式的電商平臺出現,供應鏈背後的逐漸完善使得現在的電商競爭越來越大,純電商的模式已經不能完全的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必須跟線下結合。於是有了無人超市,辦公室猩便利等更加貼近用戶的消費場景。

再來看看線下,被電商打擊的實體店最大的劣勢就是在產品的整個製造,流通,銷售的成本,若在加上服務不到位,消費體驗差,那麼沒有一個傻子會願意為產品買單。所以,提升用戶地體驗,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就是線下零售需要改造的其中之一。

第二個“新”是技術推動下的新消費模式

新零售就是在零售的基礎上加上技術的概念就會產生一種新的消費體驗,比如現在我們去商店裡的支付寶付款,也算是一種新零售的,只不過太普遍,而不起眼。在未來會隨著各種技術的革新,融合線下實體店而產生一種新的消費模式。無人超市就是一個更新的新零售概念。

當然,不是說未來無人超市將替代有人超市,不是說以後零售都是自動化,更合理的說法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動下,未來會出現各種滿足用戶需求的消費場景,可能年輕人會選擇效率更快的無人超市,而老大媽更願意跟超市老闆娘嘮嘮嗑,買的放心。就像ATM的效率跟銀行櫃檯的人性化服務,兩者誰也無法替代誰,只能說是用戶各取所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